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復診 2
書名: 穿成農女后富可敵國作者名: 北扶搖本章字數: 3050字更新時間: 2022-04-21 04:14:03
“當然有在繼續好轉,這幾天情況一天比一天更好了,”李大人高興的說道,“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
“這真是太讓人高興了!如果方便的話,現在就讓我去看看吧!”宋云軒迫不及待地說道。
“好,那現在就去看看吧!”李大人點了點頭,然后看向了一旁的嘉賓,“吩咐夫人中午多準備一點飯菜!”
“是!”家丁點了點頭。
“不必如此費心。”宋云軒連忙說道。
“必須的你都未我家老爺子如此上心了,我必然是要讓我家夫人好好款待你!”李大人鄭重的說道。
“李大人老是搞得這樣隆重,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上門拜訪了。”
“哪里就隆重了,這分明只是家常便飯罷了。”李大人帶著他一路往前走兩人不一會而就來到了李老爺子居住的那一處清幽的院子。
之前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到了此刻,狂風已經化作了細風,暴雨也變成了小雨。
后院的構造非常好之,前院子里還是一副水流湍急的模樣,現在院子里只剩下了一團團小小的水洼,即便是踩在這些水洼上,里面的水也不會沒過腳背。
李老爺子推開了窗戶,收起了自己臨摹了一早上的字帖,放進了一旁的書筒里,一轉眼就看到了李大人和宋云軒。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李老爺子笑著說道。
他從書筒當中拿出了自己方才臨摹的字帖,放在桌面上展開,用鎮紙整整齊齊的壓住了,笑看著宋云萱說道:“鄉主來看看我今日臨摹的字帖。”
“晚輩見過李老爺子。”宋云萱給他行了一個禮。
“不必多禮,你快來看看,這張字帖可是我的得意之作,你覺得怎么樣?”李老爺子看著他。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真乃上乘之佳作!”宋云軒細細欣賞了一番之后,真誠地夸贊道。
“鄉主這番夸人之話可真是有水平啊!”李老爺子笑了起來,“鄉主要是不嫌棄的話,這張字帖就送給你了!”
“這是我的榮幸!”宋云軒笑著點了點頭,然后將自己的醫藥箱放在了一旁的桌子上,“李老爺子,我今日為何而來?你應該很清楚吧?”
“你放心,我的身體很好,吃過你的藥之后,我的身體一天比一天更加好了!我要好好的感謝你呀!”李老爺子由衷的說道。
“好不好可不是由你說了算,而是由我說了算,”宋云萱示意她坐在一旁的圓桌上,“李老爺子您到這邊來做,我現在給您把一下脈。”
“好。”李老爺子點了點頭。
宋云萱在對他進行了一番望聞問切之后露出了一個滿意的微笑。
“很好,看來這張方子開得很不錯,既然你的身體在這張方子的作用下越來越好了,那我們也不改藥方了,就照著這張方子繼續吃吧,再吃個七日,你就能徹底痊愈了!我在七天之后再過來給你復診一次,等確認你徹底痊愈之后我再離開連州,這也算是對病人的負責了!”
“一直強留你在連州城中,我也算是很過意不去了。”李老爺子嘆了口氣。
“李老爺子何必說這樣的話,我是一個大夫,為病人做這樣的事情都是應該的!”宋云軒誠懇地說道,“能看到你的身體好轉,是我今天最高興的事!”
正說著有一個家丁從外面急匆匆的跑了進來將兩封信交到了李大人的手里。
擺在上面的一封信,寫著李大人親啟。
“李大人,這是云州城的州牧寫過來的信,請您過目!而在這下面壓著的,是云州的州牧寫給鄉主的信!”家丁匯報道。
李大人點了點頭,撕開了上面的一封信,信里的內容很簡單只說是不知道宋云萱在連州城的住處所以讓他將下面這封信代為轉交到宋云軒的手中。
因為他知道,只要是宋明軒來到了連州,那么他就一定會來拜見李大人,因為李大人是連州的州牧。
從禮節上來說,她是一定要過來拜訪他的。
而李大人和云州州牧溫如海又是同窗,兩人這些年來一直保持著聯絡,關系很是不錯。
“鄉主,云州的州牧溫如海溫大人讓我把這封信交給你。”李大人將底下的那封信交給了宋云軒。
宋云軒接過那封信,撕開了上面的封皮,抽出了里面的信紙。
他看完了信之后,面色頓時變得凝重了起來。
“有不好的事情嗎?”李大人忍不住問道。
“事實上,是很不好的事情,”宋云軒嘆了口氣,將手里的信交到了李大人的手中,“你也看看吧,就算我不把這封信交給你,過幾天你也會從別的渠道知道這件事情,索性現在就給你看了,也聽一聽你的看法。”
李大人一聽這話,頓時就知道這件事的性質肯定很嚴重。
他接過宋明軒手里的信,一目十行地看了起來,看完了之后,她震驚地瞪大了眼睛,就連拿著信的手都顫抖了起來:“怎、怎么會這樣呢?這不是要了人的命嗎?”
