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神通(4)
- 江湖無神
- 水寒之
- 4080字
- 2022-06-19 16:31:02
石不逾看二女歡樂,心中竟也有些奇妙的想法。
李清影道:“現在天色不早了,先湊合休息一晚,明天再出去吧。”公孫玉道:“好!”
三女擠在山洞另一邊,一面嘰嘰咕咕的說著話,一面把竹櫻帶的衣服給公孫玉換了,換下了濕淋淋的衣裳。
李清影和石不逾相視一樣,搖搖頭,各自去休息。李清影本想燒火烤烤衣服,但外面的雨似乎永遠下不停,只好利用身體的溫度了。
第二天一早,天氣放晴,焦黑的山坡上竟然還有鳥兒停留,嘰嘰喳喳的叫個不停。李清影起身,先去阮綺的尸身搜尋一番,結果昨夜大火把她燒的焦黑一片,又被雨淋了半夜,竟然成了一片黑骨,什么也辨別不出了。
回頭來尋鄧秉文,只見他七八十歲年紀,與鄧秉峰一樣,全身枯瘦如柴。上下搜尋一番,沒找到什么有用之物。來到洞口處,卻見洞口已經被亂石堆積,根本無法打通,里面的人固然出不去,外面的人想進來也不容易。
李清影返回坡前,眾人已經醒來。在孫思邈目前拜了,這才來到泉眼前。昨夜下了不少雨,泉水似乎更加汛猛了。
李清影先跳下,深山之中,泉水冰涼,忍不住打了個寒顫。
這泉眼從上方看并不是十分深,跳下之后,卻覺深不見底。李清影翻轉身子,向下鉆去,果然,一股強力吸引自己向另一邊游去,正是地下暗河。
李清影鉆入暗河甬道之內,沿著甬道游去。暗河水勢雖猛,卻只有一人寬,李清影剛好能通過——正因如此,才有不少水流向上噴出形成泉眼。
李清影奮力游動,正當他感覺胸中憋悶時,黑暗中看上方似乎有光,暗想那邊定是水面,當即憋著一口氣,任由身體快速上浮,不一會兒便浮到水面之上。
李清影大口大口的呼吸著空氣,只覺這里空氣雖然污濁,但并不憋悶,顯然有通氣的地方,只是通道難尋,換氣較慢,濁氣仍然很多。
他緩緩游到岸邊,由于沒有燈光,只有極高處的一點亮光,正是剛剛在水中所見。微弱的光下,只能隱隱約約看個大概輪廓。
李清影長喘了幾口氣,胸中略加舒展,這才緩緩爬到岸上,只覺周圍又熱又悶,只好躺在岸邊休息。接著接聽到破水之聲,接著公孫玉、竹櫻、如意紛紛涌上,最后,石不逾也從水中出來。
眾人與他一樣,掙扎著爬上岸,大口的喘著粗氣,躺在岸邊休息。
漸漸的,眼睛適應了周圍的黑暗,李清影起身四處觀望,發現不遠處的一個小小的石桌上放著幾個完好的火折子。走近拿起一只,火折子已經有些潮濕,用力一滑火焰只掙扎了片刻,又滅了。
李清影運氣于掌中,用掌中熱氣將火折子一邊烘干。約莫著時間差不多了,再劃了一下,火折子冒起青煙,漸漸地燃燒起來。火折子一亮,周圍瞬間亮了起來。
他剛剛適應了黑暗,這時忽然見到亮光,不免有些刺眼,又適應了一會兒,才順著火光四處張望。只見這是個并不大卻極深的山洞,長約三丈,寬約兩丈,向上卻有幾十余丈高,洞頂的盡頭處透出些許的陽光,雖然很亮,但山洞太深,到洞底已經沒有光亮。若不故意抬頭看很難察覺,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縫隙,山間大風可以吹入,這里才不至于被濁氣占滿。
李清影再上前,只見小小的山洞內塞滿了三個極長的木架,遠遠看去像是書架,木架上被堆得滿滿的卻看不清是什么。
將火折子靠近,入眼處全是各種各樣的書籍。李清影輕輕將眼前一本書上的灰吹起,只吹起表面的一層土,書名還是看不清楚。原來此處潮濕異常,灰落在書面沒多久便潮濕,沾在書上形成薄薄的一層泥垢。
