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與無線傳感器網絡(第2版)
- 劉偉榮編著
- 624字
- 2022-05-06 18:42:29
第2章
無線傳感器網絡物理層設計
2.1 無線傳感器網絡物理層概述
Akyildiz I F等人提出了無線傳感器網絡(WSN)協議棧的五層模型,分別對應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和應用層。國際標準化組織(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對開放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參考模型中物理層的定義:物理層為建立、維護和釋放數據鏈路實體之間的二進制比特傳輸的物理連接,提供機械的、電氣的、功能的和規程性的特性。從定義中可以看出,物理層的特點是負責在物理連接上傳輸二進制比特流,并提供為建立、維護和釋放物理連接所需要的機械、電氣、功能和規程的特性。
物理層是WSN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位于最底層,是整個開放系統的基礎,向下直接與物理傳輸介質相連接,主要負責數據的調制、發送與接收,是決定WSN的節點體積、成本和能耗的關鍵環節,也是WSN的研究重點之一。其主要功能包括:為數據終端設備提供傳輸數據的通路;傳輸數據;其他管理工作,如信道狀態評估、能量監測等。隨著集成電路工藝的發展,處理器和傳感器模塊的功耗變得越來越小,通信模塊能量消耗占的比重卻越來越大。節點各單元的功耗對比如圖2.1所示。

圖2.1 節點各單元的功耗對比圖
物理層為設備之間的數據通信提供傳輸媒體和互連設備,為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環境。物理層的媒體包括平衡電纜、光纖、無線信道等。通信用的互連設備指DTE和DCE間的互連設備。數據終端設備(Data Terminal Equipment,DTE)又稱物理設備,如計算機、終端等;而DCE則是數據通信設備或電路連接設備(Data Circuit Terminal Equipment),如調制解調器等。數據傳輸通常是經過DTE→DCE,再經過DCE→DTE的路徑。
- 智慧城市: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城市治理(第4版)
- 從區塊鏈到Web3:構建未來互聯網生態
- Truffle Quick Start Guide
- 網絡故障現場處理實踐(第4版)
- 物聯網通信技術
-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8
- IPv6網絡切片:使能千行百業新體驗
- Learning Node.js Development
- Implementing NetScaler VPX?
-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
- 基于IPv6的家居物聯網開發與應用技術
- Qt5 Python GUI Programming Cookbook
- Web用戶查詢日志挖掘與應用
- Guide to NoSQL with Azure Cosmos DB
- Microservices Development Cook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