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這個政權不靠譜

郭崇韜

作為滅梁的頭號功臣,后唐建國后,郭崇韜官拜侍中兼樞密使,領成德節度使,進封趙郡公,邑二千戶。這還不算,李存勖認為加官進爵并不能完全表達出對郭崇韜的厚愛,于是大筆一揮,額外贈送大禮包:賜鐵券,恕十死。

注意,是恕十死,郭崇韜的免死鐵券可以用十次!

估計在很多人看來,老郭這條命這輩子是穩了。可惜有時候,皇帝的承諾是不能相信的,皇帝賞的東西也是可以收回的。皇帝只要一翻臉,別說免死鐵券,銀券金券鉆石券也沒用。

只是目前,郭崇韜很安全,他正一步步邁向人生巔峰。

老郭雖軍旅出身,但極少上戰場砍人,這不是他的特長,他靠的是智謀和膽識,當然還有一點點運氣。

在滅梁的整個過程中,老郭給領導灌輸的綱領性戰略很簡單,歸納起來一共六個字:不要慫,就是干!每次李存勖心里沒譜準備打退堂鼓,老郭總能想方設法把領導鼓動起來,搞出些奇謀險策,這才有李存勖冒險奇襲汴梁,大功告成。

滅亡后梁,郭崇韜絕對堪稱第一功臣。

新政權建立伊始,原本臣服后梁的各路藩鎮紛紛遣使前來道賀,順便表達一下歸順新朝的強烈意愿。既然來了,肯定不能空手,下大力度賄賂當朝重臣,日后在新朝才好混得開。老郭作為李存勖手下第一紅人,又是當朝軍政一把手,自然不會少收賄賂。

這一來二去,誰的都收,來者不拒,搞得下屬都看不下去了。他們紛紛向郭崇韜提建議:“腐敗是不對滴,貪污肯定是要被抓滴,您可得稍微注點意啊!”

聽了下屬的提醒,老郭絲毫不以為意,貪污腐敗?你們是來搞笑的嗎?

其實老郭收受賄賂,是有另外一番考量:“我身居高位,俸祿豐厚,哪里還需要覬覦這些藩鎮的賄賂,只不過偽梁時代賄賂之風盛行,如今這些藩鎮節度使都是偽梁舊臣,也是主上曾經的仇人,我如果不收,他們哪里能安心為新朝效命?我只是把藩鎮孝敬國家的錢先存在我這里而已。”

既然剎不住歪風邪氣,那總得利用起來,他們愿意出,不要白不要。老郭說得義正言辭,做起來也一樣爽快。在南郊祭祀時,他率先拿出十萬緡錢用來犒軍,基本上把上次收受的賄賂全部貢獻了出來。

老郭覺得自己出了大頭,講道理領導也得出出血,他對李存勖建議說:“祭祀事大,臣已經傾家蕩產(假的)以助勞軍,您不表示表示嗎?”

可惜,李存勖卻很不夠意思。他并不是沒錢,而是實在太小氣了。

當年,宦官勸李存勖把天下的賦稅、貢品分為內庫外庫,州縣上繳的入外庫,充作國家財政收入;藩鎮上供的入內庫,充作皇室小金庫,用來宴飲、游玩以及賞賜之用。

這么做名義上看似公私分明,實際操作中李存勖卻總拿公款吃喝玩樂,內庫的私房錢卻一直存著不用,因此外庫總是財政緊張,入不敷出;內府卻珍貨山積,富得流油。

這回李存勖本就沒準備表示,可郭崇韜突兀地提出來了,自己不好直接拒絕。李存勖默然良久,才緩緩開口說:“朕在晉陽還有些積蓄,可以讓租庸使拉點過來資助祭祀。”

積蓄不假,李存勖可沒從內庫出錢,他把當年叛變的李繼韜在晉陽的私宅給抄了,從中取出數十萬金帛用以犒軍。

搞了半天,領導還是沒出血,一點都不花自己的錢,跟著你有啥好處,這么摳門!雖然得到了賞賜,但將士們還是紛紛對領導的行徑表示不滿。

郭崇韜位兼將相,以天下為己任,但他性情剛愎自用,脾氣極壞。李存勖的寵臣請他辦事,多數都遭到斷然拒絕,因此宦官伶人總在背地里說他壞話。老郭對此相當憤怒,卻又無可奈何。畢竟嘴長在別人身上,愛怎么說是別人的事。

你說我說你壞話了,我說我沒說!誰聽見了!

當然,大權在握的老郭,府宅從早到晚車馬填門,這種狀態下想保持清醒的頭腦,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受人吹捧久了,行動就有點飄了。

有一回,朝臣豆盧革、韋說向他詢問出身:“汾陽王郭子儀本是河東晉陽人,只是后來才遷到華陰,您家世世代代都是雁門人,不知是否屬于郭公的枝系呢?”

郭子儀是誰?那可是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豆盧革和韋說這樣問,明顯是想往郭崇韜臉上貼金。

既然你誠心誠意地發問了,我只好嚴肅認真地回答你。面對豆盧革和韋說送上的助攻,老郭可不會白白浪費機會。

“因遭動亂,宗族族譜都遺失了,但聽聞先人曾說,上距汾陽王只有四世。”老郭還沒說完,豆盧革便搶著答道:“既然如此,那肯定就是同宗了。沒想到您竟是名門之后,可喜可賀啊!”

在唐朝能和郭子儀同宗可是所有郭姓人氏無尚的榮光,說出去可比“我爸是李剛”含金量高多了。豆盧革等人如此一問,又如此一答,直接把郭崇韜抬為名門之后。反正又沒人去查宗籍,到底是不是誰也說不清楚。

此事的直接后果,就是在老郭心中深深刻下了八個大字:我是名門!我是名門!我可是郭子儀的后代,能和我說上話的肯定都得是名門之后,你們這些寒門出身的小人物就不要再想著和我結交了。

騙的最高境界就是自己騙了自己,而且還對此深信不疑。

由于老郭對別人的出身門第有了嚴格要求,他對過去為國建功的舊臣一樣不屑一顧。有人向他求官,他就表現得非常為難:“老弟,不是老哥不清楚你過去的功勞,只不過你出身低下,我實在不敢提拔你,免得讓名流們恥笑。”