李清影左手輕輕一拂,將泥垢抹去,四個歪歪扭扭的字映入眼簾——《黃帝內經》。他將《黃帝內經》拿起,下面的是《千金要方》,正是孫思邈畢生所著,再翻看幾本,都是各類醫學寶典。又向旁邊翻了幾本,發現也是醫學書籍,甚至有許多傳說中絕版的書籍。
這時,公孫玉等人也湊過來,發現滿滿當當的都是醫書。看其中沒有武功秘籍,竹櫻和石不逾只覺寡然無味。公孫玉卻忍不住熱淚盈眶,道:“這是師父留給我最后的寶物。”眾人為她所感,均點點頭。
李清影走到最后一座書架之后,發現一個窄小的路口,堪堪一人通過。這個路口極為狹窄,路口前又有書架遮蔽,極難發現。
沿著小路蜿蜒而上,轉過一個幾乎是回頭的急彎,又是一個山洞。這山洞有丈余高,陽光照射之下,并不十分黑暗。走進一看,只見里面空蕩蕩的,只有洞壁旁邊有些沿山而鑿的石桌。石桌之上什么都沒有,卻潔凈異常,顯然是有人常常打掃。
再向前走幾步,數個尺余寬的洞口通向外側,洞口之外有的是細細的流水,有的是飛馳而下的瀑布,陽光照射之下,形成點點彩虹,不同的水道或清脆,或響亮,如同美妙的樂章,原來眾人已經繞到了瀑布之后。公孫玉忍不住贊道:“好一片水月洞天!”
一行人稍作停留,一路向前。穿過山洞,看到一扇石門,石門打開,里面是一行石階。沿著石階而上,走了幾百步,又是一個山洞,
這個山洞比之先前之洞小了許多,只有八九尺高,內部巧奪天工。
入門之左是一片正圓的空地,李清影快步走上,卻見周圍并無斧鑿的痕跡,竟然是天然而成的渾圓平地。再向前走幾步,則是一些石桌、石凳,上面雕出酒樽,水果的樣子,水果有葡萄、香蕉、櫻桃……顏色有紫的、黃的、紅的……都是栩栩如生,如同正在飲宴一般。
宴會正中,卻是一臺石雕的古琴。公孫玉走近,發現連琴絲都是被磨成細細的石線相連,當真是嘆為觀止。忍不住撥了一下琴弦,只聽得“咚”的一聲,琴聲與尋常的不同,但也清脆悅耳。
公孫玉被嚇了一跳,這時才發覺這琴弦是真正的琴弦,只是被制作者巧妙設計,與石塊相連,成為真正的古琴。
過了這片飲宴區,便看到一個巨大的石頭棋盤,棋盤上干干凈凈,黑子與白子都收在旗盒內。走過棋盤,卻是一條走廊,走廊的盡頭十分明亮。此時太陽正對著一側洞口,能看清走廊全貌。
奔行間,公孫玉忽然發現走廊兩側竟然畫滿了壁畫,忍不住停下來觀賞,不想看了一眼,便羞得滿臉通紅。兩側的壁畫竟然全是男女交合的場景,各種姿勢層出不窮。
她與李清影情投意合,卻從未發生越軌之事,只看的面紅耳赤,低頭不敢再看,急忙向前奔了幾步。竹櫻和如意也看了個大紅臉,疾步趕上。
走廊的盡頭是層層石階盤旋而上,太陽只照耀到底部,再向上一點就什么都看不到了。走了一百多級時,已轉了三個彎,隱隱聽到轟隆轟隆的水聲,卻分不清聲音是從何處傳出。又行二百余級,水聲已然震耳欲聾,不時有光亮透入,勉強看到腳下的石階。
李清影加快腳步,公孫玉也快速跟了上去,走到石階盡頭,前面是個僅可容身的洞穴,李清影走探頭向外一張,饒是他武功告絕,只嚇得心中怦怦亂跳。原來外面竟然是懸崖絕壁。他小心翼翼的爬出來,卻見洞口背后便是一條飛瀑,從外面看水流并不大,卻十分湍急。山風吹過,只覺自己要被吹下懸崖。
石洞外面貼著絕壁有一條小徑,似是常年山風吹成。他拉起公孫玉的手,公孫玉拉著竹櫻,竹櫻拉著如意,如意正要去拉石不逾。石不逾道:“男女授受不清,石不逾多謝姑娘好意。”三女噗嗤一笑,自不強求。
一行人沿著山壁小徑走了約莫半個時辰,這才彎彎繞繞來到了峰頂。回頭看時,那條飛瀑已經看不到,但仍能聽到嘩嘩的流水聲從腳下流過。
