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5G、人工智能(AI)、數字孿生等新技術加速了柔性顯示、超高清顯示、全息顯示的發展,顯示產業正加速融合智慧城市、智能工業、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慧醫療等領域,萬物互聯、萬物顯示,“顯示已無處不在”。觸控顯示是融合顯示屏技術和傳感器技術而成長起來的新興產業技術,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觸控顯示技術將貫穿萬物互聯,成為未來智能交互的核心。
觸控顯示屏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機交互輸入方式媒介,與傳統的顯示器、鍵盤和鼠標輸入方式相比,觸控屏的輸入更為簡單、直接、方便、自然。無論是以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顯示,還是以交互式數字標牌等為代表的商用大屏顯示,觸控顯示都已成為一種時尚潮流。觸控顯示技術更好地滿足了人機交互體驗的需求,讓屏幕顯示從單行傳播轉化為雙向互動,實現更為智能化的應用體驗,觸控顯示技術的推廣應用成功開啟了人機交互時代的大門。
自20世紀60年代誕生以來,觸控顯示技術不斷發展革新,出現了適應不同行業、不同需求的技術和產品。觸控顯示產品早期廣泛應用于工業計算機、大眾運輸場所的售票機、銀行的ATM機等,近幾年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新型中、小尺寸觸控顯示產品的快速崛起,深刻影響了人們對顯示屏操作方式的偏好,而對中、小尺寸觸控顯示產品的使用習慣和依賴程度的建立,又將增加人們對中、大尺寸觸控顯示產品的需求,從而使觸控屏向人類生活全面滲透。隨著人性化操作及互動式體驗需求的不斷增強,流暢的顯示及靈敏的觸控產品在行車電腦、車載娛樂、導航系統等方面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使汽車電子成為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之后的第三大觸控顯示終端應用產品市場。隨著“工業互聯網”等應用的發展升級,觸控顯示產品在工業儀器儀表及裝備制造業中的需求將持續擴大。隨著物聯網技術在智慧生活中的不斷應用,廣泛使用觸控顯示屏的智能家居需求不斷增長。隨著未來醫療設備市場規模的不斷增長,作為醫療設備重要零部件的觸控顯示模組的需求將大幅增長。隨著觸控顯示系列產品應用的不斷拓展,超大尺寸、快速響應、精確控制、人性化等成為人們對觸控屏的全新要求,未來觸控顯示類產品將更加多樣化,應用領域也將更加廣闊。
馬群剛博士撰寫的《觸控顯示技術》一書系統整理了當前主流觸控顯示技術的科學原理與工程應用,全面介紹了顯示終端界面實現人機交互的支撐技術。它以觸控顯示技術的發展為主線,對觸控顯示技術進行了準確細致的分類整理,詳細介紹了觸控玻璃、蓋板玻璃、ITO、銀納米線、金屬網格、碳納米管、石墨烯、透明膠等關鍵觸控顯示材料的性能要求和國內外發展現狀,同時詳細闡述了當前8種觸控技術的工作原理、結構、實現方法、工藝技術、產業化應用等。《觸控顯示技術》一書集中了一批一線技術人員和高校專家學者的智慧和經驗,內容全面系統,既具基礎原理性、理論性,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為電子工程師、平板顯示工作者、學生及其他相關學科研究人員全面、深入、系統地學習觸控顯示技術提供幫助,值得產業界人士、學術界師生,以及對顯示技術演進感興趣的讀者細致研讀。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興起,帶動了數字技術的強勢崛起,促進了產業深度融合,顯示產業各個環節均在積極布局,搶占未來先機。作為人機交互的最主要方式,觸控顯示技術也將進一步實現突破和發展。加快觸控顯示發展,對打造競爭優勢、實現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當前,迫切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加速創新鏈、產業鏈、資本鏈“三鏈”融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圍繞創新鏈整合資本鏈,加快建設和完善觸控顯示產業技術創新生態體系。《觸控顯示技術》正是在這樣一個產業發展關鍵時點出現的行業學術專著,具有極高的學術和實用價值,一定能夠助推我國觸控顯示上下游產業鏈協同創新發展,邁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中國工程院院士
202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