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清軍覆沒 多鐸撤軍
- 明末之史上最莽帝王
- 半壺蜂蜜水
- 2356字
- 2022-04-21 11:48:00
午時已過,天空愈發陰沉,不知何時一片雪花飄落。
可惜戰團之中的滿蒙兩軍卻無暇他顧,此時明軍已經將戰場團團圍住,卻也只是圍著,除了逼降漢軍八旗。
偶爾有人殺昏了頭沖向明軍,唯一的下場就是刺猬。
“賽布騰,大明為何還不進攻,為何?”土謝圖部首領達爾罕大聲呼喊,可環顧四周,賽布騰已經無影無蹤。
這時,外圍明軍之中傳出一個聲音,“達爾罕,大將軍說了只有勝者才有投降的資格,殺光女真人,或者被女真人殺光。”
“混蛋,你騙我,你背信棄義,”車臣汗部呼圖克憤怒的吼叫。
可賽布騰再也未發一言,也不屑回答,只是默默的看著兩軍死斗。
達爾罕三人也曾想過聯合阿巴泰一起突圍,可最終還是放棄,如今還算有一線生機。
明軍雖然沒有直接加入戰團,但拉偏架還是必須的,只要滿清八旗占據上風,就會被外圍明軍箭矢壓制。
可若是跟阿巴泰聯合,且不說是否能成,即便成了,也不過等于徹底放棄生機,疲憊的滿蒙騎兵豈是養精蓄銳的明軍對手,自己這幾人只會死得更徹底。
如今他們最后悔的就是當初為什么要來大明,好懷念草原上的烤羊腿,還有熱氣騰騰的馬奶酒。
漠北蒙古別無選擇,滿清八旗同樣別無選擇。
阿巴泰也曾企圖沖擊明軍包圍,可惜外有明軍拼死阻擊,內有蒙古騎兵糾纏,最終事與愿違。
他終于知道若是他們殺向明軍,或許能殺死一些人,可那又如何,兩家圍攻,他們只會死的更快,若是殺光蒙古人,或許還有投降的機會。
曾幾何時,投降也不是誰都有資格,需要去拼、去搶、去殺。
“殺,殺,殺。”
滿蒙雙方已經瘋了,仿佛是累世之仇,即便已經累的抬不動刀,也可以用牙咬。
外圍的明軍看得熱血沸騰,看到心潮澎湃,他們的三觀被完全顛覆,原來戰爭還可以這樣。
此戰必會在戰爭史上留下濃墨重彩,而他們也是旁觀者,與有榮焉。
雪越來越大,卻無法覆蓋戰團中的熱血。
滿蒙騎兵越來越少。
一萬。
八千。
七千。
。。。
兩千。
八百。
五百。
終于,所有的滿清八旗全部倒下,包括阿巴泰,戰場上只剩下一小撮蒙古騎兵,正精疲力盡的趴在馬背上。
“達爾罕,你們贏了,恭喜你。”
賽布騰眼中深藏著震撼,可語氣卻輕松寫意,他知道自己的地位穩了。
漠北蒙古三位首領倒也命大,雖然傷痕累累,可終究活下來了,不是嗎?
達爾罕看了看賽布騰,沒有憤怒,沒有指責質問,有的只有恐懼與麻木。
賽布騰十分欣慰,這孩子長進了。
。。。。。。
夜幕降臨,明軍的中軍大帳。
朱思明設宴招待了漠北蒙古三位首領,雖然彼此曾經是仇敵,但他依舊表現得十分大度。
只可惜這三人似乎沒有領會朱思明的好意,酒宴之上,三人幾乎連酒杯都端不起,看朱思明的目光更像看魔鬼。
朱思明只要稍有異動,三人便會瑟瑟發抖,實在有些令人掃興。
次日,朱思明友好的饋贈了不少糧草,禮送三人出關。
同時表示明年會在河套平原邀請蒙古各部會盟,達爾罕三人連忙跪地發誓,只要大將軍下令,他們必定不敢違逆。
膝行而前,估計也不過如此吧。
。。。。。。
“下雪了。”
閻應元站在城頭喃喃自語,他的目光凝視著西方,他知道一切勝負不在此地,而是在西方。
三日前,錦衣衛送來最新消息,閻應元除了震驚,還是震驚。
如此宏大的戰略,如此天馬行空的戰略,古往今來又有幾回。
更令他興奮的是,只要戰略執行成功,天下大勢將為之一變。
能成嗎?
