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二 天下幾人識夢家

陳夢家先生的人生閱歷極為豐富。他在人生旅途中各個階段的人際關系和朋友亦不相同。

陳夢家出生于一個祖輩信仰基督教的家庭,他的父親陳金鏞先生是一個愛國的基督教神職人員,母親出生于牧師家庭,為虔誠的基督教徒。因此,在他的師友中,不乏信奉基督教者。

因自幼與家人一起準時早晚禱告和禮拜,誦讀基督教贊美詩和聽牧師宣講《圣經》故事,自童年起,陳夢家即對詩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6歲前,他已經開始寫一些無格式的小詩。

1927年秋,陳夢家以同等學力考入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后改為國立中央大學)法律系。在中央大學讀書期間,他先后與在該校任教的聞一多先生和兼課的徐志摩先生結識,并在聞、徐二位先生的指導下,開始寫一些以格律約束的詩,并與同校外文系的方瑋德結為詩友。1929年,他以陳漫哉的筆名,在由新月社主辦的《新月》月刊上發表《一朵野花》《為了你》《你盡管》《遲疑》等詩,引起詩界的注意,并先后與新月派代表人物梁實秋、羅隆基、胡適、余上沅、潘光旦、葉公超、饒孟侃、陳西瀅、凌叔華、邵洵美、方瑋德、方令孺、孫毓棠、孫洵侯等有了往來。

1931年,陳夢家從中央大學法律系畢業,得到律師執照。1932年3月初,受聞一多先生邀請到青島大學任其助教。當年暑假,因青島大學風潮,與聞一多先生同離教職,但與在該校任校長的楊振聲和擔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的梁實秋,在中文系任教的聞宥、游國恩、方令孺、沈從文,以及任教務長的趙太侔、時任校長室職員的吳伯簫等在若干年后一直保持著友誼。也正是在青島大學的短時間任教,他開始了對古代宗教、神話和禮俗的研究。

1932年秋季,陳夢家到北平,通過燕京大學宗教學院劉廷芳博士的引薦,拜訪了父親的老友司徒雷登先生,并決定在宗教學院短期就讀。就讀期間,他得到了宗教學院趙紫宸先生的賞識,并得到了他的千金、燕京大學?;ā⒁驯磺迦A大學錄取的才女趙蘿蕤的青睞,不久他們成為一對戀人。此間,他還常去清華大學任教的聞一多先生家請益,通過聞先生的引薦,結識了清華大學的部分教授和聞先生的學生。1933年初春,陳夢家離開了北平。夏初,陳夢家先是抵達上海,入秋,到安徽蕪湖廣益中學任教,開始與趙蘿蕤通信。

1934年春,陳夢家再次回到北平,當年考取燕京大學研究院研究生。他經常出入趙紫宸先生和陸志韋先生、劉廷芳先生宅邸,并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情誼。在燕京大學讀研期間,師從容庚先生專攻中國古文字學,并得到郭紹虞、陸侃如、鄭振鐸、鄧之誠、張東蓀、洪業、顧頡剛、錢穆等先生的教益。燕京大學有多名外籍教授,陳夢家與他們也多有互動。陳夢家在燕京大學先后兩次做學生,與同期在校就讀的許多師兄弟建立了終生的友誼,如吳世昌、費孝通、侯仁之、蔣蔭恩、周一良、顧廷龍、張兆麟、陳翰伯、蕭乾、王世襄等。

1936年1月18日,陳夢家與趙蘿蕤結婚。同年,他從燕京大學畢業,留校任教。任教期間,他與同期任教的中外籍教師都建立了良好的互動關系;和年齡相近的青年教師,如著名歷史學家聶崇岐、著名地方志學家朱士嘉、研究先秦古史的劉節、法學家張友漁、蒙元史研究家韓儒林、佛學家董璠、社會學家雷潔瓊和趙承信、教育家廖泰初等過從甚密。

