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進宮
- 農門小嬌妻:將軍,來種田!
- 夜半公子哥
- 2012字
- 2022-04-27 02:07:13
“嘗嘗看,怎么樣?”
顧悅笑著說道,她對自己的廚藝可是很有信心的,就算是這人有鳳凰舌,她也能搞得定。
那人忍不住咽了下口水,嘗了一口后瞪大了眼睛,眼中時濃濃的驚訝還有滿足。
太好吃了!
饒是他這種自認為對吃很有講究的人,也恨不得將舌頭都吞了。
沒有忘掉剛剛跟顧悅的打賭,那人放下筷子朝著她豎了一個大拇指,“好吃,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菜,我收回剛剛的話,剛剛那事是我不對,小二你就當我剛剛沒說那話。”
這下小二也是驚呆了,原本只不過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沒想到顧悅真的做出來了。
“客官您這太客氣了,掌柜的說了今天這頓飯就當是請您的,您先慢用,小的這就不打擾你了。”
喜笑顏開的小二對著顧悅感謝之后跑去找掌柜了,他得把這件事情告訴掌柜的。
二樓其他的人都看向這邊,他們可都是聞到了剛剛的菜香味,太饞人了。
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后,顧悅若無其事的吃著桌上的飯菜。
江牧塵看著她的眼神中充滿了自豪,“我家娘子果然是最棒的!”
毫不吝嗇夸贊顧悅,就好像那些人夸獎顧悅的時候比夸他自己還要令人高興。
“那當然。”
顧悅得意的微微揚起下巴,她會去幫忙的原因,一個是因為她和方林辰的交情,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可都是她賣出去的菜式,自己也不可能會袖手旁觀。
吃了幾口,顧悅便放下筷子準備離去,這時候小二領著剛剛那名掌柜的來到顧悅這邊。
“這位客官,剛剛真是多些你了,還不知道客官姓什么?”
“我姓顧,這位是我的夫君。”
“顧娘子,真是太感謝您了,要不這樣吧,今天這頓飯免費,就當是表達我的一點點謝意。”
掌柜的說著,給跟在身后的小二使了一個眼色,后者立馬將剛剛在一樓收的銀子還了回來,而且還有一盒新鮮的點心,正是顧悅愛吃的那些。
“顧娘子,在下有個請求,不知您能否答應?”
顧悅微微挑了挑眉,接過食盒,眼中有了笑意,“掌柜的說吧!”
“我想請顧娘子來福滿樓掌勺,您看怎么樣?”
微微愣了一下,其他的客人聽到后也是紛紛驚訝了。
顧悅笑著搖了搖頭,“抱歉,我還沒有要做廚子的打算,而且我現在身子有孕在身,不太方便,多些掌柜的好意了。”
拒絕了掌柜的請求后,顧悅和江牧塵出了福滿樓。
小二送他們出來時候的態度和之前的完全不一樣,不得不說這個轉變有些快。
在京城的主街上轉了一圈,顧悅身子也有些乏了。
兩人回到將軍府后,顧悅吃了一些點心,洗漱了一下便躺下了。
她這段日子每天睡的都比較多,江牧塵一開始還有些擔心,后來知道這是正常現象后,這才放下心來。
后面幾日,江牧塵帶著顧悅在京城逛了幾趟后,兩人也就沒有再想繼續逛下去的沖動了。
就算是再怎么新奇的地兒,顧悅也沒了一開始的那番興致。
姜容楓的傳召在兩天后,顧悅跟著江牧塵一起進宮里去。
皇宮門口有姜容楓身邊的公公在那里侯著,見兩人到了便引著他們來到御書房門口。
燙金的牌匾,在陽光的折射下閃閃發光,顧悅一路用眼神打量著皇宮,比起外面,這里不僅僅多了輝煌,還有幾分莊嚴肅穆的感覺。
“陛下,人已經到了。”
公公在御書房門口停了下來,然后彎腰恭敬地說道。
沒過一會兒,里面便傳出來一道聲音,“進來吧!”
門口的兩名侍衛讓開了道,顧悅兩人進了御書房。
就算是以前在電視劇里看到過皇宮的樣子,但是在親眼看到之后又是一番感受。
顧悅忍不住在心里嘀咕著,皇家果然有錢。
這大柱上的金子,要是拿到二十一世紀,不知道能賣多少錢。
不過這個念頭她也只能想一想而已,又不能真的怎么樣。
姜容楓坐在案桌后,面前堆著一堆的奏折,跟小山似的。
果然皇上這個位置不是好當的,光是看到那些奏折,眼睛都會看瞎。
“草民參見皇上。”
“民婦參見皇上。”
顧悅跟著江牧塵一起跪下行禮,姜容楓從桌子后起身來到江牧塵面前把他倆扶起來。
“你們都出去吧!”
隨著一聲命令,御書房里的宮女和太監們都出去了,就只剩下他們三個人。
“牧塵你不用跟我這么客氣,”姜容楓又看向顧悅,“你既然懷有身孕,今后在宮里就不用行跪拜禮了。”
顧悅低下頭應道,“是,民婦多謝皇上。”
來京城的路上,姜容楓和江牧塵聊了一些,他們倆之間的關系好了一些。
只要不為難江牧塵,顧悅心里也放心的很。
“這是這幾天大臣們呈上來的奏折,牧塵你來幫我看看,我頭都要炸了。”
在他們三個人的時候,姜容楓沒有用朕,而是稱我。
江牧塵愣了一下,垂了下眼瞼,“皇上,這樣不太好吧!”
“我說讓你幫我看,又沒人會說什么。”
“這幾天南方鬧災,朕已經撥出去白銀萬兩用于賑災,可是現在還是一點起色都沒有。”
姜容楓眉眼間有些苦惱,顧悅聽了后腦海中立馬浮現出那些古裝劇里面的賑災戲碼。
自古以來每個朝代都不缺貪官,這些銀兩經過層層過手,最后到那些百姓手中的只不過是極少的一部分。
“皇上,銀兩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
顧悅突然開了口,姜容楓看向她,“哦?看來江夫人有更好的見解了。”
“民婦不過是淺說幾句,銀子撥出去救災沒有問題,可是不能救那些災民一輩子。再說這地方上的官兒總有些有歪心思的,您覺得寫災銀最后到百姓手中還有多少?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要是不能讓災民們學會自我救災,那他們永遠不可能有應對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