就這樣,李存勖寵幸的宮廷權貴們記恨他,朝廷上過去的功臣們厭惡他,人情關系搞成這樣,也真夠失敗的。

雖然深陷“名門漩渦”中無法自拔,老郭還是能察覺到朝中諸臣對他的不滿和反感。為了平衡權力配置,老郭想把樞密使的職位讓給和自己同期出道的李紹宏,李存勖沒同意。他又請求把樞密使的部分職權分給宦官統領的內諸司掌握,以此減輕一些責任,可宦官們非但不領情,反而更加沒完沒了地指責他的過失。

老郭數次碰壁,朝內朝外都不順心,本想狠心交出朝權回歸藩鎮,踏踏實實享幾年清福,但親信子弟們為他獻上一計,不用交權也能避禍。但從結果看來,權是一點沒交,卻讓老郭在惡劣的斗爭漩渦中越陷越深。

這個計策,就是幫助李存勖立后。

王的女人

李存勖稱帝時,后宮有資格競爭皇后寶座的共有三位夫人,分別是衛國夫人韓氏、燕國夫人伊氏和魏國夫人劉氏,其中韓氏為正室(嫡夫人),伊氏、劉氏為次室。

既然這樣排位,怎么看都應該是韓氏當皇后,伊氏和劉氏為嬪妃。可最終結果顯示:韓氏晉封淑妃,伊氏晉封德妃,排名末位的劉氏卻立為皇后。

其中緣由,還得細細道來。

劉氏,魏州成安人,家境貧寒,老爹劉叟(劉老頭)連正兒八經的名字都沒有,在鄉間占卜賣藥,自號劉山人。劉氏五六歲時,李克用攻伐魏博,劫掠成安,劉氏被李克用偏將袁建豐所得,隨即被納入晉陽后宮充當歌姬,由晉國夫人曹氏教她歌舞彈奏。

出身卑賤,自幼又成了歌姬,這樣的背景能逆襲成皇后,肯定擁有過于常人的能耐。劉氏確實很有能耐,她擁有兩大優勢:

其一,色藝雙全,讓李存勖一見傾心。當年李存勖繼承王位時,生母曹氏駕臨府邸慶賀,李存勖設宴孝敬老媽,席間還親自起舞讓老媽觀賞。老太太興致很高,令劉氏吹笙助酒。宴席結束后,曹氏順便把劉氏賜給了李存勖。

其實李存勖早就在后宮見過劉氏,那時就對她很來電,只是礙于老媽的面子,不好魯莽下手。

其二,生下長子李繼岌,地位瞬間提升。劉氏的情況有些類似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衛子夫,兩人同樣出身卑微,姿色過人,偶然得到機會被賞識并納入后宮,又都很爭氣地生下長子。

女人有資本、有時運,想不上位都難。

自打劉氏生下李繼岌,李存勖就漸漸專寵于她,在滅亡后梁的十余年間,常年征戰在外的李存勖只讓劉氏一人跟隨。從最下層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八面玲瓏的劉氏極善逢迎李存勖,其他妃嬪連見李存勖一面都很困難,更別提得到寵幸了。

在劉氏眼中,雨露均沾是不可能的,恩寵是屬于我一個人的!

劉氏風光無限,內心卻始終頗感遺憾,畢竟出身卑賤是硬傷,平日里絕口不提自己的身世。可沒想到失散多年的老爹劉叟一聽說女兒富貴,也想跟著沾沾光,他屁顛屁顛地跑到魏州,在宮殿外吵吵嚷嚷,聲稱自己是劉氏的親爹,今天特來與女兒相認。

李存勖搞不清狀況,便召來袁建豐詢問真相。袁建豐告訴李存勖:“臣是在成安北塢遇到劉氏,當時確實有個黃須翁一直保護著她。”李存勖把劉叟帶出來讓袁建豐辨認,袁建豐一眼就認出這正是當年保護劉氏的黃須翁。

真相大白,接下來就是父女相認,抱頭痛哭的環節了吧?可惜,劇情并不是這樣演繹的,劉叟認女不成,還白白遭了女兒一頓毒打。

他來的實在不是時候。

當時劉氏正和衛國夫人韓氏、燕國夫人伊氏爭寵,這兩人可都是富貴出身的大家閨秀,經常一言不合就拼爹拼家世,每每搞得劉氏壓力山大,自覺低人一等。

好嘛,人家的爹都有權有勢,自己的親爹卻是個貧賤卑微的江湖術士,這怎么好意思開口相認!

劉氏聽說老爹想來認親,不禁大怒道:“當年魏州戰亂,我已能記事,我清楚地記得老爹當時不幸死于亂兵之中,我還趴在他身邊慟哭一場,然后才跟著袁建豐來到晉陽,這老家伙是從哪來的!敢冒充我爹!”

不與老爹相認就罷了,劉氏還命人在宮門外給老爹一頓胖揍,差點搞出人命。劉叟灰溜溜地逃出魏州,從此再不敢和女兒相認。

李存勖登基后,一直想冊封劉氏為皇后,可在妃嬪排名中,衛國夫人韓氏是明媒正娶的正室,劉氏在燕國夫人伊氏之后僅位列第三,生母曹太后也不支持立劉氏為后,這讓李存勖頗感棘手。

就在這時,郭崇韜聽從故人子弟提的主意,跳出來支持劉氏,瞬間打破了僵局。

掌權掌久了,老郭時刻盼望著平穩著陸。他向故人子弟們問道:“如今小人橫行,我想交出軍權避禍消災,爾等認為這樣可行嗎?”

故人子弟們紛紛表示反對:“您現在手里有兵,別人都敬您三分,如果把軍權交出去,試問還能活命嗎?”

他們告訴老郭:“如今皇后未立,而圣上寵幸劉氏,不如主動上書請立劉氏為皇后。這樣既能讓圣上滿意,又能取得劉氏支持,然后為天下百姓多做善事,如此才能功成身退而根基不倒。”

郭崇韜覺得有理,立即聯合百官,共同上書支持李存勖立劉氏為后。有了郭崇韜和百官及時送上的助攻,李存勖這才有底氣將劉氏立為皇后。

當上皇后,劉氏心里依然不踏實,出身還是卑賤,還是沒辦法拼爹。怎么辦呢?其實也好辦,既然親爹不給力,那就只能認干爹了。

后梁滅亡后,朝中和藩鎮一些舊臣為了體現對新朝的忠誠,紛紛改姓李,舊臣中唯一沒改姓還能在新朝混得開的,只有老軍閥張全義了。

得,干爹就是你了!

