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曹孟德的腦補
- 開局廢帝,我有昏君模擬系統(tǒng)
- 官劍
- 2038字
- 2022-04-13 08:01:00
其實王允心里也有苦衷,董卓每天拿著明晃晃的刀劍在他這個小老頭眼前晃悠。
他就算是想為小皇帝分憂又能做的了什么呢?
但他不甘心吶!
曹操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知道王司徒和我一樣,都是因為迫于董賊刀鋒,才委身事賊。”
“司徒大人對于大漢王室的忠心,曹某和陛下也都看在心里。”
當然,劉辯其實根本不知道曹操做的這些事,而且也根本不在乎。
這都是曹操巧妙的說辭罷了。
這幾句迷魂湯下去,身為大漢老臣的王允心里也頓時泛起了一股酸勁。眼角甚至滲出了點點淚水。
他實在沒想到,自己隱忍至此,居然有人愿意相信他。
而且小皇帝還記得自己這個老臣。
真是讓人感動!
隨即,王允攥緊拳頭,堅定地說:
“老臣深受先帝厚恩,愿意以身報國!只要能殺掉董卓老賊,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曹操卻搖了搖頭。
“司徒大人有所不知,刺殺,乃下策也!”
“倘若沒有成功,反而會打草驚蛇,逼得董卓下狠手啊!”
王允眉毛一抬,感到一絲疑惑。
“不刺殺?那依孟德兄的意思是......”
“正所謂韜光養(yǎng)晦,再奪天時。我們應(yīng)該先組建起一支能夠威懾董卓的武裝力量。”
“不用多,只要夠讓董卓覺得真打起來會有傷亡就行。”
“現(xiàn)在董賊采取的策略是盡可能零消耗的把皇帝陛下架空,另立新君。”
“若是能兵不血刃達到目的,他董卓是絕對不會想真起沖突的。”
“這也是為什么陛下把丁原以及他手下的洛陽守軍全部趕了出去。”
“只要外面有威懾力,他董卓就不敢不聽咱皇帝陛下的話!”
王允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對曹操推論的肯定。
“陛下雖然任命我為京兆尹,但典軍校尉的印綬卻沒有收回。這是暗示讓我暗中募兵啊!”
曹操接著說道。
如果劉辯此時在現(xiàn)場,聽到曹操的推論那估計得笑的合不攏嘴。
哪里是什么暗示他招募兵勇,他壓根就不記得曹操身上還有典軍校尉的印綬。
不過,這番說辭還是成功把王允說的一愣一愣的。
王允聽罷,沉思了一會。
“可是既然如此,為何陛下不多升任一些忠義之士,直接招攬兵勇,豈不是更快嗎?”
曹操大笑起來,擺了擺手。
“司徒此言,大謬也!”
“陛下倘若堂而皇之的任命賢臣,勢必會讓董卓忌憚警覺。”
“因而只能委托于明面上歸屬于董卓麾下的我,來招募兵勇。”
“今天朝會上,也試探了一波司徒大人您不是嗎?”
“加上本初手底下的西園軍,若是能多人合兵一處,必能打得董卓老賊一個出其不意!”
王允撫摸著自己花白的胡須,嘖嘖贊嘆道:
“真沒想到,陛下雖年紀尚幼,竟然思維如此縝密!”
“真是難得可貴!看來之前陛下所表現(xiàn)的種種昏庸都是保護自己的偽裝,藏巧于拙啊!”
“不過…老夫還有一事看不明白。”
王允向曹操詢問道,
“今天陛下說要迎娶董卓的孫女,此事陛下可是當真?這不是引狼入室嘛!”
曹操聽完,微微一笑,“司徒大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這也是陛下的權(quán)謀呀!”
“嗯?”
王允好奇地看著曹操。
現(xiàn)在,王允已經(jīng)徹底把曹操當成劉辯的話事人了。
“你想,假如陛下只說想要董卓派兵攻打烏桓,董賊會乖乖出兵嗎?”
王允搖了搖頭。
“這不就對了。”
“陛下先是無端給董卓強加賞賜,使董卓不好推辭出兵,接著用迎娶董白一事混淆董卓視聽。”
“讓董卓做出誤判,依照那老賊對孫女的寵愛程度,是不可能忍心把寶貝孫女嫁給咱小皇帝的。”
“那董卓會怎么辦?賞賜總不能白拿,孫女又不給,群臣會上去施壓的!所以只好乖乖的出兵出力去剿烏桓!”
“說到底,就是一個核心思想。雖然我們沒有實力去剿烏桓,但可借著剿烏桓之名削弱董卓的兵力。”
“再者,如果最后董卓都抗旨不出兵,那么陛下也就有了一個治他罪的理由了。”
王允恍然大悟,“妙啊,原來如此!老夫受教了。”
“孟德兄,那我們接下來該怎么做呢?”
曹操沉思片刻,道:“司徒大人不妨借助自己的名望,與在下一同招攬士卒。”
“而且這次,咱們光明正大的招兵!走正規(guī)流程的招兵!”
“要是過問,就說為了征討烏桓而招募新兵。”
這話正中王允的小心思。
王允想著募兵一方面可以斂財,又可以組織自己的軍隊。
皇帝陛下也可以有全新對抗董卓的籌碼。
簡直是兩全其美。
“孟德兄此言,甚得我心呀!”
……
傍晚,劉辯獨自一人來到上林苑中散步。
雖然因為十常侍之亂,此時的上林苑早已不復(fù)當年靈帝時的輝煌。
園內(nèi)種植的各色奇藝花卉早些時候也死了一大半。
不過董卓來了之后,又開始派人在打理。
劉辯走在池塘上搭建的石頭回廊上。
在這黑夜里,池塘水面上倒映著點點星光,時不時還有魚兒泛起的波瀾。
微風拂過水面,倒影的月亮便如同被打碎般,化作顆顆碎銀。
待到水面平靜下來,這些碎銀便又化作一輪完整的月亮。
正所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大漢已經(jīng)孱弱不堪,前有黃巾張角,現(xiàn)有西涼董卓。
如今這天下大勢,便如同這微風所過的湖面,隱現(xiàn)分裂之勢。
此乃天意,即便是劉辯這樣的穿越者也無法從根源遏制這股分裂的態(tài)勢。
殺了董卓,后面還會出現(xiàn)袁紹,出現(xiàn)曹操,出現(xiàn)孫策,出現(xiàn)馬超。
董卓和他的西涼軍,在覆滅之后就如同大自然中的“鯨落”一樣,成為了滋養(yǎng)新的野心家的溫床。
這一點,劉辯作為知曉歷史的存在是心知肚明的。
看著水面上快要凋零的荷花,劉辯心中不禁感嘆起來。
現(xiàn)在的大漢王朝何嘗不是如這快要凋零的荷花一般,搖搖欲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