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的細節
- 張豐
- 2046字
- 2022-03-30 10:23:12
老成都細節都刻在荷花池蒼老的臉上
對一個城市進行地理意義上東西南北的劃分,有時是無意義的。城市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流動性。一個人住在北面,也可能在南面上班,而周末的時候又和朋友到西面玩耍,我們很難斷定城市的哪個區域對他產生作用。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真正的本地人可能有一種特別的嗅覺,他們知道這個城市的秘密,那些傳聞和歷史,都會以某種形態在他內心產生作用。我在成都第一次買房就買在北門,妻子很不喜歡,因為在她看來,北門是很亂的地方,“一到北門就生病”。
這讓我感到詫異,如果以我老家河南為坐標,全成都都在西南方向,往北多幾公里少幾公里,又有什么區別?
成都的北門給人以這種混亂的印象,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成都火車站即北站坐落在這里。1949年后,寶成鐵路、成昆鐵路先后修通,成為新中國建設能力的某種象征,也讓成都成為一個交通樞紐城市。盡管寶成線上的列車,永遠都比京滬、京廣線上的要慢一些(現在通了高鐵,時速也只是200公里左右),但也解決了過去3000年蜀道難的問題。

1986年,荷花池批發市場在火車北站附近落戶,后來逐漸發展為全國十大批發市場之一,不少成都人從這里發家致富。

2012年,荷花池市場關閉改造,如今已經成為一個商業商務綜合體,重新煥發生機。
有火車站的地方,就會有貨場和大型批發市場,成都也是一樣。在成都火車站附近,有五塊石和荷花池兩大批發市場,成都人需要的所有貨物,幾乎都要先運到這里,再轉運到各處。這里永遠熙熙攘攘,充滿生機、活力和危險。在高鐵出現之前,傳統火車站是大多數人到一個城市的第一站,人們感受到的總是不信任。
有一次吃火鍋的時候,一個朋友向我講述前女友的故事,“就是火車站附近長大的女娃,你曉得吧?”我看了一下他手機里存的照片,非常漂亮和干練的女子。他的意思我明白,火車站附近長大的女孩,什么沒見過,性格一定更加火暴,很有戰斗力。我有一個朋友,也在北門長大,她喜歡一個男孩,把他帶到家里,抵在墻上向他表白,結果把對方嚇跑了。
這樣的故事總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也顯示出北門的另類魅力,在荷花池,你肯定能看到一個非常不同的成都。隨著中國漸漸進入高鐵時代,成都新建了火車東站,火車北站的地位就變弱了,而它在二環邊上,又過于靠近市中心了,于是成都啟動了批發市場外遷工作。這項工作已經進行了十幾年,至今還沒有完成。
如果我們用歷史的眼光,可以這樣定義北門:它是20世紀50年代大建設塑造的成都。城市的不同區域,展示的其實是不同階段的歷史。以同樣邏輯出現的還有東門。
成都嚴格意義上的東門,就是府河以東的區域,一直延伸到東二環外。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里慢慢變成大片的工廠區。其中有一部分,屬于“三線建設”“建設大西南”,很多人甚至從遙遠的東北遷移過來。2008年,我曾在東一環外的五冶宿舍租房住過一年,那就是典型的大廠家屬院,有很多人在這里住了幾十年,仍然不改鄉音,一聽就是北方人。
這里也有工人階級的驕傲。“5·12”地震的時候,我從租住的二樓倉皇逃出來,跑到地面上,一個阿姨安慰我:“不要慌,這里的房子結實得很,鋼筋用夠了的。”這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老房子了,采光不好,還有老鼠出沒,但是由于是五冶的工人為自己修的家屬院,質量上絕對值得信賴。這位阿姨給了我很大信心,隨后的幾個月,余震不斷,我也不再擔驚受怕。


東郊記憶的前身是50年代初的國營紅光電子管廠,后來在保留廠內特色鮮明的工業遺址基礎上進行文化創意結合,實現了工業文明與時尚藝術的奇妙碰撞。
在東二環外的杉板橋,有一個老廠房改造的文創園區,過去叫“東區音樂公園”,后來改名叫“東郊記憶”。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名字比較老土,但它也有很形象的一面,在成都人的眼中,這里就是“東郊”;用“記憶”這個詞,也很有時代感,因為東面的工廠區,如今只存在于成都人的記憶中了。
賈樟柯的電影《二十四城記》拍攝的就是東二環420廠拆遷、改造的故事,所謂“二十四城”,后來成為一個龐大樓盤的名字。這個片區由華潤集團負責開發,從一期開發到了八期,連巨型商業體萬象城也有了“二期”。
《二十四城記》里所講的工廠變遷,是工人命運的縮影。大體上講,20世紀50年代后為三線建設來到成都的老一輩,已經退出歷史舞臺。從2005年開始,成都加快了東門的改造,仍有活力的工廠被遷往新都、青白江、金堂、龍泉,而從東面一環三環的廣大區域,逐漸開發出新的樓盤。如果說西門是“文化”的,南門是“商業”的,曾經的東門就是“工人階級”的。2005年之后,成都本地媒體逐漸把東門塑造為“中產階級”的。
東門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老廠房廠區改造的“文創園區”,一環外水碾河的“U37”,杉板橋的“東郊記憶”,還有成渝立交外的梵木創意區,都成為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和北京的“798”不同,這些地方都有很濃的成都特色,比如隱藏在老居民樓里的“U37”,以餐飲和咖啡館為主;而舊樂器廠改造的梵木創藝區,有好幾個大空間,成為小眾音樂演出的最佳場地,長年有各種搖滾樂隊演出。

U37是一處由老醫藥廠倉庫改建的創意園區,區內建筑大多是20世紀60年代、80年代的,濃濃的時代氣息吸引著眾多文藝青年來此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