一天,李存勖帶著劉氏等人去張全義家開Party,眾人玩得很嗨。劉氏見大家正在興頭,趁機感慨地說:“妾自幼父母雙亡,見到年老長者就非常懷念生父,希望能認張大人為義父,以彌補心中的遺憾。”

李存勖表示無所謂,反正又不是我認。倒是張全義一聽這話惶恐不已,連連推辭。當然,這只是裝裝樣子,像張全義這種貪戀富貴的老家賊,巴不得攀上權貴安享晚年呢。

回宮后,李存勖即命翰林學士趙鳳起草詔書,但趙鳳卻正色道:“自古無天下之母拜人臣為父者,皇后貴為天下之母,拜人臣為父,這成何體統。”

李存勖雖然心里明白這個道理,可還是幫助劉氏實現了心愿。

順利登上皇后寶座,又認了位豪門干爹,這下劉氏心里徹底踏實了。直到此時,除了痛扁親爹一頓令人不齒外,她的行為還算比較正常,即便不能當好賢內助,只要不跟著添亂就行。

人,可以通過努力得到身份地位的提升和物質財富的積累,但早年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生存狀況會對人產生持續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催人奮進,也可能讓人誤入歧途。

劉氏此后的發展,恰恰印證了她骨子里那種卑賤心理和小民意識根本無法因地位的提升而徹底抹去。

出身貧寒不是借口,關鍵還是人品不行。

皇后不是吃素的

一般而言,沒經過底層摸爬滾打的人體會不到機遇的珍貴,正如不親自賺錢的人一般都不吝嗇,畢竟沒有經歷過那種飽經風霜的艱辛。

出身卑賤的劉皇后無法隨著地位的上升變成一個超凡脫俗的人,不但不脫俗,而且還忒俗!當上皇后,她的人生樂趣只有一個:撈錢。

劉氏生于貧苦之家,自幼歷盡艱辛,飽嘗人間冷暖,因此她比那些富貴人家的千金小姐更能體會到錢財的重要性。隨著地位的提升,劉氏變得越來越貪婪,視財如命。沒當皇后那陣,劉氏跟著李存勖坐鎮魏州,她連宮內用不完的薪柴、果品都要拿出去販賣,這肯定不是缺錢,只能說她財迷。

此前我們說李存勖聽從宦官的建議,把四方進貢一分為二,自己總舍不得花內庫的錢,搞得后宮金銀堆積如山,財政卻總是入不敷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身邊有這么個財迷所致。畢竟當上皇后,就不需要再想方設法動手賺錢了,只需大門一開,財源自然滾滾而來。

有一件事很能說明問題,還記得當年舉昭義之地投降后梁的李嗣昭之子李繼韜嗎?這貨投降沒幾天,后梁就被李存勖滅亡。消息很快傳到昭義,李繼韜整日心神不寧,擔心李存勖挾私報復,甚至準備盡快跑路投奔契丹。

人不走運,肯定怕什么來什么。

就在李繼韜糾結到底跑不跑路之際,朝廷征召他入朝覲見。弟弟李繼遠對李繼韜說:“老哥你據地反叛,本就無地自容,入不入朝其實都難逃一死。依我之見不如深溝高壘,儲備軍糧,尚且還能支撐一段時間,等待局勢變化。如果貿然入朝,一定會被立即干掉!”

弟弟的意見并不占多數,眾人中大都持不同意見:“你老爹李嗣昭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主上于你,輩分上算是叔侄關系,入朝必無大礙。”

考慮了許久,李繼韜還是選擇入朝了。當然,入朝謝罪肯定不能空手去,老娘楊氏親自上陣,帶著四十萬兩白銀和無數珍稀財貨隨李繼韜一同前往洛陽。

剛到洛陽,李繼韜便大肆賄賂朝中權幸,伶人頭目得了好處,向李存勖力保李繼韜無罪。除了伶人,李繼韜賄賂的最主要人員正是劉皇后。皇后大人拿錢辦事,絕對靠譜。

最終,在劉氏一干人等的力保下,李繼韜被無罪赦免。只不過當年由于在歸葬李嗣昭的問題上得罪了皇弟李存渥,李存渥趁著李繼韜入朝這段時間極力詆毀,李繼韜在洛陽如坐針氈,唯恐哪天李存勖突然翻臉。

李繼韜想盡快歸鎮,只好秘密派人給李繼遠寫信,讓他挑唆屬下縱火制造混亂,以此迫使李存勖放自己回去安撫。

李繼韜明顯低估了李存勖的智商和眼線,此事很快被人告發,李繼韜被貶為登州長史,不久直接被斬。

劉氏能撈錢,自然也會花錢。既然吃穿用度都是公款報銷,那只能用自己的錢搞些精神追求了。作為一個骨灰級的佛學愛好者,劉氏對佛學的熱愛只能用癡迷來形容。

古代人發明了一個詞,可以非常恰當地形容這種狀態——佞佛。

佞佛可是個無底洞,花多少錢都沒底。想當年梁武帝蕭衍先后四次舍身同泰寺,朝廷共花了數億錢為他贖身。其實“慈悲為懷”的蕭衍大師并非真想出家當和尚,騰出些時間好好思考人生、參悟佛理,同時為同泰寺謀些福利,表達自己對佛祖的尊崇之心,才是他四次舍身的真實目的。

對于古代那些佞佛的“腦殘粉”而言,想要親近佛祖,說白了一句話,拿錢來進貢!這叫盡人事。連《西游記》里如來佛祖都含蓄地表達:盡管你取經是為普度眾生,但也得盡人事,不然我們吃什么!所以縱使心里有一百個不愿意,唐僧還是得把紫金缽盂當人事換取經文。

面對后宮堆積如山的金銀,劉氏肯定有充足的資金經營自己的佞佛事業。當然,你花再多的錢,都是花給那些所謂佛祖在世間的代言人——僧尼的。只有通過僧尼,你的一片赤誠之心才能轉達給佛祖,保佑你長命百歲,好人一生平安!

因此,除了奢侈地用大匹綢緞抄寫佛經外,劉氏揮霍的大部分錢財最終都進了僧尼的腰包。

除了財迷和佞佛外,劉氏還特別善妒,唯恐別人分享自己的恩寵。人生贏家李存勖戎馬倥傯十幾年,一直沒太多時間享受生活,稱帝后肯定得惡補回來,他陸續納了許多妃嬪,后宮佳麗數量一下變得非常可觀。

眾佳麗中有位妃子論美貌能超劉氏好幾條街,論生育也給李存勖生了兒子,李存勖漸漸開始專寵于她而疏遠劉氏,劉氏為此恨得牙癢癢,這等心腹大患必須盡快清理,很快她就找到了機會。

李存勖的寵臣歸德節度使李紹榮(本名元行欽)適逢喪妻,這天李紹榮入宮覲見,本著關懷部下的初衷,李存勖問道:“你續弦了沒?沒有的話要不要朕幫你物色物色?”

