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TO TREAT YOURSELF AS IF YOU WERE SOMEONE YOU ARE RESPONSIBLE FOR HELPING IS, INSTEAD, TO CONSIDER WHAT WOULD BE TRULY GOOD FOR YOU. THIS IS NOT “WHAT YOU WANT.” IT IS ALSO NOT “WHAT WOULD MAKE YOU HAPPY.”

待己如助人,

這意味著你需要選擇

對自己真正有好處的事物,

即使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

或是令你快樂的。

如果你是一名醫生,給100名患者開了同一種藥,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可能會出乎你的意料。三分之一的人連藥都不會去取1;剩下的人里有一半不會按處方服藥,他們要么會忘記服藥,要么會提前停藥,甚至完全不會服藥。

醫生和藥劑師常常指責這類患者的不服從和不作為,他們認為把馬兒牽到水邊,它自然就應該喝水。然而,包括我在內的心理學家都對這樣的觀點持保留態度,因為我們接受的專業訓練告訴我們,不遵醫囑不是患者的錯,而是醫生的錯。心理學家認為,醫療服務人員有義務給患者提供其愿意遵守和服從的治療方式,和患者共同商討治療計劃,并且持續跟進直到治療完成——這也是心理治療師這個職業很棒的一個原因。當然,心理治療師有大量時間和來訪者共處,而其他專業人士則一邊被病患團團圍住,一邊困惑病患們為什么不愿意服藥:這些人到底怎么想的?難道不想早點康復嗎?

還有更糟糕的情況,如腎臟移植。由于腎臟捐獻者少之又少,而且只有少數捐獻的腎臟能夠找到匹配的受者,所以在接受腎臟移植前通常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等待的過程中,患者必須接受透析治療,將血液輸出身體,通過透析機過濾后再重新輸入身體?;颊咄ǔR恢苄枰?次以上透析,每次持續數小時。這種治療方式雖然有效,但是過程很辛苦,所以沒人愿意一直做透析。

器官移植的并發癥之一是排斥反應。雖然移植的器官對你的生存至關重要,但你的免疫系統還是會排斥這個外來的部分。因此你必須服用抗排斥藥物來削弱免疫系統,而這又會讓你更加容易被感染。大多數人都愿意做這筆交易,不過即使可以使用抗排斥藥物,排斥反應也依然是個常見的困擾,而這背后的原因竟然是很多患者不按照醫囑服藥。真是令人難以置信。腎臟衰竭危及生命,透析治療很痛苦,器官移植手術需要漫長等待,手術不僅昂貴而且風險很高,可是,最后導致功虧一簣的竟是患者不愿意服藥,他們這一行為真是令人無比費解。

公平地講,很多人的情況其實很復雜。許多接受器官移植的人都是獨身一人,或者同時被多種疾病困擾;可能面臨著失業或家庭問題,也可能患有抑郁癥或者其他損傷認知功能的心理疾病。他們或許不太信任醫生,或許不理解服藥的必要性,抑或他們只是為了減少花銷而省著吃藥,以至于導致藥物失效。

但是,讓我們做個有趣的假設,如果是你的狗生病了,獸醫給它開了藥,之后你會怎么做?你完全可以對獸醫抱有一樣的不信任態度,但你還是帶著心愛的寵物去了寵物醫院,這說明你是在乎自己的寵物的,甚至比在乎自己還要多。在遵醫囑服藥的問題上,人們對寵物要比對自己做得好。這種情況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就連你的寵物也會認為這不是一件好事,因為它是愛你的,希望你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我們從這個現象中能夠得到的唯一結論是,人們愛寵物勝于愛自己。這是多么糟糕的事情呀!一個人要討厭自己到何種程度才會這樣對待自己?

