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女兒就要參加高考了。
向北一想到這里,便想到了自己經歷的而或印象里的高考,然后回過頭來,便發現自己一下子就沒有了原先面對高考時的那份“得之欣然,失之坦然”,有的都是如同這個社會上大多數人都有的“害怕不能順利完成高考和高考后沒有大學讀”的那份膽戰心驚……
緣何如此?
這大概得到歷史的長河中去探究一下高考的前世今生吧!
有文章說,高考,是“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的簡稱。它的成績,決定著一個十七八歲的青少年有沒有資格進入高等教育的課堂。
而要論世界上最早出現的類似于高考這樣選撥制度的國家,當然不能把中國拋開了去說。
而中國最早出現的人才選拔制度,學名叫“世卿世祿制”,用大白話準確的概括就叫“拼爹制”,這種制度主要出現于春秋時代。簡單來說,就是你爹當什么官,你以后就當什么官,所謂“父死子繼。
緊跟著春秋之后的戰國時代,被后人稱之為“禮崩樂壞”的無恥時期,貴族謙謙有禮的君子之風被慘烈而現實的國家利益所取代,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看重過程,只看重結果”的功利主義時期。為達到目的,陰謀陽謀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假如達到了目的,英雄不問出處。于是,就催生了“軍功制”和“養士之風”并舉的人才選拔局面。按照現在的話來說,在腥風血雨的戰國時代,恰恰是那些善于自我推銷的有表演欲望人才的最好時期。
隨著信奉“法家”的大秦短暫而又亮瞎歷史眼珠子的覆滅之后,以黃老學派的無為而治為政策基礎,以儒學為禮儀規制的漢代,從漢武帝時期開始確立了“察舉制”。這是“考試”這種形式,第一次在中國歷史上用于人才的選拔。通俗的講,“察舉制”最重要的就是得“攢人品”,它的基本流程是:漢朝中央政府下達政令,要求各郡縣各屬國向上推薦自己管轄范圍內的能人賢士,被舉薦之后,由中央政府進行必要的考試,予以能力確認,合格者就算步入仕途了。“察舉制”其實是很有現代感的一種人才選拔制度,它的基礎是“推薦”,而非“考試”,這就要求有權力舉薦人才的當權者擁有相當高的素質和品德,不偏不倚,唯才是舉。
然后就三國了,人心不太古,現實很殘酷,所以曹魏政權開始設計并推行一種新的人才選拔制度,到晉代完善,一直影響了整個南北朝時期,這就是“九品中正制”。準確的說,這種人才選拔制度并不是創新,而是對漢代“察舉制”的改良和延續,所不同的是,“九”制專門增設了名為“中正”的官,來專職負責評價當時的士族人才。當然,因為魏晉南北朝時代勢力過于強大的“門閥”的影響,實際上“九”制是名存實亡的,或者說早早淪為了世襲制的幫兇。歸根到底,又回到了“拼爹制”的老路子上去了。
我們現在所更熟悉的“科舉制”,誕生于隋朝初年,一直到清朝覆滅前幾年宣告結束,持續了差不多整整1300年,這也是“考試”這種形式第一次成為人才選拔制度中的主角,而且沿用至今。
封建王朝作古之后的民國時期,科舉制沒了,但考試這種手段卻被繼續發揚下去。國父孫中山在在設計政體時,創立了“五院”,其中“考試院”作為一種獨立的權力存在,與“立法院”“司法院”“行政院”“監察院”等其他四院處在同等的最高地位上,可見“考試”這種社會行為和選拔方式在孫中山心中有多么重要。
新中國成立后,于1952年建立全國性的“高考制”,此即為高考的伊始。
在沒有公務員考試之前,也就是在大學畢業包分配的時代里,“高考”不僅僅意味著可以進入到大學進行深造,也代表著大學畢業就可以進入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等去捧鐵飯碗,所以簡言之,那時的高考實際上就是同時期中國的人才選拔考試,它具有唯一性和殘酷性,但一旦少數英才闖過了這根獨木橋,鉆進了象牙塔,也就等于開啟了不同常人的別樣人生。
后來“凡進必考”的大方針提了出來,就在90年代出現了公務員考試的“公考”,也是在90年代,中國高等教育開始改革,大擴招的必然結果是本科學歷越來越不好使,催逼著大學畢業生通過研究生考試的“研考”進一步深造,其實就是進一步獲取高人一等的學歷。
