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烽火邊關

正值文朝經濟繁榮,百姓安居樂業之際,北梁陳兵犯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邊關百姓生靈涂炭。一時間,數座城關落入了敵手。

文朝自高祖皇帝建國以來,“尚文抑武”之風愈演愈烈。軍隊越發懶散,毫無斗志可言。

朝堂之上,當仁德帝得知幾日之內,連失數座城關,龍顏大怒,詢問滿朝文武有何退敵之策?大多文臣,因安于享樂,懼怕這來之不易的高官厚祿付之東流,便集體諫言談和之策。大多武將則持反對意見,愿征戰沙場,馬革裹尸,誓與敵軍生死相搏奪回城池。主和派與主戰派各抒己見,彼此相持不下,金鑾大殿瞬間亂作一堂,仿佛成了喧鬧的市集一般。

“夠了!”仁德帝心煩意亂地大喊道。隨即將目光投向了太師劉博仁身上。開口詢問:“老太師,你德高望重,又是兩朝元老,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陛下,老臣以為當和……”劉太師說罷,便掃視了一圈眾臣。

仁德帝:“啊,那就說說你的高見吧!”

劉太師:“皇上,當今天下之勢,以我朝經濟最為繁華,北梁雖國力貧瘠,生存環境極度惡劣,但尚武精神尤其可貴。通過這幾日的戰況分析,敵我態勢一目了然,望陛下定奪之。”

大將軍孫祥緊著上奏:“陛下,老太師所言有幾分道理,但老臣不敢茍同。”

“哦,哈哈,大將軍有何高論,說與諸位臣工聽聽!”仁德帝說道。

孫大將軍:“兩國交戰,戰略固然重要,戰術也不可小覷。我朝雖兵力上不如北梁,但經濟、文化上遠超四方蠻夷。兵法云: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夷人不善兵法,即便部分城池已奪之,也是守不住的。”

劉太師:“孫老將軍不可輕敵呀,滿腔熱血固然是好的,可近百年來,我朝多次與北梁交戰,始終處于下風。哦,對了,老將軍亦數次與之交手,老夫沒記錯的話,也是敗多勝少吧?”

“你,你……劉太師,你簡直是豈有此理!”孫祥大將軍被劉太師當眾揭短后,被氣的是結結巴巴。

平日里文臣派以劉太師為首,武將派以孫大將軍居尊。仁德帝是看在眼里的,只因兩黨門生勢力甚大,家族根深蒂固,均為國丈之尊,兩者半斤八兩,讓其相互牽絆也是對自己眼下最有力的。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時,仁德帝說道:“兩位老臣所言是各有千秋,平分秋色。軍國大事,不可兒戲。朕有一策,愿說與列位臣工聽之。”

隨即,仁德帝踱著緩慢地步伐說道:“四個字,亦戰亦和!”

眾人不解,仁德帝解釋道:“犯我境者,當以重拳擊之。邊打邊談,靜觀其變,爭取戰略時機。哦,記住,一定要取勝,須是一場大勝,才可和談之。”

眾臣隨聲附和著:“遵旨,臣等謹記。”

隨即,仁德帝派遣孫大將軍領軍十萬北伐侵略者,著劉太師準備談判相關事宜。

經過半月有余的急行軍,大軍終于來到了邊關。孫祥排兵布陣,首回合便與敵軍展開了激烈廝殺,卻被驍勇善戰的北梁軍殺的丟盔棄甲,損失慘重。次回合同樣如此。當一連數次戰場失利的消息傳到朝廷時,仁德帝勃然大怒,拍案說道:“天不助我也!”

仁德帝看著文武百官,一連三問:“還有誰?”眾臣低頭不語。

片刻后,仁德帝腦海里想到了年少有為的錦王宋建,隨即下旨傳宋建覲見。

宋建不敢怠慢,急忙跟隨傳旨太監奔赴皇宮。宋建接過仁德帝賜予的“北伐將軍”令,并保證:“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宋氏子孫定當效犬馬之勞,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宋建接過兵符,返回到四海客棧,與眾友拜別。席間,葉梓楓等人提議,愿一同前往前線,為國殺敵。

葉梓楓:“某雖不才,愿與君同甘苦,共患難!”

眾人隨即附和道:“對,同生死,共患難!”

宋建被大家的舉動深深地感動,道謝后,商議著北伐之事。

夜已深,燭光眾影。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直至次日清早,眾人便輕裝上陣,快馬加鞭北上邊關,接替孫祥大將軍,繼續與敵征戰沙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昌图县| 肇庆市| 平度市| 原平市| 美姑县| 沧州市| 宣武区| 东港市| 木里| 梅州市| 肥西县| 铁岭市| 亳州市| 墨玉县| 洱源县| 富锦市| 崇文区| 浮山县| 美姑县| 嫩江县| 柳河县| 定陶县| 宁海县| 同仁县| 卢龙县| 北票市| 岗巴县| 九龙坡区| 峨眉山市| 离岛区| 遂川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六盘水市| 舞阳县| 集安市| 平泉县| 绵竹市| 都江堰市| 东明县| 贵州省| 伊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