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趣的成語故事:事物篇
- 《有趣的成語故事》編寫組編著
- 1164字
- 2024-05-24 10:10:52
笨鳥先飛
媽媽給妹妹新買了積木,有不同顏色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等。每塊積木上面有不同的動物圖案,而大多數動物,妹妹通過看圖識字卡片已經認識了。媽媽想先用積木教妹妹認識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形狀,下一步再認識顏色。比如拿著積木告訴妹妹上面有貓咪圖案的是正方形,有狗狗圖案的也是正方形,先讓妹妹觀察正方形有四條一樣長的邊和四個一樣大的角;再讓妹妹去找跟它們形狀一樣的積木,媽媽從旁指導;多拿幾次后,妹妹自己就知道哪個是正方形了……陽陽在旁邊看到媽媽不厭其煩地一次次告訴妹妹哪個是正方形、長方形、圓形等,覺得媽媽好有耐心、好偉大。陽陽問媽媽:“妹妹現在不會,不能等長大點兒了再教嗎?”媽媽說:“笨鳥先飛嘛!雖然妹妹聰明機靈,但早點兒開始學,可以多練習練習,在幼兒園就不會太辛苦了。”妹妹雖然不理解整句話的意思,可她知道是在說自己,便扭著身子向媽媽撒嬌:“我很聰明的。”本來在下棋的爸爸和爺爺都哈哈大笑起來。陽陽問爸爸:“笨鳥先飛是笨笨的鳥兒要先飛的意思嗎?可妹妹也不是鳥兒。”爺爺對陽陽和妹妹說:“我給你們講講笨鳥先飛的故事吧,你們就明白了。”
北宋時期,四川閬中有一戶姓陳的人家,丈夫陳省華與妻子馮氏有三個兒子。大兒子陳堯叟是狀元,二兒子陳堯佐進士出身,三兒子陳堯咨也是狀元,世稱“三陳”。兩個狀元,一個進士,兩個拜相,一個為將,這不能不說是馮氏教子有方。父子四人皆進士,故稱“一門四進士”,又稱“一門三兄弟兩狀元,當朝四父子兩宰相”。
元朝著名的劇作家關漢卿寫過一部戲叫《陳母教子》, 就是以陳家故事為原型而創作的。劇中,陳母讓三個兒子按排行次序,先后進京趕考,老大、老二相繼中了狀元。老三聽說二哥也中了狀元的時候,又是高興,又是滿心不服氣,酸溜溜地說:“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在后,你這等笨鳥先飛。”老三夸下海口,必定考中狀元。
原來,陳家的這個老三確實比兩個哥哥聰明,但卻沒有哥哥們腳踏實地,而是驕傲自大。陳母對小兒子最不放心。果然,老三進京趕考,只得了個探花,也就是第三名。回到家后,陳母訓斥了他,老三從此刻苦攻讀,再次應試,終于考中了狀元。
《陳母教子》中的“笨鳥先飛”,后來成了一個成語,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恐怕落后,比別人先行動。
笨鳥先飛原來是這么回事呀。 它跟勤能補拙的意思很相近。
“笨鳥先飛早入林,笨人勤學早成材。”這句話的意思是:飛得慢的鳥兒提早起飛,就會比別的鳥兒早飛入樹林;不夠聰明的人只要勤奮努力,就可以比別人早成材。
相當于“早起的鳥兒有蟲吃”。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的意思是:寶劍銳利的刀鋒是在不斷的磨礪中形成的,梅花飄香是因為它不畏嚴寒;引申義是,要想擁有珍貴品質或美好才華等,需要不斷努力修煉,克服重重困難。
如果我笨鳥先飛,比身邊的同學更加努力和認真,相信勤能補拙,總會取得好的成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