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公檢法辦案指南(2021年第3輯)
- 胡仕浩 陳國慶 孫茂利主編
- 3029字
- 2022-05-07 14:41:11
落實更實更細配套措施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就學習貫徹《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答記者問
202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最高人民檢察院負責人就如何學習理解和貫徹落實,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補短板解決法律監督存在的問題
記者:請介紹一下《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
答:檢察機關法律監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闡明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憲法定位、主要職責、基本任務,為新時代黨的檢察事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意見》開篇就明確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與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新需求相比,法律執行和實施仍是亟需補齊的短板,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發揮還不夠充分。”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作為司法監督的重要表現形式,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以往執法司法機關之間配合不夠、制約監督不力等問題時有發生。同時,檢察機關法律監督也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法律監督體系還不夠完善,法律監督難、軟的問題普遍存在。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從中央層面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加強黨對檢察工作的絕對領導,確保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法律監督職責,更好地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專門印發《意見》,是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定決心、對完善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特別是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高度重視。《意見》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在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中的具體化,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加強檢察工作的綱領性文件,對充分發揮檢察機關法律監督職能作用,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服務大局為民司法擔負職責使命
記者:從《意見》要求看,檢察機關如何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
答: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是檢察機關必須擔負起的職責使命。《意見》又作出新的部署,對檢察履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必須落實更實、更細的配套措施。
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關鍵在切實做到“從政治上看”。比如,《意見》要求“依法懲治和有效預防網絡犯罪,推動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網絡安全是事關國家安全、政治安全的重大戰略問題。近年來,網絡安全風險日益突出,傳統犯罪加速向網上蔓延。檢察機關辦理網絡犯罪案件以年均近40%的速度攀升,2020年達到了47.9%。去年(2020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專設檢察辦案指導組,將推動依法治網作為戰略性任務謀劃。
最高人民檢察院結合辦案,就整治網絡黑灰產業鏈、提升移動互聯網監管執法能力、加大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力度向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出第六號檢察建議,抄送公安部等部門,共同推進網絡秩序綜合整治。這項工作還要持續抓緊抓實。
又如,《意見》要求“根據犯罪情況和治安形勢變化,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落實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嚴格依法適用逮捕羈押措施,促進社會和諧穩定”。這些都是有利于矛盾化解、社會治理、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的重要舉措。我國社會長期穩定,刑事犯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1999年至2019年,檢察機關起訴嚴重暴力犯罪從16.2萬人降至6萬人;被判處3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占比從45.4%降至21.3%。“醉駕”取代盜竊成為刑事追訴第一犯罪,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犯罪增長34.6倍,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增長56.6倍。概括來說就是:嚴重暴力犯罪持續下降,新型危害經濟社會管理秩序犯罪大幅上升。與之相對應,犯罪嫌疑人的審前羈押率,從2000年的96.8%下降到2019年的63.3%。盡管降幅較大,但總體仍較高。司法理念要與刑事犯罪結構變化相適應,重罪必須依法嚴懲,輕罪則應依法寬緩、少捕慎訴慎押,更有利教育改造、標本兼治。我們要求落實好“少捕慎訴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結合羈押必要性審查專項活動、公開聽證等,統籌扎實推進。
以檢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傳統司法有新的要求。比如,《意見》要求“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企業合規試點就是一項集末端處理與前端治理于一體的履職創新:對辦理的涉企刑事案件,在依法作出不捕、不訴或者根據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提出輕緩量刑建議的同時,督促涉案企業作出合規承諾并積極整改,促進企業合規守法經營,預防和減少企業違法犯罪。2021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又與司法部、財政部、市場監管總局等9個單位共同建立涉案企業合規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努力做好企業合規“后半篇文章”。另一方面,新類型案件有更高標準。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提出,辦理經濟領域等新類型案件,要與經濟、社會治理更高要求緊密結合起來。比如,《意見》要求“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2020年11月,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關于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部署,最高人民檢察院專門成立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同時,持續深化知識產權檢察集中統一履職試點,增強綜合保護效果。
《意見》專門部署加強民生司法保障,解決的就是人民群眾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檢察機關將結合“檢察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持續抓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未成年人檢察業務統一集中辦理等工作。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特別強調,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不是司法辦案人自己。辦理好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每一起“小案”,努力做到天理、國法、人情有機統一。
積極引領社會法治意識,關鍵在通過法律監督促進訴源治理。《意見》強調“通過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規范社會行為、引領社會風尚”。檢察機關必須立足司法辦案,更加自覺做好預警預判、防患未然的工作,把訴源治理做深做實做細。近年來,檢察機關通過正當防衛系列案,讓“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深入人心。最高人民檢察院把“昆山反殺案”作為指導性案例發布,2019年因正當防衛不捕不訴399人,同比上升107.8%;2020年420人,同比上升5.3%。最高人民檢察院還通過“取快遞女子被造謠出軌案”自訴轉公訴,促推網絡秩序綜合整治,檢察理念、法治意識的引領取得積極成效。《意見》明確“定期分析公布法律監督工作有關情況”“及時發布指導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加強法律文書說理和以案釋法”等任務,我們將持續做實,把法律監督效果由一案一事拓展為規矩、形成習慣,實現更高層面、更高水平的源頭治理。
抓“關鍵少數”主要矛盾科學管理
記者:檢察機關如何貫徹落實《意見》?
答: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高度重視《意見》的貫徹落實工作,明確提出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檢察系統的重要政治任務,研究采取了學習宣傳貫徹的系列舉措。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認為,貫徹落實《意見》,必須堅決落實黨、國家、人民、憲法法律賦予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政治責任、法治責任、檢察責任。我們將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法治思想,與貫徹落實《意見》融為一體、統籌推進,確保各項任務、要求落到實處。抓實“關鍵少數”,抓住主要矛盾,抓好科學管理。
貫徹落實《意見》是系統性工程、長期艱巨任務。最高人民檢察院將堅決貫徹黨中央部署,督促各級檢察機關在各級黨委貫徹《意見》的整體工作部署中,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形成共抓落實的強大合力,努力做到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勇于開展自我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