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風,又稱腦卒中,即西醫所指急性腦血管病,已經成為人類病死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近年來,腦血管病已逐步成為我國人民群眾長期致病、致殘的主要原因,也成為全球范圍內的公共衛生問題。中國是世界上發生卒中人口最多的國家,自2008年以來,中風已成為我國致死率最高的疾病,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醫療保健和經濟負擔。近年來,由于我國在本病相關的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中,卒中相關的專項累計投入經費1.32億元,約占“十二五”疾病防治總經費的8.8%,也相應陸續取得了一些成就,包括在全國范圍內建立多級別的卒中診療中心,大大方便了卒中的及早發現和送治,使卒中的病死率首次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另一方面,經過過去幾年各界的參與和努力,中國在卒中的流行病學、發病機制、治療和護理等方面進行的大量基礎和臨床研究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中風從總體上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臨床表現以突然昏倒(或不昏倒)、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困難為主要特征。常見類型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又稱為小卒中),其原因多種,表現繁雜,診斷上需要一定的鑒別能力。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和輔助檢查的進步,我們既往對中風的了解有所欠缺,需要隨時代發展不斷進行知識的更新換代,尤其需要學習并發揚中醫特色,加強中醫藥防治中風病的研究。本書從多層次、多角度介紹了中風一病,包括其歷史沿革、中醫藥研究進展、現代認識進展及中西醫治療等多個方面,并結合多例專家醫案生動展示了臨床治療特色。我們在長期臨床實踐中體會到,中醫藥的廣泛運用對降低中風病的病死率和致殘率發揮了一定作用,本書旨在全方位論述中風的病因病機、中西醫對其的不同認知,把握中西醫治療方面新進展,突出中醫特色,以期服務于廣大臨床工作者。
本書從構思到章節選定,從收集臨床案例到初稿成形,每位編者都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一并致謝。各位編者本著傳承、求實的態度完成本書,希望能有益同道,使廣大醫務工作者在臨床診治中風病更加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2020年8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