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論無話可說

朱自清

探索思考

你是否觀察過,在朱自清先生的眾多作品中,《論xx》系列獨樹一幟。而他所“論”的主題,大多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事物,比如本文《論無話可說》。你也許會疑惑,“無話可說”該論什么,該怎么論?別急,請跟隨朱自清先生的文字,一起去論一論吧!

閱讀批注

十年前我寫過詩;后來不寫詩了,寫散文;入中年以后,散文也不大寫得出了——現(xiàn)在是,比散文還要“散”的無話可說!許多人苦于有話說不出,另有許多人苦于有話無處說;他們的苦還在話中,我這無話可說的苦卻在話外。1我覺得自己是一張枯葉,一張爛紙,在這個大時代里。2

1 開門見山,點明論題

文章開篇,作者以自己多年的創(chuàng)作經(jīng)歷展開論述,先是寫詩后是行文。而如今,卻是“無話可說”“苦在話外”,引人入勝,啟人深思。

2 比喻修辭

作者絕望地把自己比作“一張枯葉”“一張爛紙”,毫無用處、毫無價值。因為“在這個大時代里”,在1931年動蕩不安的時代背景下,文人不能用文字真實地傳達自己的想法,不能用文字針砭時弊。既然如此,不如不說,不如不寫。

在別處說過,我的“憶的路”是“平如砥”“直如矢”的;我永遠不曾有過驚心動魄的生活,即使在別人想來最風華的少年時代。我的顏色永遠是灰的。我的職業(yè)是三個教書;我的朋友永遠是那么幾個,我的女人永遠是那么一個。3有些人生活太豐富了,太復雜了,會忘記自己,看不清楚自己。我是什么時候都“了了玲玲地”知道,記住,自己是怎樣簡單的一個人。

3 排比修辭

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來證明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簡單平淡,其作用是為了引出下文關于“簡單的一個人”“還會寫出詩文”的論證。排比句式一氣呵成,一個“簡單”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

但是為什么還會寫出詩文呢?——雖然都是些廢話。這是時代為之!十年前正是五四運動的時期,大伙兒蓬蓬勃勃的朝氣,緊逼著我這個年輕的學生;于是乎跟著人家的腳印,也說說什么自然,什么人生。但這只是些范疇而已。我是個懶人,平心而論,又不曾遭過怎樣了不得的逆境;既不深思力索,又未親自體驗,范疇終于只是范疇,此處也只是廉價的,新瓶里裝舊酒的感傷。當時芝麻黃豆大的事,都不惜鄭重地寫出來,現(xiàn)在看看,苦笑而已。4

4 夸張修辭

青年人朝氣蓬勃,熱衷于寫詩言志、寫文傳情。可回頭再看,當時鄭重記錄的事似乎僅有“芝麻黃豆大”。夸張手法的運用,使作者個人感受的變化對比明顯又強烈。

先驅者告訴我們說自己的話。不幸這些自己往往是簡單的,說來說去是那一套;終于說的聽的都膩了。——我便是其中的一個。這些人自己其實并沒有什么話,只是說些中外賢哲說過的和并世少年將說的話。真正有自己的話要說的是不多的幾個人;因為真正一面生活一面吟味那生活的只有不多的幾個人。一般人只是生活,按著不同的程度照例生活。5

5 哲理豐富

此處,作者以過來人的視角提出一個豐富而深刻的見解。生活中,不管是寫作,還是其他,大多數(shù)人或模仿,或重復,猶如鸚鵡學舌,真正有自己觀點的人并沒有幾個。語言通俗,但哲理深刻,令人深思。

這點簡單的意思也還是到中年才覺出的,少年時多少有些熱氣,想不到這里。中年人無論怎樣不好,但看事看得清楚,看得開,卻是可取的。這時候眼前沒有霧,頂上沒有云彩,有的只是自己的路。他負著經(jīng)驗的擔子,一步步踏上這條無盡的然而實在的路。他回看少年人那些情感的玩意,覺得一種輕松的意味。他樂意分析他背上的經(jīng)驗,不止是少年時的那些;他不愿遠遠地捉摸,而愿剝開來細細地看。也知道剝開后便沒了那跳躍著的力量,但他不在乎這個,他明白在冷靜中有他所需要的。6這時候他若偶然說話,決不會是感傷的或印象的,他要告訴你怎樣走著他的路,不然就是,所剝開的是些什么玩意。但中年人是很膽小的;他聽別人的話漸漸多了,說了的他不說,說得好的他不說。所以終于往往無話可說——特別是一個尋常的人像我。但沉默又是尋常的人所難堪的,我說苦在話外,以此。7

