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烽火硝煙中的陳家港

  • 響水紅色地標
  • 汪明時主編
  • 5511字
  • 2022-05-07 13:43:15

王萬佳

陳家港是苦難的,它遭受過太多的兵燹,也遇到過罕見的海嘯。陳家港是頑強的,每一次劫難過后依然靈魂不死,風雨中挺立。陳家港有太多的故事,綿綿的海岸線和廣袤的灘涂,書寫著淮鹽的鼎盛與輝煌。它因“華中金庫”的美譽引來虎狼的覬覦與搶掠。它因地處江海軍事要津而飽經戰火。歷時十數年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濟南鹽場所在地的陳家港始終成為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焦點。70多年風煙散盡,史稱陳家港“四進三出”的激戰場景仍揮之不去。1944年5月,黃三師首克陳家港,拉開了新四軍在鹽阜地區對日反攻作戰的序幕。1948年11月,淮海獨立旅和地方武裝最后攻克陳家港,迎來陳家港全境解放,首開淮海戰役戰略反攻之先河。直至今日,鐵軍的血脈仍然在這塊紅色土地上延續,現在的陳家港仍然是引領鹽城市新一輪經濟發展大潮的東部高地。讓我們拂去百年歲月塵封,再現陳家港的苦難、輝煌與榮光。

兵燹海嘯中的陳家港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寇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同年8月13日,淞滬戰役國軍全面潰退,首都南京相繼失守,國民政府南遷重慶。在此危急存亡之秋,濟南鹽場所在地的陳家港更處在戰爭的陰云之中。1938年3月,國民黨五十七軍三十三師楊凱部奉令駐防陳家港,濟南七公司的垣商如驚弓之鳥,紛紛攜資逃難。國民黨兩淮局趁機向內地大量搶運淮鹽。9月,日寇封鎖連云港、陳家港海面,國民黨三十三師南撤,由兩淮稅警團改編的國民黨第八軍接防陳家港。日軍進攻連云港屢戰不克,于1939年春,企圖從陳家港登陸,打開灌河通道,夾擊海州。陳家港是淮鹽的主要產地和集散口岸。地處隴海鐵路終點南端,又是扼灌河咽喉的海上門戶和軍事要津,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小蟒牛的“國恥碑”記錄著這段沉重的歷史。1939年3月1日凌晨,日軍第五師團主力步兵第二十一聯隊,聯合海軍第四艦隊和空軍第七飛行團,分乘20多艘汽艇,首先占據開山島,而后從灌河口小蟒牛強行登陸陳家港。駐守陳家港的國民黨第八軍第一旅丁國卿部及常備隊聞風喪膽,倉皇潰逃。日寇入侵淮鹽集散地的陳家港后,瘋狂實行“三光”政策,肆意掠奪鹽業資源。沿灌河上溯至響水口、新安鎮一帶,并繼續南下,蠶食蘇北大片領土。日軍所到之處,燒殺淫掠,一片凄涼。從此,濟南鹽場所在地的陳家港人民陷入了國破家亡的苦難之中。

1939年8月30日,蘇北沿海一帶遭遇海嘯,海河決堤,洪水肆虐。鹽灘損毀殆盡,農田顆粒無收。江海交匯處的陳家港一片澤國。兵燹海難,禍不單行。雙重災難,驟然降臨。餓殍遍野,民不聊生。日寇和漢奸相互勾結,共同制造了滅絕人性的“灶民慘案”。有399名鹽工被騙至東北日礦挖煤。從此進入人間地獄。大多灶民暴尸他鄉,生還者僅數十人。1942年的“買鹽慘案”中,有26名無辜百姓被日寇及其漢奸當成“疑共”分子,在現陳家港鎮新河村衛生室邊上被殘忍殺戮。一個大坑埋掉26人。史稱“二十六人坑”。日寇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了民族公憤。為挽救民族危亡,新四軍在鹽城重建軍部,吹響了東進的號角。許多鐵軍戰士和陳家港的優秀兒女為抗擊日寇、保衛家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英雄壯舉感天地泣鬼神!

