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溫州商人談合作
- 重生1990:回溯純真年代
- 師言道
- 3233字
- 2022-02-21 23:09:13
從國魅電器出來,葉丞長舒了一口氣。
他也不知道,黃光宇最終是否會采納他的合作方式。
抑或說,葉丞已經以這樣一種方式,讓黃光宇對他印象深刻了。
就算是黃光宇不與他合作,恐怕黃光宇心里對葉丞也是忌憚幾分。
因為能夠提出這樣一種商業模式的人。
黃光宇不是傻子,他自然清楚,葉丞這樣的人,不是省油的燈,更不是吃草的羊。
那是一頭嗷嗷叫要吃肉的狼。
要是與狼為敵,后果是怎樣。
黃光宇不可能不清楚,
葉丞亦是深深地感受到,與黃光宇這樣的人談合作交往,都比較考究的心思以及城府。
也很心累。
但是,就目前這樣一種狀況,他也不得不,非要找黃光宇這樣的人談合作。
才能將電器下游的銷售渠道鋪開。
因為只要將黃光宇的這種專賣門店的模式,拿捏死死的。
尤其是黃光宇如果真能將哪些電器可以進入國魅電器專賣門店,這種準入的把關,外包給葉丞來做。
那就等于就說,葉丞已經是扼住了整個電器行業的咽喉。
無論是什么樣的電器廠家也好,什么經銷商也罷,那都得被他拿捏得死死的。
一旦這種合作模式成功,葉丞的電器商業帝國,也就基本奠基。
當然。
葉丞心里無比清楚,如果純粹靠黃光宇的國魅電器專賣門店,這種合作模式,也是遠遠不夠的。
還是不能完全吃掉電器這個行當。
還有一個巨頭——商超。
雖然就1990年,大型商超之類,也都還是比較初級階段。
但也有不少的商超已經初具規模了。
只是很多商超,也僅僅是做一些生活日常用品之類。
都還沒有進入到,準入電器專營的時代。
除此之外,葉丞還瞄準商超的另外一塊,那就是服裝。
所以,他還得去找商超談合作,尤其是在江城一些開始初具規模的連鎖商超。
他首先瞄準的商超就是江城的——惠而美超市。
在江城都開了四五家連鎖。
惠而美超市的老板叫劉榮盛。
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溫州商人。
有著極為精明的頭腦,這一點也是葉丞前世記憶中的。
畢竟,劉榮盛后來的商超帝國,也成為了全國大型連鎖商超。
所以,要找合作,就要找這樣的人。
葉丞自然也不會忌憚,這樣的大佬會不會搭理他。
哪怕像黃光宇那樣的人,最終也是初步達成了與葉丞合作的意向。
葉丞離開了國魅電器之后,也就直奔往惠而美超市的辦公區域。
在江城江濱酒樓附近。
去見完劉榮盛,然后也就差不多,去接李洛惜下班。
然后赴田泰、丁博的飯局之約。
葉丞心里暗自長舒一口氣,重生一世,雖然能夠預先掌握了不少的信息。
能夠賺取一些時代的紅利,但是,絲毫沒有任何不勞而獲。
本身,這個世界上,是不存在不勞而獲的。
“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
雖然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但那1%靈感往往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是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天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而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收獲,不努力的話,將會被這個社會淘汰。
葉丞也只能給自己打雞血,讓自己每天清晨醒來,都是充滿陽光,滿血復活。
不過呢,這一世也必將比前一世,要活得輝煌,要活出精彩!