6 語言優(yōu)美,富有韻律

在這篇哲理豐富的散文式議論文中,朱自清先生再次展現(xiàn)了他創(chuàng)作的風格——形式美。正如前面這幾句富有浪漫色彩的話語,像跳動的音符,婉轉悠揚,把一個杰出的中年圣賢形象——“他”,塑造得淋漓盡致。

7 深化論題

一個“但”字,把中年人“看事看得清楚,看得開”的成熟冷靜形象,轉移到對其“膽小”的討論上。或是不想圓滑,或是不愿重復,或是不想表露自己,最終變得沉默,無話可說。至此,論題得以深化。

中年人若還打著少年人的調(diào)子,——姑不論調(diào)子的好壞——原也未嘗不可,只總覺“像煞有介事”。他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寫出那冒著熱氣或流著眼淚的話;一個神經(jīng)敏銳的人對于這個是不容易忍耐的,無論在自己在別人。這好比上了年紀的太太小姐們還涂脂抹粉地到大庭廣眾里去賣弄一般,是殊可不必的了。

其實這些都可以說是廢話,只要想一想咱們這年頭。這年頭要的是“代言人”,而且將一切說話的都看作“代言人”;壓根兒就無所謂自己的話。這樣一來,如我輩者,倒可以將從前狂妄之罪減輕,而現(xiàn)在是更無話可說了。

但近來在戴譯《唯物史觀的文學論》里看到,法國俗語“無話可說”竟與“一切皆好”同意。嗚呼,這是多么損的一句話,對于我,對于我的時代!8

8 總結全文,情感上升

在法國俗語中,“無話可說”竟與“一切皆好”同義,這在作者看來是極大的嘲諷,不僅對自己,也是對當時的時代。“嗚呼”一詞,道出了時代于人的悲哀,和人于時代的激憤,使“無話可說”的內(nèi)涵更加深刻。

閱讀賞析

說起朱自清先生,人人都知道先生的散文寫得形神兼?zhèn)洌惓?yōu)美。尤其是先生的哲理散文也別具一格,他擅用犀利的文筆,優(yōu)美的語言,獨特的視角展開論證,把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事物具體化,并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對人性的思考與關懷。

《論無話可說》這篇文章寫于1931年,那正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動蕩不安的年代。時年33歲的朱自清先生,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氣息中走來,從一位朝氣蓬勃的青年,成長為一位洞悉人生百態(tài)的中年。時代大環(huán)境的變遷和個人經(jīng)歷的積累,使先生看清了做人的艱難和生存的困苦。本文就是在先生失望與苦悶交融的心境下而問世的佳作。

了解寫作背景和作者境遇,是我們閱讀文章的首要任務。這樣我們才能使自己穿越時空,設身處地地理解文章所要傳達的思想,切身體會作者所要傳遞的情感。其實,不僅僅是讀文章,我們在寫文章時,也要特別在意寫作背景,除了大的時代背景外,何時寫,在哪里寫,心情如何,有無開著音樂,是否放著一杯清茶……這些都可以算是為寫作做鋪墊的“小背景”,對此我們要予以重視呀!

閱讀延伸

1.本文雖是哲理散文,但《論××》也是議論文寫作常用的命名方式之一,此外,還有《談××》《說××》。嘗試舉幾個相關的例子吧!

2.哲理散文雖屬散文范疇,但它和議論文一樣,也切忌空洞議論,而應增強說理的形象性。比如,本文中“他”的形象。請試著分析一下,“他”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浦北县| 玉环县| 嘉禾县| 娱乐| 清河县| 秦皇岛市| 石棉县| 云阳县| 谢通门县| 大余县| 临夏市| 赣州市| 淮滨县| 辉县市| 河源市| 禹州市| 宝鸡市| 桃园县| 和顺县| 灯塔市| 象州县| 兴安盟| 南投县| 个旧市| 十堰市| 本溪市| 灵石县| 保康县| 文安县| 眉山市| 普兰县| 永顺县| 武冈市| 冀州市| 阜南县| 通化市| 南川市| 辽源市| 东至县| 稻城县| 临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