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六年八月初十,晴。
神武大將軍朱思明于西安府長安縣誓師出征。
朱思明為主帥,孫傳庭為副帥。
麾下戰將包括原臨洮總兵牛成虎、延綏總兵王定、寧夏總兵官撫民、副總兵白廣恩、副總兵高杰等,以及新軍將領尤世威、張懋賞、曹鼎蛟等。
軍隊包括孫傳庭所部四萬三千人以及新軍一萬四千多,共計五萬七千人,號稱十萬。
大軍行至潼關,朱思明命尤世威領新軍老軍各兩千,鎮守潼關,保護退路。
另外,榆林舊將張發領新老軍各兩千鎮守藍田關,扼守商洛小道。
與此同時,李自成同樣調兵遣將,大將劉芳亮鎮守汝寧府,防備武昌左大爺。
李自成親率主力與郟縣布防,同時定下誘敵深入之計。
一時間陰云密布,大戰一觸即發。
冥冥之中似有天意,兩軍態勢幾乎與歷史如出一轍,只不過結果如何猶未可知。
崇禎十六年八月二十七,朱思明大軍與河南總兵陳永福會師于洛陽。
此時洛陽僅有兩千老弱殘兵,大軍一鼓而下拿下洛陽。
自李自成破洛陽以來,歷經戰亂,昔日的繁華古都早已殘破不堪,城中百姓流離失所,十室九空。
朱思明沒有入城,只是派遣張懋賞率新軍兩千接管城防,同時安排裴知遠所率大將軍府有司人員接管地方賑濟百姓。
至于原有老軍則駐扎在城外。
中軍大帳之中。
朱思明高居首位,孫傳庭以及各路戰將分列左右。
朱思明說道:“諸位,洛陽既下,本將決定明日進兵汝州,盡快與李自成決戰?!?
對于朱思明的獨斷專行,眾人似乎已經習以為常。
只有孫傳庭臉上微露笑意,對于朱思明一反常態,大地禁衛眾將似乎也不以為意。
其實事情很簡單。
朱思明所作所為,只是故意制造獨斷專行以及上下不和的假象,目的就是誤導李自成,讓李自成以為他急于求戰。
同時可以把李自成的大軍從襄陽吸引過來。
結果正如朱思明所料,李自成果然親率大軍北上河南。
殊不知朱思明此次出班卻另有考量。
其一,如今已是八月下旬,秋收將至,大軍調動,收成必然會受到影響,相反朱思明后方日趨安穩,又開了幾個經驗包,短期內根本不必擔心后勤補給。
其二,壓縮李自成的戰略空間,李自成已經建立政權,若任其發展,只會增加日后剿滅的難度。
其三,若是有機會,殲滅其精銳。
對于眾人的心思,朱思明沒多做解釋,只是耐心等待眾人發言。
這時,孫傳庭說道:“大將軍,如今我軍攻下洛陽,不如暫時鎮守洛陽,招募流民,穩打穩扎?!?
朱思明點了點頭,未置可否。
大地禁衛總參謀陳奇瑜說道:“孫大人此言未免太過保守,我軍出關,耗費巨大,若未戰先怯,豈不令人恥笑。”
堂下眾將表情各異,牛成虎等人多次與李自成交戰,竟有些懼色,相反大地禁衛幾位將領卻是躍躍欲試。
朱思明說道:“孫大人不必多言,此次出關,若是不能消滅李自成,本大將軍如何向陛下交代?!?
這時,河南總兵陳永福小心翼翼的說道:“大將軍,有登封土寇李際遇來投,不知該如何處置。”
“李際遇?”
對于這個名字,朱思明沒太多印象,但他對這些降而復叛的流寇好感欠豐。
雖然很多人的確是官逼民反,但其后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屠龍者變成惡龍而已。
歷史上李際遇名聲一般,但也留下不少筆墨,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火燒少林寺。
總兵白廣恩說道:“大將軍,李際遇此人末將有所耳聞,聽說頗有勇力,部下也有數萬人馬,而且熟悉本地地理,不如接納,也好護衛大軍糧道。”
朱思明若有所思的看了看白廣恩,說道:“白總兵所言不無道理,陳總兵,你回復李際遇,讓他帶手下人馬前來洛陽接受整編,本將軍上書朝廷,封他為洛陽總兵。”
卻說,陳永福回到軍中,對左右說道:“去將李際遇的手下招來。”
不久,一個精壯漢子進入軍帳,對陳永福行了一禮,“陳大人,莫非有好消息?”
陳永福點了點頭,將一份文書遞給那人,
“回去告訴你家頭領,神武大將軍答應,只要李際遇真心投誠,率軍前來接受收編,大將軍愿意封他為洛陽總兵?!?
精壯漢子一聽,眉頭微皺,隨即露出感激之色,“多謝陳大人,我家頭領必然不會忘記大人的恩情?!?
隨即接過文書,便匆匆離去。
。。。。。。
御寨山。
自從攻破登封城,李際遇實力大增,對外號稱有五萬之眾,當然真正的可戰之士不可能這么多,但也有七八千。
李自成曾經數次派人前來招攬,可做慣了老大,那還愿意屈居人下。
只可惜李自成勢大,只能虛以為蛇,此次朱思明出關卻是讓他看到機會。
李際遇出身雖低,卻不甘下賤,練成一身不俗武藝,平時還愛聽說書,尤其是三國。
于是李際遇便想混個官身,然后混成一方諸侯。
不得不說,確實有些梟雄之姿。
“首領,李五回來了?!?
不久,精壯漢子李五來到李際遇跟前。
“老五,如何?陳永福說什么?”
李五將懷中文書遞上,“首領,陳永福說要你帶人馬前去洛陽接受收編,那什么大將軍可以封你洛陽總兵?!?
“什么?收編?”
李際遇臉色有些陰沉。
亂世之中,有兵就是草頭王,若是人馬被收編,自己豈不是任人宰割,至于所謂洛陽總兵,還不朝廷一句話。
不得不說李際遇確有幾分見識,他其實是要做左良玉。
這時,李際遇幾位手下趕來。
聽到這個消息,眾人心思不一,畢竟不是所有人都甘心為寇。
一時間,李際遇不禁升起幾分悔意,不過此時已經是騎虎難下。
李際遇的弟弟李明遇似乎看出兄長的難處,于是開口道:“兄長,若是被收編,咱們豈不是板上魚肉,倒不如現在逍遙自在,小弟看來,這大明也沒幾天活頭了?!?
李明遇的話有人點頭,有人卻不以為然,只是一切還看李際遇。
這時一個瘦骨嶙峋的書生說道:“首領,此事或許可以緩緩,官軍跟李自成大戰在即,若是雙方僵持,那時首領再去投靠,豈不是雪中送炭,朝廷的條件必然優厚的多?!?
李際遇一聽,頓時眼睛一亮,隨即又道:“老三所言甚是,只是這文書如何回復?”
老三說道:“此事容易,就說首領突然重病,等痊愈之后再去不遲。”
“好,老三不愧是賽諸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