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攻守易勢
- 信天下
- 吞天童
- 2908字
- 2022-05-27 21:59:00
隨著田角被滅、盧卿人馬的改旗易幟,齊國各部勢力紛紛接受了韓信的招撫,齊地至此平定。
但好景不長,不甘心齊地被漢所控制的楚霸王項羽,派遣了不少密使和細作前往齊地,鼓動齊國各地武裝起兵制造動亂。
韓信不得不分兵往各處去平息騷亂。
但面對此起彼伏的地方叛亂,一味鎮壓總不是長久之計,于是韓信召集幕僚們商討解決辦法。
李左車為韓信分析出了如今齊國各地騷亂的源頭就在于齊王已死,一些齊民擔心齊國會就此消失被漢所并,而楚國正是利用了這樣的心理,才不斷派人來鼓動齊國各地武裝反抗,意圖再造齊王。
蒯通則表示,與其讓項羽再扶持一個傀儡齊王,不如韓信來做齊王,這樣既能穩住齊人之心,又能徹底斷絕心懷異志者企圖自稱齊王制造動亂的機會。
其余幕僚也表示支持韓信做齊王,尤其是齊國的幕僚們,他們認為韓信作為先齊王田榮的女婿,又是齊國的即墨侯,只要韓信冊封有齊王室血統的田英為王后,齊人定然心悅誠服。
最后李左車補充,如今齊地各路軍隊成分復雜,其中以漢軍為最多和最強,韓信又兼漢大將軍,名義上也是漢臣,若要稱王,不可自封,須得由漢王承認,才能名正言順。
“若漢王不允,為之奈何?”
“您如今兵強馬壯,而楚漢相爭又日趨激烈,雙方都想獲得您的支持,封王之請,料漢王不會拒絕。”
于是韓信采納了眾人的意見,向漢王劉邦派去使者。
果然如蒯通所料,沒過多久,劉邦便派重臣張良攜使者趕赴齊國,帶來了正式敕封韓信為齊王的詔書和印綬。
稱王儀式在齊國都臨淄隆重舉行,韓信帶著王后田英一起在高臺接受了齊國臣民的朝拜。
不過前來參加典禮的除了韓信本部文武官員及齊國文武、士族代表外,只有非劉邦直屬將領趕來參加,以曹參、灌嬰為首的漢軍將領都只是派副將作為代表前來恭賀,而遠在趙國的趙王張耳自然也只派了使臣前來。
當然,作為漢王代表的張良倒是全程參與了儀式,畢竟有了漢的承認,韓信這齊王的地位才更穩固。
不過,劉邦雖然封了韓信為齊王,但并不代表他就愿意將偌大的齊國之地全部就給韓信來管理。
劉邦同時拜漢將傅寬為齊相、漢將丁復為齊國大司馬(相當于太尉),以節制韓信。
此時齊國有兩套軍政班子在對齊地進行實際統治,除了齊王韓信之外,還有漢三公級別的左丞相曹參、御史大夫灌嬰,他們的人馬實控著濟北郡。而韓信雖貴為齊王,麾下兩個三公,相國傅寬在曹參軍中,大司馬丁復在灌嬰軍中。
盡管漢王劉邦希望韓信能夠盡快出兵南下進攻楚國,但此時的齊國并未完全太平,各地時有楚國密使煽動的騷亂需要鎮壓。
而且韓信自率軍出關中以來,由于連年戰事,減員、新編不斷,隊伍成員龐雜,亟需重新整訓,否則后期很難保證隊伍的穩定性和忠誠度。
所以接下來的一年,韓信不是忙著平亂就是忙著整訓軍隊,剩下不多的空閑時間就趕回臨淄和王后田英造娃(前幾年兩人都忙于打仗,一直沒什么機會),戎馬之人,生死無常,總該早些給自己留個后。
這一年,齊國這邊沒有什么大的戰役發生,但楚漢戰場卻有不少新變化……
近年來,劉邦與項羽的主力一直在滎陽廣武澗對峙,韓信在拿下齊國后也沒有立刻發兵攻擊項羽,這讓天下陷入到了一種微妙的三足鼎立的博弈狀態。
韓信的崛起,讓楚漢兩強都不敢再像過去那樣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冒險行動,害怕一旦遭遇重大挫折后,會導致以韓信為代表的第三方勢力迅速倒向對方。
但長期的靜態對峙同樣是一種不確定的高風險狀態,于是劉邦決定先在局部戰場打破僵局。
劉邦又想起了自己的發小盧綰,上次讓他在修武順走了韓信兩萬多人后,和彭越在楚國后方打得很漂亮,成功迫使項羽率兵回援了好幾次。
