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中信出版社于2020年1月出版了我主編的《說謊心理學》。當年,參與該書寫作的部分老師就開始在大學里給本科生或研究生講授“說謊心理學”課程或開設專題講座。我也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夏季第三學期給研究生講授了20學時、1學分的“說謊心理學”公共選修課。2020年,因疫情影響,改為線上授課,只有39人選修;2021年,則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美麗的雁棲湖校區授課,有214人選修,還有不少學生因教室人數限制未能選上這門課。眾多學生之所以選修這門課程,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他們認識到識別謊言在人際交往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自己有志于在未來開展與謊言識別相關的研究。
謊言的本質和識別謊言的有效線索,始終都是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我們寫作《說謊心理學》這本書,以及開設“說謊心理學”課程,就是要介紹心理學家如何定義說謊,如何識別謊言。《說謊心理學》總結了國內外最新的前沿研究發現,系統全面地為讀者呈現了說謊和謊言識別研究領域的完整圖景。《說謊心理學》兼顧科學與科普,具有較高的可讀性,適合于廣泛的讀者群體,既面向高等院校心理學、認知科學、社會學、犯罪學等學科方向的學生及科研工作人員,也面向從事司法、公安、刑偵、安檢、海關等實際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希望對大眾讀者有所裨益。在研究相關問題的團隊中,人手一冊《說謊心理學》的現象已屢見不鮮。
但是,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發現,《說謊心理學》篇幅長、內容多,且有些章節像綜述,而有些章節又偏科普,作為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的教科書并不理想。因此,十分有必要再出一本符合教科書標準的教材。我們的計劃得到中信出版社的支持,《說謊心理學教程》的寫作隨即提上日程。該教程依然包含21章,分別從說謊行為的概述與研究歷史、說謊的心理過程與特點、謊言識別的線索、自動謊言識別技術,以及謊言識別能力差異與訓練這5個方面展開,全面梳理了說謊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框架和脈絡,既有助于說謊心理學初學者入門,也為其未來提升能力和水平奠定了基礎。該教程的寫作團隊,除有個別調整外,基本上還是《說謊心理學》的原班人馬,具體信息如下:
第1章 說謊與識謊(梁靜,崔倩)
第2章 謊言識別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曲方炳,莊昀)
第3章 謊言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宋勝尊,曲方炳)
第4章 說謊的認知(趙科,伍海燕)
第5章 說謊的情緒反應及生理變化(劉燁,伍海燕)
第6章 說謊的意志過程(范偉)
第7章 說謊的個體和群體差異(趙敏芳,李開云,莫凡)
第8章 情境與個體偏好(唐紅紅)
第9章 說謊得逞的影響因素(勵奇添)
第10章 生理反應(劉燁)
第11章 基于面部線索的謊言識別(張明,申尋兵)
第12章 基于身體姿態的謊言識別(李賀,陳宥辛)
第13章 基于言語內容的謊言識別(李賀)
第14章 生理信號的自動識別(陳通)
第15章 微表情(王甦菁,李婧婷)
第16章 姿態線索的自動識別(陳宥辛,于業達)
第17章 語音線索(李雅,陶建華)
第18章 多模態信息(周雅潔,陳文鋒)
第19章 謊言識別的個體和群體差異(趙敏芳,莫凡,李開云)
第20章 謊言識別能力的提升(開治中)
第21章 走向應用的謊言識別(申尋兵,崔占玲,陳蕾)
《說謊心理學教程》基于認知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的前沿研究,系統地剖析了謊言識別的內在機理和外在規律,具有高度的科學性、基礎性、學術性和前沿性,有助于學習者系統地了解說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謊言識別的相關測試技術,把握該領域的發展趨勢,進一步夯實專業知識,是一本非常適合高等學校心理學及相關專業、國家安全、公安刑偵、司法審訊等領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最后,我要感謝全體作者,并再次感謝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斌先生、財經事業部總經理朱虹女士、本書項目負責人張飚先生、魏辰翔女士、王金強編輯,以及所有對出版本書給予支持、幫助和付出努力的人。雖說我們目前還無法實現完美的謊言識別,但我們相信借助對人類說謊心理機制的深入理解,以及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謊言識別準確率定能大幅提升。
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學以致用,深入探索,勇于創新,不斷追求更卓越的謊言識別技術與方法。
傅小蘭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大學心理學系
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2021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