閻應元有些擔憂,他不擔心大將軍是否能殲滅阿巴泰,他擔心的是戰后還能剩下幾分戰力,是否能收拾城外的多鐸。
畢竟,清軍的實力他是親身體驗,若非有蔣德璟和周遇吉支持,順義城未必能守到現在。
沒錯,多鐸依舊守在順義城外。
不是他不想走啊,其實他不想留啊,可那閻應元實在是太猥瑣啊。
如果說起初多鐸是因為憤怒,再往后就是羞辱,再再往后則是無奈。
多鐸感覺自己已經沒了脾氣,韃清的那些國際友人也適時的送來消息,順義城、薊州、京師這一線有明軍不下四萬。
你可以繞過去,咱也不會真攔著你,但有種你別回來,咱就守在出口。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派去聯軍阿巴泰的信使回報,河套蒙古失陷,阿巴泰被一股明軍盯住,有全軍覆沒之危。
此時,多鐸最好的選擇就是立刻收拾包袱,打道回府,那時誰也奈何不了他。
可多鐸不甘心,十分不甘心,韃清何時怕了這些軟弱的明狗,更何況這是自己第一次單獨領軍,豈能如此虎頭蛇尾。
理想是美好的,但現實是殘酷的,多鐸雖然派出去兩只騎兵劫掠,但騎兵除了偷襲一些小城小鎮,對大城也沒太好辦法。
雖有心深入,可不時就傳來大明正在調集大軍圍剿多鐸,他們也不敢走出太遠,若是多鐸失陷,他們也是死路一條。
于是,多鐸軍中開始缺糧,已經在以戰馬充饑。
但多鐸任舊在堅持,他在等待阿巴泰的消息,只要阿巴泰取勝,一切還有轉機。
“豫親王,奴才發現,大明的軍隊正在向此地集結,恐怕會對王爺不利,奴才以為咱們不如撤軍為好。”
派出去的騎兵送回消息,他們雖然有心突襲,可明軍似乎十分機警,基本上都以城池為依托,根本不給他們機會。
多鐸一聽,心中大驚,莫非阿巴泰有變。
此時馬國柱同樣找到多鐸,“豫親王,下官以為,大軍繼續停留已經無益,不如先行撤軍,明年再戰也可。”
對于馬國柱的話,多鐸頗為信服,當下便發出軍令,要求兩只騎兵立刻返回,全軍戒備,準備撤軍。
次日一早,兩只騎兵便趕回大營,多鐸當機立斷,立刻拔營先懷柔密云方向撤軍。
“什么?多鐸正在撤軍?”
聽到這個消息,閻應元沒有絲毫喜色,反而眉頭緊鎖。
他知道若是多鐸順利撤軍,大將軍的戰略便會出現暇絲。
這時,外面有錦衣衛趕到,“閻大人,大將軍有軍令。”
閻應元急忙接過,展開一看,頓時大喜,隨即下令,“王公略立刻整軍,出城追擊多鐸。”
與此同時,鎮守昌平府的王世國,鎮守薊州的李昌齡,以及周遇吉全都收到軍令。
總共有四路大軍開始向懷柔逼近。
正在撤軍的多鐸同樣收到消息,于是派出騎兵發動突襲,只是明軍十分警覺,軍陣嚴整,不求無功但求無過,多鐸的騎兵沒有太大收獲,但撤軍速度明顯降低很多。
終于,傍晚時分,清軍趕到密云,只要過了古北口,多鐸便可以逃出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