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隨著李海默再度進入游戲機,白謙朗此時也發著愁,麻著爪。
倒不是因為連綿的雨天導致的單純心情原因,而是因為更切實際的東西——作為一名能說會道且精通各種故事敘述的線下桌游主持人,他兼職的桌游社區今天被雨水給淹了。
和二十一世紀初期不同,在這個年代,‘桌游跑團運動’已經到達了一個歷史的巔峰。
現在的主持人已經能夠憑借大量的AI和現場實際輔助,創造許多沉浸感遠遠超出十幾年前人們想象的娛樂互動,故事模板和人物協調成為了這份職業的唯一門欄,并形成了另一種全新馳騁中年的市場。
可以說,如果拿二十一世紀初的博○之○3對比現在的話,也只能算是自由度極低的游戲。
當然,這種運動同時也被新一代年輕人所不恥,他們更喜歡去進入全沉浸式的虛擬現實,投入精力到遠離人煙的地帶進行真實的游戲活動,拍攝屬于自己的電影作品等等。
白謙朗打聽了一下,物業那邊的消息說似乎是下水管道破裂,今年的臺風強度遠超往年想象,很難不讓人和前幾日網上瘋轉的異常雷暴天氣聯系在一起。
細細的雨水在飄搖的風中漂流,雨來風急,烏云陰沉沉的壓著整個城市,白謙朗只好趕忙跑下進地鐵,再也不想亂走動。
——哎呀……今天只好提前和社團里的人打好招呼了。
其實前幾天,他和李海默吐槽這次的臺風他自己也是不信的,覺得可能真的是天氣預報弄錯了什么,但真的等到長江大水頻發,烏云壓境的時候,他才驚覺一切好像真的變糟了。
灰溜溜的,他現在只打算跑到圖書館,開啟自己另一份工作——線上的桌游活動。
這也是一個和二十一世紀初不同的地方。
他的工作方面,要比本世紀初的人要輕松太多太多,同樣的,基本上任何人只要有最為基礎的專業常識和素養,那么在哪里都能找到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
經濟方面,由于資源的極大豐富,生產資料的大力下放,3D打印機技術逐漸取代生產鏈模式的蓬勃發展,能源方面技術的成熟化,已經極大的緩解了上個世紀積累下來的危機。
加之世界各大國家交流的旅游走廊持續性放開、工廠大部分重復性工作已經被成熟的機器人運作覆蓋,現在普通人生活方面基本上都是只要工作一兩年左右就能完成經濟小自由。
世界上更多人都已經投入到了偏遠地區的基礎建設中,反正回家(跨國)也要不了幾小時,跨海高鐵的費用都只要十幾塊錢,上班在一個城市,下班在另一個城市的更是多如牛毛。
這種距離上的無實感也是最讓零零年代的父母難以接受的點,一想起這些,他們時常念叨的“過去的苦日子,房車難弄”之類的話就叫白謙朗直翻白眼,感覺耳根子都要被磨爛了。
…………
一直等到白謙朗跑到圖書館,身上已經渾身淋濕了。
他再度望向天空,此時已是大雨傾盆,狂風和驚雷回響在城市上空,不由得感嘆星球水系和風系的能量還是太過強大,哪怕是現在的人類已經理解了并運用原子深處的奧秘,依舊無法抗衡分毫。
搖了搖頭,白謙朗抖了下傘,轉身進入市立圖書館內。
他習慣在這里閱讀藏書,業余時的任何補充知識都是對自己工作發展的成長。
習慣性的挑選了一本有關于意識和心靈方面的書籍后,白謙朗隨便在圖書館的角落挑了張椅子坐下,開始翻看起來,并打開了隨身電腦。
臺風預計還有三天左右才會登陸沿岸,他已經把自己在徽城老家山區里的安全屋給布置完成了,明天一早就可以搬過去。
但簡單刷新了一下今日新聞,一則登上熱榜頭條的消息卻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那是一個拍攝于巨大旅游輪船上的視頻,任誰一眼看去,水面之上都是黑壓壓的天地,黑暗已經將海面遠方所有的事物吞沒。
甲板上的所有人都在落荒而逃,瘋狂的涌入船艙,拍攝者倒是臨危不懼,即使雨水激烈的拍打在身上,也絕沒有絲毫動搖,反而更加堅定的將攝像頭拉伸,指向遠方。
同時下面還標注了后期的字幕,寫著正在追蹤拍攝“馬格”臺風。
地平線的盡頭,黑暗深處,臺風正在形成。
有前所未有的水龍卷裹起大水乘風而起,那是比海平面至少高上五十米的滔天巨浪!
但凡稍近一些,就只能看見無邊無際的巨大的水墻,人如果站在近處,就是橫貫世界的死亡!很快電閃雷鳴,伴隨熾白的閃電短暫照亮了黑暗的世界,拍攝者終于在重重水幕中看見了背后的怪物。
那是兩只橙黃的眼睛,以及展翅的巨翼。
視頻結束。
標題的文字是:“這會是人類的天敵嗎?”
下方是各種激烈的言辭和討論。
白謙朗關閉視頻,望向圖書館之外,現在依舊下著止不住的暴雨,手中用于跑團桌游工作的骰子都捏緊了三分。
怎么說呢?新聞他也不是沒有看,世界大事他與李海默也一直關注,并且白謙朗非常確信世界上肯定是有比他更聰明和知道的更廣的人的,那么他們對待此刻的亂象又會產生何種看法呢?
而他自己只是一直是一種……認為只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了的心態,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
但現在,他有點不確定了。
不過事實上,現在各國確實已經在暗中緊密的聯系起來,因為這種過去從未有過的現象而團結。
在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和威脅面前,人類總能變得比過去更加緊密。
…………
聯合國大學文明綜合研究所,這是一所早在三十年代中期就建立的科研組織,目的是為了更好集合全球的科研力量,吸納全世界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而創辦的組織。
地點位于非洲加蓬,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世界科學家交流的中心地帶,沒有人知曉這所研究所最初是如何建成的,只有小道傳言是在各大國的大力推動下形成,至于其中本該面臨的各個阻礙是如何被克服,各方如何妥協就不得而知的了。
而現在,全世界的學者正在其中匯聚一堂。
各個學科的學者大拿此時電腦上都被分傳了資料,那是近期從全世界各地搜羅,豐富詳實的觀察記錄。
大概是從一個月前開始,全世界各地的被目擊到的異常觀察記錄都開始逐漸攀升,起初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小事件,政府還能快速的投入大量力量應對,但隨著時間推移,聯合國支援部隊的人手也愈發吃緊。
‘G黑體’細胞事件后,各國便立即注意到了背后可能隱藏的巨大風險和收益,那時就有了初步聯合合作的意向。
資料被迅速的傳看,很快就有人發現不對。
“這……有些太過匪夷所思。”有生物學者驚詫出聲。
現代的人們對于未知的抵抗力已經很強,好奇心已經成為了驅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最大推動力,但太過不可思議的東西,哪怕是思想最為高深的學者還是會感到驚訝。
‘G黑體’微型可控核聚變細胞器自不必多說。
現在提交給各學者的資料里,是目前最新的、可獲得實物的另外幾個異常觀察報告。
重點在于其下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