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補考同學:
你們好!
你們四位的“外國憲法專題研究”的課程論文未能過關,需要補考,同學們有些意見和看法,對此,我想再和你們嘮叨幾句。對于我的嘮叨,你們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但是,我不希望你們假裝沒聽見。
一、“報復論”是無稽之談
有人在我的博客上說,因為你們沒有選我當導師,我就報復你們,讓你們補考。
這種“報復論”完全是無稽之談,沒有任何根據。自從我校招收碩士生以來,直到你們的前一屆,在所有沒有選我當導師的學生中,外國憲法課程論文的成績,在80—89分的,有朱劍容、戴中碧、盧峰、邱萍、張新佳、趙金寶、楊慶華等七位同學;在90分以上的,有陳盛、諸葛明、李詩、孫紓妤等四位同學;在79分之下的,只有李子云一位同學;需要補考的,僅僅有一位同學。
自從我校招收碩士生以來,選我當導師的那位同學,外國憲法課程論文卻只有78分。
以上是以往各屆外國憲法課程論文的得分情況,都是有案可查的。這些事實證明,“報復論”是沒有根據的。
就你們班而言,史華松同學同樣也沒有選我當他的導師,他的外國憲法課程論文也在90分以上,這個事實也證明,“報復論”是沒有根據的。
我希望你們不要聽信這種毫無根據的“報復論”,以免影響情緒、影響補考。
二、關于獎學金
有同學跟我訴苦,說再也拿不到獎學金了。
我想告訴你們,獎學金是獎勵學習的,不是獎勵馬虎了事的。既然你們馬虎了事,獎學金就不該屬于你們。不是你的東西,你拿不到當然也就不是損失,有什么可傷心的呢?
當然,你們可能會說:別的班的同學也有馬虎了事的,他們的老師手下留情,沒有要他們補考,于是他們拿到了獎學金,相比之下,我們吃虧了。
我覺得,這種情況恐怕不存在,即使確有其事,你們也不必羨慕。得到了不該得到的東西,將來是會吃虧的,甚至會吃大虧,有什么值得羨慕的?
認真補考,將論文做好,爭取發表,掙些稿費,再申請一個科研獎什么的,不比拿獎學金更風流瀟灑嗎?
三、關于存在的問題
你們的課程論文之所以不及格,劉大生總結了六個方面的問題:“第一,病句較多;第二,格式混亂;第三,標點符號不全;第四,偏題,偏離了憲法;第五,邏輯不通,源流顛倒;第六,態度傲慢,對于學術界的最新動態和最新成果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假裝不知道。”
對這六條意見,有同學在我的博客上評論說:“劉老師,在上面給出的問題當中,一、二、三完全接受;五,不完全接受;至于四、六,完全不接受。”
劉大生認為,能接受前三條也是一個進步。但是,希望你們也能虛心接受后三條意見,因為后三條也符合事實。
先說第四條,偏題。這主要是指S同學的論文,作為研究外國憲法的課程論文,從頭到尾未提及“憲法”二字;作為研究美國議員工資的課程論文,從頭到尾未涉及美國憲法第二十七修正案,難道不算偏題?難道不應當補考?還有B同學將論文寫成了隨筆、散文,是不是偏題(偏體)?
再說第五條,邏輯不通,源流顛倒。W同學的論文是研究美國憲法歷史淵源的,文章大段大段地引用戴雪的言論,并將其作為美國憲法中的權利法案之思想理論淵源看待,這不是源流顛倒又是什么?你們在法學名著課程中已經研讀過戴雪,應當知道戴雪比美國的權利法案晚生了四十多年的時間,戴雪的理論不可能成為美國權利法案的思想淵源。美國權利法案的思想歷史淵源只能在戴雪的太爺爺、太太爺爺那里尋找。Z同學在文章中說,美國在“總統選舉之后”的某月某日任命選舉人。這不是源流顛倒是什么?實際情況是,先任命選舉人,再選舉聯邦主席(所謂“總統”),聯邦主席選舉之后,選舉人就完全可以回家睡大覺了。請問,“總統”選舉之后,任命選舉人干什么?所以,劉大生希望你們能夠虛心接受“邏輯不通,源流顛倒”之批評。
再說第六條,態度傲慢。劉大生在白紙黑字的教學計劃中,在課堂上,多次強調,要注意新動態,吸收新成果。我還多次強調,對于學術界的新觀點(比如你們的師兄陳盛在《美國有“陪”審制度嗎?——“Jury”的確切含義與翻譯研究》一文中提出的觀點),你們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反對;但是,在課堂上、在課程論文中絕不允許假裝不知道,假裝不知道就是傲慢。然而,你們四個人中,有三個人在課程論文中和任課老師玩假裝不知道的游戲,這不是傲慢又是什么?