1937年“盧溝橋事變”,陳夢家離開北平,由聞一多先生推薦,到長沙清華大學教授國文。1937年秋到1944年夏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講授古文字學、《尚書》通論。在此階段,陳夢家與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以及同時期在清華大學和之后的西南聯大任教的許多教職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同為中國文學系的有聞一多、朱自清、楊振聲、陳寅恪、唐蘭、劉文典、羅常培、浦江清、王力、沈從文、李廣田等;其他學科的有馮友蘭、吳有訓、潘光旦、葉企孫、毛子水、湯用彤、金岳霖、錢端升、羅隆基、吳宓、錢穆、饒毓泰、張子高、鄭桐蓀、周培源、向達、吳晗、陳之邁、陳岱孫、張政烺、雷海宗、孫毓棠、張蔭麟、鄭華熾、江澤涵、朱汝華、葉公超、聞家駟、錢鍾書等。因陳夢家夫婦一度在云南北郊的龍頭村居住,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中國營造學社和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也駐扎在附近,陳夢家與這三個單位的大多數人員也有了接觸,彼此間有了來往。歷史語言研究所的傅斯年、李濟、趙元任、梁思永、董作賓、夏鼐、胡厚宣等,大多是這個時期結識的。中國營造學社主要成員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在北平的時候就有走動,而此時梁思成夫婦與陳夢家夫婦同住在一個小村落里。陳夢家與陶孟和此時雖然沒有太多來往,但彼此間印象很好。在昆明時,陳夢家還與北平圖書館的袁同禮和居住在龍頭村的古琴家查阜西成為知心朋友。

以上人士中,梅貽琦、聞一多、朱自清、楊振聲、陳寅恪、馮友蘭、吳有訓、葉企孫、湯用彤、潘光旦、毛子水、金岳霖、吳宓、錢穆、錢端升、唐蘭、劉文典、羅常培、董作賓等,陳夢家始終以師長待之;而袁同禮、查阜西、梁思成夫婦、浦江清、王力、沈從文、錢鍾書、吳晗、孫毓棠、鄭華熾、胡厚宣、張政烺等,則以好友視之??傊?,在那同甘苦、共患難的歲月里,他們之間的友誼是真誠的。

1944年,美國哈佛大學的費正清給陳夢家聯系到了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古文字學的工作。同年秋,陳夢家與趙蘿蕤告別西南聯大,離開昆明,飛過喜馬拉雅山,經過印度,又乘船18天到了芝加哥大學。陳夢家在芝加哥大學東方學院教授古文字學,而趙蘿蕤則進入芝加哥大學英語系學習。

陳夢家在美國的日子里,與胡適等故舊時有往來或通信。因大多的老友故舊不在一個城市,他們通信多,晤面少。在美國期間,陳夢家與胡適晤面也很有限?!逗m先生年譜長編》只記載了1945年7月8日,在紐約羊城酒家公宴袁同禮先生時,主人中有陳夢家(來自芝加哥)。其他幾位主人分別是:王重民夫婦(來自華盛頓)、尤桐(來自普林斯頓)、陳鴻舜、朱士嘉、馮家升、王毓銓夫婦、楊聯陞。除了同在美國的朋友外,國內或因公短期赴美,或去美國講學的親戚朋友,陳夢家夫婦也一定要與他們晤面,熱情款待。其間,趙紫宸、馮友蘭、袁同禮、梁思成、韓壽萱、查阜西、羅常培、陶孟和、全漢升、周培源、錢端升、楊振聲、袁敦禮、董作賓、朱汝華等都與陳夢家夫婦晤面或通信。

在美國的四年里,陳夢家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收集流散在美國和歐洲的中國古銅器資料方面,為此他通過胡適、袁同禮、王重民、陳西瀅、陳之邁、盧芹齋等人的各種關系和渠道,得以遍訪美國藏有青銅器的人家、博物館與古董商。1947年,他前往歐洲,出入貴族王侯之家,走遍藏有銅器的博物館,收集中國青銅器的資料。

1947年秋,陳夢家謝絕了美國羅氏基金會負責人關于留美定居的邀請,告別了繼續留在美國讀書的愛妻趙蘿蕤和美國的好友,毅然回國,到清華大學任教。此時清華大學的教職員中,有一部分是陳夢家在西南聯大時的師長,如梅貽琦、朱自清、潘光旦、陳寅恪、金岳霖、葉企孫、鄭之蕃、張子高等,這時馮友蘭尚在美國。另一些則是教齡、年齡相近同在西南聯大任教的同事,如周培源、江澤涵、浦江清、吳澤霖、吳晗、華羅庚、周一良、許維遹等。之后,李廣田等也陸續到清華大學任教。除了同輩的,尚有在西南聯大任教時他教過的學生,如朱德熙、馬漢麟,以及由天津調來的王遜等。