在“公考”和“研考”的熱潮下,在高等教育普及率越發提高的大背景下,現在的“高考”已經不如以往那么讓人驚心動魄,但是能不能順利完成高考和高考能不能金榜題名,卻因為害怕自己成為高考群體中的極少數而顯得更讓人驚心動魄,它遠沒有了擴招之前沒能參加高考和沒能金榜題名的群體到底還是屬于極大多數的那份坦然。
文章分析得很透徹呀!向北雖然能明白“得之不欣然,失之更不坦然”的“因為所以”,但是他在對“得之不欣然,失之更不坦然”有著切膚之感,卻是后來的事兒。在這之前,他人前之后,于人于己滿滿的都是“超然”,他常常言:只要有電視劇《士兵突擊》里的列兵許三多一樣“不言棄,不放棄”,每天都能堅持并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那么到高考的時候就一定會有個大學讀的。也正因為有“一本、二本,重點、非重點,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讀什么樣的專業和在大學里怎樣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因為讀大學之前,那是應試教育,是為考試而讀書;而大學期間,那是適應社會,為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而玩命練就自身綜合能力,特別是出社會后的各種能力的關鍵階段。所以,其他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從大學開始培養自己,凡不會的、還不行的都要培養”的等等觀念,所以他一直沒想過給將要迎來高考的女兒什么壓力……因為說到底,他終歸是相信女兒即便是再不濟也會有一個大學讀的。對此,他絲毫沒有想過“萬一”,即便后來他想到了“萬一”,也受到了“萬一”給他的心靈和腦子帶去的那種刻骨銘心的恐懼和迫襲。當然這種恐懼和迫襲是后來的事兒,在這里得先暫且不表。他得先去說說對高考的那份超然和灑脫。
高考前,2月28日星期三·甲辰年正月十九11:30,他曾在百日誓師現場,向女兒和女兒她們班的一幫同學寄語:沖吧,坡頂就在那里!笑吧,燦爛就在百日后!
如果,陪伴里只有這份超然和灑脫就好了,但是陪伴里的世界卻不總是這樣。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青春期”“現在的孩子特叛逆”等等這些于向北他們那個年代不曾聽說或者很少聽說的詞匯,也開始在困擾著他。
對此,他時常有小心翼翼,可即便是他很注意小心翼翼了,他也會因為問自己說錯了什么話、做錯了什么事而從女兒的面部表情上去如是反思自己和尋找答案。雖然,更多的時候,他并沒有說錯什么、沒有做錯什么。
原本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是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發生的日子。但是在女兒高考的前一個月,女兒寫給他的一封并擱于他床頭柜上的那幾頁寫在練習本子上的書信,卻迫使他在女兒高考的這一年很正式的寫了下面這一封回信,去算作是對“叛逆”的回應。雖然,女兒當天就悄悄地把寫給他的書信從床頭柜上撤了回去,想讓它沒有發生過。
5月12日星期日·甲辰年四月初五09:09
對不起!
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錯,讓你不快了。
出于禮貌,昨晚上的家長會,我的確跟班主任、數學老師、英語老師有過交談,但那都是正面的,表謝意式的,畢竟這是最后一個家長會了,同時也是跟數學老師、英語老師的第一次見面和最后一次見面。
我不知道你會作那些想(指你寫給我的信)。
說再多的對不起,在此已不能起救贖之作用。
在這一世,為父為女,都不是我和你能選擇的,為父能做的就是在平日里對你多一點尊重,在你不討厭我的時候多向你走近一點,在你討厭我的時候知趣地走開。
人世間,即便是父親,也只是你人生當中的過客,甚至是符號。作為你的父親,或許有十年是你喜歡的,或許有好幾年是你討厭的。但他都不應該左右,也左右不了你的人生。
沒幾天就高考了,無需多久就可以離開這里去開始屬于你自己的人生了。
在英語老師的眼中,你有一種大家閨秀的氣質,她超喜歡你;在數學老師的眼中,你特別有禮貌,很不錯;在班主任老師的眼中,你很自律,甭管出現什么狀況,她都相信你,也特別高興你高三以來的表現,且對你的高考很有信心。
如果沒有父親的存在,會怎么樣呢?