這一次,劉邦給盧綰的任務是帶人襲擊河內郡東邊的東郡,以牽動楚軍的主力。
盧綰在進入東郡后,恰好當時項羽將項佗調到了齊國作戰,盧綰趁機襲取了臨濟等幾座城邑,在那里站住了腳跟。
而項佗率軍八萬從東郡去齊國后,連續在田假和田角手里吃了敗仗,偷雞不成還損兵折將,導致士氣低迷,回撤途中不少人選擇開溜。等脫離齊地回到楚國境內時,只剩五萬多人。
項佗是從碭郡昌邑以西的定陶渡過濟水的。沒想到在北岸遭遇了埋伏已久的盧綰軍突襲,項佗再輸一陣,突圍后,機動兵力大概只剩下四萬。從此固守在東郡濮陽,不敢再出城與漢軍交戰。
于是盧綰向老戰友彭越發去邀請一起進攻項佗,可惜彭越自上次在碭郡被回援的項羽擊敗后,元氣大傷。經過幾個月的休整補充,兵力仍只有約兩萬。關鍵是他已經被項羽的騎兵嚇破了膽,再不愿輕易和楚開戰。
隨后幾個月,盧綰軟硬兼施,又奪得幾座防御薄弱的東郡小城。
盧綰一面用兵切斷各城邑之間的聯系,一面派去說客策反,慢慢開始有一些楚軍守將開城投降,畢竟楚漢兩家的核心都是楚人,轉換陣營毫無心理負擔。
到了四月,盧綰已經控制東郡大部分地方,率軍五萬兵臨濮陽城下。
項佗的兵力此時也約有五萬,城內駐守兩萬,城外三萬分作三個大營,呈三角形將濮陽城保護起來。
但項佗還不放心,時不時派人去滎陽主戰場,催促項羽親自帶兵來援救。
項羽自知一旦離開滎陽廣武澗,帳下親信恐怕十天都守不住,此前薛公、大司馬曹咎等人的慘敗都是前車之鑒。可又不能對項佗明說,只能派使者前往寬慰,令其固守,稱自己隨時可能來援。
楚軍主力雖然一直在廣武按兵不動,但盧綰見識過項羽騎兵的厲害,不敢大意。他到濮陽戰場的第一天,就下令士兵在原野上深挖壕溝、廣布倒刺,又沿路布置拒馬陣,仿佛此役首要目的是防備項羽騎兵突襲的阻擊戰,次要目的才是進攻濮陽城。
劉邦也派人來告訴盧綰自己會牢牢拖住項羽,讓他盡管放手進攻。
于是盧綰一面開始攻擊濮陽城外的楚軍,一面派遣使者入城游說,提醒項佗:“韓信不日將與漢王東西夾擊霸王,將軍現在若能率眾歸順大漢,仍不失封王之位,豈不美哉?”
想不到項佗不為所動,反而說韓信已經不是漢國大將軍,而是齊王,如今齊國遲遲未響應漢王,恐怕早已反目。
游說不成,又不好強攻,盧綰與項佗開始派兵互相截斷對方的糧道。
此時盧綰雖然表面上占據著東郡大部分城邑,但各城并沒有多少兵力和糧草能給予其支持,他只好派人到鄉野村落找農民借糧。
五月,戰爭持續焦灼,漢軍每日都要向濮陽城外楚軍大營發起進攻,但強攻對硬守,漢軍的損失要更甚于楚軍。
戰至六月,盧綰忽然想出一個奇策,既然自己可以派人游說彭越,那想必項羽和項佗也會派人去勸降彭越。
于是盧綰派出一支千人騎兵隊,分成十組,在大野澤往濮陽的途中設伏,專門抓捕西楚斥候或疑似的使臣。
項佗果然在陸續派人前往游說彭越,他不求彭越能出兵攻擊盧綰,只要求其保持中立。項羽也派人給彭越畫餅,只要保持中立,將來肯定封侯。
盧綰在抓獲好幾批楚軍斥候后,便令將軍衛滿,率一萬人分數次悄然南下,迂回到大野澤附近。然后打著彭越的旗號,大張旗鼓北上濮陽。
這將軍衛滿與彭越長得頗有幾分神似,而當時諸侯軍都沒有統一的軍服,全憑旗幟來識別領軍者。
項佗站在城頭,看見“彭越”親自率領人馬出現在了不遠處。他知道,自己又該撤兵了……
當夜,項佗便率軍棄城突圍南下,作為碭郡長,他卻沒有選擇前往碭郡屯駐,因為項羽已經派人接管了碭郡。
項佗直接帶兵去了彭城,此前留守彭城的項伯已經護送劉太公等人前往廣武澗去要挾漢王劉邦。項佗這個西楚柱國兼碭郡長,便成了國都彭城權力最大的人物。
而盧綰的軍隊由于連番鏖戰,已無力繼續追擊項佗,不過好歹取得了東郡之地,讓楚漢僵持不下的局面終于迎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