還沒等李紹榮開口,劉氏搶先指著李存勖的這位寵妃說道:“既然皇上這么關心紹榮,把這個大美女賜給紹榮為妻豈不美哉。”

不知道李紹榮是搞不清實際情況,還是看到領導的女人如此美艷心生愛慕,他站在階下一聲不吭,專等李存勖表態。

這就有些尷尬了。

直接拒絕的話估計會讓李紹榮難堪,答應的話自己又一萬個舍不得。被劉氏套路的李存勖不得已,勉強微微點了點頭,心想先暫時應付下來,再慢慢想辦法補救。

劉氏見狀,立即讓李紹榮叩頭謝恩,這事就這么定了,看你怎么反悔!

李存勖確實沒機會反悔,劉氏的動作實在太快了。第二天剛起床,李存勖就聽說愛妃已經被抬出宮,正在送往李紹榮家的路上,這下可再也要不回來了。

痛失愛妃,李存勖難受得好幾天吃不下飯。沒辦法,誰讓自己嘴欠著了劉氏的道呢!當然,這也是李存勖好面子,要是換成朱溫,想讓老朱忍痛割愛,那是不可能的,不糟蹋你家妻女你就燒高香去吧!

所以說,難受幾天后,李存勖還得該干嘛干嘛,天下女人多的是。皇后劉氏也一樣該干嘛干嘛,一邊防著李存勖寵幸別的美女,一邊在撈錢和佞佛的路上越走越遠。

皇上皇后算是相安無事,可朝廷上早已暗流涌動,你爭我奪。有人想急流勇退,有人想盡快上位。

急流勇退說的是郭崇韜,盡快上位說的是“一代酷吏”孔謙。

孔謙的奮斗

孔謙其人其事,絕對值得作為公務員晉升教學的一個經典素材進行講解,當然,是反面素材。

孔謙沒有背景,沒有人脈,最初只能從底層起步,出任魏州孔目官,負責處理州府獄訟、帳目、遣發等事務,后來被李存勖提拔為度支使,慢慢接替年邁的張承業處理后勤工作。

孔謙具備職業官員最典型的特征:干練、世故、隱忍、勤敏、擅長處理人際關系。其實孔謙之所以能一步步提拔上來,最重要的還是工作干得出色。

人在江湖飄,各拿一把刀。史書稱他:自少為吏,工書算,頗知金谷聚斂之事。(《新五代史·孔謙傳》)李存勖滅亡后梁的過程中,孔謙在后方征發糧餉以供軍用,從未出過差錯。

后勤保障搞得好,對李存勖而言意義同樣重大。從這個方面看,孔謙的功勞相比郭崇韜并不遜色,他一樣是后唐建國的大功臣。但我們并不會給孔謙點贊,因為他出色業績的背后,是對河東百姓無休止地殘酷盤剝。

用個流行的詞來形容,這叫與民爭利。

盤不盤剝百姓,李存勖不會關注。既然孔謙有功,那就得提拔,得給孔謙安排個能讓他繼續發光發熱的重要崗位。這時,郭崇韜身兼侍中和樞密使,掌握著軍政大權及人事任免;豆盧革和盧程以唐朝名族的背景被任命為左右宰相,負責處理朝中日常政務;只有專掌搜括錢物的中樞財政長官租庸使還沒有具體任命。

孔謙對拿下租庸使的職位信心滿滿,畢竟這樣的業務沒人比自己更精通,他還對外放出話說租庸使自己志在必得。可惜,現實卻給孔謙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在租庸使人選的會議上,眾臣一致認為孔謙出身寒門,資歷尚淺,不足以出任財政一把手,而握有實際決定權的郭崇韜早就成了“豪門代理人”,他選擇跳過擅長搞財政的孔謙,將魏博觀察使判官張憲任命為租庸使,讓孔謙擔任租庸副使。

這樣的任命讓孔謙非常不爽,無論是PK“德、智、體、美、勞”還是PK“德、能、勤、績、廉”,我哪方面不如張憲,張憲算哪根蔥,不就是出身稍微好點,至于這么坑我嗎!

孔謙不會蠢到公然向郭崇韜叫板,他接下來的行動,告訴了我們三大官場經驗:

第一條:沒人不想當一把手,特別是自認為實力足夠者。

第二條:作為官場亟待晉升的精英,一定要有夢想和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

第三條:千萬不要經常向領導抱怨不公平,規則不會因你個人而改變。如果你想晉升,就得自己想辦法。

孔謙就是這三大官場經驗的鮮明印證者,他始終堅信,早晚有一天自己會當上租庸使的!代價是不惜一切手段。在這個過程中,他將所謂的官場陰暗面和厚黑學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孔謙默默接受了租庸副使的職務,表面上對一把手張憲敬畏有加,滿腦子想的卻是如何盡快把張憲一腳踹開。

孔謙使用第一個陰暗套路:建議調離。他對郭崇韜說:“鄴都(魏州)重鎮,須大臣鎮守,朝臣之中非張公不可。”郭崇韜認為有理,便奏請將張憲調離租庸使,出任鄴都副留守。

孔謙的套路效果立竿見影,只是郭崇韜依然不讓自己轉正,而是讓豆盧革兼任租庸使。孔謙對此相當失望,卻選擇繼續隱忍,開始使用第二個套路:抓把柄。

孔謙私下里調查豆盧革,發現豆盧革曾向財政上借了數十萬錢,還寫了張借條。當朝宰相向國家財政借錢,本就不成體統,更別說豆盧革到現在都沒還錢了。

孔謙很惡毒地把這個借條拿給郭崇韜看,還把這個消息稍微向外泄露了一些。這讓豆盧革心里非常害怕,當不當租庸使事小,萬一此事敗露出去,自己這一世英名就要被戕害了。

豆盧革果斷選擇卸任租庸使,建議由郭崇韜接任,但老郭事務繁忙,也沒時間兼任。這么重要的職位怎么能沒一把手!李存勖還專門過問此事,老郭想了半天,還是選擇忽略孔謙,準備把張憲調回來繼續管事。