“是啊,這不是要了人的命嗎?”宋云軒嘆了口氣,“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真是讓人為難!”
“那你現在能拿得出來嗎?”李大人問道。
“李大人覺得我能拿得出來嗎?之前,為了借給趙輝煌照大人五十萬兩銀子,我幾乎把整個百姓銀行給掏空了,因為此事,我遭人算計,百姓銀行經歷了擠兌風潮,致使百姓銀行差點倒閉,還好我留了后招,托人去其他的地方做了一些花草之類的生意,回轉了一些資金回來,才不至于讓百姓銀行就此倒閉!也就是百姓銀行抵住了那次的擠兌風潮加上現在蒼州還處在瘟疫當中,停業停工停學了,老百姓們沒辦法去銀行取錢罷了,我現在哪還能從銀行當中調出錢來呢?我就算是想幫他,那也是有心無力啊!”宋云軒嘆了口氣說道。
“這件事的確是十分難辦,”李大人點了點頭,“我早就跟溫大人說過,此事是個禍患,讓他早點解決,我以為他會解決好這件事情的,沒想到這件事情到最后還是釀成了大禍。”
溫大人在給宋云軒的信中說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每年朝廷都會向老百姓們征收賦稅,這賦稅的其中一方面就是糧食,每年的糧食收上來之后,基本上都會被放在船上,走水路運到京城。
歷朝歷代,慣例如此。
但是大自然會隨著歲月而改變的,會有很多的因素影響到河流的運輸。
在往年秋天的糧食收上來之后,都是在當年的十一月到次年的二月份裝船運,往北方,在京城完成清點之后送入庫房封存,但是今年不一樣,由于今年一直沒有下大雨,云州城的運河水量很低,再加上云舟曾多年沒有清理河里淤積的泥沙,導致河床被抬得越來越高
這樣一來,船只根本無法在運河上通行,一旦將糧食放在船上,可能船只直接就存在了底部,如此一來還談什么運輸呢?
于是溫大人就和曹幫的人商量了一下,想要把河底淤積的泥沙,好好的清理一下,曹幫的人也同意了。
但是,漕幫的人告苦,說是由于之前經營不善,導致。自己的一些生意虧損了,漕幫現在沒有什么錢,所以不可能拿出很多錢來清理河底淤積的泥沙,他們只能出一部分錢來清理河沙,至于這另外一部分錢得讓云州的官府來出。
溫大人也不是沒有向漕幫施壓,但是漕幫一直堅持自己做生意,虧損了就是拿不出那么多錢來,再加上翁大人暗中調查過,發現漕幫在之前的生意中好像確實有所虧損,即便是有心想要多拿一些錢出來,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溫大人只好不再與漕幫為難。
畢竟與曹幫為難也不是什么好事,曹幫吃的就是江湖飯,他們云州的糙米想要運到京城,全部都得仰賴他們漕幫呢,他們要是想要在炒米之事上為難一下地方官,有的是辦法。
別的不說,單論在大米的成色上,漕幫就可以大做文章。
一般來說,官府從老百姓那里收來了米之后,要將米運輸到曹幫的草船上,漕幫的兄弟們。會對大米的成色進行一番驗看,如果覺得大米的質量不行,就會直接將大米打回來,讓他們重新準備另外一批大米運輸上船。
之前運過來的那一批大米就相當于是損耗掉了。
所以在稅收上而言,一般老百姓在給官府交糧食的時候,官府都會要求他們多交一些糧食,防著的就是在這種時候的損耗。
當然。漕幫會認真的看米的成色,因為他們在進行驗看之后,會將這些米運往京城,在京城的總庫房那邊,朝廷的人會再進行一番驗看,保證這里面沒有成色差的米、沒有干癟的米,沒有不干燥的米。
可如果漕幫要故意與當地的官員為難呢?
好米也要說成差米,就是要讓當地的官員一直換米,以此耽誤開船的時間,延誤交糧時的時間,當地的官員自然是有苦說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