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得觀中,自有道童入內通報。不多時,出來喚二人入內。
紫虛觀占地頗廣,觀內青松郁郁,翠柏森森。大殿連廊,亭軒羅布。
公孫勝引著丘小乙隨道童繞過大殿,進了松鶴軒內。
只見羅真人端坐云床,貌古神清,星冠鶴氅,確是神容仙貌。
公孫勝上前行禮畢,側身站了,躬身伺候一旁。丘小乙也上前按照晚輩禮節參拜。
禮畢,只聽羅真人問道:“起來罷。你便是丘巖?”
“我就是丘巖,丘小乙。”
“奇哉!奇哉!果然是你。”看了丘小乙一番,羅真人點頭嘆道。
“奇在何處?”公孫勝問。
“觀他面相,分明去年便該早亡,卻存活至今,奇也。遭難不死,破了早夭命數,如今面相反倒是成了萬法不禁的格局。今后命途不可測也。”
丘小乙聽聞,心中震動。自己真的那么特殊嗎。
羅真人果然是有道高人,能看出丘小乙早亡命運。去年如果不是自己穿越過來,跪地求饒,按照劇情,丘小乙早就只剩下骨頭了。
一時又有些擔憂,羅真人能看出自己是穿越者嗎?“萬法不禁,命途難測”又預示著什么。
忽聽羅真人道:“丘巖,你可愿拜我為師?”
當然是愿意的,甚至迫不及待。
但丘小乙小問還是明白為什么羅真人會知道自己,并說自己與他有師徒緣分。還知道“靖康恥”,這跟自己又有什么關系。
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羅真人居然好不避諱。
“我等修煉之人,所謂神游太虛時,即用人體小天地,感悟宇宙大天地。但天道渺茫隱晦,難以感知。那日,我神游時,忽有所感。天道顯明,冥冥向我傳來一道訊息,告知某處有某人當為我徒弟。后來結束神游,自太虛歸來,我頗為奇怪。扶乩一盤,沙中得了‘靖康恥’三個字。當下便派公孫一清前去尋你。”
“他走后,我為解困惑。花費七七之數,推算出‘靖康恥’應當是一場大劫,中原大地生靈涂炭……而你,便是唯一的變數,也是唯一能解開劫難的應劫之人……”
“不能不能,我真的不能……”丘小乙聞言連連搖頭。怎么感覺自己是注定的救世主一般。
拯救北宋的使命,實在是不敢擔。不是不想,實在是覺得沒有成功的可能,一分都沒有。
努力去做可能成功的事是奮斗,為不可能的完成的事費心就是自討沒趣。
羅真人道:“冥冥中自有天意,逃不開也躲不得。”
……
第二日,再次凈身凈口的丘小乙跪在三清殿,聞著檀香的味道,完成了拜師儀式。正式成了羅真人的徒弟,公孫勝的師弟。
丘小乙本來有度牒,師傅羅真人看了他陽和的道號,就讓沿用,沒有另賜別號。
只是交代,修行之人需要矜持穩重,俗家排行的名號,不得再用。
宋代,小乙是對排行第一的年輕人的稱呼。因為年輕,不便叫老大。叫小一吧,難聽不說,寫契約文書一字筆畫簡單容易被篡改。所以就將排行第一的年輕人叫做小乙。
叫丘小乙便是因為年輕又排行第一。相當于叫丘家老大。確實不夠莊重。
師傅有命,以后便只能稱大名邱巖了。
還不知道羅真人一脈是什么派別,拜師儀式雖沒有全真派那種嚴格凡鎖,卻也用了將近一個時辰。
儀式結束后,換了衣服,到齋堂吃了飯,便尋師兄公孫勝。名為飯后散步,其實是想打聽要如何才能學到長生仙術。
成了師兄弟,公孫勝態度柔和許多,不像之前那般冷酷。耐心的回到了邱巖的問題。
“師兄,真的有神仙嗎?”
“自然。仙分五等,人仙、鬼仙、地仙、天仙、真仙。”
“那師傅屬于哪種?”
“師尊法力高深難測,當屬地仙。”
幾人聊了一會兒,邱巖才逐漸說到了主題。
“師兄,你得傳了何種道法?”
“幾年磨戡,得傳五行納氣真訣。”
“真厲害!”
“只是尋常功夫,并非長生之法。”
“長生之法?師尊有嗎?”
“五雷天罡正法便是。”
“那為啥沒有傳于師兄你?”
“你忘了路上我與你所言,必須經磨戡歷練識得心性,才得傳法。何況是正道大法。這般長生妙法,心性、機緣缺一不可。哪里能隨便得傳。”
邱巖想起了公孫勝所說,難道自己真的要像他一樣,先給道觀干活三年嗎。這可熬不住。
“師兄,每一個人都要磨戡后才能傳法嗎?沒有例外。”
“無有例外。”
“那我需要勞作幾年才能學仙法?”
公孫勝回頭審視了幾眼,道:“師尊自有道理。短則五六載,長則不知年。”
這還學個啥。穿越之前好歹還是個白領,穿越來難道還要干體力活嗎!不行不行,如果這樣還是回去跟史進當一個清閑頭領。
說話間,忽然一個道童來傳二人。
邱巖心想莫不是要準備安排工作磨戡自己了。
應該一開始就拒絕呢,還是等等看呢?
畢竟羅真人乃是水滸第一高人,九天玄女不算人。系統專精仙法,自己想要開掛的話,沒有比他更好的師傅了。
錯過了機會,以后就再也不可能拜入他門下了。
邊走邊計較,也不知會被安排什么工作。種地、砍柴還是擔水,自己都堅持不了多久,當場就該拒絕。如果是灑掃庭院這樣的輕松工作,那就先干著。
道童引著二人到了一處山頭,羅真人背靠青松,閉目盤坐在一塊巨石上。
感應二人到了,羅真人睜開了眼。
“陽和。”
被叫道號還不適應。邱巖愣了一下,才反應過來是叫自己。“弟子在。”
“今日我便傳你五雷天罡正法。”
什么!不是說好的要挑水砍柴,磨練心性嗎?自己都已經有心理準備了,怎么入門幾個時辰就要傳授自己壓箱底的本事。
邱巖看向公孫勝,只見他比自己還驚訝。
瞅了邱巖一眼,公孫勝忍不住道:“我師容稟,陽和師弟方才入門,心性……”
“凡夫俗子自需磨心練性。陽和乃天道選定應劫之人,自然不同。一清,勿貪勿妄,勿焦勿躁,他日自有機緣與你。你且去吧!”
公孫勝即便修身養性多年,一時也有些不快。躬身行禮道:“弟子告退。”匆匆離開了。
邱巖心中波瀾起伏,激動難平,又頗多疑惑。
不過哪里管得了那么多,先學了再說。
下跪叩頭道:“弟子謝師尊。恭請師尊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