陳夢家回國后不久,1947年的秋冬之際,曾去西北考察敦煌和沿途古跡。他在旅途中,應胡宗南邀請徹夜長談三個晚上,胡宗南極為欣賞這位學識淵博、頭腦清醒的浙江同鄉,臨別時贈陳夢家黑羊羔皮袍一件,陳夢家則回贈芬蘭小刀一把。這次西北之行,陳夢家有機會結識了西北軍將領鄧寶珊將軍,拜訪了時在西北任教的顧頡剛和故舊。

陳夢家在中文系任教的同時,還兼任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主任一職。這個文物陳列室是1947年11月間在梅貽琦校長支持下,由中文系與歷史系、營建系、人類學系聯合組建的,在中國藝術史研究委員會指導下開展工作。藝術史研究會主席,先是由營建系負責人梁思成兼任,后梁思成因故辭去,暫由鄧以蟄兼任。

為了籌建文物陳列室和為陳列室搜集古物,陳夢家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每逢休息日,他都會進城出入于古董店和出售古董器物的私宅,與各路古董商人和破落皇親貴族的后人周旋。在陳夢家回國后使用的一個精美的皮面通訊錄上,記滿了京滬二地的重要古董商販的姓名、住址和電話。其中包括:盧芹齋的盧吳公司北京分號的代表葉叔重;滬上古書畫鑒藏家譚敬、丁惠康;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美國人普愛倫的指使下,組織盜賣和毀壞龍門石窟賓陽洞的《孝文帝禮佛圖》和《文昭皇太后禮佛圖》等北魏石雕,案件曝光后引起國人特別是文化界知名人士極大憤慨的北京大古玩商岳彬;通古齋老板黃伯川,以及琉璃廠、隆福寺、北大地和崇文門魯班館的古董商。自1947年10月至1957年秋,十年間陳夢家結交了一批國內外古董商人和古董販子,他們幫助陳夢家尋覓到許多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有的是為清華大學陳列室購置的,有的是受鄭振鐸和徐森玉委托為國家收購的。在這個時期,陳夢家致妻子趙蘿蕤的信中,幾乎每次都提到他為給陳列室選購文物四處奔波,與文物販子周旋,時常與潘光旦、吳澤霖等一起入城選書、購買文物的事情。陳夢家在美國時,與同為浙江籍的著名古董商、盧吳公司老板盧芹齋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曾動員盧芹齋捐贈給國家一件青銅器。他回國后,與盧芹齋保持聯系,促使盧芹齋將重金購得的國寶級青銅器令狐君嗣子壺捐贈給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1948年4月29日,時值清華大學37周年校慶,文物陳列室正式成立,并將藏品公開展出。藏品包括上百件商周青銅器、一千余片甲骨,另外還有金石拓本、數十件六朝隋唐石刻,以及西南苗、彝、納西族文物和臺灣高山族文物等。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陳夢家通過四姐夫劉仁政經手從美國購歸的一幅乾隆時期的大型織造——乾隆巨型緙絲佛像。這件“織造”長逾六米,寬約四米,工藝精湛,色彩多至百種以上,極為繁復工致,堪稱緙絲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1949年8月中旬,為爭取滬上收藏家丁惠康醫生將所藏臺灣高山族文物參加清華大學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文物展覽會”,陳夢家抵滬晤見丁惠康。在上海文管會副主任徐森玉的協調下,丁惠康欣然同意。這次滬上之行,陳夢家拜訪了上海諸友,如顧廷龍、楊寬、郭若愚等,還應南京金陵大學校長陳裕光與時任中國文化研究所所長的李小緣之邀到校參觀。同年10月7日,丁惠康親自攜帶全部高山族文物,北上抵京。在陳夢家的動員下,丁惠康決定將這批文物無償捐贈給清華大學。10月17日,正式捐贈。

同年11月4日至7日,“臺灣、西藏及西南少數民族文物展覽”在徐悲鴻的支持下,在北京藝專大禮堂舉辦。展覽期間,社會各界前往參觀,陳夢家結識了許多新朋友。通過丁惠康,陳夢家結識了張瀾。