紅旗風展陳家港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和抗戰形勢的變化,為奪回淮海重要鹽市和江海軍事要津,打破日軍對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封鎖,阻止日軍掠奪淮鹽,為抗戰籌集資金、解放災難深重的陳家港人民,新四軍三師決定發起陳家港局部反攻。

為了確保陳家港反攻的勝利,事前進行清掃外圍戰斗。1944年4月8日,新四軍八旅二十四團謝振華部分別殲滅了陳家港以西、響水口以東的辛灣和馬家溝之敵,切斷陳家港日偽頑之援,使陳家港之敵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然后對陳家港、大源和慶日新3處據點實行分割包圍,同時發起總攻。八旅二十二團和八旅特務營以及濱??傟犞鞴リ惣腋坻倕^。八旅二十四團攻打慶日新鹽場。七旅十九團攻打大源鹽場。漣東、阜寧縣總隊設伏陳家港之西擔任打援,阻擊來援之敵。5月3日凌晨,3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各參戰部隊同時發起總攻。七旅十九團和二十四團從西北、東北兩個方向,對大源和慶日新鹽場發起攻擊。八旅特務營和二十二團特務連及濱??h總隊從西南、東南兩個方向同時發起攻擊。八旅特務營奮勇隊隊長高世龍率領30多名奮進隊員,冒著槍林彈雨,穿越敵人火力網,擊退敵人多次反撲。八連一排排長王世德帶領全排戰士突進鎮內。在特務營的配合下,將敵逼退至紅瓦房一帶。我軍迅速占領水龍局作為指揮所,居高臨下,俯視敵軍陣地。日軍難以抵抗我強大攻勢。在出動海、空軍部隊增援后亦于事無補,不得不乘汽艇倉皇逃竄。偽頑部隊的負隅頑抗,終難挽回敗局。經過3個多小時激戰,敵斗志崩潰,先后舉起白旗繳械投降。

防守鹽圩子的偽稅警海州分團第七大隊的二個中隊和海防大隊劉九功一部,共計1個大隊的兵力,分駐七排頭圩、十排頭圩、八圩港等8個據點。駐八圩港的劉九功部事先風聞新四軍攻打陳家港的消息,于5月2日晚乘船從海上逃走。二十二團一部攻打鹽圩,戰斗首先在七排頭圩打響。偽軍憑借炮樓堅固,拼死頑抗。新四軍用迫擊炮轟擊偽軍炮樓,另一部迂回到敵炮樓后,形成兩面夾攻,至下午2時許,偽大隊長郭克勤預感抵擋不住,棄據點向海邊逃竄,結果被追殲。

防守十排圩里的偽稅警第七大隊第二中隊,被新四軍四面緊緊包圍,驚恐萬狀。張愛萍登上鹽廩,命令二十二團一營長張以成帶領全營戰士準備和敵肉搏。為了給敵人棄暗投明的最后機會,張愛萍讓副參謀長莊林寫信命令通信員韓兆軒送給偽大隊長,勸其投降,并派已被新四軍俘獲的偽大隊副與其談判,偽大隊長親自帶了一個警衛下來談判。當他知道陳家港已失守,便命令中隊長以上軍官都下來集合,說道:“我們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應當團結抗日?!眰沃嘘犻L楊景科立即率部投降。至此,鹽圩一、二、三、七、八、十排頭圩等7個偽軍據點很快被收復。同時,二十四團、七旅十九團也相繼殲滅了慶日新鹽場和大源鹽場之敵。擔任打援的漣東縣總隊和阜東縣總隊打退了從連云港前來增援的日軍汽艇30余艘和從響水口前來增援的日軍汽艇7艘。5月3日下午戰斗結束。此次戰斗,新四軍除擊斃偽軍一部外,還生俘偽第四大隊長王壽昌、第七大隊長郭克勤及其以下官兵435人,繳獲迫擊炮3門、擲彈筒5具、輕機槍4挺、長短槍及各種子彈若干,還繳獲了無線電臺2部和其他軍用物資,以及偽幣百萬余元。消息傳來,萬眾歡騰。鐵軍戰旗在陳家港上空高高飄揚。陳家港迎來第一次解放!當地百姓推著小車興高采烈地去分領食鹽和新四軍發放的賑災糧食。數日后,張愛萍將軍回首激戰場景,仍激情澎湃,心潮難平,揮筆寫下了《南鄉子·解放陳家港》的壯麗詩篇:

烏云掩疏星,狂濤怒號鬼神驚。濱海林立敵碉堡,陰森;渴望親人新四軍。遠程急行軍,甕中捉得鬼子兵。紅旗風展陳家港,威凜!食鹽千堆分人民。

自此,“紅旗風展陳家港”的樂章為后人世代傳唱,成為陳家港人引以為豪的紅色記憶!