這四、五、六三條意見,你們本該虛心接受,可是,你們中的某位同學卻斬釘截鐵地說“不完全接受”“完全不接受”,這不是傲慢又是什么?
除了這六條以外,有的文章還有一些更嚴重的問題,這里就不說了,給你們留點面子,但是,你們自己應當反省。
將來工作了,領導要你起草一個法律文書,你弄出那么多病句來,格式上又前后不一致,再加上標點符號殘缺,領導會喜歡你嗎?你不走彎路才怪呢!
如果在工作崗位上,領導或者同事對你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你既不贊成又不反對,而是假裝不知道,領導會喜歡你嗎?你不走彎路才怪呢!
如果你在檢察官、法官的崗位上,也邏輯混亂,也因果顛倒,不出冤假錯案才怪呢!那時候領導不想讓你走彎路,老百姓也不會同意!
所以,今天的補考,不僅僅是課程的補考。
四、關于尊重學生
有同學在網上說:“劉大生,你真牛,在你的心中,學生的論文都是不及格的,在你的教導下才剛剛及格,你牛到天真地認為,學生的論文不值得一看,都是不及格的。”
劉大生以為,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許多交給劉大生的課程論文,不僅及格,而且被評為優秀;有的課程論文不僅優秀,而且已經被學術刊物刊用。就在你們班上,史華松同學的課程論文,就是被評為優秀并且可以被學術刊物刊用的論文。
這位同學在同一篇文章中還說劉大生“在內心里根本就沒有給予學生基本的尊重”。
劉大生以為這種批評也是沒有道理的。這位同學自己也不得不承認,你們中的一些人的論文,格式混亂、病句較多、標點符號不全。作為碩士研究生,你們用這樣的東東糊弄任課教師,應該說是對任課老師的極不尊重。現在,這位同學自己不作反省,反而指責劉大生不尊重你們,也太那個了吧?難道教師無原則地給學生高分才是對學生的尊重?
我如此認真地總結你們的論文存在的嚴重問題,如此認真地回答你們的提問,是對你們最大的尊重。你們什么時候指出過我文章中的問題?你們什么時候像我這樣認真回答過劉大生的提問?
五、關于合格與不合格的標準
有人在我的博客上說:“什么叫合格,你自己投出的稿件,被退稿,不也是憤憤不平,罵別人有眼無珠,不識貨的嗎?你自己的標準,怎么就超出你的預期?應該在你的預期范圍之內才對。”
劉大生以為,這位先生的批評沒有道理。
第一,這些標準是公認的。上述六條標準都是知識界的共同標準,而不是劉大生個人的標準。小學老師都會強調,寫作文不能跑題,不能標點符號不全,每一段開頭要空兩格;中學老師會強調,寫作文不能格式混亂,不能自相矛盾,不能不尊重事實;大學老師會強調,寫論文要有自己的觀點,引用別人的文字要注明出處;所有的老師都會對學生強調,要虛心,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那六條標準,哪一條是劉大生個人制定的?
“把握外國憲法研究的最新動態,收獲外國憲法研究的最新成果。”這是外國憲法專題研究教學實施計劃中開宗明義的兩句話,而教學計劃是要經過學校批準才能實施的。這是劉大生事后制定的標準嗎?這是劉大生個人制定的標準嗎?
第二,劉大生從來沒有用“有眼無珠”這樣的話罵過人,誰能舉出證據來嗎?
我看,倒是這位先生在變著法子罵人,他暗罵“劉大生有眼無珠”,沒有發現你們論文的真實價值。
告訴你們吧,劉大生如果看不到那六個方面的問題,那才真的是有眼無珠呢!不僅如此,恐怕還“對不起人民對不起黨,更對比起偉大領袖毛主席”呢!恐怕還誤人子弟,對不起你們的父母呢!