堅持吧,或許因為父親,你已然跌落在了谷底,可再跌又還能怎么跌呢?之所以建議你考去外地,便是想讓你少去“父親”的干擾,能有一個沒有父親存在的地域環境去學習和生活,包括往后的工作和生活。
不久,你便滿18歲而成人了。到了那個時候,你便是你,你的地盤得你作主,你的人生得你說了算。到了那個時候,你的人生或許才剛剛開始。
一直以來,我除了要盡可能地盡力做好后勤保障的職責外,我一直在想如何告訴你去把父親這個符號去掉,如若可以,是可以對外說父親已經不在了。
父親是可以做到不打擾你和不再去影響你的。同時,也相信??會有人去對一個已經不在了的人感興趣。
你去了上海而或別的地方,不用擔心成家立業前的經濟方面的問題。即便我把價值百多萬的地處老家的房子賤賣為50萬,你不也有50萬?這里的房子雖是父母共有,但也有一半是父親的,也可以變賣了給你。
如果父親這輩子還有什么是必須要做的,那就是把屬于父親的變賣了給你,然后少去打擾你,甚至不去打擾你。
少了我的因素,會輕松的。去了新的地方(環境),會不一樣的。
高考是通往新地方的門票,管它重點不重點、一本不一本呢?
放松吧!也高興高興吧!因為,它離離開這里更近了,越來越近了。
爸爸承諾:需要我的時候,我在;討厭我的時候,我離開。
再次說一聲“對不起”!
當然,陪伴于高考這一年,除了“超然”“灑脫”和有跟“青春期”“叛逆”言行的偶爾爭斗外,更多的當然是收獲不能早睡卻還必須得早起的無奈了,當然當就要告別這種“無奈”的時候,誠如下面這段隨記里所表露出來的情愫一樣:它也會讓你收獲一種不舍的幸福:
5月23日星期四·甲辰年四月十六00:00,下晚自習后的宵夜[愉快][愉快]只有十多天了哈,往后,你就是夢想去這樣服務,恐怕也不會給你機會了[捂臉][捂臉][捂臉]
離高考到來的日子越來越近了,那高考倒計時的掛鐘和深植于腦子里的生物鐘也快要結束它們的使命了。
但“鐘”就要不再被敲響的時候,向北便開始在集中注意力思慮著如何去助力女兒在考桌前的高考了……
思慮著,思慮著,向北覺得他自己能稍微幫得上忙,助力一下女兒高考的,大概就只有語文的作文了!
于是,他建議作文里可借用這樣的句子以醒目:
要說“有底氣,理直而氣壯”,就不要只說“有底氣,理直而氣壯”,而要說“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要說“護犢子,珍愛身邊的人,而或為了講原則、守底線而不會放棄什么的時候”,就不要只是這樣說,而要說“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要說“不言棄、不放棄”,就不要只說“不言棄、不放棄”,而要說“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要說“不要拘泥于眼前,而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的時候,就不要只說“不要拘泥于眼前,要把眼光放得長遠些”,而要說“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要說事后補救就不要只說“亡羊補牢,猶未遲也”,而要說“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猶未遲也”;
要說“放下了,翻篇了,去充電開始新的生活”的時候,就不要只說“放下了,翻篇了,去充電開始新的生活”,而要說“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要說“踏上新征程,開始新生活”,就不要只說“踏上新征程,開始新生活”,而要去說“去往新征途,響應“擼起袖子加油干”之號召,踐行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以拔高。
于是,他建議作文的結尾部分可這樣點睛:
猶記得,父曾言:此處,如果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之緣于自信基礎之上的勇氣,有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末悔”之為愛為喜歡為認同去誓死捍衛之信守,有了“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即便前路艱辛仍將砥礪前行的那份執著,有了“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之不再拘泥于當下之憋屈的能從遠處、大處、深處、未來著眼之發展之眼光……然后,即便是面對這人生之低谷,世事之坎艱,又焉能不可去行“見兔而顧犬,亡羊而補牢”之補救,去行“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之翻篇,而后再前行?
“加油?”