1944年5月20日,中共中央機關報延安《解放日報》頭版報道:“淮海黃師攻克陳家港——俘偽軍400余人,繳獲食鹽40萬噸。”《鹽城市志》載:此次陳家港戰斗在軍事上極大地震懾了駐鹽阜之日、偽軍,削弱其力量,在政治上擴大了新四軍的影響,打勝了鹽阜區局部反攻的第一仗?;春|S師解放陳家港局部反攻戰役的勝利,收復了被日長期控制的重要軍事要津;奪回了素有“華中金庫”之稱的重要鹽業資源;打破了日寇對我抗日根據地的海上封鎖,使蘇北和魯南抗日根據地連成一片。對于我鹽阜乃至華中抗日根據地的鞏固和建設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戰略意義。

二進二出陳家港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根據《波茨坦宣言》有關受降條款和受降辦法,我新四軍十二縱隊八十六團,遵照毛澤東主席的指示和朱德總司令的命令,對淪陷區的鹽場實行軍事接管。9月19日,新四軍三師十八旅八十六團及地方武裝濱海獨立團奔襲陳家港。駐守陳家港的偽稅警、海防大隊,如驚弓之鳥,聞風而逃,退走新浦。新四軍乘勝越過灌河,于9月20日挺進張圩坨。華中分局和蘇皖邊區政府接管了陳家港及濟南鹽場。為加強戰時領導,適應戰時需要,華中分局和蘇皖邊區政府,從實際出發果斷決定在陳家港設立淮北鹽場特區。第一個由共產黨政權領導的鹽特區在陳家港誕生,杜李任特區委書記,對鹽場黨政軍產運銷和鹽務行政工作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鹽特委直屬華中分局領導。在行政上設立淮北鹽務管理局,負有企業和鹽場地方政權雙重職能,直接受蘇皖邊區政府領導。同年,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全面內戰爆發。此時的陳家港鹽特區號稱“饋食遍六省,稅課甲宇內”。鹽產量一躍成為兩淮之首。享有“華中金庫”的美譽。正因為陳家港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特殊地位,濟南鹽場所在地的陳家港便成了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歷時3年的“拉鋸式”戰爭,經歷過數十次激烈戰斗。1945年底,國民黨接收偽稅警海州分團改編為鹽警支隊,丁國清任支隊長,下轄7個大隊,有兵力3421名。翌年2月1日,國民黨又將第十七戰區剿共總指揮徐繼泰部編為淮海商巡總隊,下轄3個支隊,計3000余人,徐繼泰任總隊長,企圖以優勢兵力,奪取陳家港及鹽場。1946年11月,敵商巡總隊、鹽警支隊大兵壓境,兩天之中,連破徐圩、洋橋、灌西、燕尾港等地。中共淮北鹽特區駐堆溝部隊主動撤至陳家港,與敵隔河對峙。1947年1月14日,丁國清調集鹽警第四大隊婁元勛部、第五大隊馬洪亮部、第六大隊湯恒然部、第七大隊丁蓮芝部、海防大隊劉九功部等3000余人,配備艦艇船只,強渡灌河,向陳家港進犯。中共淮北鹽特區鹽警總隊及淮河大隊、潮河獨立中隊、陳港武工隊等民兵武裝,頑強抗敵,激戰3天,打退敵人3次進攻,敵傷亡150多人,敵人登陸未能得逞,退兵堆溝。5月25日,正值潮汛,淮北鹽特區鹽警總隊到海邊防汛,敵鹽警支隊、商巡總隊趁機糾集重兵,強渡灌河,攻擊陳家港。陳家港守軍倉促應戰,由于寡不敵眾,被迫退出陳家港,撤至頭罾、八灘等地。史稱“二進二出”。

三進三出陳家港

1948年4月5日,我軍蘇北主力華野十二縱隊和鹽警團、濱??h總隊,兵分三路進攻陳家港。一路由南河北進,一路由鹽場西進,一路由正面推進。因兵臨城下,來勢猛烈,敵人不敢交鋒,全部搶渡潮河,倉皇北撤,逃往徐圩一帶,我軍第三次攻克陳家港。7月下旬,我淮北鹽警團奉命去六分區配合軍事行動,陳家港只有3個連留守。徐繼泰糾集第四大隊婁元勛部、第五隊馬洪亮部、海防大隊劉九功部及吳敬宜、陳肖興等海匪,還有殷及人的流亡團,配合機關炮1門、迫擊炮4門、重機槍3挺、炮艦1艘、海船20余只,進犯陳家港。7月28日拂曉,馬洪亮部冒雨渡河,從團港登陸,首先與駐守在團港的我淮鹽警團九連發生激戰。敵陸續登陸,團港失守。天亮后,敵大舉向小蟒牛逼進,戰斗極為慘烈。我鹽警團九連二排趕來增援,在小蟒牛與馬部激戰,直至中午,打退敵人數次沖鋒。此時,正值夏天,中午時分,天氣酷熱,九連的3挺機槍打壞,戰斗力大為減弱,被迫撤至小北港,四排灣一線。此為有名的小蟒牛阻擊戰。小蟒牛失守后,則陳家港的北大門被打開,敵人兵分四路進攻陳家港,我方為了保存有生力量,淮北鹽特委決定再次撤出陳家港。史稱“三進三出”。

