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血薦軒轅,捐軀炎黃
- 十萬男兒血:中條山保衛戰(1983~1941)
- 李幺傻
- 2944字
- 2023-04-21 15:25:12
讓我們打開中國地圖,找到重慶的位置。
重慶,抗戰時期是陪都,是民國政府所在地。1937年,日軍在占領南京后,蔣介石帶著民國政府遷往重慶。日軍做夢都想進攻并占領重慶,逼迫中國投降。
重慶位于四川盆地,日軍要進攻并占領重慶,有三條路可走:從南面和北面,可以走陸路,從東面,可以走水路。四川盆地西面是巍峨山脈的西藏,處于內陸極地,日軍不會從西面進攻。
先說南面。1942年春,日軍從緬甸仰光登陸,占領滇緬公路,向北推進,英軍節節敗退,急向中國求援。中國十萬遠征軍走出國門,與日軍在緬甸廝殺。可是,因為英軍背信棄義、情報有誤、將帥不和等原因,第一次緬甸戰役失敗。中國遠征軍的防線被突破后,日軍順著滇緬公路,越過緬北,直插中國滇西,然后來到怒江上的惠通橋邊。中國守軍慌亂中將惠通橋炸毀,才止住了日軍的步伐。當時,如果日軍控制了惠通橋,就可以從南面直接進入昆明,然后從云貴高原飛兵直下,可以很快進入四川盆地,重慶難保。
一座窄窄的橋梁被炸毀,橋下洶涌的怒江,擋住了日軍北進的腳步。
再說東面。長江從巴顏喀拉山一路南下,然后向東流經四川盆地。重慶是長江沿線的一座城市,長江流經重慶后,繼續東流,經過宜昌、武漢、九江、南京,注入大海。
1943年,日軍占領了長江中下游的所有城市,然后大軍齊聚宜昌,兵鋒直指重慶。宜昌西面有一座村莊名叫石牌村,十八軍十一師堅守這里。如果石牌有失,石牌到重慶的長江沿線,無險可守,日軍可以直接叩關攻打重慶。
中日雙方經過連月激戰,日軍步步緊逼,從水陸兩路攻至長江岸邊。關鍵時候,十八軍十一師死死扼守石牌,生生斬斷了日軍一只伸進重慶的腳爪。然后,中國軍隊展開反攻,將日軍又趕回了武漢。此后,一直到抗戰結束,日軍都沒有再沿著長江進犯重慶。
最后說北面。
北面是日軍經營最早、花費時間最長的一條通道,也是三條線中進入重慶最便捷的一條通道。重慶的北面是陜西,陜西的東面是山西,而日軍早在抗戰之初的1937年,就占領了山西。只需從山西進入陜西,再向南翻越秦嶺山脈,就可以進入四川盆地,攻占重慶。這條線路比長江線路、云貴線路,要輕捷簡單多少倍啊。
然而,從抗戰之初的1937年,一直到抗戰結束的1945年,整整八年,日軍始終沒有打通這條線路,也一直沒有進入陜西,更沒有進入四川盆地。這是什么原因?
山西,人稱表里山河。它與西面的陜西,以黃河為界;而黃河的東岸,則有一座山脈,名叫中條山。
日軍要進入陜西,必須先占領中條山,然后才能渡過黃河。中條山,扼守黃河三大渡口——蒲津渡、風陵渡和茅津渡。
日軍要進入陜西關中,必須先渡過黃河。要渡過黃河,需要先占領這三大渡口,要占領這三大渡口,必須先占領中條山。所以,中條山,對于陜西,對于西北,對于西南,對于西南的重慶,都顯得異常重要。
日軍倘若占領了陜西關中,向西可以攻占甘肅和寧夏,關中向西,沒有關隘,兵力稀少向南可以進入四川盆地,進而攻占戰時陪都重慶;而向北,則就是當年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的陜北延安。
所以,中條山無論如何也要死守。
1937年下半年,日軍進入山西,國民黨軍隊先后進行了忻口會戰、太原會戰,都慘遭失敗。其中,唯一的亮點,就是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林彪率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輜重部隊,取得大捷。
日軍占領了山西省會太原后,兵鋒南指,進入晉南山區。而晉南境內,就有中條山。
自七七事變后,日軍一路南下,氣焰正熾,兵鋒正盛,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一條名叫中條山的山脈,擋住了他們南下西去的腳步。
一時,中條山前線,全國矚目。
為了阻止日軍向晉南進攻,原楊虎城將軍的西北軍就陸陸續續進入了中條山,進行防守。楊虎城的這支軍隊,被改編為第四集團軍。
日軍集結重兵,向中條山先后發起了13次大型進攻,均被以第四集團軍為主力的防守部隊擊退。日方的記載中,將這些發生在中條山的戰役,稱為“中原會戰”。中方的記載中,將這些戰役稱為“晉南會戰”,或者“中條山保衛戰”。
中條山保衛戰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可是卻少為人知。這些年,當常德保衛戰、衡陽保衛戰、滇西會戰等戰役進入人們視線的時候,同樣慘烈悲壯的中條山保衛戰仍然沉睡在歷史的深處,等待著被喚醒。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條山保衛戰的主力是第四集團軍,而第四集團軍是當年正面戰場的雜牌軍。雜牌軍的戰績,是被當年書寫戰爭進程的人,所忽略的,而當年的媒體,也很少報道。
第四集團軍絕大多數是陜西人。
為了了解這段抗戰歷史,我曾經翻閱了陜西關中很多縣的縣志。每本縣志上,都密密麻麻寫滿了抗戰烈士的名字,和他們的出生地,后面的注釋寫著:犧牲于山西中條山。
每一本縣志上,都記載著幾百名這樣有名有姓的烈士。算一算,整個陜南和關中,有多少個縣?犧牲在中條山中的烈士,會有多少?