“加油!”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如此這般,我輩又焉能不去往新的征途,去隨著時代之步伐一起走?”這,便是我對父親的回復!
不僅如此,我還想對父親,對自己說:現在的我,現在的我們,大踏步在這又快又好的新時代之發展的軌道上,又焉能不去響應“擼起袖子加油干”之時代感召,去踐行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之使命?
正可謂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未來?當然可期!
昨夜還長風破浪,今晨醒來卻開始捉襟不安著焦慮了起來,這一年來都不曾為之而緊張過的向北,在高考這一天真正來臨的時候,卻變得異常緊張了:
6月7日星期五·甲辰年五月初二07:07,從叫女兒起床的時候,我就開始緊張了,一種莫名的緊張,全身肌肉都收緊了的那種緊張,一邊怕跟她說話了會去影響到她,一邊又覺得不能在這個時候去選擇缺席,所以跟女兒說話都居然要醞釀半天,琢磨著怎么去跟女兒說……組詞造句本是咱小時候就已經完成過的功課,原本早就會了的,可到了這個時候卻覺得有些不會了,詞窮而句乏得那叫一個“好尷尬”[憨笑]究其原因,還是緊張惹的事兒[捂臉][捂臉][捂臉]
高考后的第二天,向北便和女兒,經重慶,去了新加坡。
新加坡,又名獅城、星州、星島,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國家,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北隔狹窄的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緊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新加坡河從城市穿過,河岸兩側是移民最先遷入的地方,是商業最先繁榮的地帶,也是老新加坡的經濟動脈,在河口上矗立著一座乳白石的“魚尾獅”雕像,即是新加坡的精神象征和標志。國土面積700多平公里,人口500多萬。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東南亞最大修造船基地之一、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全球第二大財富管理中心、亞洲美元市場中心,全球第三大離岸人民幣中心。新加坡港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同時也是亞洲重要的轉口樞紐,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燃油供應港口和第二大的貨運港口地位。
去了新加坡的哈芝巷、魚尾獅公園、花芭山、克拉碼頭、圣淘沙名勝世界、濱海灣公園、小印度,然后跨柔佛海峽,往北離開新加坡,進入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Malaysia,簡稱大馬),地處東南亞,由馬來半島南部的馬來亞和位于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撈越、沙巴組成,北與泰國接壤,南與新加坡隔柔佛海峽相望,東臨中國南海,西瀕馬六甲海峽。國土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海岸線4192公里,人口3300多萬。首都位于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位于布城。
經馬來西亞柔佛州、馬六甲州至森美蘭州的波德申,先西眺馬六甲海峽而望想海峽東面的印尼。
再然后,從森美蘭州的波德申,向北轉進雪蘭莪州,去到馬來西亞的聯邦行政中心布城(又名太子城),觀粉紅色清真寺(又名浪漫清真寺)、體現了馬來式、中式和印度式建筑風格的首相署、融合了馬來民族建筑風格、西方及當代元素的首相官邸和太子橋、太子湖、獨立廣場及風格各異的政府各部門的辦公大樓。
當然,從波德申去往布城的路上,沿途車窗外,那滿眼的棕櫚樹、橡膠樹、椰子樹、檳榔樹、菠蘿蜜樹、榴蓮樹、香蕉樹、芒果樹……和從生長到成材最少得需50年,在自然環境中,最好的產地每畝也只有1至5棵,含有極重的不讓木質變形的油質的,帶有一種能驅蛇、蟲、鼠、蟻等特別香味的的,刨光面顏色通過光合作用氧化而成金黃色,然后顏色會隨時間的延長而更加美麗的被譽為“萬木之王”的,在緬甸、印尼、馬來西亞被稱為“國寶”的柚木等等,自是讓人明白了在馬來西亞為什么會少見莊稼地和農民勞作的場景,和為什么外來游人會為馬來西亞之富有而嘆服?