陳家港全境解放

1948年下半年,解放戰爭進入反攻階段,淮海戰役已拉開序幕。華中戰場形勢已大為好轉,人民解放軍決定再次攻打陳家港。8月28日,召開了攻打陳家港的作戰會議,參戰的部隊有淮海獨立旅五分區警備團及濱海地方武裝,決定由淮海獨立旅一、二團主攻,鹽警團負責消滅外圍大有晉、小蟒牛之敵和阻擊潰逃之敵。29日,淮海獨立旅二團運動到頭甲小集,地方武裝進至三港、王大橋一線。30日夜,陳港武工隊及敵工情報站派出12名民兵擔任向導,淮北鹽警團暗奪了陳家港前沿敵王大橋哨所。8月31日傍晚獨立旅從南河進逼陳家港,鹽警團從裕通二圩向陳家港東北方向挺進,對陳家港之敵形成夾擊之勢。午夜,淮海獨立旅急行軍40里,首先奪取陳家港南3里的王大橋,沿公路直插陳家港,勢如破竹,迅速突破敵圩溝和碉堡防線,打入港南,擊潰敵國民黨鹽警第五大隊的2個中隊、第一大隊的1個中隊及國民黨漣水五區區隊,并殲其一部。敵退守港北,獨立旅越水撲河,跟蹤追擊,激戰2個多小時,敵抵擋不住,全線向北潰逃。解放軍和鹽警團沿海邊追向小蟒牛,很快奪取了小蟒牛陣地。翌日拂曉,陳家港被攻克。至此,陳家港、小北港、小蟒牛、王新莊等敵大小據點全部收復。此次戰斗,殲敵鹽警一大隊一中隊,第四大隊及其十五、十六中隊,第五大隊及其十九、二十等中隊全部,以及其他中隊部分與陳家港區隊大部,共700余名。生俘偽區長殷仍仁、一中隊長嚴凡濤、九中隊長宋景中、十六中隊長于瑞堯、二十中隊長姚正和,斃傷十五中隊長許廣樹及其以下官兵百余人。繳獲輕機槍14挺、大小炮28門。解放軍傷亡50余人。這次戰斗,基本上消滅了敵鹽警和在鹽場敵軍的主力。不久,堆溝亦告收復,陳家港的拉鋸戰局面宣告結束。徐繼泰率殘部逃至連云港東西連島。至此,陳家港全境解放。

新華社華東12日電,以“蘇北地武克陳家港”為題,做了如下報道:“蘇北我軍地方武裝8月31日攻克灌河南岸兩淮重要鹽市陳家港及其小北港、小蟒牛、鹽圩等守敵據點。生俘國民黨鹽警總隊500余人,斃傷百余人。繳獲迫擊炮3門,輕重機槍11挺,及其他軍用品一部?!标惣腋鄣淖詈蠼夥牛组_淮海戰役戰略反攻之先河!在近乎慘烈的拉鋸戰中,我軍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無數革命先烈為陳家港及其淮北鹽場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1951年經華東軍政委員會和蘇北行政公署批準,當年10月在陳家港建成了淮北鹽場人民烈士紀念塔,有43名革命烈士長眠于此,其中大多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濟南鹽場土地上與敵戰斗中光榮獻身的革命先烈。還有不少無名烈士至今不為人知。在整個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僅淮北鹽場就有140多名烈士犧牲。因當時戰事緊急,百余無名烈士無法查證,僅有41名烈士付諸碑刻。今日陳家港的金灘銀港乃至每一寸土地無不凝結著革命先烈的鮮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连县| 呼图壁县| 延边| 汉阴县| 临江市| 五台县| 自治县| 徐汇区| 彭阳县| 黄冈市| 绥宁县| 金坛市| 青阳县| 达日县| 孟连| 和政县| 镇沅| 康乐县| 郯城县| 五常市| 金坛市| 柳州市| 许昌县| 营口市| 玉田县| 绥江县| 铜鼓县| 太仓市| 台州市| 新乡县| 岐山县| 浦城县| 调兵山市| 南皮县| 石泉县| 华亭县| 临高县| 尖扎县| 泉州市| 扎兰屯市| 章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