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突然間,記憶如潮水般涌來……
- 重生1990:回溯純真年代
- 師言道
- 2377字
- 2022-03-31 10:47:20
陳虎驚嘆不已,“佩服、佩服,哈哈哈。”
葉丞尋思片刻,“電器這一塊,還得去談一些廠家,海邇電器、格里電器,也要拿下。”
“蘇檸超市也快開業(yè)了,等吳總這邊敲定,我們將電器和服裝也上架鋪貨。”
陳虎、蘇雅點頭,“好的!”
“沒什么事,先回去吧!”
葉丞看了看,已然是傍晚時分,日落西山。
江城這一座城市,氤氳在夕陽的余暉中,仿佛穿上了一層薄紗似的裝扮。
街巷,亦是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的行人。
抑或是步行,抑或是騎著二八大杠的。
街巷的墻壁上,幾乎四處可見的宣傳畫,“團結”二字最明顯。
國家倡導大家齊心協(xié)力,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生活。
自行車已經(jīng)比較普遍了,大家出行一人一輛“二八大杠自行車”,看上去很拉風,幾十年后這種自行車已經(jīng)漸漸消失了。
00后的孩子們估計都沒見過。
葉丞走在算是一股子熟悉,卻似乎又有點陌生的街巷。
路邊家庭里,播放著收音機和熊貓黑白電視機,
收音機放著流行歌曲——《辣妹子》。
“辣妹子從小辣不怕,
辣妹子長大不怕辣,
辣妹子嫁人怕不辣,
吊一串辣椒碰嘴巴,
辣妹子從來辣不怕,
辣妹子生性不怕辣,
辣妹子出門怕不辣,
抓一把辣椒會說話,
辣妹子辣,辣妹子辣,
辣妹子辣妹子辣辣辣……”
葉丞深吸一口氣,尋思起來,這一首《辣妹子》還真是紅極一時,經(jīng)典膾炙人口啊。
《辣妹子》有著湘味十足、朗朗上口的歌詞。
從歌詞,“辣妹子從小辣不怕,辣妹子長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吊一串辣椒碰嘴巴”,通過直白的“辣辣辣”的方式,真實地還原了湖南人的性格。
葉丞聽著,都不覺一陣火辣辣,而那一戶人家的熊貓黑白電視,播放的是經(jīng)典的《西游記》電視劇。
在1990年,因為電視臺比較少,動畫片很少,還沒有《還珠格格》,還沒有《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
當然,有《葫蘆兄弟》動畫片了。
葉丞沉思回味之中,“嘩啦”,只見一戶人家女主人,端著「紅雙喜」的臉盆,一盆水潑灑出來。
幸好葉丞急忙躲閃,不然還被一盆水給澆成落湯雞。
“找死啊,你個撲街仔,走路不看路的么?”
連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卻是被罵個狗血淋頭。
葉丞都懶得跟這樣的人發(fā)生爭執(zhí),他暗自搖了搖頭,邁開步子,繼續(xù)往前走。
看著街巷里,那些城里的孩子,有各種玩具玩耍。
一股濃濃的回憶,潮涌而至。
葉丞的童年記憶,并不是城里,而更多是關于農(nóng)村的。
在農(nóng)村,玩具是必然沒有的,因為沒錢。所以,平時玩的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玩意,比如沒事可以玩玩滾鐵環(huán)和彈弓。
比如,和女生一起跳皮筋,這種也不是“皮筋”,而是從山里,找一些韌勁的藤蔓,跳得不亦樂乎。
除了“跳皮筋”,還有就是“踢格子”,或者叫“跳房子”。
跳房子,也叫跳飛機,是一種世界性的
在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相當普遍,在有些兒童游樂場、公園和小學操場等都會有跳房子的位置。
有時就算在一塊空地上,只要有一根粉筆或樹枝,小朋友亦會在地上畫起“跳房子”的九個格,然后一起玩。
葉丞回想著童年時光,腦海里全是這些“踢格子”的畫面,包括游戲規(guī)則什么的,一股腦全部涌現(xiàn)。
當然,農(nóng)村沒有什么零食,因為……窮!