至于是如何嘆服,暫且留作懸念。
而去到布城的最后,自然是最后依依不舍地離開了粉紅色清真寺、別了太子湖,過了太子橋,出了太子城,再然后繼續前往雪蘭莪州的吉隆坡并出吉隆坡,在距吉隆坡13公里處的黑風洞這一印度人的圣地進行登覽。再然后,復又挺進吉隆坡入住四星酒店維瓦特爾(v i v A)去結束這一天的旅程。
等到第二天早起,先是乘車隨團前往吉隆坡馬來西亞國家皇宮參觀,了解吉隆坡國家皇宮原是一位20世紀20年代中國商人的私人住宅,售出后經過改建,成為后來雪蘭莪蘇丹(即雪蘭莪州統治者)的王宮。國家皇宮成為現任國王的辦公與休息的住所。由于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每5年換一次,所以每隔5年,國家皇宮就會更換一次主人,所以每五年的元首誕辰日也會有所變更,屆時,國家皇宮將會熱鬧紛呈,且還會有各式的慶祝活動。簡單的皇宮門口是由一扇并不是很寬敞的鐵門與旁邊的小崗亭與小門洞組成。僅僅就這一小片風景,就讓游客迷戀不已。鐵門是用黑色作底色,襯以金黃色作為裝飾,典雅大方,從嚴肅中透出一種高貴。在鐵門的側邊的崗樓和崗樓旁的門洞中,各有一名哨兵站崗,在崗樓中的哨兵身穿白色上衣配有綠色前裙的制服,手持長槍;在門洞中的哨兵,則穿一件紅色上衣,黑色長褲,胯下騎一匹黑色高馬,威風凜凜,常常吸引無數鏡頭。
繼是去瞻仰馬來西亞國家紀念碑。馬來西亞國家紀念碑,這一位于湖濱公園中的國家紀念碑,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青銅雕塑之一。紀念碑于1966年建造,為紀念為國犧牲的烈士而建。這里的七勇士青銅塑像,由美國人設計,在意大利鑄造。紀念碑上雕刻著幾名為自由而戰的馬來西亞戰士的同時,碑上還刻著一行馬來西亞文字,大意是在祈愿:歷史上為自由、為民主而戰斗犧牲的英雄們永世長存。
馬來西亞這個國家于1957年獨立,在獨立前后,也發生過多次內訌,并犧牲了許多保衛國家安全的英雄。為了紀念這些英雄,所以特地建了這座紀念碑。
在這里,除了莊嚴的紀念碑之外,中間走廊的屋頂上,也可以看到當初和馬來西亞有邦交國家的徽章。馬來西亞的歷史灑滿了被侵略的屈辱淚水。從16世紀起便先后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的侵略,然后于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還被日本占領。
瞻仰了馬來西亞國家紀念碑,接下來前往吉隆坡鐵路局行政大樓和吉隆坡舊火車站旁的馬來西亞國家清真寺。
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的國教,清真寺可謂是遍布全國,而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的國家清真寺,占地5.5公頃,于1965年建成,是一組包括祈禱大廳、大尖塔、陵墓和辦公大樓的建筑群,其造型和裝飾與麥加的三大清真寺相仿,氣勢恢弘,是伊斯蘭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占地5.5公頃的國家清真寺還是東南亞最大的清真寺,其半個世紀神圣的矗立,卻滲透了這個國家百年的歷史,也融合了現代與傳統。大殿的屋頂,由49個大小不等的圓構成,呈18條壯觀的放射星芒,蘊含著13個州和伊斯蘭教的“五功”。在寺內有貴賓圖書館。大殿后園是造型優美的陵墓,里面深埋著穆斯林英雄的靈柩。
至于,去囯家清真寺路上,見到的吉隆坡舊火車站,更是斐聲海外。
吉隆坡舊火車站,建于1910年,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仿清真寺風格的火車站,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火車站之一。
沿Jalan Sultan街走到LRT的Paser Seni站,不用進站,便可以通過位于站廳層的人行天橋走到河對岸。然后一直走,就能走到吉隆坡舊火車站(Kuala Lumpur Railway Station)。從外面看,這座外墻潔白,擁有拱門和圓頂的摩爾式建筑,就如同城市中的一座四方形的城堡。以前,乘客可從這個火車站前往北海、新加坡或者泰國。直到2001年吉隆坡中央車站(Kuala Lumpur Sentral)投入使用后,舊火車站作為鐵路樞紐的功能,才全部被移至到了新站。
雖然,目前還有火車從鐵路上通過,但它更主要的功能還是變成了吉隆坡區域鐵路KTM線的其中一站。
現在,這里的一切都顯得很舊,而且無論是月臺還是候車廳也都顯得冷冷清清,顯然吉隆坡舊火車站已經沒有了往日的繁忙景象,但是,樸素的鐵軌,卻仿佛能夠帶人通往那似乎再也回不去的卻能令人魂一夕而九逝的舊時光。
與此同時,在國家清真寺旁,能近距離地駐觀馬來西亞吉隆坡默德卡118大廈,也足夠令人感到震撼了。該大廈總高度678.9米,其中塔樓頂部的塔尖就有160米高,對此,有網友表示很不服氣,因為中國第一高樓,高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廈是沒有塔尖的,是實實在在的高度,認為默德卡118大廈是靠塔尖在“刷高度”。事實上,關于摩天大樓高度的定義,大致存在的一個標準,便是摩天大樓的塔尖究竟計不計入大樓總高度,要看塔尖是裝飾性用途還是后期為了通訊等其他用途。因為不是裝飾性用途,于是,馬來西亞第一高樓憑借160米塔尖超越了上海中心,成為了世界第二高樓!
