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稚氣小孩到科學巨人:法拉第
- 松鷹
- 5字
- 2022-04-18 11:01:44
鐵匠的兒子
霧都之子
歷史上有許多杰出人物出身都很貧寒。他們從小飽經生活的憂患,沒有受過良好的學校教育,但是靠著頑強的自學,登上了科學和文化的高峰。
富蘭克林的父親是染匠,安徒生的父親是鞋匠,康德的父親是皮匠,瓦特的父親是木匠……法拉第的父親是鐵匠。
1791年9月22日,邁克爾·法拉第出生在英國倫敦城南的一個小鎮上。這個鎮叫紐因頓,地方很小,一般的世界地圖冊里很難找到。法拉第的父親名叫詹姆士·法拉第,是個鄉村鐵匠,為人和善,吃苦耐勞,篤信宗教。母親瑪格麗特是位賢淑的鄉村婦女,祖上有愛爾蘭血統。
法拉第是詹姆士夫婦的第三個孩子,他上面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全家靠詹姆士打鐵的收入為生,日子相當艱苦。冬天的時候,因為買不起木柴,沒法生壁爐,一家人只能圍著廚房的爐子取暖。當時英國許多家庭已經流行使用帶玻璃罩的煤油燈,法拉第家卻只用得起劣質蠟燭照明。
法拉第5歲那年,全家懷著改變境遇的希望,從紐因頓鎮搬到了倫敦城里,在一家馬車行樓上租了兩間小屋定居下來。這是一棟舊式木結構建筑,打開窗戶,可以望見緩緩流動的泰晤士河。順著二樓的木樓梯下去,樓下有一排車棚,里面停放著許多馬車。院子里踏踏的馬蹄聲像音樂一樣動聽。
父親的鐵匠鋪就在附近,法拉第常去給父親送飯。鐵匠們打鐵的景象,那鏗鏘的錘聲、通紅的爐火、勞動的歡樂,給少年法拉第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他對父親的鐵匠鋪一直懷著深厚的感情。法拉第后來成為馳名海外的名人時,還常常談起“我很喜歡鐵匠鋪,以及關于鐵匠的一切事情”,并且自豪地宣稱“我的父親就是一個鐵匠”。
倫敦是一座古老、繁忙的城市,瓦特發明的蒸汽機喚醒了沉睡的英國,一座座工廠拔地而起。走在倫敦的街頭,透過朦朦的霧靄,舉頭可見煙囪冒著濃煙。但是蒸汽機并沒有給法拉第一家帶來一點兒實惠。倫敦的鐵匠收入比在小鎮高不到哪里去,生活仍然很窮。法拉第上不起收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只在一所普通的公立小學上了3年。不久,法拉第又有了一個小妹妹,媽媽給她取名瑪格麗特。小瑪格麗特的出世,給家里添了一份快樂,也添了一份憂愁。多一個人,多一張嘴。
一家6口人,靠著詹姆士微薄的收入糊口。
法拉第多么希望替父親分擔一點兒擔子啊!無奈自己太小,他只能幫母親做些家務,照看一下妹妹。法拉第喜歡同鄰居的小孩兒一起玩。這群倫敦街頭的窮孩子常常聚在一起,玩得很開心,他們又唱又跳,捉迷藏,打石彈子。瑪格麗特總是笑瞇瞇地在一旁當觀眾。法拉第總是很留意,只要一聽到馬車的聲音,他立即會沖進院子,把妹妹抱上樓梯,以免她被車撞到。鄰居都稱贊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童年的生活并不總是無憂無慮的。每當媽媽從集市上回來,只要看看她發愁的臉色,法拉第就能猜到,面包的價格又漲了,土豆的價格也漲了。
法拉第的父親是一個盡職的男人,為了養活全家,他拼命干活。過度的勞累,加上倫敦潮濕的氣候,漸漸地損害了他的健康。父親常常咳嗽,掄幾下鐵錘就喘氣,有時不得不關鋪休息。這樣,家境就更困難了。俗話說,對窮人來說,最大的財富是健康。失去了健壯的身體,窮人就一無所有了。詹姆士·法拉第難以支撐,只好把鐵匠鋪轉給了別人。自己掙扎著到別的鐵匠鋪里打點零工。這樣對他的身體更加不利。
倫敦的天空總是灰蒙蒙的,霧氣很重。泰晤士河像一個失去韶華的老嫗,無休止地哼著憂傷的歌。
少年法拉第多么希望望見一小塊藍天,期望溫暖的太陽給家里帶來好運。可是霧都的天空,很難開顏一笑。
不幸的事終于發生了。父親久病不起,家里失去生計,他們連馬車行的樓上也租不起了,全家搬到倫敦的一個貧民區去住。為了一家的生活,詹姆士·法拉第在1801年申請了救濟。這一年法拉第9歲。
在領取救濟的日子里,法拉第飽嘗了饑餓的滋味。有時候一個面包要當一個星期的口糧。法拉第后來回憶說,他的童年是在饑餓中度過的。
盡管生活這么艱辛,法拉第一家卻和樂融融,充滿著親情和樂觀情緒。這種情緒一生都影響著法拉第,使他即使處在逆境中也能自得其樂,對生活、對明天充滿著希望和信心。
過了一段時間,法拉第家的生活開始好轉。哥哥羅伯特這時已長大。按照當時的習慣,子承父業,到一家鐵匠鋪當了學徒。法拉第13歲時也找到了工作,在倫敦布蘭埠街的一個裝書店當小工。書店老板喬治·里波待人和氣,秉性寬厚,是法拉第步入社會遇到的第一個好人。就是在這個裝書店里,法拉第開始了他孜孜不倦而輝煌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