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原序
散木充材 勉為其難

分析作品,是一件困難且不討好的事。

分析不比欣賞那么愜意,欣賞完全可以憑主觀感覺,可以不顧及作品的語境、語言方式與特定語言中所包含的特定內容,可以不考慮欣賞時諸如各人所持的態度與立場,以及所采用的表達方式方面的分歧,甚至可以不用計較后果;而分析則不然,得嚴肅審慎,客觀公允,切中肯綮,中規中矩,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比如說,何謂大師?大師“大”在哪里?何謂“好”作品?它究竟“好”在哪里?到底是難得的好作品,還是普通的好照片?好作品與好照片的區別又在哪里?既然是分析,就必須得有章法,得按規矩辦事,必須熟悉作者的成長、作品形成的過程以及所采用的本體語言及其表達技巧。與別的類型作品相比,攝影作品有其獨特的一面,它所采用的是攝影語言。因此,分析攝影作品,就得充分尊重攝影的本體語言,以及各種不同的個人化表述方式,不能照搬分析美術作品與文學作品的手法來進行。更何況,并不是所有的攝影照片都是藝術作品,許多優秀的非藝術的攝影照片,是斷不可以用所謂的藝術標準來衡量的。對于攝影來說,重要的還不是藝術,其中尚有比藝術更重要的事。

攝影主要體現在“拍”上,即如何“做”上(按常理,“做”也是需要動腦筋的,但可能想得終究要少一些),而分析則通常表現為“看看——想想——說說”(明顯地,這里“想”得較多)。按通常標準定性,就是“事后諸葛亮”,興許還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眼下,在世界范圍內,攝影師絕對數量最多的中國,與攝影師絕對數量并不太多卻已很有成就的歐美等國相比,明顯缺少點什么。在許多領域,似乎我們想得還不如別人多,因此做得也不比別人好。很多人的“做”與“想”是彼此分裂的,單從作品中看,很難發現其內在的統一與有機的聯系。更糟糕的情況是,我們的“做”往往是在人家“做”了之后,“想”也在人家“想”了之后,即使在國內較有影響也確實較有個性與想法的攝影創作,也還是缺乏完全意義上的獨創精神和思想底蘊。當然,究其原因,是錯綜復雜的,但如何將“做”與“想”結合起來,依愚之見,拋下浮躁,先坐下來定一定神,還是很有必要的。

一個攝影師的成熟不僅僅是技法上的成熟,更應該是思想上的成熟。說得更準確些,是思想與智慧表達的到位,是技法與思想境界的圓融純熟,兩者已是不可分割。當然,對于攝影作品分析而言,技法方面的分析相對來說要容易些(如果能將技法與思想分開說的話),而思想的分析就很難說得清晰明了。

許多人熱衷于單幅照片的創作,而不太愿意在多幅照片、系列照片的拍攝上下功夫,他們覺得攝影如果那樣做的話,太花費精力了,至少要減少一半的樂趣,因為將注意力集中投入到一處,很多別樣的攝影樂趣就無暇體驗了。絕大多數的攝影比賽與展覽,也較側重于單幅照片的評比與展示。就目前的條件來說,多幅照片的評比與展示還不能像單幅照片那樣靈活方便,尤其是在宏觀操作上存在較大的難度。其實,許多人都明白,對于作品(創作與鑒賞)本身來說,單幅作品較難說明問題:一幅照片要闡明一個事實或某種主張,表達一種視覺上的深刻見解,創造一種激動人心的視覺形象,那簡直是奇跡。事實上,用單幅照片完美地表達主題往往并不那么容易做得到,其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太高。應當說,單幅照片的成功純粹是一種歷史現象(而令人擔憂的是,這種歷史現象,今天仍在被大肆宣揚著,難免誤導攝影創作)。大凡成功的單幅照片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或者有較為密集的視覺宣傳做后盾,這在社會意識形態大一統的時代較為常見,一般都是以單幅照片發行量巨大來取勝的典型例子。如今看來,單幅照片一統天下的神話時代早已成為一種歷史。

