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程莘農傳
- 中國工程院組織編寫
- 2028字
- 2022-04-22 15:40:54
五、中醫受難,破格入會
1946年,為了置身于更加有利于鍛煉自己的環境中,豐富中醫知識和理論,程莘農主動請纓到淮陰縣仁慈醫院工作,以便在工作中獲得更多提高的機會。萬事開頭難,程莘農初到醫院并未干自己的本行,卻干上了完全不相干的工作——掛號。多年后,程莘農在時過境遷后回憶舊時光,他沒有回避這樣的平凡經歷,反而娓娓道來,“我掛號掛得特別好,你可不要小看這個掛號,需要通過詢問患者,了解病情后,給患者推薦適合的科室和醫生,這是最重要的崗位”。說話時滿臉的得意勁兒,仿佛小孩子學到一個新本領后的自信滿滿,又仿佛告訴我們,他取得的各種輝煌成就都比不上這小小的掛號。
金子總是會發光的。作為一名本來就對自身專業有見解、有經驗的醫生,在掛號時詢問患者基本病情后,怎能不會在腦海中加以思索?怎能不會在心中揣摩治療方案?這是內在慣性。程莘農亦不例外,每接觸一位患者,他一邊幫其選擇最適合的醫生進行分診,一邊在心里對其病情進行分析。久而久之,他按捺不住胸中那顆中醫心,在掛號之余會和患者多聊幾句,有的患者認為其講得有道理,便索性不去科室找醫生,而是讓這個負責掛號的小伙子幫忙看病。結果可想而知,掛號小伙子的醫術甚至比醫院中有的正式坐堂的醫生都好。當一名醫生真正解決了患者的痛楚,患者打心眼兒里感激,于是“掛號小伙子的藥好使”“掛號小伙子不簡單”的口碑就這樣在患者中傳了出來,一個患者,兩個患者,三個患者……由于程莘農態度好、療效快,慕名前來的患者越來越多,并且指名一定要程莘農診治。于是,原來只負責掛號的小伙子慢慢變成了“醫師”。同時,他依舊保持著自己謙虛謹慎的態度,對那些醋意大發的醫生,程莘農不但沒有炫耀,反而更加禮貌恭敬,時刻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對待別人和自己。就這樣,程莘農不動聲色地征服了患者及醫院的所有醫生和其他工作人員。
由于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程莘農得到了領導和群眾的交口稱贊。1946—1949年,程莘農先后擔任了淮陰縣仁慈醫院文員兼護士學校國文教員、鎮江縣仁慈醫院院務委員兼秘書等職,這些工作既是對程莘農的肯定與鼓勵,同時也是對他的挑戰與考驗。但是,程莘農兢兢業業,工作卓有成效,這段時間,他在淮陰縣中醫師公會、鎮江縣中醫師公會積累的工作經驗,在淮陰縣仁慈醫院積累的臨床診斷實踐,使他的業務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中醫乃我國“國寶”之一,有著數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在幾千年歷史發展過程中,中醫、中藥一直為中國百姓的健康保駕護航,更是化解了多次重大疾病和瘟疫,免除了人民的災難和痛苦。近代以來,隨著西學東漸日盛,西醫學在中國落地生根,兩種不同醫學體系并存,沖突在所難免。西醫的傳入對以傳統文化為基石建立起來的中醫學產生了強烈沖擊。在日益激化的中西醫論爭中,醫界有相當一部分人對中醫持輕視甚至反對態度,主張用西醫取代中醫,認為中醫已落后于時代,是封建迷信的騙人把戲。
中國醫學界關于中西醫比較評判和取舍抉擇問題的論爭由來已久,其中影響最大的要算“廢止中醫論”“保存中醫論”“中醫科學化”三種思潮。程莘農開始學醫之時,正是“反對、消滅中醫”甚囂塵上之時。面對這種局面,程莘農甚至做好了做最后一代中醫的準備,但是這并不代表他對中醫事業的放棄,相反,他身上又多了一個任務,那便是為中醫學正名,光大中醫事業。
程莘農心系中醫事業的興亡,自然自覺加入了為中醫復興而奔走呼號的行列之中。他認識到自己在中醫界尚屬新人,但是也甘愿為中醫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民國期間,國民政府考試院成立考選委員會,組織辦理中醫師執業執照,程莘農參加了考試,經審查合格,于1947年獲得了國民政府考試院頒發的醫師證書。這是每一個醫者夢寐以求的事情,程莘農憑著過人的天賦和扎實的醫藥知識,得到了考選委員會的垂青,以優異的成績將醫師證書攬入懷中。這使他獲得了合法行醫的身份,從一個鄉村郎中,一躍成為國家認可的醫生。由于出生于名門望族,再加上師承名師陸慕韓,程莘農醫學事業的起點便高于常人,一出道就(1947年)被破格吸收入淮陰縣中醫師公會,并于1951年擔任了鎮江縣中醫進修班籌備委員會委員,于1953年擔任清江市(現淮安市)衛生工作者協會秘書股股長,這是他擔任社會工作的開始。

1947年,程莘農成為淮陰縣中醫師公會會員
入會之后,程莘農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變,這不單單是一個榮譽,更是為振興中醫事業而扛起的重任。程莘農自認為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都遠遠不如公會里的其他前輩,所以他一邊虛心向名家名師請教,一邊自己摸索學習。程莘農不僅全身心地干好本職工作,還利用一切時間,學習各種知識,取百家之長,融會貫通,不斷磨煉。

1947年,程莘農獲得醫師考試及格證書

1949年,程莘農加入鎮江縣中醫師公會
程莘農經歷了中國醫學事業的挫折時期,他在“廢除中醫”的嘈雜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堅守,選擇了為中醫事業的發展不懈努力。年紀輕輕的程莘農沒有給自己留后路,因為他心中只有中醫事業,他相信博大精深的中醫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被社會接受,被廣大民眾所信賴、喜愛,那時便是中醫學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