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cala編程(第5版)
- (德)馬丁·奧德斯基等
- 566字
- 2022-05-06 15:51:31
結語
在本章中,你學到了Scala的基礎知識,同時,我們也鼓勵你利用這個機會試著編寫了一些Scala代碼。在下一章,我們將繼續進行Scala入門介紹,對一些更高級的主題進行講解。
[1]本書所有代碼都經過Scala 3.0.0的測試。
[2]Scala解釋器REPL是英文Read(讀取)、Evaluate(求值)、Print(打印)、Loop(循環)的首字母縮寫。
[3]如果你用的是Windows,則需要在名稱為“Command Prompt”(命令提示符)的DOS窗口中輸入scala命令。
[4]如果你對Java包不熟悉,則可以把它看作提供了類的完整名稱。由于Int是scala包的成員,“Int”是這個類的簡單名稱,而“scala.Int”是它的完整名稱。關于包的細節,在第12章會有介紹。
[5]java.lang.String的簡稱是String。
[6]不過在解釋器中,我們可以用之前已經使用過的名稱來定義新的val。這個機制在7.7節會有詳細介紹。
[7]在Java中,從某個方法返回的值的類型就是該方法的返回類型。在Scala中,同樣的概念被稱作結果類型。
[8]如果函數會調用到自己,這樣的函數就是遞歸的。
[9]盡管如此,顯式地給出函數的結果類型通常是好的做法,雖然編譯器并不強制要求。這種類型標注讓代碼更易讀,因為這樣一來,閱讀代碼的人就不需要通過查看函數體來獲知編譯器推斷出來的結果類型是什么。
[10]有關重復參數的詳細介紹參見第8.8節。
[11]這個簡寫規則用到的特性叫作部分應用的函數(partially applied function),在8.6節會有詳細介紹。
[12]可以把<-符號念作“里的”(in),所以for (arg <- args) do讀起來就像這樣:對args里的arg(for arg in args)執行(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