眾人看向遠方,只見此處乃是泰山群峰中一座山峰的峰頂,太陽已經升起,光芒萬丈,遠處的云如同被鑲了一層金邊,內心為之一爽。
走下頂峰,公孫玉道:“竹櫻、石不逾,自今日起,你們正式離開天宗,你們以后所有之事都與天宗無關。”二人微微一驚,立刻明白了公孫玉之事,從現在開始,她要逐漸瓦解天宗,這第一步,就是開除眼下的兩名天宗弟子。
二人拜倒道:“是宗主!”然后起身。公孫玉道:“石前輩,您將要往何處?”石不逾道:“公孫宗主,您客氣了。在下少年白頭,如今不過三十多歲,如若不棄,叫一聲石兄或者不逾都可以。”公孫玉道:“石兄不要見怪,是在下冒昧了。”
石不逾道:“公孫宗主客氣了。在下本就云游天下,居無定所,如今離開天宗,更是無所牽連,心之所向,身必往之。”公孫玉道:“在下還有許多事情要辦,那我們就此別過。”石不逾道:“與西門掌門之爭,在下不愿插手。若公孫宗主有其他要求,如若在下可以辦到,必全力以赴。”
公孫玉抱拳道:“石兄有此心,公孫玉先感謝了。我們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后會有期!”石不逾也抱拳道:“后會有期。”回頭看一眼竹櫻,道:“竹櫻姑娘,后會有期。”竹櫻道:“后會有期。”
眾人目送石不逾離開。
公孫玉道:“妹妹,你如果不愿意參與此事,我不會怪你的。”竹櫻道:“如果是我,我肯定不參與,但是為了我的姐姐,我萬死不辭。”公孫玉笑道:“萬一出事了,你的寶藏可就沒了。”竹櫻道:“沒關系,那就送給姐夫了。”
公孫玉拉著竹櫻的手,走在最前,低聲問道:“妹妹,你有沒有喜歡的男孩子?”竹櫻搖搖頭道:“我從小孤身一人,就算在天武門學武,也是一個人。”公孫玉道:“那可不成。我的妹妹絕色傾城、武功又高,長姐如母,我要給你找一個好人家。”
竹櫻笑道:“姐夫不錯,姐姐要不讓給我吧。”公孫玉佯怒道:“原來你與我結拜,竟然別有用心!找打!”舉起手輕輕拍在竹櫻腰上。
竹櫻噗嗤一笑道:“好姐姐,饒命啊!我知道,在姐夫眼中只有姐姐一個人。”公孫玉道:“這還差不多。”
二女本就親密,今日結拜之后,更是無話不談,倒把李清影冷落了。李清影無奈的看看如意。如意聳聳肩表示:“現在你知道以前我的心情了吧。”
下了個坡,繞過一個山腳,從高處看,只見眼前山谷兩邊各是一片原圓形的谷底,中間有一條青石板橋連接,乍一看如同紡錘一般。谷中到處是火焰燃燒留下的焦黑痕跡。在雨水的浸潤下,一片狼藉。谷中空無一人,死一般的寂靜。
竹櫻道:“這邊是天機門的學習場所。”然后指著右邊谷底遠處的一條小路道:“那邊過去就是天惠門。不過天惠門弟子并不在此處,而是在天惠門掌管的各種商行中。只有掌門鄭鳳熾長期居住于此。“又指著左邊的空地道:”天武門本來在左邊的這邊谷底,后來轉到了西門山莊,也就是你們看到的慈恩寺。”
李清影道:“也許從那時起,西門衍父子就有了自立的想法。”
竹櫻不置可否道:“從那邊繞過去,走大約五里左右,有一大片空地,本是天術和天道門的學習場所,不過天術門人丁奚落,如同空城。天道門已經解散,那邊已經沒什么人了。”
公孫玉問道:“推舉新宗主一般在哪里?”竹櫻道:“聽說是玉皇頂玉皇殿,不過我在天宗時沒有推舉過宗主,我也不清楚。”
李清影道:“玉皇頂,皇帝封禪泰山的地方。不愧是天宗,比天子還大。”竹櫻笑笑。
公孫玉道:“我們先去玉皇頂。”眾人齊聲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