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政治最高境界就是無情,歷來如此
送走盤古后,陸壓也沒坐壁上觀,立馬去見望獲。望獲也不含糊,召開聯盟會議,昆侖聯盟的高層們就常柱山戰局形態,很快對強良的代表人物羅睺發出了抗議,希望巫族盡快停止在常柱山的侵略戰爭。如若不聽,昆侖聯盟將單方面撕毀巫族的求和請求書。
起初羅睺應對策略是拖,不予理睬,不發表任何意見。
這場戰可是關乎到巫族的存亡,任何來自外界的施壓都不管用。
這可激怒了望獲,竟然動了小腦子,那好,我也耍一下小聰明,命令自家小弟成員丑氏赤奮若和寅氏攝提格對巫族九鳳部進行了突擊。
羅睺一看昆侖聯盟的大佬如此不講武德,還真有點擔心他們再行出格之舉。
經再三深思,急忙修書寄予強良,歷呈其中要義。
強良與卑屈從正打的熱火朝天,盤古緊跟而上,對巫族來了個夾心餅干,兩個打一個,應對有余。
面對腹背受敵,強良也是越戰越勇。
誰也不肯下火線,大有同歸于盡之勢。
眼見戰事越打越陷入膠著狀態,強良不想再如此消耗下去,求和認聳,未必不是退路,來日方長,不爭朝夕。想通之后,舉起了白旗,休戰。
卑屈從卻不干了,一心要置巫族于滅亡。
要不盤古規勸他以大局為重,他是如何也不同意巫族投降請求的。
剛停戰火,硝煙尚在,祖龍在強良的授意下,又開始作妖了起來。
龍族首領祖龍得到老大強良的命令火速前來支援巫族。
龍族是被巫族血氏羅睺打敗的,這些年為求發展,一直與虎謀皮。
強良下令祖龍攻打薩滿族,祖龍卻背道而行,竟讓玄門教發生內部沖突,間接地破壞了薩滿族即將執行的常柱山聯盟。
其實,玄門教的內亂是龍族從中挑撥,制造了誤會所引起的。
他暗中找到鴻祖鴻宗,憑借三寸不亂的舌頭硬是說服二人明目張膽地搞起獨立運動。
玄門教的前身就是鴻氏。
后來制皇上皇德落腳常柱山一個名為玄門洞后,時任鴻氏首領的鴻蒙慕名拜訪,倆人相談甚歡,不久之后,鴻蒙宣布退出政壇,一心向制皇上皇德求教。
繼任者鴻荒進了一次玄門洞后,也是不顧眾人反對,改鴻氏為玄門教,并自號曰玄關。
到鴻鈞當任鴻氏老大后,玄門教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名聲在外響徹常柱山。
周圍諸氏無人不知玄門教,卻已到了無人知曉鴻氏的存在地步。
這讓一些鴻氏族人十分反感被同化的現實,如一直想做大哥的鴻祖。
他就時常借此之由煽動同胞們反對玄門教,重立鴻氏之威望。
數次正大光明攻擊鴻鈞,要求鴻鈞退位讓賢,要求年邁的制皇上皇德收起那套假仁假義,滾回昆侖。在龍族暗地里推波助瀾下,隱藏多年的矛盾終于在一瞬間發酵升級。
以鴻祖鴻宗為首的鴻氏人們正式開啟了維權獨立運動。
面對混亂的局面,性溫寬厚的鴻鈞缺乏雷延手段,一時半會不知所措,眼睜睜地看著鴻氏之人愈演愈烈,整個玄門教亂成了一鍋粥。
他只好任憑鴻祖上躥下跳,也不加以制止。
在熱血沸騰的鴻氏族人們鼎力支持下,鴻祖鴻宗得心所愿,成為了新首領,成功地達到了自立門戶的目的,創立了鴻族,替自己的老祖先懲罰了不孝逆子鴻鈞,將他逐出了鴻氏。
聞名后世的“大鴻氏”就此誕生。
后世之中也出現了在黃帝集團里被稱之為“帝鴻氏”的鴻成契;后羿徒孫,逄蒙之徒的神射手鴻超。
鴻祖固然心存私心,但他的行為卻挽救了一個民族,讓安于現狀的鴻氏人們覺醒了。
是功是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新成立的鴻族完全占領了常柱山大本營,與龍族結了盟,誓死要將將鴻鈞與制皇上皇德和忠誠的玄門教徒逼上逃亡之途。
龍族打不過巫族卻能讓赫胥氏在彈指間喪失戰斗力,卻對付玄門教綽綽有余。
龍族這一招確實高明,即讓對手忙于內亂,又幫主子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還沒完沒了,教唆鴻祖干起了赫胥氏。
面對勢不可擋的力量,尚處弱勢群體的赫胥氏抵擋不住高壓之力,赫胥氏始麒麟派人向薩滿族求援。
侏?應對唇亡齒寒的危機挑戰,當然不會置身度外,決定聯合支那聯盟一起對抗巫族。
在薩滿族的調解下,鴻氏與赫胥猛然發現,上了龍族這鬼子的當,兩大氏族立刻放下屠刀握手言和。
龍族毒計落空,鴻氏也不聽他說三道四,直接創立了鴻族。隨著鴻族的獨立,常柱山的硝煙徹底地與空氣混合在了一起。巫族也就隨著煙消而來了次云散,撤離了軍隊。
巫族是把軍隊撤出了常柱山,但制造出來的麻煩還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