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分兵
- 朕,李世民重生東漢末年!
- 不老春風
- 2316字
- 2022-06-01 22:04:00
河陽城
未時三刻,黃埔嵩率領左虎賁軍一萬士卒抵達河陽城下。
劉辯命黃埔嵩于城外結營駐軍休整,同時在河陽城中召見黃埔嵩。
黃埔嵩入縣衙中,進入內堂后隨即見到劉辯、荀攸。
黃埔嵩走向內堂,朝劉辯拜道。
“臣黃埔嵩,拜見陛下!”
劉辯隨即起身走向黃埔嵩。
“鎮軍將軍一路辛苦了。”劉辯扶起黃埔嵩。
卻見黃埔嵩躬身繼續對劉辯說道。
“半路聽聞哨騎所言,陛下率軍一到河陽便擊退李樂先遣叛軍,而后引誘李樂出營更是將其部眾盡數收服。”
“陛下又采用請君入甕計策再次收服楊奉,使得我軍增添數萬大軍同時又解河內危急。”
“臣率領步軍來此,陛下就已徹底平定李樂、楊奉兩部,真乃少年天才,微臣敬服!”
黃埔嵩躬身,對劉辯說道。
劉辯卻言道,計策皆軍師荀攸所定,李樂為呂布所斬,自己不過是深處后方,穩坐內堂而已。
黃埔嵩繼續言道。
“此次河內危機,幸得陛下決斷,親率騎兵先行出發,方至于叛軍皆占據縣邑不多。”
“如今河內郡已平定,不知陛下打算接下來如何進軍?”黃埔嵩請示劉辯道。
劉辯隨即,說出接下來準備分兵的打算。
“朕欲以鎮軍大將軍丁原所部、楊奉所部暫統轄為左龍武軍、右龍武軍。”
“由卿麾下左虎賁軍共同暫為丁原所節制,楊奉所部為先鋒,共同北上收復上黨、太原兩郡。”
“出兵目的以剿滅上黨、太原盤踞的白波叛軍為主,糧草可由河內、上黨當地縣邑負責提供。”
“朕與荀攸統率張遼、呂布、魏續、徐晃各部,騎兵近萬人,急行軍前往河東郡,剿滅郭泰所部白波軍主力。”
黃埔嵩聞言后,不覺又擔憂起來。
“臣聞郭泰所部白波軍主力皆并州勇士,且如今又有南匈奴數千騎兵,陛下雖勝李樂、楊奉,然親身臨陣當慎重萬分!”
黃埔嵩對劉辯說道。
劉辯隨即坦言告訴黃埔嵩。
“朕既然決定出師奇襲郭泰,那便有制勝把握。”
“徐晃出身河東,且對河東地理形勢十分熟識,同時徐晃對于郭泰所部兵力、駐軍等情況皆有了解。”
“又有張遼、呂布所部羽林、虎賁衛士,魏續所部乃丁原并州部眾皆久經戰陣,徐晃更是難得的智勇之將。”
“朕有把握,無論是突襲郭泰,還是戰場拼殺,相信目前沒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擋一萬精銳騎兵的沖殺,因此鎮軍將軍且當寬心,十日內,朕必定取郭泰首級。”
劉辯對黃埔嵩說道。
黃埔嵩聞言后,隨即被劉辯的分析所說服。
同時,劉辯命黃埔嵩,將目前河內已經平定的消息傳回雒陽城,以免百官擔憂,以至朝局不穩。
劉辯隨即命令黃埔嵩返回城外大營鎮守。
劉辯則命河陽縣令派人傳詔命令河內太守,前來河陽城中,商討后續朝廷大軍糧草問題。
休息半日后
劉辯在河陽縣衙中召集丁原、黃埔嵩、楊奉三位統帥。
以及張遼、呂布、徐晃、魏續、吳匡、宋憲、高順、張璋八位統兵校尉共同議事,決定接下來的進軍行動。
劉辯坐于堂上,詢問楊奉如今上黨、河東白波軍的兵力等情況。
楊奉隨即站出,對眾人說道。