離開馬來西亞囯家清真寺,接下來,前往馬來西亞吉隆坡的生命之河(river of life).
那生命之河所處的地方,于當年就是一個小村莊,沿這條河流的分岔向兩邊發展繁衍,就發展成了現如今的大都會吉隆坡。
這條生命之河,原先誕生于森林山脈之中,在穿過繁華的吉隆坡市中心之后,終匯入了馬六甲海峽。
河流的分岔中央,有占美清真寺……
毫無疑問,吉隆坡擁有許多美麗的景點,但是甭管怎么去界定,都注定了其中必定有吉隆坡生命之河,這一曾被UK’s Independent評為“世界十大最佳河景城區”的生命之河。這條河環繞著的吉隆坡最古老的清真寺Masjid Jamek Sultan Abdul Samad,當然會是2012年前馬來西亞政府發起的生命之河項目的一部分。
離開生命之河,接下來會放松一下去到吉隆坡鬼仔巷。鬼仔巷,是一條充滿了歷史和故事的小巷子。雖然名字起得有點嚇人,但其實是因為以前下雨天有很多小孩在這里玩耍,被長輩們叫做「鬼仔」而得名的!當然,另一種說“鬼仔巷,曾是各種違法活動的聚點,因聚集了許多賭鬼、煙鬼、嫖鬼等而被戲稱為鬼仔巷”的說法,就讓人的心情不會那么放松了。
離開鬼仔巷,接下來的重點,當然少不了前往吉隆坡的標志性城市景觀之一、馬來西亞經濟蓬勃發展的象征“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雙子塔(PetronasTowers)”參觀。
世界著名的建筑大師西澤配利是這座大樓的設計者。
雙子大廈,又名國家石油公司雙塔大樓(PetronasTowers)。它位于吉隆坡市中心美芝律,高88層,建成之時便成了世界名冠第一的超級建筑。其巍峨壯觀,氣勢雄壯,是馬來西亞的真正的驕傲。當時,它以451.9米的高度打破了美國芝加哥希爾斯大樓保持了22年的最高記錄,成為當時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巨型建筑。整個工程于1993年12月27日動工,1996年2月13日正式封頂,1997年建成使用。
它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用20億馬幣建成的,一座是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辦公用,另一座是出租的寫字樓,在第40_41層之間有一座天橋,方便樓與樓之間來往。
從吉隆坡市內各處都很容易見到這座大廈。大廈非常壯觀,就像兩座高高的尖塔刺破長空。兩個獨立的塔樓,由兩座主樓的41和42樓一座長58.4米、距地面170米高的空中天橋相連。
獨立的塔樓外形,像兩個巨大的玉米,故又名雙峰大廈。這兩座88層的塔樓,包含了800萬平方英尺(74.32萬㎡)以上辦公面積,150萬平方英尺(13.935萬㎡)購物與娛樂設施,4500輛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外加一個石油博物館、一個音樂廳以及一個多媒體會議中心。
據說,當初建造雙子大廈的時候,以每四天起一層樓的速度,足足建了兩年半,可見當時的馬來西亞向世人展示自己經濟發展成果的驕傲。
參觀完雙子塔后,第二天早上便是離開吉隆坡前往馬六甲的中國山和荷蘭紅屋。
“中國山”,又名“三寶山”。它位于馬來西亞馬六甲州首府馬六甲市郊的一處小丘,面積一零六英畝,高一千零九英尺。最早是因明代三保太監鄭和1406年訪問馬六甲時駐扎于此并經常在山上散步而得名“三保山”。
占地160公頃的中國山,山雖不高,地勢卻毓秀,山峰卻連綿起伏,系為紀念三寶太監鄭和而得名。山下青云亭附近有三保井,傳說為鄭和所鑿。山腳聳立著民國時期由蔣中正題寫的“忠貞足式”紀念碑(全稱“馬六甲華人抗日殉難烈士紀念碑”),系表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日殉難的志士,“足”意足夠、值得,“式”意榜樣。
中國山,截止到現在,共有一萬兩千五百多座墳墓,是中國以外的最大華人墳山,是華人數百年來落地生根、辛勤開墾的見證,也是中馬兩國人民和睦相處、親善友誼的象征。
