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南北戰爭:工業資本(集團)的勝利
南方的奴隸主義與北方的自由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在1857年之后逐步走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這一年的3月6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布國會無權廢除奴隸制,密蘇里妥協案違憲。不僅如此,最高法院同時認為黑人,無論是奴隸還是自由人,都不是美利堅合眾國的公民。根據最高法院的裁決,奴隸主義獲得了徹底的勝利。
但是這一裁決將南方與北方的矛盾進一步激化了。激進的廢奴主義者要求退出聯邦。亞伯拉罕·林肯把這個裁決視為奴隸主義陰謀集團使奴隸制在全國合法化的一部分。于是美國的南方與北方變成了相互敵對的社會。
這一年還爆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即著名的“1857年大恐慌”。很多金融機構破產,其中包括華爾街一半的經紀商。整體銀行系統陷入癱瘓。紐約有985名商人破產,留下了1.2億的債務,這在當時就是個天文數字[7]。這次金融危機對北方的影響遠超過了南方。北方有無數的人失業,而南方棉花的國際需求仍然很旺盛。
貧富差距懸殊、金融危機、奴隸主義的合法化,這些對北方資本(集團)而言無疑是“內憂外患”相互疊加。在統治地位岌岌可危的情況下,北方的工業資本(集團)退無可退,選擇了與奴隸主義斗爭到底。北方的共和黨甚至強調,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奴隸主義的擴張引起的。
1860年的總統大選首先成為了奴隸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的主戰場。在這次大選中,南北的資本(集團)嚴重對立,民主黨因此分裂為兩派,各自推出了總統候選人。結果共和黨漁翁得利,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為美國第16任總統。他只贏得了39.9%的公眾選票,因為他的名字沒有出現在南方10個州的競選名單上。
林肯勝選之后,南卡羅萊納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亞拉巴馬州、佐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得克薩斯州先后召開獨立大會,宣布脫離聯邦。在這些獨立大會的代表中,密西西比州的代表平均擁有15個奴隸,亞拉巴馬州和佐治亞州的代表平均擁有13個奴隸,南卡羅萊納州的代表則平均擁有37個奴隸。[9]
1861年2月12日,亞伯拉罕·林肯就職總統。2月18日,南方各州宣布成立“美利堅聯盟國”。4月12日南北戰爭爆發。此后弗吉尼亞州、北卡羅萊納州、田納西州和阿肯色州也宣布脫離聯邦。于是南北雙方開始了長達4年的內戰,直到1865年4月9日南方軍被迫投降。這期間超過70多萬人失去生命。
1862年9月22日頒布的《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為亞伯拉罕·林肯贏得了不朽的聲譽,也奠定了南北戰爭的最終結局。但是,這一宣言并不包括聯邦控制區的奴隸,也不包括路易斯安那南部地區的奴隸。換句話說,頒布這一宣言的主要意圖是扭轉戰局。至于奴隸的社會地位并沒有那么重要。無論如何,北方軍隊因此招募了多達20萬的黑人士兵,這一數字超過了南方軍隊的總數。
南北戰爭之后奴隸制度雖然遭到了廢除,但是奴隸主義思想仍然延續了下來。南方各州制定了一系列的“黑人法典”,其根本目的在于想方設法地設計出盡可能接近奴隸制度的勞動制度。有的黑人法典與奴隸法典幾乎等同,只是用“黑鬼”一詞替換了“奴隸”一詞而已。1870年最富有的1/5的人仍然掌握著70%的土地,僅僅比1860年下滑了2個百分點。此后種族隔離制度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種族歧視至今仍然是美國社會難以撫平的裂痕。
如同獨立戰爭一樣,南北戰爭仍然是“富人的戰爭和窮人的戰斗”。資本才是背后的主導力量。南北戰爭最明顯的結果是南方超過28億美元的奴隸財富被清零。再加上戰爭破壞,南方的財富共計減少了40%。而北方的許多經濟部門,包括鐵路和鋼鐵等,因戰時之需而興旺發展起來。國會也制定了有助于工業發展的計劃,鐵路和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農業生產增加。[3]
不僅如此,戰后北方的資本(集團)成為了南方各州重建的主導力量。于是南方的一部分財富轉變成為了北方工業資本的獵物。1870年南方各州的財富總額已經下降到1860年時的一半,但是要繳納的稅負卻是1860年的4倍。[11]
簡而言之,南北戰爭是北方的工業資本(集團)與南方的農業資本(集團)之間的戰爭,是北方的工業資本(集團)轉嫁社會矛盾的結果。自此以后,自由資本主義在美國占據了統治地位,無論是經濟體制、政治體制,還是意識形態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