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一世界:跨越北極和南極的心靈之旅
- 王長青
- 1440字
- 2022-03-14 15:08:08
首爾地鐵印象:科學、藝術與人文關懷
趁腿腳還算靈便的時候,趁還有勇氣走出去的時候,我想努力跳出自己原來的小小生活圈,看看天地到底有多廣闊;在另一個地方生活的人們,到底過著怎樣的生活;而自己的人生,究竟有多少種可能。
到達首爾的當天,旅行團安排了唯一的集體活動——逛免稅店。購物對我沒有吸引力,買買買,那是眾多美女們首爾之行的重中之重。第二天,我便開啟了期盼已久的旅行。
作為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首爾不僅是韓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也是韓國的交通中心。飛機是城市之間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地鐵則是市內交通最便捷的工具。
在一座城市旅游,我最喜歡乘坐地鐵出行,凡是地鐵可以到達的景點,我一般不會乘公共汽車或者出租車前往。乘坐出租車固然舒適,但費用較高;乘坐公共汽車雖然便宜,但車內常常比較擁擠,而且一路顛簸,影響游玩的心情。況且,不管乘出租車還是公共汽車,常常要等紅綠燈,時間不易把握。地鐵運行一般比較平穩舒適,沒有紅綠燈,準時準點。
首爾的軌道交通非常便捷,游客只需搭乘地鐵就能夠前往各主要景點。享受完美味早餐,我步行到離酒店最近的地鐵站。在一位熱心大哥的幫助下,我順利購買了地鐵票,來到站臺。
交通是一座城市的命脈,更是觀察其文明程度的窗口。我候車的站臺是雙向的,也就是說,當你面向一側的軌道時,身后不遠處就是相反方向的軌道。我該乘坐哪個方向的地鐵呢?這時,我發現站臺中央一根粗大的柱子上,張貼著一張乘車示意圖。示意圖中不僅有地鐵線路序號、站名、區別線路的箭頭等內容,而且每一個站名竟然用四種語言進行了標識——韓語、英語、漢語和日語。真是太貼心了!我原本因為自己不懂韓語,英語口語又不熟練,計劃每一次轉換地點都要問路,現在,直接看漢語就行了!想想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地鐵站的標識也不過用了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

◎ 地鐵站點示意圖

◎ 地鐵車廂玻璃門
首爾的地鐵,兩節車廂之間由一扇玻璃門隔開,這也是與國內諸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地鐵不同的地方。不知道設計者出于哪些方面的考量進行這樣的設計,但我覺得玻璃門至少有三方面的作用。明亮的玻璃門不僅讓人感覺清新敞亮,而且較小的封閉空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強乘客的安全感。另外,玻璃門關閉后,可以減少個別乘客在不同車廂來回穿梭的情況,讓乘客有一個更為安靜的乘車空間。
我還發現,每節車廂兩側有很多吊環,每一側有一二十個,方便站立的乘客抓住它們,以維持身體的平衡。這個設計很貼心,必須點贊。上海地鐵里的吊環少之又少,很多地鐵線路的一節車廂內只有兩三個吊環,動作慢一點的話,不僅沒有座位,連抓握吊環的機會也沒有,想維持身體平衡,只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地鐵站里,在上行的扶手電梯入口處,有一根七八十厘米高的固定金屬分隔柱。我覺得這個設計非常合理,它可以把想在電梯上站立和需要行走趕時間的人流提前有效地隔開,力保“左行右立”的規則能夠有效落實。而在國內,像北京、上海、鄭州等城市我還沒看到過類似的設計。在這些城市,扶手電梯口搶道、乘客站在電梯左側擋住趕時間者的道路的現象比比皆是。國內的城市管理在某些方面可以向首爾借鑒。

◎ 人流分隔樁
在首爾的地鐵站里,我常常看到一些微型超市,超市門口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座位,讓人一下子想起八卦圖,這是韓國特色。這樣的設計,既體現了地鐵站管理的科學性,又彰顯了人文關懷,同時彌漫著濃濃的藝術氣息,讓人怎能不愛上這個城市呢?
交通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內在魅力,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它關系到市民的宜居感和幸福感,而城市則因為交通文明更加溫馨和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