1950年7月21日,陳夢家參加了雁北勘察團,并任副團長。此行,與傅振倫、宿白、閻文儒等建立了友誼。

1950年初,陳夢家向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建議,在陳列室的基礎上籌備建立清華大學文物館。遺憾的是,由于內部矛盾,陳夢家辭去了文物陳列室的主任職務,文物陳列室的工作從此停滯不前。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陳夢家、潘光旦、吳澤霖等清華大學同仁苦心經營的文物陳列室被裁撤。西南苗、彝、納西族文物和丁惠康、金祖同捐贈的臺灣高山族文物、書籍資料等被一分為二,一部分留在清華大學,一部分被調撥到中央民族學院。1959年9月,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陳夢家任清華大學陳列室主任時征集和購置的包括令狐君嗣子壺和乾隆巨型緙絲佛像在內的57件珍貴文物被選調參展,最終參展的有24件。展后這57件文物全部入藏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2年9月,陳夢家轉入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任研究員,工作環境是新的,但是從上至下,與他相識或相知的熟人可不少,如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副院長竺可楨、吳有訓、陶孟和都是他的師長輩,吳有訓和陶孟和與他還有私交。考古所內的同仁中,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梁思永、夏鼐,老一輩考古學家徐炳昶、黃文弼、郭寶鈞等,以及后來的尹達都是老相識。1954年6月,陳夢家被選為《考古通訊》編委會委員和副主編。作為《考古通訊》的副主編,陳夢家盡職盡責。為了及時得到各地的文物征集信息、發掘消息并約到一些有分量和有影響的稿件,他開始與活躍在文化界的師友故舊,如容庚、馬衡、徐森玉、王獻唐、張珩、唐蘭、于省吾、商承祚、向達、雷海宗、趙萬里、羅福頤、張政烺、曾毅公、王重民、韓壽萱、張伯駒、楊鐘健、楊樹達、王起、楊寬、啟功、胡厚宣、夏鼐、王世襄、張效彬、沈從文、錢鍾書、馮家升、周汝昌、謝稚柳、王振鐸、聞宥、史樹青、宗白華、周一良、王玉哲、汪慶正、郭若愚、李小緣、佟柱臣、顧廷龍、關德棟、趙守儼等時有往來。

陳夢家除與學術界人士廣泛來往外,因他興趣廣泛,原本就是著名的詩人,還酷愛讀小說、看電影和欣賞各種戲曲,因此他在文學藝術界的朋友很多,古琴家查阜西是老朋友,還有饒孟侃、梁方仲、何其芳、徐遲、吳伯簫、葉君健、芳信等詩人、作家。因常應約給報刊撰寫一些涉及文學、戲曲、電影、美術工藝等問題的文藝短論,又因少量詩歌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匯報》《新觀察》《文藝報》《詩刊》等報刊發表,他結識了一些文藝界的朋友,馬衡之子馬彥祥常會贈各種戲票給他。評劇藝術家小白玉霜、曲劇名家魏喜奎和歌唱家喻宜萱等都是陳夢家夫婦的好朋友。

1957年夏季,陳夢家被劃為“右派分子”,遭到批判,為了不牽連親戚和朋友,他除了母親和同胞兄弟姐妹并岳父趙紫宸家,再加上查阜西等少數幾位知己好友,原則上不再和同事、朋友走動,包括逢年過節。春節期間,考古所有互相拜年的習俗,以往陳夢家總會去夏鼐家拜年,夏鼐也會來他的住所拜年,有時還會互相請飯。自1957年以后,陳夢家誰家也不去,當然包括夏鼐在內,所內的人也不會到他家來拜年。據說,1960年春,徐森玉帶著秘書汪慶正到北京公務,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陳夢家。這時陳夢家仍然戴著“右派”帽子,見到徐森玉自然很高興,說:“我不便到賓館去看你們,怕連累你們?!毙焐褚宦牼秃懿桓吲d,說:“這是什么話,放屁!”這種狀況,直到1963年陳夢家摘掉了“右派”帽子,親友、同事才又恢復了正常往來。

遺憾的是,好景不長。在陳夢家摘掉“右派”帽子的第三個年頭,“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陳夢家遭到慘無人道的迫害和侮辱。1966年9月3日夜,趁夫人趙蘿蕤重病臥床不起,陳夢家以睡衣腰帶自縊身亡。

縱觀陳夢家生前各個時段的人際關系,可謂錯綜復雜,涉及社會各個層面,早年的師友,包括中央大學、燕京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考古所的同事等。因研究青銅器、甲骨文,還喜歡搜集明式家具,他還結交了不少的古董商人和倒騰古董的小販。總之,三教九流,高者如身居高位的郭沫若、鄭振鐸、吳有訓、竺可楨、吳晗等;低者如魯班館修理硬木家具的木匠、修理青銅器的工匠,以及古董店里的伙計。