“如今白波軍中,胡才領一萬部眾及兩千南匈奴騎兵向上黨進發,意圖攻占上黨全境。”
“白波帥郭泰、韓暹所部兩萬之眾皆是并州勇士組成皆驍勇善戰,又有兩千匈奴騎兵相隨,向河東南部方向進軍,意圖攻占河東全境,直逼弘農郡。”
“然臣昨日所見,陛下麾下張遼、魏續、呂布所部騎兵,皆善戰勇士。”
“如今又有徐晃統轄臣部親騎兩千人,即使正面與郭泰白波軍主力相遇,也未嘗不能取勝。”
“因此,臣以為眼下當分兵而行,同時北上上黨,西進河東,一舉平定叛亂,則必能取勝。”
楊奉將自己對于白波軍的分布及戰力情況講于眾人。
劉辯聞言楊奉所言后,亦表示贊同。
劉辯隨即問向兼任軍師的荀攸有何看法。
荀攸繼而開口對劉辯道。
“臣以為,陛下親自率領的騎兵與鎮軍大將軍所統轄的左虎賁軍、左右龍武軍在于兵種的不同,同時所應對的打法則應有所不同。”
“郭泰所部皆為白波精銳,陛下率領萬騎百里奔襲,則應注重時間和速度,起到出其不意,只要達到奇襲的效果,則必定能夠取勝。”
“而鎮軍大將軍所部面對的是盤踞上黨、太原的白波軍,且大將軍手下各部眾皆為步軍,則需要穩扎穩打,緩步相前推進,從而一一擊潰敵軍,收復上黨、太原。”
聽完荀攸所見后,丁原、楊奉、黃埔嵩皆紛紛表示贊同。
隨即劉辯下達詔命。
以鎮軍大將軍、并州牧丁原為主帥,鎮軍將軍黃埔嵩為副帥,歸漢將軍楊奉為先鋒。
分別統轄左虎賁軍、左右龍武軍前往剿滅盤踞上黨、太原的白波軍。
另一路則由劉辯親自率領,荀攸為軍師,率領所有精銳騎兵,前往河東剿滅郭泰白波軍主力。
張遼、呂布、魏續、徐晃皆整合各自騎兵部眾,人數各為兩千騎。
同時調左虎賁軍后軍校尉高順,領其部眾皆裝備由河內郡各縣邑征收的近一千馬匹。
同時將剩余一千騎兵整合,隨劉辯一同前往河東。
各部再行整軍,休整兩日,兩日后各自出發。
劉辯分兵后,隨即下達詔命出征時間。
命丁原、黃埔嵩、楊奉及八大校尉即刻前往各自駐軍處,整軍休整。
兩日后繼續出征平叛。
議事結束后,劉辯與荀攸走出縣衙。
只見河陽城中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劉辯與荀攸皆為河陽城免去了一場戰禍而感嘆。
劉辯隨即走向街道,荀攸立刻邁步跟上劉辯步伐。
隨即劉辯看向荀攸說道。
“公達(荀攸字)以為朕欲平定天下,同時一掃邊關各族入侵,一共需要多少時間?”
荀攸思索后隨即拱手,回答劉辯。
“微臣以為,如今雖然各地叛民四起,但幸得陛下及時下詔,令各地州郡地方主政官員皆施行屯田之策,吸納無主流民開耕荒地,安定流民。”
“其實如要徹底平叛四地叛亂,則需要使得地方百姓皆有田可種,有地可耕,則縱然有人起兵反叛,也不會有百姓愿意跟隨。”
“故此,屯田之策乃是安定天下百姓的重中之重,只要屯田之策實施得當,則十年時間內,可使天下重新歸于安定之中。”
劉辯聽聞荀攸所言,隨即對荀攸說道。
“朕必定勵精圖治以十年斷刀兵,十年修內政,十年至太平,開創盛世!”
荀攸聽聞后,隨即回答道。
“陛下天縱奇才,在陛下的帶領下,大漢必定能夠早日實現盛世降臨的目標。”
荀攸恭敬對劉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