俗話說: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忙里忙活的孔謙只得繼續開動腦筋,搞出第三個套路:避強制弱,無論如何都不能讓強勢的張憲回職。

他對豆盧革說:“租庸使的工作瑣碎細微,只需一精細的小吏就能勝任,鄴都乃國家根本之地,不可輕易委托他人。興唐尹王正言操守有余,智力不足,如果實在不得已,寧愿讓他擔任租庸使,我等一干人輔佐,也比把張公調回更加理想。”

豆盧革還被孔謙抓著把柄,只好做個順水人情向郭崇韜提議,郭崇韜答應不讓張憲回京,把王正言任命為新一任租庸使。

王正言年邁昏聵,性格軟弱,孔謙雖不是正職,卻完全能專斷獨行。

可是多次競爭上位無果,孔謙內心還是無比郁悶。他只得繼續嘗試經久不衰的套路:賄賂權幸。既然主管領導郭崇韜的路子走不通,那干脆跳過郭崇韜直接找老板身邊的權幸。孔謙開始大肆賄賂伶人景進,希望他能在李存勖面前為自己美言幾句。

俗話說: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套路用多了,被套路者都出離憤怒了。朝廷上好些人對孔謙為了上位不擇手段的惡劣行為表示強烈不滿,孔謙自知近期有些發力過猛,得罪了不少仇家,準備上表辭去租庸副使,申請外放出去暫避風頭。

朝廷官職難道是你家的,想來就來想走就走!

孔謙的辭呈遭到李存勖一頓猛批,李存勖痛斥孔謙得不到正職就想撂挑子,實在有些過分。如果不是景進及時搭救,估計孔謙被拉到監牢蹲個幾年都有可能。僥幸逃過一劫的孔謙有些心灰意冷,什么租庸使、一把手的,都是浮云,保住仕途才是根本。

命中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就在孔謙深刻理解這句真理之后,局面卻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轉。借用一句勵志歌詞:命運總是顛沛流離,命運總是曲折離奇,命運總是答非所問讓人掉眼淚。

有時候,命運就是那么神奇,極力爭取時不給,不想爭取時突然就給了。

由于王正言突然犯了風癱,恍恍惚惚不能任事,朝中又有景進多次美言,孔謙終于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租庸使之位。

不拋棄不放棄的孔謙,權力欲望極強的孔謙,對于一切擋路者,總會露出嗜血的獠牙。他實在是個反面教材,爭權時不惜手段陷害競爭對手,這樣的人,還能指望他做個愛民如子的好官嗎?

孔謙深諳一個道理:羊毛出在羊身上,我的職責就是持續不斷地薅羊毛以取悅老板,至于如何在薅羊毛的同時保證羊毛持續生長,那就不是我要考慮的問題了。

李存勖剛登基那陣,搞了一次田租賦稅推免,但孔謙卻頂著圣旨繼續征稅。他向百姓貸款,卻降低估價一律用生絲償還,而且屬于強貸強收。

翰林學士盧質上書彈劾孔謙:“昔日偽梁趙巖為租庸使,舉貸斂財,結怨于人。今陛下革故鼎新,為民除害,而孔謙的行為卻與趙巖沒什么區別,這樣大肆聚斂民財,百姓哪里承受得了!”

李存勖方面卻沒有任何說法,原因在于孔謙抖擻精神橫征暴斂,那是在玩命為皇室搞錢,廢了孔謙,豈不是斷了自己的財路。

這就是孔謙的奮斗之路,雖然沒有硝煙,卻充斥著血腥和齷齪,令人不齒。

就這樣,后唐的朝廷上分為三類人,一類是孔謙這種酷吏,盡干一些傷天害民的事;一類是豆盧革這種老油條,謹慎守常,不知變通;第三類是郭崇韜這種功勛舊臣,勇于任事,又時刻擔心禍從天降。

朝廷上是這種情況,那么李存勖身邊,又聚集了些什么人呢?

戲子皇帝

伶人,學名優伶,俗稱戲子,也就是戲曲演員。別看戲曲現在干不過流行音樂,要說在古代,別管你是唱戲、跳舞還是唱歌,反正統統稱為伶人。

至于這一行的祖師爺,一般都認為是唐玄宗李隆基。相傳他在宮內的梨園首創戲曲演員科班,因此戲曲演員自稱梨園子弟,尊李隆基為梨園祖師。農歷三月十八日,俗稱老郎廟會日,即傳說中的伶人節。這里的老郎,說的正是李隆基。

李隆基熱愛戲曲,僅僅只是熱愛,而被后世稱為“戲子皇帝”的李存勖,就不是用熱愛能形容的了。

俗話說,不瘋魔不成活。藝術家們要有為藝術獻身的覺悟和情操,但作為一國之君,過于癡迷藝術,以有限的精力投入到無限的藝術享受之中,必然會給國家帶來嚴重的隱患。

李存勖就是這類典范,他不僅愛聽,更愛演,每次情到深處總控制不住體內奔涌的藝術洪荒,必須親自登臺表演一把,順便對這些優伶進行指導和心得交流。

不得不承認,李存勖真是高人,上得了戰場,玩得轉藝術。戰場上可以殺得血染盔甲,舞臺上也可以扮得柔情似水。大業未成之前,李存勖只能偶爾過過耳癮,不敢太過放縱,等到平定天下之后,李存勖開始變本加厲,前后變化之大,著實令人吃驚不已。

作為一個資深藝術家,起個響亮的藝名是必須的。李存勖的藝名喚作“李天下”,聽著非常高大上。

李存勖不僅酷愛藝術,對于藝術表演者們更是倍加寵信。后世人們常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這充分說明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伶人的譏諷和貶低,足見伶人社會身份的卑賤。

但是,唯有“戲子皇帝”李存勖的時代,伶人們短暫性地翻了身,成為政權的既得利益者。

仗著李存勖的寵信,伶人們可以隨意出入宮廷,結交權臣,作威作福。四方藩鎮見伶人們紅得發紫,爭相賄賂結交優伶。伶人中間,行為最惡劣的當屬景進。

作為李存勖的得力心腹,景進喜歡給李存勖進些小道消息,什么這個大臣又新建了一座大別墅,那個大臣近期行為不大檢點,亂搞男女關系……以此滿足領導的獵奇心。

景進很有心機,每次跟領導匯報朝內朝外的新聞動態,他都讓左右侍從回避,以此保證自己享有新聞的獨家解釋權。

以景進為代表的優伶集團大肆收授賄賂,干預朝政,群臣敢怒不敢言,連郭崇韜都無可奈何。當然,伶人中也不盡是這種流毒渣滓,稍微正派的、有點素質的雖然稀少,但倒不至于絕跡。