世界的本質:混亂和秩序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先回顧幾個古老的基本假設。這些古老假設與現代科學的假設有著天壤之別?,F代科學的真理直到500年前才因為培根、笛卡爾和牛頓的研究成果而逐漸清晰,在此之前,人們不是通過科學視角去理解世界的,這就好比在天文望遠鏡發明之前人們無法清晰地觀察月亮和星星一樣。

在遙遠的過去,人們更傾向于從生存的角度去理解世界。

科學誕生之前,我們對現實有著不同的理解,即存在是由行動而非靜止的物體構成的。2存在更像是以我們為主角的故事或者戲劇,每時每刻在我們的意識中顯現。存在就好比我們講述的關于生活或個人意義的人生故事,或者是小說家為了讓人物活靈活現而描繪的事件。

主觀體驗雖然包括樹木和云朵這些客觀實體,但它也更關乎情緒、夢,以及饑渴、疼痛等生理體驗。從古老而戲劇化的角度來看,這些主觀體驗才是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元素。而且,即使是今天的還原主義,也無法將它們簡化為獨立的客觀存在。以痛苦為例,沒人能否定它的存在,因為我們體驗的痛苦都非常真實。痛苦的重要性超過了物質的重要性,我相信正因為如此,世界上的眾多信仰才會將人生中的苦難視為有關存在的永恒真理。主觀體驗更適合被比喻成一部小說或電影,而不是對物理世界的科學描述。存在是我們經歷的戲劇化體驗,是父親過世所帶來的獨特而又深刻的悲痛,而不僅僅是醫院資料里新增的一條死亡記錄;是第一次失戀帶給你的痛徹心扉;是希望破滅帶給你的萬念俱灰;是孩子功成名就帶給你的喜出望外。

科學視角里的物質世界可以被分解到分子、原子甚至夸克等最基本的元素。經驗世界其實也存在一些原始組成,它們通過彼此互動書寫了人生的戲劇。

這些成分一個是混亂,一個是秩序,還有一個則是調和混亂與秩序的過程,即所謂的意識。

混亂和秩序的無盡糾纏讓人們質疑存在的意義,絕望地舉手投降,并迷失自我。而對意識的恰當理解又可以為人們指明走出困境的方向。

混亂的本質是無知和未知,它永遠都在無限延伸,超越所有已知狀態、思想和學科的邊界?;靵y是外來的陌生人,是夜晚草叢中的沙沙作響,是床下的“怪物”,是母親隱藏的憤怒和孩子的病痛。混亂是你被深深背叛后體驗到的絕望和恐懼,是世界崩塌之后的樣子,是夢想、事業和婚姻的終點,是神話傳說中鎮守黃金的惡龍所在的地府。

在混亂中,人們會失去所有的方向和判斷。混亂代表了所有的未知和不解?;靵y也是世界誕生之前的混沌潛能,而人們也會不斷從混亂中迎來人生無常?;靵y是自由,令人畏懼的自由。

相比之下,秩序則是已探索的領域。它是源遠流長的支配等級和社會結構,是人們為了適應社會做出的進化。秩序是部落、宗教、火爐、家與國;它是有孩童玩耍的溫暖客廳,是國家的旗幟,是貨幣的價值。秩序是你腳下的地板,今天的計劃,偉大的傳統;是教室里成排的桌椅,是準時出發的火車;是日歷和鐘表。秩序是人們戴上的社交面具,是文明的陌生人聚集時的客套,是謹慎維護的脆弱邊界。秩序是一切順心如愿,心想事成。但有的時候秩序也是過度強調確定性、統一性和純潔性時的暴政和僵化。

在秩序的領域里,一切事物都會按照既有的規則進行,不受意外的侵擾。

人們天生喜歡秩序,在秩序中人們可以做長遠打算,感到穩定、平靜和自信,因此我們都傾向于留在熟悉的地方,堅持已有的思想觀念。

當擁有忠誠和值得信賴的盟友時,你是處于秩序之中的,但如果被他們背叛和出賣,你就會從敞亮、清晰的白晝墜入混亂、絕望的黑夜;當你效勞的公司業績開始下滑,你的工作有可能不保時,你也會有同樣的體驗。當你填好納稅申報單時,那是秩序;當你被審計時,則是混亂——而大多數人寧可被搶也不愿被審計。紐約雙子塔倒塌之前是秩序,接下來混亂降臨,每個人都感受到了空氣中彌漫的不確定性,正確的問題不是什么倒塌了,什么還依舊矗立才是最重要的。