離中國山不遠的荷蘭紅屋,坐落于馬六甲河畔,建于1641至1660年間,是東南亞最古老的荷蘭建筑物。
原為教堂,后改為市政府,現為馬六甲博物館的館內,藏有源自馬來、葡萄牙、荷蘭和英國等國家和地區不同時期的歷史文物。
博物館建于17世紀,是東南亞地區現存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筑物。300多年來,它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著厚厚的紅磚墻、笨重的硬木門,而門前是寬闊的石級。
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婚嫁服飾,金、銀、珠寶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只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荷蘭紅屋,是荷蘭殖民地時期所遺留至今的紅色建筑物,在大約1650年期間由荷蘭人所建立。它坐落在圣保羅山并占地49,200平方米。18世紀初時它曾是荷蘭總督官邸并身兼為荷蘭行政中心一直到1824年。當然在英國殖民馬六甲時期,它也曾被英國人當為行政中心。這行政中心的角色直到1979年才被卸下并改為馬六甲博物館。
荷蘭紅屋,18世紀前本是白色,在1820年才被換成紅色直到現今。雖然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政府曾進行多次翻修,不過荷蘭的建筑藝術和設計如荷蘭式厚磚墻、大窗戶和門還是被保留著原貌。唯一曾被改建過的是它那地下的排水系統而已。
離開中國山、荷蘭紅屋后,接下來是前往在馬六甲的最后一站:馬六甲海峽清真寺。這座著名的宗教建筑物有著高雅、簡潔的外形,是馬六甲唯一一座建在水上的清真寺,每當漲潮時,通體白色的建筑像是浮在水面上的夢幻城堡,而殿內的誦經聲和海浪聲彼時交織在一起,奏出的自然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樂章……而待到夕陽西下,余暉映襯著金色的穹頂,坐在海邊的堤壩上去欣賞這一美景也定是你人在旅途的一件很愜意的事……
到了要離開馬來西亞的時候了,雖有不舍,但別離不也是人在旅途必須要經歷的事?
于是,接下來從馬六甲上高速,車行5個多小時,終于傍晚時分抵達柔佛州的新山。
新山(馬來語稱“柔佛峇魯”),是馬來西亞柔佛州的首府。
新山(馬來文:Johor Bahru簡稱:JB)是馬來西亞在馬來半島最南端、也是歐亞大陸最南端的城市,與鄰國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相望,有“馬來西亞的南方門戶”之稱,為馬來西亞的第二大城市。
作為馬來半島三個主要的城市之一的新山(其他兩個分別是吉隆坡與檳城),是馬來西亞的一座非常重要的工業,運輸、商業城市,主要有石油化工的精煉廠和造船廠等工業和服務業,余外便皆是美麗如畫的遍布著橡膠園,棕櫚園的鄉村。
在新山休整一宿后,于清晨別離馬來西亞,別離新山,然后經柔佛海峽大橋,一邊出馬關、一邊又迅進新關,再然后再進新加坡,經享有“全球唯一一個五星級機場”“全球十佳機場Top1”“亞洲最佳機場”等等美譽之稱的樟宜機場,觀“世界室內最大瀑布”后飛往重慶,于“云端之眼”,觀巴山蜀水地理之形勝,憶歷史長河滾滾東逝之濤水,憧浩瀚宇宙之……
從“云端之眼”下來,沒幾天便等來了6月25日星期二20:00高考分數放榜的時刻……
然……向北卻在這天晩上的20:00之后,遇上了高考階段里的至暗時刻,面對因對自己不滿意而把自己關了三天三夜禁閉的女兒,向北耐著性子,窮究了萬千辦法,終究還是于6月27日星期四·甲辰年五月二十二06:30,寫下下面這封信才得以救場:
女兒,今天已經27號了,明天就開始填報了,已經到了不得不訣擇的時候。
考520你崩了,可在新高考填報“專業+院校”的當下,一個專業在一個省連考600的填報五院四系都很難,考550跟考520又有多大的區別呢?
