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暫時先換個話題吧,就是說你們有沒有口味變化太大的時候呢。
“當我以后有錢了,我要讓世界上那些不愛吃香菜的人都去香菜地里種香菜”“當我以后有錢了,我要我要讓世界上那些愛吃香菜的人全都去地里踩香菜”
這個香菜事件大家應該清楚吧,兩極分化老厲害了,同樣還有折耳根,豆汁等等,當然都是些個人各地飲食差異。
你們有沒有過以前不喜歡吃,現在吃的賊爽的,我先來說說
我以前不喜歡吃水煮蛋,因為我老感覺它沒味,剝開還有點腥味,但凡它炒一下或者煎一下我就可以吃。
還有雞腿肉,肥肉和湯圓,這三個也真不是我矯情,就是以前完全咽不下去的感覺,我記得每年元宵節,媽媽煮了很多湯圓,我總會只拿幾個吃或者直接就不吃,因為就真的咽不下去,現在覺得湯圓好好吃。
蔥姜蒜,以前也不喜歡吃,就連看一眼都不行,但是現在呢,放在面條里,我覺得老香了,甚至是一瓣蒜,我都可以直接吃。
我就突然想到了一些電視情節,千金女主小時候走丟,后來被找回,但是找的一般都冒牌貨,然后這個女主莫名其妙與冒牌貨成為了好朋友或者搶男朋友,
然后女主媽媽好像覺醒一樣,發現了現在的女兒和以前的女兒口味不一樣了,然后另一個女孩子和女兒口味一樣,后來確實證明了這個不是親生,那個才是親生的。
像這種,現在想想,老無稽之談了,口味確實會一直變,以前不喜歡吃的沒準以后吃的老香了,除非過敏那種當我沒說。
還有小時候我比較喜歡吃米飯,然后我是一個北方人,但在家里呢,經常吃的是面食,就柳葉面了,細面了,粗面了,掛面了,炒面了,就清一色的面,米飯很少吃。
然后我媽媽就偶爾做一次米飯,我就覺得好好吃,然后每次都舀上一大碗,但每次都吃不完,或許就是得不到才覺得它很美味,一直就心心念念。
后來上高中的時候,就和同學一起吃飯,就經常有吃米飯,每個禮拜都會吃好幾頓,一大碗米飯,再加上一碗雜燴,或者是那種餐盤裝的,有飯有菜,才八塊錢,當時上學時候覺得老貴了,一天吃米飯覺得老奢侈了。
然后現在才發現,當時在學校八塊錢真的好便宜啊,分量足,可以吃飽,現在外面一份米飯加上雜燴就也得十幾塊,二十幾塊,可能有的地方還更貴,像有的飯量大點的人還吃不飽。
不過現在我倒是覺得還是面食好吃,哈哈,尤其是拌面,先給它煮熟,然后蔥姜蒜搞點進去,再來點油鹽醬醋,辣椒,就給它一拌,老香了好嗎。
之前我還有試過一口面,一口蒜,然后發現這蒜好像也沒那么難以下咽,然后現在在我心里,拌面yyds,
所以說口味真的是一直在變,要是像我上面說的那個電視劇情節的話,我覺得我可能就是壓根找不回來的那種,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