當你在厚實的冰上滑行時,那是秩序;當冰面破裂,你落入水中時,則是混亂?!吨腑h王》作者托爾金筆下的霍比特郡是有秩序的,那里和平、富饒,即使對天真的老實人來說也是宜居的;相較而言,被惡龍史矛革占據的矮人地下王國則是混亂的?;靵y也是匹諾曹為了拯救被鯨魚吞噬的父親而潛入的海底深處,這是他作為一個木偶此生最大的挑戰,完成之后他才有可能變成真正的人類,才能將自己從謊言、掩飾、傷害、沖動和極權主義中解救出來,成為世界上一個真實的存在。

秩序是婚姻的穩定性,它通常由過去的傳統和你對傳統的期待所支撐;混亂則是你發現配偶不忠后關系的崩塌?;靵y是日復一日的習慣和傳統崩潰時,我們像散開的書頁一樣自由下落的感覺。

秩序源自生活中的隱形規則,這些規則組織起了你的體驗和行為,確保事情有序地進行。而當悲劇突然降臨,或者邪惡原形畢露時,即使是最熟悉的家也會變得陌生和混亂。意外發生時,你就已經處在不同的時空里了。雖然你所處的空間可能是一樣的,但別忘了我們同時活在時間和空間里,所以即使是最熟悉的地方也往往隱藏著意外。比如,當你開車駛過熟悉的道路時,剎車有可能因為老化而失靈;當你信步街頭時,原本健康可靠的身體可能會因為突發心臟病而變得不再可靠;友善的老狗有可能咬人;值得信任的摯友有可能撒謊;新的思想可以摧毀熟悉的確定性。這都是真實無比的事情,因而不可被忽視。

混亂出現時,大腦會做出極為簡單、迅速的反應。當我們的祖先還住在樹上,需要隨時提防蛇的突襲時就已經演化出了這套神經回路。3首先會有身體的本能反應,然后是后來進化出的更為復雜緩慢的情緒反應,最后才是更加高級的思考過程。這些反應都是自動的,反應速度越快,越接近本能。

人格與男女

混亂和秩序是生命體驗的兩個最基本組成,不過它們并非實體。實體屬于沒有意識的客觀世界,混亂和秩序則不一樣,人們通常將它們理解為人格,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是如此,只是現代人不太注意得到。

人們不是先感知混亂和秩序然后再將其人格化的,除非人們先感知到了客觀事實,然后再推理其意圖和目的。但這并不是人們感知世界的方式,人們在看清楚一樣東西是什么之前可能就已經知道它有什么用途了。比如,我們會在知道一個東西是工具的同時或者之后,才感知到這個東西是一個物體。4人們在感知物體的客觀屬性之前就已經賦予其人格屬性了,尤其是在感知其他生物的行為時。5當然,人們也會把無意識的客觀世界視為擁有目的和意圖的生命體。這種行為來自被稱作“超敏能動性探測器”(hyperactive agency detector)的心理機制。6長久以來,人的進化都是在高度群居的環境中進行的,所以原生環境里最重要的是人格,而非事物。

人類在進化中演變出了對人格的感知能力,這些永續存在的人格形式可以預測,也有分類和等級。

比如,人格的性別之分其實在10億年前就有了。在多細胞動物開始進化前,生命就已經分裂成了雙性。8億年后,精心照顧幼崽的哺乳動物出現了,所以“父母”和“孩子”的分類已有2億年歷史,這比鳥類和花朵的歷史還要長。這么長的時間足以讓性別和親子等元素融入環境,根植于知覺、情感和動機結構中。

