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引子
- 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1938—1943)(第二卷)
- 張洪濤
- 697字
- 2022-03-16 11:00:14
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一百多年來抵御外侮的第一次徹底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乃至世界歷史進程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而擔負正面戰場作戰任務的國民黨軍隊,也在這歷史畫卷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國殤》第一卷記述從“九一八”事變到武漢失守,在中國方面稱作戰略防御階段。這一階段是中國抗戰最艱難、最復雜、影響也最深遠的時期。這一時期,正是世界法西斯勢力迅猛擴張、各國綏靖逆流甚囂塵上的時候。而這一時期,全世界也只有古老貧弱的中國在孤獨而頑強地抗擊著法西斯日軍的侵略。正如一個虛弱的老者,在一個一片混亂的世界里,艱難而無助地背負著世界正義和公理獨自前行。
幾年后,當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所向披靡,橫掃駐扎東南亞的美、英軍隊時,不可一世的西方豪強這才從自己的慘敗中,認識到中國抗戰的偉大和堅韌。畢竟中國獨自抵抗著上百萬精銳日軍的瘋狂進攻而沒有屈服。還是那個坐在輪椅上、能影響世界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說得好:“想想吧!如果把在中國的上百萬日本人放出來,那該是個什么樣的災難。”
中國沒有令正義的世界失望。在緊接著到來的戰略相持階段,中國軍隊以同樣寡劣的武器裝備、同樣寧死不屈的犧牲精神,頑強抗擊著同樣強悍的日本侵略軍。南昌會戰雖然讓蔣介石丟盡顏面,平漢線作戰卻也讓岡村寧次如芒刺在背;長沙會戰以“天爐戰法”打出英雄城的威名,桂南會戰中中國機械化部隊與日本“鋼軍”的生死交鋒,碰撞出一個震驚中外的昆侖關大捷;上高戰役讓日軍一個師團殲滅殆盡,浙贛會戰雖然遭遇失敗,導致日軍“五號作戰”計劃破產,戰略相持進入一個苦熬的階段……
近百萬日軍最終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沼而無力自拔,美、英軍隊終于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