想象一下,一個奴才敢賞皇帝耳光,嘲諷皇帝是畜生,這樣的行為該如何處置?凌遲處死、誅殺九族……反正怎么殺都不過分。

然而,后唐伶人敬新磨,優伶界的一股泥石流。手扇皇帝耳光,口罵皇帝畜生,居然可以全身而退。五千年只此一人,空前絕后。

他的人生故事,充滿了幽默和機智。

有一回,李存勖親自登臺表演,情到濃時,只見他環顧四周,放聲高呼:“李天下,李天下何在?”后續臺詞還沒接上,敬新磨卻猛然上前,抽了李存勖一大嘴巴。

這一巴掌直接把李存勖抽懵,眾優伶紛紛嚇得臉色大變,當場將敬新磨拿下,向他質問道:“你小子膽大包天,怎敢如此冒犯圣上!”敬新磨卻不緊不慢地解釋道:“李天下者只有一人,第二聲呼喚的是誰?”

“好小子,說得不錯!”李存勖聽后非常受用,下令重重賞賜敬新磨,絲毫沒有計較敬新磨對自己的冒犯。

這還不算完,有一次更過分。李存勖在宮殿中養了多條惡犬,不知是為了看門還是為了嚇人。敬新磨上殿奏事,這回不知什么狀況,他剛奏事完畢準備閃人,迎面就鉆出一條惡犬,追著敬新磨就是一頓猛咬,敬新磨被追得頭皮發麻,躲在一根柱子旁邊向李存勖大聲喊道:“陛下,請不要隨便放縱你的兒女出來咬人!”

“天殺的奴才,你罵誰呢!”

原來,李存勖是沙陀人,最忌諱狗。領導最忌諱什么說什么,敬新磨也太猖狂了!李存勖氣得張弓搭箭,準備一箭射死這個混蛋。敬新磨見李存勖要玩真的,急忙解釋說:“陛下您可不能殺我,我們本是一體,殺了我可不大吉祥。”

“你小子幾個意思?什么叫一體,不會還是變著法罵我吧?”李存勖徹底被敬新磨的言語雷倒。

見領導不懂,敬新磨又趕緊解釋道:“陛下開國,國號同光,同諧音銅,殺了敬新磨,您的銅可就沒有光了。”

“好奴才,真有你的。”李存勖被機智的敬新磨逗得哈哈大笑,擺了擺手讓他撤了。

別管怎么解釋,侮辱皇帝總是犯上。敬新磨做得實在有些過火,不過下面這件事就沒什么負面爭議了。有一次,李存勖在中牟境內圍獵,大肆踩踏莊稼,中牟縣令大概性格比較火爆,脾氣一上來直接上前攔住李存勖的御馬開懟:“陛下作為百姓父母,怎么忍心毀掉這些莊稼,想讓百姓們活活餓死嗎?”

“哪里來的冒失小吏,趕緊拖下去!”李存勖怒不可遏,踩壞你一點莊稼至于嗎,還敢攔朕的馬!李存勖想宰了這縣令。

關鍵時刻敬新磨再次出場,他把拉出去準備砍頭的縣令再次拖到李存勖面前,斥責他說:“你這個縣令水平太Low,消息又不靈通,不知道我們陛下喜歡打獵嗎?為什么在這里種上莊稼造成交通堵塞?你本來就該把位置空出來,這樣陛下縱馬馳騁,既傷不到小朋友,又傷不到那些花花草草,別提有多方便。愚蠢到這種地步,你真是罪該萬死!”

敬新磨請求李存勖立即處死縣令,只是這一通表演下來,李存勖已經看出敬新磨是在變向諷諫,要是殺了縣令,自己還不真成了二百五。于是李存勖下令放人,也不繼續在中牟境內圍獵。

不得不說,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當然還要有一顆正義之心。敬新磨的演技水平,比李存勖高出不止一個檔次。他能時刻保持正義感,盡力維護著李存勖的聲名。連歐陽修都坦稱:“然時諸伶,獨新磨尤善俳,其語最著,而不聞其他過惡。”(《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當時眾優伶中,只有敬新磨是莊宗身邊難得沒有惡評的伶人。可惜,這樣的人實在太少,難以凈化腐化齷齪的大環境。

當年叱咤風云、奮發有為的李存勖,已經在驕奢淫逸中徹底墮落,沒有任何人能把他拉回正軌了。

墮落中年人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看吧,在那鍍金的天空中,飄滿了死者彎曲的倒影。

——北島

我們不妨做個假設,如果李存勖一直保持著滅梁時那股奮發有為的勁頭,能否提前完成國家統一?

只能說,機會很大。在這一時期,南方存在蜀(前蜀)、吳、吳越、楚、南漢、荊南、閩七大政權,其中實力最強的當屬吳、蜀。李存勖如若在滅梁后集中精力一統南北,拋開突然患疾、猝死、內亂等不可控因素(這點很重要),估計很可能就沒趙匡胤什么事了。

可惜,曾經英明神武、壯志凌云的李存勖,已被巨大的喜悅和成就感沖昏了頭腦。李存勖志得意滿,迅速從有志青年轉變為墮落中年。

父仇已報,中原已定。剩下的,就是享受勝利、揮霍年華了。

墮落中年人李存勖貪財、寵佞、愛享樂,在這三條毛病下搞起事來,基本和有道明君再也沾不到邊。

曾經,李存勖經常和王郁角抵(類似于現代摔跤),王郁每次都不能取勝,虐菜虐出自信的李存勖非常得意,對同樣擅長角抵的李存賢打賭說:“你小子要是能贏了我,就賞你個節度使。”

真正的高手李存賢聽到贏了能當節度使,就不再想著礙于面子故意放水了,他欣然同意,并分分鐘把李存勖KO。李存勖倒沒食言,在常年駐守幽州的大將李存審病重之時,將李存賢封為盧龍節度使,接替李存審鎮守幽州。李存賢在幽州晝夜戒嚴,全力防御契丹,最終憂勞成疾,病逝于幽州任上。

這種無心栽柳的英明事例在李存勖的皇帝生涯中寥寥無幾,多數情況下,李存勖都僅憑個人喜好授予官職。由于他寵信伶人,機會自然大都在伶人這邊。

當年,李存勖身邊的“戲曲名角”周匝被梁軍俘虜,李存勖對其思念不已。等到滅梁后,周匝前來覲見,并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向李存勖傾訴:“臣下能茍全性命,全靠陳俊、儲德源兩人出力,愿向陛下求取兩州之地賞給他們以示報答。”