今天,我們評價一個攝影師的成就,不能像過去時代那樣,僅憑一兩張照片的成功而論(大多數情況是指獲獎或公開發表后引起較為強烈反響的那一種)。而應當終其一生(或主要的攝影創作歲月)看其綜合成就,不僅看創作本身的成就,還應看其創作以外的工作實績。有位可敬的老先生說,仔細想來,攝影師拍了一輩子照片,最后真正能夠留在人們記憶中的,可能也就只有那么一兩幅。誠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當然,說得更確切些,是深受“沙龍攝影”影響的中國近幾十年來的攝影圈內的一種現象,而這一現象本身也值得我們去做進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過去,我們分析攝影作品,都一律將攝影作品當作藝術作品來分析,也不管它是不是藝術作品,即使是非藝術類作品,也非得從藝術的角度去分析評價。很少有人能將藝術類作品與非藝術類作品區分開來,尤其是無法說清藝術類與非藝術類作品中的藝術性問題。今天,我們知道,過去將所謂的藝術化原則作為衡量攝影作品成敗唯一標準的做法,是何等荒謬了。

按理說,分析攝影作品,更準確、客觀的應該是針對整體的攝影成就,比如說,某位攝影師一貫的創作風格。分析成組或系列照片,相對來說要比分析單幅照片顯得更實在些。單幅照片的分析,無論是對于攝影還是攝影師來說,是欠公允的。單就分析而論,也是單薄、蒼白、不夠分量的。遺憾的是,鑒于我國攝影界的實際情況,尤其是本教材所針對的是廣大初學者與本專業學生,為了操作方便起見,從實用角度出發,這里仍不得不側重于對“單幅照片”進行分析。當然,這絕不是孤立地去看問題,而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用有機的、聯系的和系統的方法來區別對待每一個“單幅照片”。

攝影走到今天,已發生了許多變化,無論是技術層面還是創作觀念上,都有一種改天換地的感覺。概括起來說,現代攝影的基本狀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1.分類細化,2.專業性強,3.藝術攝影的含義趨于具體化,4.攝影手段日漸多樣化,5.攝影師構成多元化。要對攝影作品進行分析,就無法規避一連串的問題:攝影究竟是什么?攝影的本質特性如何?攝影的局限性體現在哪里?攝影如何分類?攝影語言究竟有什么特點?攝影必須美嗎?攝影者該持何種心態?攝影與藝術的關系如何?攝影與文化的關系如何?攝影與科學的關系如何?攝影作品成功的標志是什么?攝影的風格與流派又是怎樣的?

通常,攝影作品分析的一般步驟為:首先從讀圖開始,了解畫面的真實意圖,進而解讀攝影師,包括掌握相關的背景資料,最后再回到畫面本文的解讀。聯系時代與歷史,聯系具體的創作者,我們將讀圖過程簡化為“三步式”:一看“說”什么,二看怎么“說”,三看“說”到什么程度。眾所周知,攝影創作倡導求異、求新、求變,目的是不斷豐富和發展攝影的表達。攝影作品分析同樣不能以公式化、概念化敷衍了事。我們分析攝影作品不是要有意無意地給攝影創作制定一個有形或無形的標準,而是要破除任何表達上的思想僵化與創造力的枯竭,提供更多的可選擇的思路與表達方案,以積極地影響我們的攝影創作。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作品分析,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進而在創作時不拘一格,有所創新。

本書將汲取眾家所長,結合攝影創作的個例,以及近年來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入學考試的攝影作品分析試題,力求做一些有益嘗試,或與方家探討。

不管怎么說,不討好的事,總得有人去做。敝人汗顏,權當散木充棟一回。

2002年8月2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楼县| 鹤岗市| 长兴县| 丹东市| 清水河县| 岳西县| 思南县| 丰台区| 铜山县| 卫辉市| 池州市| 太湖县| 康平县| 天津市| 墨竹工卡县| 平定县| 法库县| 高尔夫| 梁河县| 邵阳县| 玉环县| 正宁县| 珠海市| 左贡县| 浠水县| 定襄县| 海南省| 沙坪坝区| 韩城市| 余江县| 乳源| 中牟县| 漳州市| 科尔| 萍乡市| 达孜县| 凌源市| 鹿邑县| 盘山县| 榕江县|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