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稚氣小孩到科學巨人:牛頓
- 松鷹
- 1152字
- 2022-04-18 11:06:59
喜歡動手做東西的孩子
牛頓6歲時開始讀小學,學校在外祖母家附近的斯托克村,是一所簡陋的鄉村小學,全校只有一間教室。牛頓在這里接受了最初的啟蒙教育,學會了識字和簡單的算術。但他不合群,也不怎么用功,學習成績平平,絲毫看不出這小頑童將來會成大器。
總之,兒時的牛頓并未顯露出什么天才的跡象。在鄰里們的眼里,這是一個孤僻古怪的孩子;在外祖母和小舅舅看來,小家伙則是個不愛用功的機靈鬼。有時牛頓也幫外祖母家干點輕微的農活,多半是拾麥穗、捉蚱蜢一類好玩的事。
但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就是小牛頓特別喜歡動手做東西,這和伽利略少年時代的情況很相似。也許這正是他日后能成為科學巨匠的一個條件。
牛頓讀小學時,經常躲在外祖母家的后屋里,整天用鋸、釘錘擺弄一些小玩意兒。他獨自一人制作模型、風箏、日晷等,特別對小器械著迷。
牛頓有一雙天賜的巧手,他制造的模型非常精致,在村里的孩子中頗有點小名氣。傳說有次他做了一只風箏,上面掛著小燈籠,晚上把風箏放上天時,村里的人都以為是彗星橫空,嚇了一跳,因為天空出現彗星在當時是很不吉利的事。第二天,村子里對這件“怪事”還議論紛紛。
在牛頓的小制作中,有的已經帶有小發明的色彩。例如他小學時制作的“水鐘”就很有意思。牛頓用一個圓滾滾的木桶做容器,在桶底鉆了一個小孔,在桶壁上刻下一些刻度。然后他在木桶里盛滿水,水面上擺了一個浮標,木桶里的水通過小孔一滴一滴地漏進下面的容器。隨著時間的推移,桶里的水逐漸減少,水面上的浮標慢慢下移,在桶壁的刻度上指示出時間來。這個原理有點像古代計時的水漏,只不過牛頓的“水鐘”更樸拙、更好玩些。
牛頓是一個喜歡動腦筋的孩子,除了用木桶做“水鐘 ”,他還熱衷于制作“太陽鐘”,其實就是日晷。這是一種利用太陽的影子測定時間的器具,結構雖然不復雜但卻很有意思。牛頓在一個圓盤的邊緣等分地刻上刻度,在圓盤中央立一根細棍,根據細棍投下影子的方位,就能反映出太陽在天空中的高度和位置,從而指示出時間來。
日晷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就是根據太陽的影子來判斷時間。公元前2000多年,埃及人就知道利用日影來測量時間。他們在地上垂直豎立一根標桿,根據太陽投影的長短來指示時間。據說巍峨的金字塔就是一座巨大的日晷標桿。后來人們制造出更復雜的日晷,指示時間也更精確。到了文藝復興時代,日晷的設計更增添了藝術風采,造型精美,價錢也不菲。
相比而言,牛頓的日晷應是最廉價的。
不過一個10歲的孩童,能夠從日影移動的現象受到啟發,想到測量時間,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牛頓制作這種“太陽鐘”入了迷,他的臥室里擺滿了各式各樣的盤子,有的擺在墻角,有的放在窗臺上,上面刻滿了槽,盤的中央立著指針。
據說他后來還做了一個特大號的家伙,放在村子中央,給大家指示時間。這個鐘一直使用到牛頓逝世之后幾年,村民們親昵地把它稱作“牛頓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