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爆炸的速度是驚人的。
從那兩個臭小子搞出飛機到人類開始霍霍月球只用了六十六年。
換言之,人類在1903年尚不會飛,1969已經(jīng)干到月球了。
這么看來,2057年登陸火星,2058年發(fā)現(xiàn)火星人似乎很合理。
但是吧,合理歸合理,震驚的流程還是要走的。
反復確認后,陳新“蹭”地一下跳了起來,奶奶的,真有火星人?
當下就顧不得起死回生的三束放大觀測器了,趕緊讓若生安排飛機接自己回飛船。
若生永遠是那么冷靜,迥異與人類的生命形式讓她看待問題足夠客觀。
她表示火星人的發(fā)現(xiàn)是很重要,可是我們要研究火星人需要多元的檢測儀器,涉及到生物學、天文學、物理學、地質(zhì)學、環(huán)境學、遺傳學、基因?qū)W、語言學、數(shù)學等等學科。
陳新的興奮無以言表,“所以呢?你拿個章程出來。”
若生表示,龐大的知識儲備可以讓她代替相關研究人員,但儀器需要時間采購,“這些我來準備就行。”
“而中科院新近研究出的三束放大觀測器能對火星人尸體進行最細致入微的觀測……”
懂了。
陳新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重新坐了下來。
研討會上眾人討論的熱火朝天,他根本聽不進去,一直熬到散會,這才悄悄尾隨彭崢到廁所,“說吧,什么條件?”
彭崢很明顯得到過交代,他表示除了高昂的租借費用,還要新一公開三束放大觀測器的相關實驗結論。
陳新沒意見,只希望快點拿到這東西。
上面一方面想快速量產(chǎn)普及觀測器,一方面又不想形象受損。
要放在平常,這條件可得好好談談,噢,你做出產(chǎn)品來,我們免費給你測試,還得搭一筆,哪有這好事兒啊!
彭崢早就準備好了說辭,以新一的科研能力,復刻一個觀測器簡直不要太容易,這種戰(zhàn)略性科技成果說給你就給你,這是多大的信任??!
陳新懶得跟他耍嘴皮子,拿起東西就走。
私人飛機從首都機場起飛,一路抵達非洲的一號基地。
在若生的安排下,培育倉和一眾實驗體被搬下飛船,妥善安置在基地中,那些生命垂危的老富豪可經(jīng)不起太空旅行。
各項設備以最快速度安排到位,陳新手一揮:出發(fā),前往火星!
余歸晚攔了一下,“等等,三束放大觀測器只有收發(fā)裝置,沒有中微子啊?!?
陳新愣住了。
就像電池是容納電的載體,觀測器也只是利用中微子進行探測的裝置,沒了中微子,根本發(fā)揮不出作用。
那些王八蛋總不能指望著自己制備中微子吧?
回來的有些倉促,根本沒留下彭崢的聯(lián)系方式,不得已通過黎江院士找到了對方。
剛接通,陳新就質(zhì)問他,我買一瓶礦泉水,你只給我一個礦泉水瓶是什么意思?
這臭小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說您走的太急了,很多細節(jié)問題沒來得及說。
中微子探測,這五個字兒聽上去挺高大上的,其實原理上和無線電通訊相差無幾,都是發(fā)射端發(fā)射,接收端接收,只是信息的傳播介質(zhì)不同。
中微子非常小,以至于可以毫不受阻地穿過整個地球,這是它的優(yōu)點,但它昂貴的造價壓倒了一切。
“發(fā)射端的原理很好理解,用紫外線轟擊放射性元素標靶就會產(chǎn)生大量高能中微子?!?
聽到這里,陳新伸出手,說打住,這就夠了,趕緊給我送幾噸元素標靶來。
“我這正準備干大事呢,你可不能給我掉鏈子?!?
彭崢苦笑一聲,說陳總你別著急,這里面還有問題。
觀測器的接收端才是大問題:雖然中微子可以穿過一切物質(zhì),但探測它的辦法還是很多的。
最早的探測方式是在鉛板或鎢板上涂抹一層乳化液,中微子在偶爾和原子核撞擊時會產(chǎn)生一些其他粒子,這些粒子就會在乳化液層上留下痕跡,有點像云室里阿爾法粒子穿過飽和酒精蒸汽的樣子。
但這樣的探測方式不能用在中微子探測上,因為乳化液層是一次性的。
我們使用了全新的手段,當中微子穿過水時,會有極低的概率和氫原子核發(fā)生撞擊,產(chǎn)生μ介子,這種粒子產(chǎn)生后會以0.99倍光速在水中前進,而水中的光速
是0.75倍光速,切倫科夫輻射就會在這個過程中產(chǎn)生,用光電管檢測這些輻射就可以得知中微子的存在,這就是中微子接收端的雛形了。
但這還不夠,中微子可以和水中的氫核發(fā)生反應,但撞擊的概率太小了,扶桑的超級神綱探測器里裝了五萬噸的超純水,每天理論上有10^19個自然界產(chǎn)生的中微子從水中穿過,但實際每天探測到的只有十幾個,這就相當于對方向你發(fā)送了幾百萬億條消息,你只收到了其中一條,其他的則全部錯過。
水的氫密度很低,如果換成液氫,效率就會高不少,所以就有了液閃體的出現(xiàn)——液態(tài)的高壓金屬氫。
金屬氫是液態(tài)或固態(tài)氫在上百萬個大氣壓下形成的導電固體,它的原子間距足夠小,但還不夠,我們把金屬氫在升溫的同時繼續(xù)加壓,當溫度達到零下五十七攝氏度以上,壓力達到400吉帕時,金屬氫就會變成液態(tài),它方便塑形,原子間距比液氫和固氫小了25%……
“等等。”
聽入迷的陳新打斷道:“原子間距再小,原子核仍是那么大,核與核之間的空隙沒法再減了,中微子還是有極大概率穿過去。”
“這就像捕魚,漁網(wǎng)越大,圍住的魚越多。我們設計中完整的三束放大觀測器體積龐大,宛若倒扣在地上的大鍋,那是一些由碳鎳合金一體澆鑄成的抗高壓容器,里面裝滿了液閃體,總體積約十萬立方米,不會錯過一絲來自探測器的中微子信號?!?
“那怎么分辨哪些中微子是來自發(fā)射端呢?”
“中微子和無線電一樣有類似頻道的性質(zhì)——能級。高能級的中微子和低能級的中微子產(chǎn)生的切倫科夫輻射強度不同,液閃體可以很靈敏地放大這些微小的差異,再把光電管調(diào)整到一個對應的檢測閾值上,就可以做到只接收某個特定能級的中微子信號?!?
陳新聽罷有些生氣,“也就是說,你現(xiàn)在做出的小玩意根本沒用唄?”
“不能這么說。”彭崢還以為陳新只是要做禁忌人體實驗,說多次重復發(fā)射中微子,就可以一個像素點一個像素點的補全信息了。
“所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