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掌中森羅
- 封神世界
- 豆米火鍋
- 2222字
- 2022-04-21 02:36:32
晚上時間,殷郊帶著龍吉回到自己的應天殿,吩咐宮人給她安排住下后,便獨自返回寢宮修煉。
空有法力,卻不會運用,是他現在最大的弊端。
繼續穩固基礎的同時,殷郊準備重點修習術法。
天魔境便可做到的分心二用,如今真魔境他才開始接觸。
白天時還不太習慣,現在重新嘗試,已明顯適應了很多。
《魔羅心經》乃是師傅術法傳承的總綱,其中絕大部分傳承,都是師傅依據自身特性開發,殷郊雖然也能學,但終歸少了一些東西。
比如魔心浮屠,是制造傀儡之法,魔瞳之種,便是其中一個煉眼分支。需要煉器之火,但他的星辰之火,不能煉器。
魔魂道種,涉及吞噬。
魔羅歸元,涉及毀滅。
……
而魔炁萬象,術法神通匯集不少,短期內難有大的建樹,并不能立即用于對敵。
如今能夠最快見效的,就只有《掌中森羅》。
這是師傅專門為殷郊開發的法術,修煉所需燭照、幽熒二寶已在他體內孕養八年,如今拿來修煉,再適合不過。
正所謂:萬象森羅,不離兩儀所育;百法紛湊,無越大道之境!
一掌之內,森羅萬象,無所不包。
掌中森羅,是以陰陽二寶為核心,建立起的類似陣法的大框架。
師傅只作了一套樣板在內,至于還想要包含什么,要看殷郊自己喜好。
魂傀:以燭照、幽熒二寶,衍化陰陽二氣,控萬魂化傀,一掌探出,萬鬼呼嘯。
與奪來的戮魂幡相比,自然高級不少。它不僅沒有魂魁數量限制,更可陰陽轉換,虛實交替,肉身、神魂皆可攻擊。
而魂傀來源,則是那根黑棍。
其中又涉及靈魂法則,非殷郊現在所能體悟。
即便沒有魂傀,僅那燭照、幽熒二物,也可衍化大量陰陽之氣,作用不下于頂級靈寶。
無極生混沌,混沌生太極,太極生兩儀。
燭照、幽熒,便由此而來。
太極本為一體,陽之極漆黑如墨,陰之極光潔如雪,兩者交織混為一體。
魔神盤古,斧劈混沌,看似使混沌之氣上下兩分。
實則劈開太極,極陽之氣上升為天,極陰之氣下沉為地。
太極分,則兩儀出。
陰陽二氣彼此牽引,欲合二為一,盤古以身軀頂天立地,使天日高、地日遠。
后,極陽之精化身燭照,極陰之精化身幽熒。
燭照、幽熒脫離二氣,交合于天地之間,生化天地四象。
故有,兩儀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生八卦,八卦交而生萬物。
一切看似自然而然,但冥冥中似有天定。
三千混沌魔神中,陰陽魔神早已誕生,但不明天數,不愿身殞。
殘軀遁入洪荒,茍延殘喘。
卻又卷入與師傅的爭斗,身殞而死,陰陽法則徹底回歸天地。
再說那燭照、幽熒,生四象之后,具象出陰陽二寶。
極陽之寶,黑如墨、圓如球。
極陰之寶,熒如雪、形似環。
起初被陰陽魔神所得,后被師傅奪取,輾轉到了殷郊手中。
如今,心房之中,星辰果樹樹根,分別連于黑珠和圓環。
殷郊心神微動,讓樹根脫離,將其挪移到左手手心。
以燭照黑珠為陽陣陣眼,幽熒白環為陰陣陣眼,以星辰果樹樹根為貫穿陣法的通道,運轉掌中森羅框架之法,在掌心布下一個類似兩儀圖的,森羅鬼陣。
隨著神魂涌動,燭照、幽熒上下排列,樹根粗如禾苗,細比發絲,彎曲扭動成一個個繁復的符文密碼,圍繞一球一環。
一炷香時間,陣法刻畫完畢,螢芒一閃而沒。
森羅鬼陣化作一片墨色‘胎記’,烙印在掌心之上。
殷郊取出弒神槍桿,將其中收集的數以萬計殘破神魂,收入掌心世界。
殘魂進入瞬間,銘刻在鬼陣中的祭煉之法,自行運轉。將它們整合祭煉,化為真正的魂傀。
殷郊盤膝修煉,穩固境界。
魂傀強弱,自有陣法標準衡量,此時已不需要他多做干涉。
至于此法是否邪惡,殷郊之前確實顧及,但現在……已經無所謂了。
坐在一國之君的位置,他不能再已單純的善惡,作為對人對事的評判標準。
善良的人來攻擊我,我沒有善良的方法,難道就該死不成?
想想數十萬士兵在血中滾打,看看百姓鍋里的野菜糊糊……
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是截然一身!
他有了屬于他的使命!
對自己人出手,再善那也是惡。
只要能對付惡人,那便是善。
心態通透,進境自然順暢,直至天明,殷郊才戀戀不舍的收功上朝。
昨天箕子拿出的官制,殷郊之前已經看過,與之配套的各項新政,今天也要一并落實。
待君臣禮畢,殷郊拿起早已備好的竹簡,最后確認了一次這些管制,扣印落章,即時生效。
當初他把對后世王朝的記憶講出,擬定了一個大體框架,將涉及全國的諸類事宜,按部門分工。
具體皆由箕子等大臣自行商定。
結合夏商延續的九卿制度,重新規劃職權,最終有了現在的新官制。
以箕子為首,任相,領中書省,作為中央政令的最高發布機構。同時,攬御史臺職責,負責監察全國。
以微子啟為首,任宰,領尚書省,匯總整理全國事務。同時,總攬“工兵刑、禮吏戶”六部。
以微子衍為首,任尹,領門下省,參議全國政務。同時,總管九卿事務。
另設太尉之職,總攬對外用兵事宜,僅對天子負責,由魯仁杰接管,同時,授勛“鎮國大元帥”。
至于外廷,則分州、郡、縣、鄉、里,其官員任命,由六部分別負責。
而與之配套的新政制度,則是堆了滿滿十供盤。
殷郊放開神識,大致掃了一遍,感覺沒什么大問題之后,便落章生效。
其實,若要細看,他自己也不懂。
照葫蘆畫瓢,該有的都有了,至于遺漏之處,再隨時間繼續添加就是。只要大的方向不差,制度就沒啥大問題。
在他看來,最主要的還是看下方官員怎么執行。
待將新制處理結束,負責大商民、財政務的戶部尚書丁乙,舉著牙笏上前拜奏道:
“大王,如今戰事緊要,兵源倍增。我大商直屬城池,糧草恐無法支撐到來年夏收,還需提前應對!”
“你所指直屬城池,可含有鄴城?”殷郊這是明知故問,按以前制度,朝歌周邊十八大城,近百小城皆為朝歌直屬,鄴城便是十八之一。
“自然包含!”丁乙點頭應道。
“那你可有何良策?”
“當時大王不是要說服鄂順、姜文煥嗎?臣建議從他兩方屬地調糧,以援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