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概況

原始社會后期,由于生產力的提高,產生了剩余價值,生產資料私有制逐漸發展起來。部落間的戰斗也由原來的爭奪生存和發展空間而演變成主要為掠奪財富和奴隸的戰爭了。在戰爭中被俘的敵人,過去不是被作為犧牲殺掉,就是被收養為本氏族的成員。當剩余價值產生以后,剝削成為可能,戰俘便被大量驅作奴隸。這就使某些氏族首領漸漸發展成為奴隸主,掠奪、侵吞奴隸們甚至氏族成員集體的勞動成果,積累財富,使氏族成員間產生了貧富差距。隨著貧富差距的進一步擴大,到氏族社會晚期,氏族、部落首領已逐漸發展成高踞于社會之上的顯貴。社會上出現了階級分化,形成為奴隸和奴隸主兩大對抗階級,一般的氏族成員則降為同處于被奴役地位的平民。原始社會便逐步解體而過渡到階級社會。

從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之間,有一個過渡時期,我國傳說中的黃帝到堯、舜、禹時代,就約略相當于這一社會發展階段。傳說堯、舜、禹時還在實行后世傳為美談的“禪讓制”,所謂禪讓,就是在部落聯盟內推舉首領的一種選舉制度。但從傳說內容看,當時即使還在實行部落聯盟首領的選舉制,但爭奪領袖地位和統治權的斗爭已十分劇烈了。經過持續和反復的斗爭,奴隸制最終代替了氏族制,誕生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

關于繼堯舜禹之后出現的夏代,雖然在我國先秦古籍中有著明確肯定的記載,但由于其中夾雜著頗多神話傳說成分,更主要的是缺乏當時的文字史料,在考古文化中也還未能辨認出確切的夏文化,因而在史學界對夏代是否確實存在,長期存在分歧,有的學者就把夏代歸之為“傳說時代”。經過長時間的深入探討研究,尤其是近年來考古學的重大發展,在今河南省(以偃師縣二里頭遺址為代表)和山西省西南部(以夏縣東下馮遺址為代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其分布地區和經科學測定的延續年代,基本上和文獻記載的夏代相當,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多方面的認真考辨,基本可以確定是夏文化。夏王朝是一個確實存在過的奴隸制國家。據2000年11月9日正式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為公元前2070年至前1600年;商代前期年代框架為前1600年至前1300年,后期準確年代框架為前1300年至前1046年。

夏王朝從禹開始,到桀滅亡,共傳十四代,十七王,有三百多年。夏的統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活動范圍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的地方,南接湖北,北入河北。影響及于黃河南北,直至長江流域。

商王朝是繼夏而起的我國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共傳十七代,三十一王,約有五百余年的歷史。我國的奴隸社會在商代得到了很大發展,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為后世文明奠定了基礎。商朝的統治區域很遼闊,在考古發掘中,以今河南安陽殷墟為中心,北起遼寧喀左、內蒙古什克騰,南到湖南寧鄉、江西清仁,東到山東海陽,西到陜西城固、四川彭山等地,已有大量商朝遺跡和遺物發現,說明其統治范圍已遠遠超越夏朝。

在奴隸社會里,“奴隸主享有一切權利,而奴隸按法律規定卻是一種物品,對他不僅可以隨便使用暴力,就是把他殺死,也不算犯罪。”[1]奴隸主階級運用暴力強迫奴隸勞動,以榨取奴隸的血汗來滿足窮奢極欲的享樂生活。而處于殘酷剝削下的奴隸們則以自己的血汗和智慧生產著物質和精神財富。舞蹈藝術也在這樣的條件下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夏、商的社會內部發展著尖銳的階級矛盾。這種情況也無可避免地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到舞蹈藝術的創作和活動中來,從而對舞蹈的發展起著各種不同的影響。一方面,奴隸生產為舞蹈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社會的進一步分工,樂舞奴隸和巫的專業化,對擴大舞蹈的表現范圍和技巧的提高起著重大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適應奴隸主的需要,一部分舞蹈被用作政治上神道設教的工具,原始舞蹈的迷信內容被加強了,同時也有一部分舞蹈則為了滿足奴隸主的享樂要求,而被裝入了淫蕩色情的內容。盡管如此,舞蹈藝術在奴隸社會里開始形成為娛人的表演藝術,是一個重要的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梓潼县| 沁源县| 雷波县| 沙坪坝区| 板桥市| 太和县| 温宿县| 昆山市| 化州市| 荃湾区| 成安县| 丰镇市| 芦溪县| 南雄市| 博客| 凉城县| 无极县| 循化| 永仁县| 甘肃省| 木里| 安国市| 神木县| 宣威市| 慈利县| 巢湖市| 墨脱县| 镇平县| 莲花县| 平安县| 新乐市| 辰溪县| 鸡东县| 自治县| 荆州市| 晋州市| 崇义县| 周至县| 庆元县| 措美县| 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