陳俊在后梁時任教訪使,儲德源任內園栽接使,看這官職,就知道又是兩個搞藝術工作的大咖。這樣的人當一州刺史肯定不夠格。

李存勖剛提出意見,素來與伶人勢不兩立的郭崇韜立刻舉雙手反對,他義正言辭告訴李存勖:“與您一起打天下的都是英雄豪杰,如今大功告成,眾將士還無一人受封,卻先封卑賤之人做刺史,恐怕會失掉天下人之心。”

話說到這個份上,李存勖不好當著眾人的面太過堅持。此后,周匝一直纏著李存勖替恩人索要官職,李存勖覺得再拖下去可能會影響伶人們的藝術熱情,他告訴郭崇韜:“朕當時已經承諾周匝,現在承諾無法兌現實在有些慚愧,朕雖然知道你是出于公意,但還是勉強為朕通融通融吧。”

領導都這樣說了,不通融也不行。郭崇韜無奈地同意封俊為景州刺史,儲德源為憲州刺史。李存勖親軍中諸多歷經百戰的將領都沒能晉升刺史,聽說此事后紛紛憤怒不已。領導不但花錢摳門,人事任免也極不公平!

除此以外,貪圖享樂也是李存勖墮落的重要表現。其中,李存勖最為酷愛的運動共有兩項:一是打獵,二是蹴鞠。

雖說上次敬新磨有過諷諫,李存勖卻絲毫沒有收斂,依然在京城附近圍獵。每次出行,都會踩壞許多莊稼。洛陽縣令何澤實在忍不了,也像中牟縣令那樣攔馬怒懟:“陛下索要賦稅那么急切,如今莊稼即將收割,馬匹踐踏損失慘重,讓我們怎么治理,百姓又何以為生!這官沒法做了,請陛下先殺了我吧!”

何澤隨即擺出一副想要打獵先從我尸體上踏過去的姿態,李存勖有些理虧,勉強撫慰了一下何澤受傷的心靈,帶著大部隊離開了。

生活不能茍且,娛樂不能勉強。打獵凈碰到這種玩命的主,李存勖只好退而求其次,搞一搞動靜小點的娛樂項目——蹴鞠。同光三年(925年),義武節度使王都入朝述職,李存勖想特別開辟一個毬場迎接這位毬技發燒友,以后可以經常切磋一下毬技。

皇城重地,用地比較緊張,李存勖踢球心切,居然想把毬場選址放在曾經登基所設祭壇之處。張憲為此苦苦相勸,希望李存勖把地址選在皇宮西側,登基這塊地方乃上天所賜的祥瑞之地,不當成風水寶地仔細保護起來就算了,總不能這么隨意就另作它用吧?

站著說話不腰疼,別的地方要是能建還用你廢話!

幾天后,毬場果然無法在皇宮西側建成,李存勖實在等得不耐煩,準備盡快毀掉登基祭壇改建毬場。

張憲對郭崇韜說:“此壇是主上禮敬上天并授命登基之地,怎么可以輕易毀掉呢!”郭崇韜再向李存勖進言,沒想到李存勖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毀掉祭壇改建毬場。張憲私下對郭崇韜吐槽:“背天忘本,不祥莫大焉!”

李存勖不敬上天,卻又對裝神弄鬼很感興趣。五臺山和尚誠惠妖言惑眾,吹噓自己能降服天龍并駕馭天龍求雨,描述得神乎其神,聽著十分牛X。

李存勖聽說五臺山出了個“大師”,竟然不辭辛勞,親自率領后妃、皇弟、皇子等數十人前往五臺山拜見(注意是拜見)。誠惠身價倍增,耍起大牌,看著眼前跪著一片黑壓壓的皇族、官員,居然安坐不起。

可惜不久之后,誠惠就沒法耍大牌了。時至盛夏,中原一帶大旱無雨,李存勖又前往鄴城迎接誠惠“大師”到洛陽,請他當眾降龍祈雨。

皇帝親自去請的大師,水平肯定通天。洛陽城的士民百姓翹首以盼,希望上天早降甘霖。此外,要是能親眼見證大師設法降龍,那真是不枉此生了。

然而,誠惠大師作法十幾天,君臣百姓苦苦等了幾十天,并不見天上掉一丁點兒雨水,什么情況?這“大師”肯定有假!

誠惠沒機會看《西游記》,所以沒法像虎力大仙借口風雨雷電都不在家,況且你之前說的是降服天龍降雨,現在龍也沒見著,雨也沒見著,你這個偽大師作何解釋!

誠惠沒有解釋,直接開溜。這貨自知欺君罪大,在抓捕人員到來前就悶聲不響地跑路了。只是誠惠此前吹得實在太大,直接導致身敗名裂,沒法在道上混,不久便羞愧而死。

李存勖在墮落的軌道上越走越偏,朝中并非無人規勸。作為軍政一把手的郭崇韜,在強烈責任感的促使下,還是一次次盡力規勸李存勖做得不要太過。

但李存勖和郭崇韜,早已不是滅梁期間那對親密無間的君臣了。

君臣失和

李存勖和郭崇韜那友誼的小船是何時出現裂痕的?其實只源自一件小事。

李存勖自登基以來,苦于洛陽盛夏酷暑難當,宮殿高度又普遍偏低,想在宮中找個地勢稍微高些的宮室納涼都實現不了。

皇帝受罪,下邊的宦官伶人也跟著受罪,為了大伙都不再受這酷暑煎熬,一些別有用心的宦官對李存勖說:“臣等聽說大唐鼎盛時期,大明宮、興慶宮等高樓瓊宇數以百計,如今您竟沒有避暑之所,唉!現在的皇宮還不如當年公卿的府邸氣派。”

其實宦官們所言不假,幾年前李存勖還在親冒矢石與后梁死磕,形勢一直都不甚明朗,哪有閑情管宮殿宜不宜居,那時就算比現在還熱,估計李存勖也感覺不到。

現在情況不同了,沒了戰爭的威脅,就沒了朝不保夕的憂慮,心態逐漸有了很大的變化。

宦官那酸酸而又帶著淡淡感慨的語氣,強烈刺激了李存勖的心理。這皇帝當得未免太窩囊了吧!不行不行,我要建一座宜居的避暑宮殿!