葉丞不覺哼唱起了楊培安的那一首勵志歌曲——《我相信》。
“想飛上天和太陽肩并肩,
世界等著我去改變,
想做的夢從不怕別人看見,
在這里我都能實現,
大聲歡笑讓你我肩并肩,
何處不能歡樂無限,
拋開煩惱勇敢的大步向前,
我就站在舞臺中間,
我相信我就是我,
我相信明天,
我相信青春沒有地平線,
在日落的海邊,
在熱鬧的大街,
都是我心中最美的樂園,
我相信自由自在,
我相信希望,
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
有你在我身邊,
讓生活更新鮮,
每一刻都精彩萬分,
I do believe……”
不知不覺,已經站在了惠而美超市辦公樓前。
葉丞舉步走進了這一棟辦公樓。
相比于黃光宇的國魅電器辦公寫字樓,惠而美超市的老板劉榮盛的辦公樓,要簡樸得多。
幾乎可以說,也就是一個大平層而已。
主要是對商超一些物流、采購等方面的協調處理等。
葉丞大搖大擺地抬頭看著那些辦公室的門牌號。
很快,找到了劉榮盛的辦公室所在。
劉榮盛穿著西裝革履,頭發向后梳,油光水亮的。
手腕戴著一塊價格不低的腕表。
聲音很較為溫文爾雅。
有著那種溫州商人的特色。
一般溫州商人做生意,皆是喜歡先從小處著手。
有人說,溫州人天生的生意人。
在溫州人眼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能否賺錢才是最主要的。
正因為如此,溫州人才四處闖蕩,占據了外地人不屑一顧的那些領域,不聲不響地富了起來。
溫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當老板,且敢冒當老板的風險。
他們不論干什么,生活中總充滿樂趣,而且敢于生活,善于生活,灑脫,頑強,從不失望。
改革開放后,中國的角角落落都活躍著一群群浪跡天涯、不辭勞苦、精明肯干的溫州人。
最初,他們十分不起眼,人們只是從修鞋、小發廊、小商販中認識他們的。
溫州人除了江南人那般瘦小那般靈秀外,就是默默地干活,做生意,他們與其他地方的民工、小商販沒有什么兩樣。
但是,慢慢地,溫州發廊、溫州服裝店、溫州電子城、溫州產品越來越多,各種溫州產品包裝、標牌、證書、徽章也越來越多。
一時間,溫州貨充斥全國。
漸漸地,人們對溫州人由漠視不屑,到興趣十足,到驚奇欽羨,到仔細探究:溫州人咋的啦?這么多,這么會賺錢。
溫州人做生意,注重從小處著手。
溫州人務實苦干,只要有一分錢賺,溫州人都會不遺余力地去干,從不好高鶩遠,從不好大喜功。
溫州人賺錢,從零做起,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一絲不茍,不像有些地方的人,大錢賺不來,小錢不愿賺,只好兩手空空,而一味抱怨天不助我。
紐扣、標簽、標牌、商標、小飾品、小玩具,這些外地人看不上、懶得做的“小玩意兒”,溫州人都做,他們不怕賺錢少,就怕賺不來,溫州的小商品遍布全國。
溫州人走的是小商品、大市場的路,他們辦起企業來,也不像北京人、廣東人追求大氣派、大產品,同樣是從小處著手,填補全國小商品市場的空白點。
這里尤以樂清縣柳市的五金電器、永嘉縣橋頭鎮的紐扣、蒼南縣金鄉的小商品最為著名,最為典型。
但是,溫州人是有眼光的,當他們積蓄了資本后,就會把產品由小做大。
最后從紐扣到服裝、鞋子,從電子元件到成套電子設備,從日常用的小物品到高科技產業,并且涉入房地產、金融業,于是溫州人越做越大,越做越牛。
做生意先從小處著手是溫州商人起家的拿手好戲,也是他們走向成功的奧秘。
溫州人也是最善于推銷。
溫州人“臉皮厚”。他們不怕碰壁,也不怕別人不給好臉色看。
他們只有一個念頭:不管你怎么看我待我,我就是要賺你的錢!
他們用笑臉,用磨破的嘴皮,用磨掉的鞋跟,把他們的產品送到全國各地,也把全國各地的人吸引到溫州來。
曾幾何時,溫州的農民購銷員在14萬人以上,像蝗蟲一樣滿天飛,人稱十萬大軍闖南北。
柳市五金低壓電器專業市場,有4000多名購銷員常年在全國活動。
被譽為東方最大紐扣市場的橋興紐扣市場,有近萬名農民購銷員串成了一個全國性銷售網,全鄉徽章、標牌、塑片市場,有7000多人在外推銷產品。
宜山區再生腈綸市場,有5000多人跋山涉水,挑著一袋袋衣服走村串巷……
溫州的農民購銷隊伍由各種職業的勞動者轉化而來。
此前他們可能是耕地的農民、鄉鎮企業職工,還有村干部、復員軍人、民辦教師等,也有相當比例的人,是從彈棉花、從事手工業、做小生意等行業中轉化而來。
這些人足跡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都市通衢、窮鄉僻壤,在全國人面前勾勒著溫州人的形象。
他們經過風雨,見過世面,受到了鍛煉。
同時,長期的外出活動實踐,培養了他們交往的才干,積累了經商經驗,熟悉各地風土人情、生活習性及市場需求狀況,建立了不少穩定關系的渠道。
為購銷活動的成功上打下了基矗這是一支勤快、精干、靈活的特種部隊,為溫州農村商品經濟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溫州,能跑供銷的人被稱為“天兵天將”。
溫州人不在乎干什么,只要賺錢的事,不管自己以前熟悉不熟悉,就要干。
什么看好就推銷什么,并且“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吃、請、送、騙,白道的、黑道的,樣樣都使得出。
由于什么管用溫州人就用什么辦法,因此,溫州人推銷的產品大都暢銷全國各地。
溫州人的商業頭腦特別靈光。
在溫州人眼里,到處都是錢,關鍵在于你如何去發現與賺齲溫州人很善于從旁人漫不經心的事兒中挖掘出賺錢的契機。
葉丞在腦海中,是把溫州商人的點點滴滴,各種特性,詳細地過了一遍。
因為他清楚,馬上要與之打交道的溫州商人——劉榮盛,就是溫州大軍中的其中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