如果重新來一次,然后考600,然后去對標“專業+院校”,最后能填報并最終能讀取心儀的院校也很難。
我是認可這個520的,正如我愛你的那樣,需要我的時候我會在,嫌我的時候我走開。
至于對考520填報志愿這個事兒,我有了一些想法,當然我的想法僅供參考。
我的想法是:
如果沖一沖的話,我們考慮預科,具體院校有ZG政法大學、ZL民族大學、XL大學、XL政法大學、G大等。
如果穩一穩的話,我們考慮HZ師范大學、JS師范大學、TZ學院、WX學院、GZ師范大學、GZ醫科大學等。
考520,是真的沒事兒。除非你有特別喜歡的專業和學校需要去重新復讀,不然的話,按“一分一檔”去填報“專業+學校”就好,因為將來都要考研的,真的是沒有什么區別。
至于專業,法學真的是個好選項,因為法學既可以讓女孩子自己保護自己,又可以好就業,特別是能靈活就業,而沿海經濟地區,特別是CSJ地區,更是會多了個海關和N多公司的法務去可供選擇。
放平心態,做好下一步志愿填報吧!高考填報,真的是人多了去了,而一分一檔、專業+院校填報志愿的模式,填報起來真的不比做題簡單,真的需要好好填報才能決定未來走向。
長長的呼口氣、伸伸胳膊、笑一笑吧,然后走出來,從想不通和不愿接受的空間走出來,然后咱們再一起好好的去分析一下分數段,看看都有哪些學校可以去選擇才是關鍵,去保證順利錄取才是關鍵!
真的,我知道你努力了,我知道你付出了別人根本不知道的且還自嘆不如的努力!而努力了就好,不是嗎?人生或許沒有什么好與不好,或許屬于自己的才都是最好的。這才到哪是哪呀,還有好多拼搏的機會呢!
走出來吧,因為外面的天地寬,不是嗎?上跑步機吧,因為運動能喚醒多巴胺然后重新給你活力,不是嗎?去吃個火鍋吧,不為別的,因為我都好久沒去了,然后特別想你陪我去,是吧?我等你!
……
7月23日星期二·甲辰年六月十八11:26,省招考院通知:您已投檔TZ學院,專業知識產權。
7月23日星期二·甲辰年六月十八22:12,省招考院通知:您已錄取TZ學院,專業知識產權。
7月24日星期三·甲辰年六月十九05:25,早安[握手]老師,您好!現在向您報告:昨晚10:12收到GZ招生辦短信通知,說是她已被TZ學院知識產權專業錄取[愉快]……終于可以把她扔到江南去了[捂臉]煙花三月下揚州,那里或許可以算得上是江南最好的地方喲,而且學校還開設有書法專業……總之,能去想去的地方,能讀想讀的專業,高考也算是得償所愿了!謝謝您[合十]姚老師[愉快]感恩有您[合十]姚老師[愉快]
得之未必欣然!
但,好在沒有“失之”!
現在,孩童時代的高考終于結束了;現在,成人世界的高考,就此拉開了帷幕。
面對成人世界的高考,站在這高考的門口,身在這新一輪高考的最好的時光里,往哪兒走,怎么走,全在您的腳下!
愿您走出來的路,能失之坦然、得之欣然!
此致,敬禮我們共同經歷的高考,感恩過去的經遇!此致,敬禮您接下來的人生高考,不悔來到這人世間走一趟!
……
向北如是這般地跟女兒說著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