所以,我希望你們四位不要相信這位先生的不負責任的言論。
六、關于不同觀點
有網友懷疑我是不是因為觀點不同而為難學生,我的回答是:“你以為僅僅因為觀點不同,就會讓他們的論文不及格?相反,他們如果寫出批評劉大生觀點的文章,我推薦發表恐怕還來不及呢。”對此,你們之中有位同學很不以為然,嘲諷道:“學生太傻,對老師太好,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佩服。”好像我劉大生完全在騙人。
劉大生在騙人嗎?非也。有事實為證:在2006年的外國憲法專題研究的課堂上,我提出了一個“美國憲法陪審條款解讀”的任務,你們的師兄陳盛同學卻寫了一篇《美國有“陪”審制度嗎?——“Jury”的確切含義與翻譯研究》的課程論文,就好像給我喂了一只蒼蠅。然而,這篇文章正是我劉大生推薦給《邊緣法學論壇》才得以發表的,雖然沒有稿費,但是也沒有收取任何版面費。
七、關于選題
有同學在我的博客上說:“題目方面是劉老師給定的,事后卻堂而皇之地給出理由:選題不當。”
S同學的選題叫作《美國議員與中國部長工資待遇比較》,這個選題從方法上看顯然是不恰當的。并不是說不能比較,但是,從頭到尾這樣比較肯定不合適。一般說來,比較,應當盡量從同類或者近類開始。也就是說,研究美國議員的工資待遇,應當先拿其他國家的議員作比較,然后再拿中國的代表作比較,然后再拿美國的部長作比較,然后的然后,才可以拿中國的部長作比較。所以說,S同學的選題不太合適。
劉大生會出這樣的題目嗎?不會。但是,有人硬要這樣說,我也沒辦法。
好吧,就算這個題目是劉大生出的,然而,你們不是小孩子、不是小學生,你們有辨別能力,為什么要接受這樣一個不恰當的題目呢?關于美國憲法,劉大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少說也有一百個吧,S同學為什么就不能在那一百多個題目中選擇一個比較好的題目呢?再說,暑假前的最后一次課是輔導答疑,S同學為什么就不能到答疑的教室與任課老師再商定一下呢?遺憾的是,輔導答疑的那一天,你們誰也沒有到教室里來。
八、關于第一學期的成績
有人在我的博客上質問:為什么第一學期的考試可以得高分?并認為,既然第一學期給高分,第二學期給低分就是報復。這個問題,我想這樣回答:
第一,第一學期要求低,第二學期要求高。這在教學計劃中就能體現出來。
第二,第一學期因為剛入學,有些問題可以諒解。比如格式問題,第一學期僅僅是警告而沒有扣分,不聽警告,第二學期的文章仍然出現格式問題,理應扣分。
第三,第一學期的課程論文,做的是固定動作,且是訓練性質的固定動作,容易完成;第二學期是自選動作,又是實戰性質的自選動作,難度較大,得高分比較困難。
第四,第一學期,你們比較認真;第二學期,你們有點變油了,不太認真甚至太不認真。
九、關于司法考試與論文寫作
我要聲明的是,我校研究生無論是參加司法考試還是論文寫作,我都是支持的。然而,有同學在我的博客上說:你劉大生“要求,選你的學生不要考司法考試,不要考公務員。你的要求不過分嗎?”
我以為,這樣的批評不符合事實,沒有事實根據。
第一,劉大生從來不反對學生參加司法考試和公務員考試,劉大生沒有對任何學生講過這樣的話,也沒有對其他人講過這樣的話。相反,在《在“江蘇省委黨校第二屆碩士論壇”上的開壇演講》中,劉大生說過這樣的話:“現在全國的碩士點、博士點那么多,學術市場有那么大的需求嗎?肯定沒有。”“你們將來不一定以做學問為職業。”
第二,劉大生對學生參加司法考試一貫持理解、諒解的態度。比如,2007年暑假之前,劉大生將崔敏、李子云請到辦公室,準備讓他們各寫一篇論文,并打算將題目、論點和框架講給他們聽。但是,當他們二位說暑假要準備司法考試的時候,劉大生就沒有給他們布置任務。2007年司法考試之后,崔敏通過了,劉大生這才給她布置論文,當然,她也很爭氣,于是,關于“鄉鎮機構直選”的論文,已經在2008年上半年的《唯實》上發表了,不僅沒有收取那個你們研究生最討厭的版面費,還獲得了較高的稿費。李子云同學由于沒有通過司法考試,劉大生就沒有給他布置任務,而是將題目(《論贍養制度的完善》)交給了你們的輔導員劉青老師,劉青老師太忙(這也與你們有關),文章尚未完成。今年6月,有人向我約稿,需要“法律與災害”的文章,條件比較寬松——不論長短,不論體裁,不論風格,有貨就行。這比較簡單,于是,我想好了題目、論點和框架,將任務交給了李子云同學,并且問他:“需要兩個禮拜的時間,會不會影響你的司法考試?如果有影響,我就交給別人了。”他說沒有影響,于是,他就完成了任務。這篇文章將在《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發表。當然,也是有稿費的。
第三,對于你們班同學的司法考試,我也是充分體諒的。為了不影響你們的司法考試,你們的課程論文我給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并沒有要求你們盡快完成。現在,你們需要補考,補考的時間已經放寬到司法考試之后的一個月之后——2008年10月20日。
以上三點證明,說劉大生反對學生參加司法考試,完全是謠言。你們都是大孩子了,應當具有辨別謠言的能力。
總之,對于參加司法考試和從事學術研究,這兩者我都是支持的。希望你們以及以后的學生,能夠將兩者協調好,做到兩不誤,而不要顧此失彼。
如何協調呢?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的吳越先生,最近在法律博客上發表的《法學教育的標準產品與研究生三年生活的自我設計》的文章,對此講得很透徹,請你們抽空讀一讀,我就不狗尾續貂了。
2008年9月,首發黨主立憲法律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