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星上:
海星的人類已經徹底的站穩腳跟,建立起城市。
一千萬的常駐軍隊和五億居住人口,開始在礦星上繁衍后代。
加上在飽和式轟炸下,占領了八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在圣龍這個基建狂魔的挖掘下,硬生生的挖出一條一千平方公里的陸地海。
挖出來的土方被用來造圍墻,劃分城區和關押敵人;
緩沖區成為最理想的練兵區,保證戰士身經百戰。
最中央是占地五百平方公里的中心區,居住的全是科研人員等高端人才。
外面的一環占地五百平方公里,居住的全是保護中心區的軍人,以及是中心區的城墻和整個城市的供能系統。
再外的二環切兩瓣各占地五百平方公里,左邊是空軍基地,右邊是陸軍載具基地;
劃分線則是一條筆直的道路,方便軍隊出行前往荒野的。
三環為種植園,占地一千平方公里,與四環用陸地海分割開。
三環負責整個城市的食物供應,在巨大的保護罩里不用擔心水源和食物污染。
四環為居民區,占地兩千平方公里,居住著普通人;
四環分做128區,每個區有完善的城市系統商業街,讓六國自己分配。
至于人們想轉區,就看他們自己是否有足夠的經濟來轉區;
畢竟隔離開的只有那高大的城墻,阻止不了那些想偷渡的黑戶。
五環為緩沖區,占地兩千平方公里,負責放入撕裂者,突擊者和噴吐者。
五環的地下則是工業區,負責生產軍火彌補日常的消耗,而進入通道在陸地海下。
運輸方式則是一條完美的運輸工業體系,挖空了地下五百米到五百五十米。
六環為交戰區,占地四千多平方公里,負責將石像等大單位消滅,順便控制進入五環的敵人數量。
畢竟要讓新學員見見血,才不會有大犧牲,不會辜負那三千萬烈士用生命占領下來的土地。
據不完全統計,人類損失機械造物數十億,消滅的敵人也有幾億單位。
每消滅一個撕裂者,平均需要一名戰士的生命,實際上一名戰士可以無傷拿下撕裂者。
真正的傷亡大頭,不是清理撕裂者,而是石像和巨像組隊前來偷襲軍隊。
——
隨著防御警報響起,人類有序的撤離到地下避難所;
主力軍快速集結,分批次出城攔截敵人。
布置在六環的戰艦主炮率先開火,380mm三聯裝逐一開火攻擊目標。
在火控雷達的輔助下,命中率維持在70%左右;
可惜它們面對的敵人護甲太厚了,使得主炮的效果并不理想。
荒野上,高達三百多米的耀石機甲,幾乎堆滿防御力,可以擊穿的武器數量屈指可數。
主炮的炮彈擊中耀石的護甲,只能在漆黑的護甲上留下劃痕。
爆炸產生的火光,只會襯托它的強大。
對于結果不理想,人類早就預料到了,因為敵人的科技比人類的強大。
那些回收到的敵人武器還沒徹底解析明白,只能靠犧牲來獲取時間了。
耀石接近六環的時候,人類制造的百米多的機甲,在耀石面前是如此的矮小。
不過他們的任務是拖延時間,爭取給新的半成品主炮爭取充能時間。
新的脈沖主炮口徑高達2米,充能時間需要半小時,受限于攻擊射程沒有主炮遠。
假如再給他們三個月,人類就能完善脈沖主炮,徹底實裝到每個城墻上。
在耀石的吸引火力下,石像和巨像帶領大量的喪尸攻城。
由于耀石吸引住人類大量的火力,這才導致喪尸群靠近人類的防線帶。
在喪尸的蠻力攻擊下,可以抵御反器材武器的沙袋,被不停的破壞形成斜坡。
錯落的通道,使得掉下去的成為墊腳石,方便后面的繼續前進。
唯一一個供載具通行的道路上,坦克矩馬阻擋了喪尸前進的道路。
城墻上的機炮不停的點射,25mm的炮彈紛紛將喪尸打爛。
“警告!所有人注意!重甲巨人出現!”
“重復!所有人注意!重甲巨人出現!”
看著那鶴立雞群的重甲巨人,以及那25mm口徑的火神炮,人類已經不指望可以全殲敵人了;
主炮塔也在盡力的炮轟重甲巨人,奈何重甲巨人的護盾實在是太硬了。
普通的高爆彈效果低微,然而穿甲彈全部都用在干擾耀石上。
即便耀石的護甲再厚再硬,依舊克服不了關節處的防御薄弱;
而耀石也知道這一弱點,很少露出內側關節。
人類這邊因大意了,被耀石用等離子戰斧切割開護甲,損毀程度嚴重。
“砰!”
“鐺!”
只見一枚穿甲彈成功的擊中耀石右關節,導致右邊癱瘓。
充能完畢的脈沖主炮直接開火,讓耀石硬吃一發脈沖炮的正面攻擊。
右臂因癱瘓導致防御不足被遺留下來,然后用最后一次機會放棄防御直接摧毀了脈沖主炮。
城墻也因劇烈的攻擊,被脈沖炮自爆加耀石攻擊轟出一個大口子。
耀石知道沒有機會了,于是一邊撤離,一邊將突擊者和噴吐者丟到居民區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