第87章 吾心難安
- 大明:兌換系統
- 一肚的壞水
- 2038字
- 2022-07-02 23:43:43
不然臣怕哪天忍不住真的跟各位朝堂君子打起來。”
藍春半真半假的說著,他是真的有這個心思了。
這朝堂實在是太兇險,哪怕他外掛在手,又有超越時代六百年的見識,但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這大明朝堂上的官員,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主。
別的不說,光是禮法二字,藍春琢磨著自己就不曉得要吃多大的虧。
藍春自忖自己沒有和光同塵的本事,也不打算跟這大明朝堂的官員們和光同塵。
索性還是不做這個官了。
像以前一樣,朱元璋他們愿意來他小院里跟他聊聊天,那就來,要是不愿意的話,他也早點下海,做點生意。
不求改變時代,為國為民,至少圖個瀟灑自在。
總好過在這朝堂之中如履薄冰,走得步步驚心。
“藍春,你閉嘴。”
朱元璋生氣了,不是因為藍春的話,而是因為他看出了藍春的退縮之意。
不就是被人說了幾句嗎?
朕又沒有真的治你藍春的罪,你就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撂挑子了?
朱元璋目光幽幽,“行了,你也不要說這些有的沒的。不就是覺得朕不夠重視你準備好的奏對嗎?
行,把你準備好的奏折呈上來,朕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治國良政,讓你在這里恃才傲物。”
“還請陛下過目。”
藍春也不含糊,直接掏出自己準備好的奏折,口氣甚大,“這是臣絞盡腦汁,耗盡心血寫出的我大明第一個五年計劃。
主要是圍繞著農業、工業還有商業三點的發展上。歸納起來就是興科學,謀發展,將大明的重心落在經濟發展上。
簡單來說,就是讓百姓人人有飯吃,有書讀,有衣服穿……”
“林侍讀,我好奇的問一句,你的意思是按照你這個所謂的計劃,就可以讓人人吃飽穿暖,天下大同?”
劉三吾忍不住打斷道,他雖然沒有看藍春呈給朱元璋的奏折,但從藍春的話中,他已經察覺到了幾分狂風暴雨將至的味道。
那是要將他畢生所學的儒學整個埋葬的大恐怖。
這讓劉三吾極度不安,望著藍春的目光,甚至不加掩飾的有了殺意。
之前藍春說他是貳臣的時候,劉三吾都沒有像此刻一般覺得藍春不死,吾心難安。
練子寧他們雖然沒有劉三吾這樣敏銳的直覺,但同樣從藍春的只言片語中感受到了刀光劍影。
因為藍春說的話里,沒有一句提到儒學,只是大談興科學的事情。
且不管藍春口中的科學到底如何,光是興盛了科學,那么又該置儒學于何地?于是都不需要劉三吾提醒,練子寧等人就紛紛開口。
“林侍讀,你未免太過理想了,當真以為憑你一人之智慧便足以敵過天下人嗎?”
“林侍讀,治國之道,不得妄言。圣人言治大國如烹小鮮,又豈能勞民傷財,無端折騰百姓。”
“陛下,臣請誅藍春。藍春禍亂朝綱,危言聳聽,妖言惑眾,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昊言信更是激進,再次大喊著要誅了藍春。
藍春看見群情洶涌的眾人,掏了掏耳朵,在朱允炫擔心的目光中,淡淡道,“看吧,這就是我不爽的地方。
這幾個土包子,連老子的奏折都沒看,光聽了幾句,就要對我喊打喊殺的。
這種人,我真的懶得跟他們一般見識了。”
“藍春,你放肆。陛下面前,你竟然敢公然羞辱我等!”
練子寧也忍不住了,他之前還覺得奇怪,黃子澄好歹也是老成持重之人,怎么會那樣草率的跟藍春打賭,落得黯然革職離京的下場。
以黃子澄的手段,至少也該懂得謀定而后動的道理才對。
但現在看來,黃子澄當初應該也是被藍春氣昏了頭吧。
畢竟,這個藍春實在是太氣人了。
“羞辱你們?別,你們可能誤會了。我絕對沒有羞辱你們的意思。因為恕我直言,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藍春開大了,直接莽起來了。
怕個鳥,大不了不做官了,回頭真惹毛了他,直接把意大利炮拉出來,倒要看看真理是不是在射程之內。
他就不信了,自己真把意大利炮拉出來了,朱元璋還能舍得殺他?
藍春有恃無恐,也懶得理會他們的狺狺狂吠,就這么看著朱元璋,等待著朱元璋看完自己的奏折。
朱元璋對于藍春和劉三吾他們的爭執沒有在意,他的注意力已經徹底被藍春呈上的奏折所吸引了。
之前藍春與他喝酒聊天時候,零零碎碎也提過很多新穎的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甚至藍春拿出來的土豆,現在就在皇宮的菜園子里種著。
他和朱允炫每天都要視察一下土豆的種植情況。
但這些都比不上藍春此刻在奏折里寫的東西。
這是藍春絞盡腦汁,用盡一生所學,參考了后世各國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國策,然后去蕪存菁,提煉出來的。
不敢說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但的確是一份行之有效的治國之策。
朱元璋看得很仔細,盡管有很多地方,在朱元璋看來,太過想當然耳。
但也有不少地方,讓朱元璋茅塞頓開,拍案叫絕。
比如說壯大朝廷的專營產業,將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物資全都納入朝廷的掌控中,以確保這些關系到老百姓生存的關鍵物資,可以不受到來自其他方面的影響。
同時也可以集中朝廷的力量,來重點攻克這些關系民生的基礎項目,平抑物價,擴大生產。
舉個例子,之前朱元璋一直覺得大明的鋼鐵產量夠用就可以了,有需要的時候再開爐煉鋼,不需要的時候,就可以關閉,讓民間去冶鐵煉鋼。
但看了藍春的奏折后,朱元璋就知道,朝廷必須要有足夠的儲備鋼鐵,這樣才能應對任何可能的突發危機。
總之一句話,在關系到民生的物資上,一定要未雨綢繆。
至于藍春還提到的平抑物價的作用,在朱元璋看來意義不大。
畢竟這個時代對于金融還沒有多少概念。
不然的話,朱元璋也不能搞出大明寶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