所以,春天和夏天是孩子們最幸福的季節(jié),因為有各
種野果子可以掏來吃,比如桑葚(桑泡兒)、刺莓(刺泡兒)、李子等等。
不過,大多數(shù)的孩子,會在家里幫忙放牛羊牧馬,有些也會給豬割草,可能會順道在田坎上挖點折耳根,即魚腥草,回家做菜。
夏天晚上會和村里小伙伴去抓黃鱔,也叫鱔魚,一般有專門的工具,抓的黃鱔一般放到灶里燒來吃。
或者烤紅薯、烤玉米……
秋天收谷子的時候最喜歡玩風車,因為轉起來好玩又輕松。
這種風車可不是玩具,而是一種農(nóng)具。
風車,也叫風谷車,是我國農(nóng)業(yè)種植中用來去除水稻等農(nóng)作物子實中雜質(zhì)、癟粒、秸桿屑等的木制傳統(tǒng)農(nóng)具。
木質(zhì)風車作為一種農(nóng)具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
不過,因為長期沒零食吃,所以,偶爾也會偷偷地把家里的分分錢拿出去買零食。
當然,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天要翻兩座山去幾個村子中間的學校上課。
學校是村里的老舊倉庫改建的,很小,很窄,是石頭砌的隔成幾間教室,破舊的窗戶還透風,天冷死個人。
冬天一般也會提著“火籠”去學校,沒有木炭,就山里找些木柴。
放在火籠里點燃,有時候課堂都是“煙霧”繚繞,但課間大多數(shù)都是點火的時候了。
那些教室里的課桌,也就很簡陋,等于是一塊木板鋪在四根桌子腿上。
下面沒有柜子,所以,一般是自己用竹子編一小塊擱上面,或者用稻草編繩子然后綁在木方上才能放書包。
或者從山里找藤蔓,在桌子下的木方變成一個“簡易的柜子”。
那時候沒有電燈了,基本都是用煤油燈。好在當時作業(yè)少,天黑前就能把作業(yè)寫完,不然天天點煤油等估計會眼瞎。
冬天一來,基本上戶外大規(guī)模的活動就減少了。
不過也有一些活動,印象最深的是殺豬,那場面簡直驚天地泣鬼神。有時候豬反抗太激烈,把屎都給震出來。
葉丞深吸一口氣,那時的童年,可真是淳樸而快樂,而家里的墻壁上,都是貼滿了獎狀。
作為學霸的葉丞,每年都是年級第一,他是獎狀的包攬小能手。
家里破舊的木架房,根本都不用貼畫報,他的獎狀都夠了。
葉丞悠然笑了,或許,一個時代跟一個時代不一樣吧。
尤其是他從幾十年后,重新回到這個時代,更是感受極為深刻。
甚至于對孩子的教育,都完全是天翻地覆了。
在這個純真的時代,孩子在學校里,老師是可以批評的,孩子要是在學校里,被老師“揍”了,叫了家長去學校。
保不濟孩子會繼續(xù)被“揍”一頓,家長還對老師感激不盡,大概這個時代“打是疼罵是愛”吧。
不像幾十年后,孩子在學校里,老師打不得、罵不得,甚至是管不得。
甚至老師因為一句說得言重點的話,都能成為一群家長“護犢子”的投訴、舉報,造成老師被處分,丟了飯碗。
跪著的老師,能教出什么鐵骨錚錚的祖國花朵出來?
于是,很多老師也就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有些竟至于連鐘都懶得撞。
正所謂接受“教育年齡”,卻成了“太子、公主”當?shù)溃牟换奶疲刹豢尚Α?
這在這個時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事兒。
葉丞無奈地苦笑了一下,舉目一看,已然回到了御山河佳苑公寓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