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概述

1.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分類有哪些?

2.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哪些藥理作用?

3.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臨床應用有哪些?

4.如何合理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

5.兒童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有哪些注意事項?

糖皮質激素(glucocorticoids)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調節糖、脂肪和蛋白質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同時可調節鉀、鈉和水的代謝,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內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因人類最早認識到該類物質具有調節糖類代謝的作用,因而將其稱為糖皮質激素。糖皮質激素包括內源性糖皮質激素和外源性糖皮質激素。內源性糖皮質激素由腎上腺皮質中層束狀帶分泌,主要有氫化可的松和可的松。外源性糖皮質激素是經結構優化后的人工合成物,如潑尼松、地塞米松、倍氯米松等,其糖代謝作用增強,水鈉潴留作用減弱。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在臨床上應用廣泛,不僅用于各種腎上腺皮質功能異常疾病的替代治療,也用于各種炎癥(中毒性菌痢、暴發型流行性腦膜炎等)、免疫性疾病(如嚴重風濕熱、風濕性心肌炎、風濕性及類風濕關節炎等)、休克等的對癥治療。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按作用時間可分為短效、中效與長效藥物三類。短效藥物如氫化可的松和可的松,作用時間多在8~12小時;中效藥物如潑尼松、潑尼松龍、甲潑尼龍和曲安西龍,作用時間多在12~36小時;長效藥物如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作用時間多在36~54小時。按給藥途徑則可分為口服、注射、局部外用或吸入。常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比較見表1-1[1]

表1-1 常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比較

注:表中水鹽代謝、糖代謝、抗炎作用的比值均以氫化可的松為1計;等效劑量以氫化可的松為標準計。

一般情況下,單劑量或非大劑量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數日,不會產生有害反應,但長期大劑量應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易發生不良反應,主要與給藥劑量、劑型、療程、患者年齡、體質、給藥方法等有關,使用過程中應密切監測不良反應。常見的不良反應有:

(1)醫源性庫欣綜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皮膚變薄、痤瘡、多毛、骨質疏松等。

(2)誘發、加重感染或使體內潛在病灶擴散。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具有較強的免疫抑制作用,降低了機體防御功能,致使病毒、真菌、結核病灶擴散惡化。在治療嚴重感染性疾病時,必須同時給予有效、足量、敏感的抗菌藥物。

(3)誘發或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發生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胃黏液分泌減少,胃腸黏膜抵抗力降低,蛋白質合成減少,組織修復能力降低,從而誘發或加重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甚至發生出血或穿孔。

(4)誘發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動脈粥樣硬化、高脂血癥、血栓形成。

(5)大量長期使用,因其抑制蛋白質生成,增加蛋白質分解代謝,從而導致生長減慢、肌肉萎縮、肌無力、傷口愈合遲緩等,兒童長期應用將影響其生長發育。

(6)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內障。

(7)精神癥狀:因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減少腦內抑制性遞質氨基丁酸的濃度,提高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出現興奮、欣快或抑郁、失眠等,嚴重時可誘發精神失常、癲癇發作。

(8)長期外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出現局部皮膚萎縮變薄、毛細血管擴張、色素沉著、繼發感染等不良反應;面部長期使用,可出現口周皮炎、酒渣鼻樣皮損等癥狀。

(9)吸入型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不良反應包括聲音嘶啞,咽部不適和白念珠菌定植、感染。長期較大劑量使用,也可能出現全身不良反應。

(10)反跳現象和停藥反應:反跳現象即癥狀控制之后突然停藥或減量太快使原病情復發或加重。停藥反應指患者長期使用中或大劑量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減量過快或突然停用時,出現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樣癥狀,表現為精神萎靡、乏力、食欲減退、關節和肌肉疼痛,嚴重時可出現發熱、惡心、嘔吐、低血壓等,危重者甚至發生腎上腺危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尚志市| 新安县| 米林县| 晋中市| 舞阳县| 伊春市| 安化县| 水富县| 府谷县| 扎赉特旗| 井研县| 浦东新区| 东安县| 鄂托克前旗| 清涧县| 云梦县| 上饶市| 积石山| 虞城县| 正阳县| 南江县| 双峰县| 乡宁县| 山阳县| 韶关市| 文成县| 武胜县| 乐安县| 田东县| 萝北县| 山丹县| 石河子市| 美姑县| 吉林省| 武鸣县| 平远县| 沙田区| 巫溪县| 织金县| 五河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