李存勖隨即召來宮苑使王允平,命他盡快在宮中另建一殿用來避暑。宦官們又對李存勖說:“估計郭崇韜是不會拿國庫的錢為您修建宮殿的,孔謙也經常吐槽財政緊張,即使您有這想法,恐怕最后也建不成。”

這回宦官們想多了,已經熱得頭昏腦漲的李存勖,準備自己出錢辦事。雖說小金庫資金充足,但李存勖并不準備瞞著郭崇韜,還是先說明情況,省得到時郭崇韜再來諫言,搞得大家都不愉快。

李存勖先派人給郭崇韜透風:“今夏真是異常炎熱,當年朕與偽梁作戰,大夏天住在潮熱的行營中,而且披甲乘馬,身先士卒都沒有現在這么熱。如今朕居于深宮之中,實在熱得受不了,愛卿說該怎么辦呢?”

熱什么熱,心靜自然涼!

盡管李存勖已經說得非常含蓄,但郭崇韜還是有理由反駁:“陛下當年胸懷深仇大恨,誓要消滅梁賊。雖天氣酷熱,內心卻毫不在意,自然不覺得熱。如今外患已除,陛下居住在華美的宮殿之中,卻覺得酷熱難當,這并非天氣原因,而是陛下內心浮躁。倘若陛下能時刻不忘創業艱難,暑熱就會自消了。”

全球沒有變暖,氣溫沒有異常,該干嘛干嘛去。郭崇韜這段既包含著佛家“心靜自然涼”的經典論斷,又體現出主觀唯心主義的哲學內涵,實在很有水平。

他說得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李存勖聞訊默然不語,不知該如何回應。

這個關鍵檔口,平日里愛刺探小道消息的宦官們,又及時為領導透露出一條重要信息:“陛下日理萬機,有些事情想必還不知道,臣等聽說郭崇韜自家的府宅規格無異于皇宮,想必他體會不到陛下處境艱難吧!”

好啊!郭崇韜站著說話不腰疼,自己那么會享受,還總上綱上線提醒我勿忘創業艱難,你怎么不心靜自然涼呢,什么素質!什么人品!

明里說些冠冕堂皇的假話空話,私底下你究竟做得怎么樣!李存勖再不和郭崇韜周旋,即刻命王允平大興宮殿,征調近萬人服役,耗費巨大。

老郭還不知已被宦官擺了一道,仍然繼續勸說李存勖:“如今兩河之地連遭水旱,軍糧很不充足,希望陛下等到豐年再進行修建。”

李存勖冷冷一笑,根本不再理會。

這樣類似的事件在歷史中發生過多次,幾乎每一次都是這個結果。所以說,當臣子的哪怕自己苦點累點,無論如何千萬別委屈了皇帝。委屈點自己,還能博個“公忠體國”的美譽;委屈了皇帝,那就只能被懷疑居心叵測了。

此事雖然看著有些雞毛蒜皮,卻直接導致郭崇韜在李存勖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原本李存勖覺得郭崇韜老成持重,公正無私,凡事都應該和郭崇韜商量著辦,現在看來根本沒那個必要。

不久之后,又發生了“羅貫事件”,最終導致兩人關系出現裂痕。

安樂生活過慣了,李存勖變得越來越偏激、固執、偏聽偏信。河南縣令羅貫性格正直強悍,郭崇韜非常欣賞,任用他管理河南之地。羅貫執法不避權貴,很得民心。對于滿桌子伶人宦官求取好處或委托辦事的書信,羅貫一封不看,全部上交郭崇韜。

老郭據此彈劾宦官伶人結交外臣,同時,河南尹張全義責怪羅貫太過生猛,不會做人,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里,與他勢同水火。

得罪了伶宦以及老官僚張全義,自然會被沒完沒了地穿小鞋,李存勖懷怒未發,卻在暗中積聚著怒火。

這把火,在李存勖前往壽安視察坤陵(太后陵寢)修建情況時爆發了出來。由于道路泥濘,橋梁失修,車馬難行,李存勖一路上惱怒不已。

這段路歸河南境內,羅貫難逃失職責任,李存勖立即將其投入大獄,當晚,羅貫就在獄中被獄吏折磨得體無完膚。第二天,李存勖下令將羅貫斬首。

郭崇韜苦諫:“道路失修,罪不至死。”

李存勖怒道:“太后靈駕即將入陵要走這段路,天子朝夕往來也要走這段路,如此重要而羅貫不修,你還說羅貫無罪,這就是結黨!”

結黨營私,歷朝歷代都被君主視為不可容忍的行為。李存勖認為郭崇韜私立黨派。用現在話說,這叫拉幫結派,搞私人小圈子,作風不正。

郭崇韜則繼續反駁:“陛下乃萬乘之尊,反因小小縣令而大發雷霆,致使天下人都知道陛下用法不公,這是我做臣子的罪過。”

郭崇韜變著法地指責自己,李存勖更加忍無可忍:“既然羅貫是你賞識之人,隨便你怎么處置!”

李存勖說罷拂袖而去,直接起身回宮。郭崇韜不依不饒,在后面追著繼續理論。一直追到內宮,李存勖閃身而入,把宮門一關,郭崇韜被擋在門外,只好怏怏而歸。

話是這么說,李存勖當然不會讓郭崇韜處置,第二天早晨羅貫暴尸府門,顯然是被黑了。羅貫的死,不是因他失職。李存勖殺了羅貫,完全是表達自己對郭崇韜的不滿。

就這樣,友誼的小船翻了,但還不至于立即沉了。李存勖還需要郭崇韜,需要他為自己處理政務,更需要他為自己開疆拓土。

休養得差不多了,是時候一統南北、建立王朝了!李存勖把視線向西南方向望去,打響了滅梁后的第一場大仗。

滅蜀之戰,一觸即發。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托县| 鄂伦春自治旗| 贵德县| 商都县| 淮北市| 临汾市| 渑池县| 南昌县| 阿坝县| 衡东县| 惠东县| 福泉市| 株洲市| 会昌县| 漾濞| 兴仁县| 青冈县| 农安县| 霍城县| 玛曲县| 双辽市| 泾阳县| 金寨县| 康定县| 林甸县| 安塞县| 油尖旺区| 晋江市| 延安市| 临猗县| 邢台县| 嵩明县| 鸡泽县| 庐江县| 台湾省| 天柱县| 德钦县| 左权县| 漳州市| 江津市| 鄯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