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節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

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屬于缺血性腦血管病,其發病隱襲,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極少數慢性起病。臨床表現復雜多樣,無特異性,故臨床診斷較困難,誤診率較高。早期診斷、積極合理的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預后。

一、診斷標準

參照2013年《顱內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診治的中國專家共識》。

1.西醫診斷標準

目前對CVT的診斷標準,應當說CVT有賴于影像學檢查,DSA是診斷CVT的金標準,CT檢查是診斷CVT最常用的方法。CVT發病率低,難以確診,且易被誤診漏診。其臨床特點如下:①本病好發于中青年。②上呼吸道感染、嘔吐、腹瀉等可誘發,女性患者與妊娠及口服避孕藥有關。若同時合并雙下肢靜脈血栓時需考慮先天性因素,應進一步檢查。③本病可呈急性或亞急性或緩慢進展性發病,急性及亞急性多見。④常見臨床癥狀均為頭痛、嘔吐(70%~90%)腰穿腦脊液壓力升高,另外還可合并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癇性發作,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及精神癥狀。

2.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本章第一節。

3.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本章第一節。

二、輔助檢查

1.CT、MRI

通常作為CVT首選指標,可為正?;蛏杂挟惓?。

2.DSA

是診斷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金標準,表現為病變的靜脈竇在靜脈時相不顯影。

三、辨證治療

1.瘀血阻竅

主癥:

頭痛,或突然頭痛。

次癥:

頭昏眼花,或目睛束約,轉動不靈;煩躁不安。

舌脈:

舌淡紅或黯紅,舌苔薄白或夾黃,脈弦有力或弦細澀。

病機分析:

瘀血阻絡,絡脈滯澀,不通則痛。

治法:

理氣開郁,活血止痛。

方藥:

通竅活血湯加減。

常用藥物:

赤芍、川芎、桃仁、紅棗、紅花、麝香。

若頭痛劇烈者,久痛不已,可加全蝎、蜈蚣、地龍、五靈脂等;若頭部畏寒明顯,酌加桂枝、細辛、制附子等;若兼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可酌情加黃芪、黨參等。

2.痰濕阻竅

主癥:

頭痛昏蒙。

次癥:

胸脘滿悶,眠差,小便利。

舌脈:

舌苔白膩,脈滑。

病機分析:

脾失健運,痰濕中阻,上蒙清竅。

治法:

燥濕健脾,化痰息風。

方藥:

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

常用藥物:

半夏、陳皮、白術、茯苓、天麻、白蒺藜、蔓荊子、甘草。

若痰濕久郁化熱,出現口苦,大便不暢,宜去白術,加黃連、枳實、竹茹、膽南星;或用黃連溫膽湯。

3.氣虛血瘀

主癥:

頭痛隱隱,時輕時重。

次癥:

納食減少,神疲乏力,氣短懶言。

舌脈:

舌質淡,舌苔薄白,脈細弱。

病機分析:

中焦虛弱,清陽不升,腦失所養。

治法:

健脾益氣升陽。

方藥:

益氣聰明湯加減。

常用藥物:

黃芪、炙甘草、升麻、葛根、蔓荊子、芍藥。

如氣虛明顯者加黨參、太子參以益氣通絡;大便溏薄者,去桃仁,加白術、山藥以健脾;若頭痛畏寒,加附子、益智仁、蔥白。

四、西醫治療

1.病因治療

根據患者情況,降壓、抗感染、抗癲癇、補液、改善血循環及對癥支持治療。

2.抗血栓治療

必要時給予抗凝或溶栓治療。

五、針灸治療

治法:

疏泄肝膽,通經止痛。

主穴:

以足厥陰、手足少陽經穴為主。阿是穴、絲竹空、率谷、合谷、列缺。

配穴:

肝陽上亢者加四神聰、翳風、風池;痰濕偏盛者加豐隆、足三里;瘀血阻絡者加血海、地機。

操作:

頭部諸穴沿皮針,疼痛局部施中強度刺激,間歇運針,20~30min,也可配合使用電針,當發作時要以遠端穴為主,行較強刺激的手法。

六、臨證參考

頭為元神所居,“諸陽之會”“清陽之府”,又為髓海所在之處,凡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會于此。于是天氣所發,六淫之邪,人氣所變,五臟之逆,均可導致頭痛。頭痛是全身病理變化的局部反應。因此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形成應當從整體出發,全面分析,辨證論治,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馬士才 程園園 詹 敏 韓 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孟州市| 明光市| 股票| 黄梅县| 铁岭县| 中方县| 开封市| 和田市| 久治县| 夹江县| 宜兰市| 郸城县| 富阳市| 分宜县| 高雄县| 南宁市| 江华| 林州市| 云霄县| 苍溪县| 胶州市| 和平区| 深州市| 个旧市| 西昌市| 汉寿县| 黄石市| 塔河县| 诸城市| 张家界市| 云南省| 桂林市| 偏关县| 烟台市| 江永县| 始兴县| 霍林郭勒市| 互助| 白河县|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