陳夢家是一個具有詩人氣質、文人情懷的學者。他胸懷坦蕩,是非恩怨都擺在明面,絕不背地里害人。在人際交往中,無論對方的地位高低,是政府高官還是普通工匠,他都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的可貴品格和尊嚴,不卑不亢,一視同仁。

陳夢家出生在一個基督教徒的家庭,他接受的是建立在公義、圣潔、信實基礎上的愛。因而,在他與人交往中,待人真誠,不虛偽,不做作,不折中調和,不卑躬屈膝。具體的表現,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他重情義、尊長者、敬師長。徐志摩不幸逝世,他痛不欲生,以整理徐志摩的遺稿、遺詩為己任。他是聞一多的得意門生,聞一多生前曾對他有誤會,但他不予計較,聞先生離世后,他對聞家一如既往,并常在生活上予以接濟。他和翻譯家芳信是忘年交,芳信臨終托孤,他與夫人盡職盡責地對其遺孀和一雙兒女予以照顧。容庚抗戰期間曾接受偽職,令人不齒,但他不嫌棄,一如既往以師相待。1947年冬,陳寅恪沒有棉鞋過冬,他將自己的新靴贈予。梅貽琦、馮友蘭、朱自清、毛子水、湯用彤、吳有訓及潘光旦等,他都以師長敬之。對師長敬之,對學生愛之。陳夢家對待自己的學生,關愛有加。馬漢麟、周汝昌、王世民、張長壽、周永珍等在學術上都曾得到他的指導和幫助。

二是他不攀附權貴,更不會曲意奉承。1952年,陳夢家調入中國科學院考古所,他與院長郭沫若,副院長陶孟和、竺可楨都很熟悉,與副院長吳有訓是很要好的朋友,但陳夢家從來不和他們套近乎、拉關系。時任考古所所長的鄭振鐸為陳夢家在燕京大學讀研究生時的教授,而他對鄭振鐸敬而遠之,并無攀附借重之意。

三是他胸懷坦蕩,疾惡如仇。1944年秋,陳夢家離開昆明赴美游學,其間與他同為聞一多賞識的山東籍青年教授許維遹曾挑撥他與聞一多的關系。1947年秋,自美國返回清華大學任教后,他與許維遹雖同系任教,但老死不相往來。他與李廣田因思想觀念不同,盡管李廣田為當紅人士,但他與之從不接近,敬而遠之。1947年冬至1950年春,他參與籌辦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三年里,他竭盡全力,利用自己的各種朋友關系,為陳列室購置了很多價值連城的文物,還動員盧芹齋、丁惠康等向清華大學無償捐贈重要文物。他以個人的能力和魅力,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因鄧以蟄和其門生王遜等人揣測他利用為清華大學購置文物之機,或搭車為自己購物,或有揩油之嫌。他無端遭人誣陷,憤然辭去文物陳列室主任和籌備文物館負責人之職,并與鄧、王二氏決裂,不再與此二人有任何的交流和事務往來。1950年7月21日,陳夢家與王遜同時參加雁北文物勘察團,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里,陳夢家“與之與對待旁人一般”。因梁思成在此事件中偏聽偏信,他與梁氏自此漸行漸遠。他與臧克家同為聞一多入室弟子,但因與臧克家世界觀不同,也無過從。

縱觀陳夢家先生的一生,他交友無數,但真正肝膽相照的朋友,為數寥寥。馮友蘭、吳有訓、潘光旦、袁同禮、王重民、徐森玉、查阜西、于省吾、張珩、丁惠康、王世襄、趙守儼夫婦、芳信夫婦等多為摯友,而前文所列則大多只是他在某個歷史階段的朋友,更多的是他人生旅途中的過客。

嗚呼!人生難得幾知己,友誼長存又幾何!

方繼孝
2016年8月7日,星期日立秋當日初稿
2018年4月18日,星期三下午修訂
2020年11月5日,星期五上午再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东兰县| 金寨县| 平乐县| 长兴县| 揭西县| 临朐县| 德保县| 阿拉善盟| 惠州市| 民乐县| 南京市| 宝丰县| 临沂市| 临洮县| 新绛县| 鸡西市| 上虞市| 广元市| 富民县| 彝良县| 芷江| 邢台县| 岢岚县| 苏尼特右旗| 中超| 探索| 六盘水市| 平潭县| 丽水市| 抚松县| 清河县| 咸丰县| 高邑县| 云阳县| 故城县| 剑川县| 龙游县| 荔波县| 天台县|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