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舞蹈通史叢書(套裝7冊)
- 劉青弋主編
- 1944字
- 2022-03-22 15:19:12
第三節 “小舞”及其他儀式舞蹈
周代宮廷雅舞除上述“六代舞”外,還有六個“小舞”(“六代舞”為“大舞”),即《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和《人舞》。這類樂舞也很為統治階級所重視,是教育貴族子弟的教材。
《帗舞》,舞者持“帗”而舞?!皫摗笔且环N用絲綢長條組織起來挑在竿上的道具,但也有說是用鳥羽制的。[12]祭祀時用以祭祀后稷。
《羽舞》,舞者持白色鳥羽而舞。也有說就是執雉尾而舞的翟舞。用以祭四方。
《皇舞》,舞者頭上插著鳥羽,上衣也飾以翡翠的羽毛,手執五彩鳥羽而舞。用以祈雨。
《旄舞》,舞者執牦牛尾而舞。祀辟雍,也用于燕樂。
《干舞》,舞者持盾牌作舞。用以祭山川。
《人舞》,徒手舞。[13]
此外,還有一個《象舞》,也是周代一個比較重要的祭祀舞蹈。前面提到的吳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周樂,看到的第一個舞蹈《象箾》就是《象舞》。“箾”是一種舞竿,《象舞》就是拿著這種道具跳的武舞。關于《象舞》的來源和內容傳說不一。有的說是文王時的樂舞,有的說是周公誅武庚后作的,也有說就是《大武》舞的。表現的內容,有的說是像武王伐紂之事,也有說是因為商人能夠驅象作戰,周公打敗了他們,便取他們服象之舞來宣揚自己的武功。這種《象舞》在商代就已有了:金文“匡卣”:“懿王才射盧作象舞,匡甫象樂二”,證以文獻記載,如《呂氏春秋》所說:商人能服象,在東方作亂,周公把他們打敗了,便創作出了這個《象舞》。[14]《象舞》的來源盡管說法不一,但它是一種象功的武舞,這在文獻記載上卻是一致的說法。
周代宮廷中除“六代舞”、“小舞”外,還有“散樂”,是民間的歌舞;“四裔樂”,四方少數民族的舞蹈。這兩類舞蹈也用于祭祀,但主要是用于燕享賓客。
屬于儀式舞蹈方面的還有《弓矢舞》,是在舉行大射禮時候跳的,舞時就以弓矢作為道具。
最后說一說“萬舞”。
史籍中提到《萬舞》的很多,但歷來注解卻有著不同的解釋。一說“萬舞”是舞的總名,包括文、武兩類舞蹈;一說單指武舞;也有人說是某一個舞蹈的專名等等。
從現有材料看,說“萬舞”不是某個舞蹈專名而是舞蹈的統稱是比較接近于事實的;凡同時演出的不是一個而有好幾個舞蹈,都可以稱之“奏萬舞”。《史記·趙世家》記載著這樣一件事:有一次,趙簡子病了,連續昏迷五天,不省人事,醒來后說:夢中上了天,“與百神游于鈞天,廣樂九奏萬舞,不類三代之樂,其聲動人心”。[15]“九奏萬舞”,就是演出各種各樣的舞蹈;這些舞蹈不像“三代之樂”(也就是雅樂、雅舞),但是仍可稱之為“萬舞”。墨子說:“萬人”不能穿粗布的短衣服,不能吃粗糙的食物,說是吃得不好,面孔的顏色就不好看了;穿的不好,身體的姿態就不漂亮了。所以這些人,吃一定得吃精美的肉食,穿一定得穿刺繡的綢緞。這些人不僅不從事生產,反而要錦衣美食地供養著。[16]這里的“萬人”,顯然是指所有的舞人?!对娊洝ぺL·簡兮》描寫一個女子對一位“萬人”的愛戀之情:
這首詩共分四段,其中第二段描寫這位“美人”在跳武舞:高大的身軀,威風凜凜,力量賽猛虎,抓住馬韁就像編得緊緊的一股繩。第三段,卻又“左手執龠,右手秉翟”,文質彬彬地在跳文舞了。很顯然,“萬舞”就是指多種舞蹈說的,其中包括文舞和武舞。也有學者認為“萬舞”即《大濩》,是一種富有誘惑性的舞蹈。所根據的主要是這樣兩件事:一是魯國以“萬舞”祀高禖,一是春秋時楚令尹子元曾以“萬舞”蠱惑文夫人。前一件事見《詩經·魯頌·宮》,詩中有“萬舞洋洋”一句,是享先妣用“萬舞”之證。但是這里的“萬舞”仍可以解作是各種舞蹈,而不一定是《大濩》一種。儀式舞蹈,在階級社會里不是人人都能跳的;特別是來參與這一祭祀的青年男女頗多,他們在交流感情時,不能用《大濩》,一定要有別的舞蹈才行。也只有這樣,才能出現“萬舞洋洋”的盛大場面。這種情況還可以從今天兄弟民族類似的節日活動中得到印證。楚令尹子元以“萬舞”蠱惑文夫人事見《左傳·莊二十八年》,原文是這樣:“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為館于其宮側而振‘萬’焉。夫人聞之泣曰:先君(楚文王)以是舞也,習戎備也。今令尹不尋諸仇讎而于未亡人之側,不亦異乎?”這里說明所演的“萬”原是習戎備用的,也就是戰士操練用的,該是執干戚的武舞。所以令尹子元想利用的舞蹈誘惑性實際上不在于它的內容的淫蕩(這類舞蹈是無法訓練戰士的),而在于舞蹈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力和美的表現,它能夠鼓舞起人的青春活力。善舞的小伙子就是以自己精湛的舞技來顯示智慧和力量而贏得姑娘們的愛慕的,前面所引的《簡兮》一詩,也明明寫出是舞者以文舞和武舞的精彩表演,而成了姑娘心目中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