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鐵需淬煉方成鋼
- 大唐之神級駙馬
- 鳳鳴岐山
- 2021字
- 2022-04-21 00:50:16
趙文振的狀元可不是混出來的,不說別的,光是對經典的熟稔與理解之深,當世就沒幾個人能跟他相提并論的,理所當然地,他所開設的培訓班對于那些急欲提升自我的儒家子弟來說,吸引力自是無窮之大,哪怕絕大多數人的歲數都比趙文振要大上不少,可近三個月的培訓下來,所有參與培訓班之人,無有不以師禮待趙文振者。
名望當然是好東西,不過趙文振之所以肯費心思去辦培訓班,可不光是為了名望,收攏可用之人才方是真正的目的之所在,最終,在聶無畏等心腹的從旁幫襯下,趙文振圈定了二十余名可栽培之人選,當然了,這些人是否真能成材,那還得歷練后方才能知端倪。
貞觀十年二月初八,積雪已基本消融,東西兩官學也已正式開學,各部落頭人們不管樂意還是不樂意,都只能緊著將自家未成年子女送到了官學中,再有便是兩支新軍的軍官家眷們也基本上都將子女送到了伏俟、庫山兩城,結果便是入學者赫然多達一千六百余之巨,年齡上更是參差不齊,大的已過二十,小的才剛滿七歲,好在趙文振早有準備,分別在兩座城中各自劃出了幾棟大宅院作為官學用地,實行集中教育。
二月十二日,兩封急信幾乎同時送到了伏俟城,一封來自長安,為管家福伯所寫,內容是普安公主已于二月初五順利分娩,產下一子,太宗親自賜名趙安,對此,趙文振振奮之余,對太宗霸道地剝奪了自己的命名權一事,還是有那么點小小的不滿的,可也沒轍,皇權大如天,他也只能是捏著鼻子趕緊上本謝恩;至于第二封信么,來自白蘭族巴彥部頭人麋達迭,說的是吐蕃與羊同使節團已聯袂而來,言稱有要事要與趙文振當面協商。
“據線報,吐蕃與羊同使節團五日后便會到我伏俟城,對此,諸位有甚想法且就都說說看好了?!?
對吐蕃與羊同聯合使節團之來意,趙文振心知肚明得很,但卻不打算急著說破,而是將此事當成了考題,丟給了聶無畏等人。
“趙師,竊以為來者不善善者不來,這兩伙生番合在一起,應是來尋岔子的。”
趙文振話音方才剛落,法曹參軍何棟便已搶先站了起來,朗聲應答了一句道。
“哦,此話怎講?”
何棟,天水人,年二十有三,剛中了舉人便即應詔進了青海,思維敏捷,為人干練,深得趙文振之喜愛。
“回趙師的話,羊同去歲參與了慕容顯德的叛亂,今尚有七千余戰俘在我青海各處服苦役,該國使節團應是為此而來,至于吐蕃使節團么,按學生想來,該是羊同拉來助陣的?!?
聽得趙文振有問,何棟趕忙緊著又躬了下身子,而后方才自信滿滿地給出了答案。
“嗯,那依你看來,此事當何如之?”
何棟所言僅僅只是表象而已,并未說到根子上,然則趙文振卻并未急著點破,而是不動聲色地又往下追問道。
“敢犯我大唐天威者,雖遠必誅,兩生番來要人也行,卻須得付出足夠之代價。”
何棟雖是文人,可也頗通軍略,一向不懼戰,這會兒慷慨陳詞起來,還真就昂然得很。
“不妥,趙師明鑒,我青海之新政方才剛實施未久,民心尚未徹底歸附,倘若大戰驟然而起,卻恐青海一地又糜爛矣,此事還是須得慎重些方好。”
何棟話音方才剛落,這都還沒等趙文振有所表示呢,一名三十出頭的官員便已站了起來,緊著出言反對道。
“那依文淵之見,當得如何應對呢?”
這一見站起來的人是一向行事穩重的錄事參軍林河(字文淵),趙文振當即便是淡然一笑。
“竊以為當以拖為上,趙師不妨先虛與委蛇,而后再打發此兩國之使節團去京師一行,但消能拖上個一年半載,待我青海綏靖之后,自無懼焉。”
林河顯然也覺得一戰恐是難免,卻并不支持急戰,想的便是穩字當頭。
“文淵此言差矣,那兩生番畏我大唐甚焉,擔心的便是我大唐會以青海一地為根基行西進之舉措,此番前來,除探我虛實之外,未嘗沒有逼我一戰之心思,拖延之策雖好,卻無可行之余裕?!?
林河之言一出,在場眾人頷首者不在少數,可聶無畏卻并不以為然,緊著便提出了反對之意見。
“道誠(聶無畏的字)所言不無道理,此戰難免矣。”
“趙師,竊以為我青??猪毜帽M早備戰了?!?
“戰又何妨,有趙師在,豈容生番造次!”
……
聶無畏年歲較長,地位也高(大都護府主薄),在眾人中一向素有威望,他這么一開口之下,附和者自是不在少數。
“阿尼瑪卿,某若是沒記錯的話,你與吐蕃、羊同皆交過手罷?!?
趙文振并未對眾人的議論加以置評,而是面色淡然地便將問題丟給了默默端坐在下首位上的阿尼瑪卿。
“回大都護的話,末將早年確曾與這兩國之兵馬打過幾次,羊同軍兵戰力也就一般而已,可吐蕃之軍力卻是不容小覷,尤其是該國之重裝步軍,裝備齊整,悍不懼死,實非等閑可比,往昔吐谷渾與吐蕃軍交手數次,皆靠兵多而勝,而戰損往往皆倍之?!?
慕容伏允當政時,阿尼瑪卿可是常年駐守河口一帶的,對吐蕃與羊同兩國軍隊的戰斗力自然是心中有數得很。
“嗯,吐蕃國雖小,兵鋒卻是頗為鼎盛,該國國主松贊干布雄才大略,手下賢臣良將不少,確非易于之輩,今,畏我大唐吞并,斷不能容我青海綏靖穩固,定會全力來攻,此一戰勢不可免,然,某又何懼哉,爾等須知鐵需淬煉方成鋼,且就以兩國之來犯,鑄我青海之魂好了,此戰過后,青海便成我大唐之牧場矣!”
和平從來都不是談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對此,趙文振自是比誰都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