很多人聽說過“八百冷娃跳黃河”,這場戰役叫做“六六血戰”。八百冷娃跳黃河,和狼牙山五壯士、八女投江一樣壯烈,六六血戰,比松山戰役、騰沖戰役更為悲壯。事實上,當年跳入黃河的,遠遠不止八百人,而是三千人。這三千人,幾乎全是尚未經過訓練的新兵和學生,他們剛剛來到中條山戰場,連槍支都還沒有領到。
六六血戰,更是慘烈異常,悲壯無比。在這場戰役中,陜西軍猝遇強敵,四面被圍,形勢極端不利。日軍天上有飛機轟炸,地上有坦克奔突,瘋狂進攻中條山;陜西軍大呼酣斗,死戰不退,眾志成城,絕地反擊,終于將日軍趕出了中條山。這些真實的故事,比好萊塢大片更震撼生猛,更一波三折,更回腸蕩氣。
為什么陜西軍能夠如此強悍?我采訪過的一位老兵這樣回答:“身后就是我們的家鄉,就是我們的父老妻兒,我們能不拼命?”
人們一直將中條山保衛戰與中條山戰役混為一談。
中條山戰役,是抗戰相持階段,正面戰場上最大的一次潰敗,國民黨軍隊犧牲被俘八萬人,蔣介石稱之為“抗戰中最大之恥辱”。
而中條山保衛戰,發生在中條山戰役之前。以第四集團軍為主力的中國軍隊,堅守中條山將近三年,官兵同心,軍民一體,讓日軍始終無法越過這條長度約為160公里的山脈,讓日軍占領西北和西南的戰略計劃,在這里止步。
中條山戰役,失敗了。但是中條山保衛戰,我們勝利了。
在中條山戰役前,對地形地理極為熟悉,又13次挫敗了日軍進攻,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陜西軍,因為與八路軍聯系緊密,被蔣介石調到了中條山以南的河南駐防。陜西軍調走后,蔣介石把中條山的防務交給了大量沒有山地作戰經驗的部隊,面對日軍的進攻,倉促阻擊,所以敗在必然。
日軍占領了中條山后,卻仍然沒有西渡黃河,進入陜西,進而進攻重慶。因為此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日本大本營的戰略計劃也要發生改變。
這是1941年5月,日軍的戰略計劃已經從西進改為南下。日軍缺少石油和橡膠,如果不能盡快占領南亞和東南亞,龐大的戰爭機器將無法運轉。半年后,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卷入了“二戰”;日軍進攻東南亞,東南亞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也被迫卷入戰爭。堅持獨立抗戰了四年之久的中國,終于有了自己的盟友。
此后,日軍陷入了中國戰場與太平洋戰場的泥沼中,再也無力西進了。
當初,如果沒有以陜西軍為主力的中國軍隊在中條山的頑強堅守,如果日軍進攻中條山的陰謀早早得逞,那么,日軍西進成功,抗戰的歷史,甚至中國的歷史,都要重新改寫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怎么評價中條山保衛戰都不過分。
可惜的是,這段決定了中華民族歷史進程的戰爭,一直不為人知,一直沉睡在歷史深處。
現在,到了我們喚醒這段歷史的時候了。
李幺傻
2012年5月13日
麻衣神算子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龍族第2季》7月18日起每周五10點,騰訊視頻熱播中!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三體全集(全三冊)
【榮獲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長篇小說獎,約翰·坎貝爾紀念獎,銀河獎特別獎】套裝共三冊,包含:《三體I》《三體II:黑暗森林》《三體III:死神永生》對科幻愛好者而言,“三體”系列是繞不開的經典之作。這三部曲的閱讀體驗和文字背后的深刻思想配得上它所受的任何贊譽。
劍來(1-49冊)出版精校版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陳平安,唯有一劍,可搬山,斷江,倒海,降妖,鎮魔,敕神,摘星,摧城,開天!我叫陳平安,平平安安的平安,我是一名劍客。走北俱蘆洲,問劍正陽山,赴大驪皇城,至蠻荒天下。斬大妖,了恩怨,會舊人,歸故鄉。刻字劍氣長城,陳平安再開青萍劍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