人的大腦是高度社會化的,因為其他生物,尤其是其他人類對我們的生存和繁衍極為重要,可以說他們就是我們生存環境的一部分。達爾文主義認為自然就是現實,環境就是選擇。環境無法被基本原則所定義,它并非被動存在?,F實就是我們在生存繁衍的過程中所要面對的一切,這當中包括他人的存在、他人對我們的態度,以及他人歸屬的社群。

人類的腦容量隨著進化不斷增加,這讓我們演化出了好奇心,讓我們對周遭的世界越發地關注和好奇,并且最終將家庭和社群之外的存在理解為客觀世界。這里的存在不光包括未探索的物理空間,也包括我們理解范圍之外的一切。由于人類的大腦太習慣于關注他人,所以從一開始我們就用自帶人格分類的社會化大腦面對未知、混亂的非人類世界。7由此就出現了錯誤的陳述,即當我們這么做時,使用的是最初進化的類別來代表前人類時期的動物世界。人的心智遠比人類古老,人格的分類遠比人的物種古老,它甚至都不是來自人類出現前的動物社會。所有分類當中,最基本的就是男女性別之分,就讓我們將這個創造性的對立結構當作理解世間萬物的出發點好了。8

已知的秩序在象征意義上與男性對應,也就是太極圖中的陽。這或許是因為人類社會的主要等級結構是男性化的,而其他物種,如與人類在遺傳和行為上最接近的黑猩猩也是如此。在人類歷史上,男性也一直都是城鎮的建設者,如工程師、石匠、瓦工、伐木工和機械師等。秩序是審判者、記賬者和執法者,是和平時期的軍警、政治文化、企業環境和體制。它是“大家經常說”里面的“大家”,是信用卡、教室、超市收銀臺的等待隊列,是紅綠燈及通勤者熟悉的路線。秩序受到沖擊并失衡后會體現出強大的毀滅性,出現諸如強制遷徙、集中禁閉和意識湮滅的整齊正步等可怕情景。

未知的混亂在象征意義上與女性對應。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所知的一切最初都來自未知,就好比所有人都由母親生下?;靵y是母親和萬物起源,它也決定了思想和交流當中什么被關注、什么最重要。從積極的角度來說,混亂代表了可能性、思想之源,以及妊娠生育的神秘領域。從消極的角度來說,混亂是洞穴中不見五指的黑暗或者路邊的事故,它像是護子心切的母熊,會把你當作潛在的掠食者撕成碎片。

混亂也是性選擇的壓迫力量。女人對配偶十分挑剔,雖然她們的近親雌性黑猩猩并非如此。9大多數男性達不到女性的擇偶標準,所以約會網站上的女性認為85%的男性吸引力都低于平均值。10正是這個原因,人類的女性祖先是男性祖先數量的兩倍。從古至今,所有的女性平均每人都有過一個孩子,而所有的男性里有一半平均有過兩個孩子,另一半則沒有后代。11女性代表的自然拒絕了半數的男性,而對男性來說,每次表白被拒,無疑都是在與混亂正面對決,而每次對決都會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女性的挑剔也使得人類的進化比近親黑猩猩和兩者共同的祖先加快了很多。

女性說“不”的癖好是人類進化當中最具決定性的力量,這賦予了人類創造性、智慧和直立行走能力。12

自然界則會像女性一樣說:“年輕人,你作為朋友挺好的,但是以我目前對你的了解,你的基因不適合繼續傳播下去。”

最重要的宗教符號都將其意義建立在這種二元區分上。比如,猶太教的大衛星就是由向下指的女性三角形和向上指的男性三角形所組成;印度教里代表男性的林伽(lingam)和代表女性的約尼(yoni)也是一樣;古埃及人將冥王奧西里斯(Osiris)和生命女神伊西斯(Isis)以一對尾部纏繞的響尾蛇形象呈現;在中國,這個符號也被用來描繪創世神伏羲和創世女神女媧;基督教則用了更為人格化的表現方式。13

人類大腦在形態學層面的結構也體現了二元性,我認為這種二元性恰恰是人類對性別對立這種準達爾文式現實的適應。偉大的俄羅斯神經心理學家亞歷山大·魯利亞(Alexander Luria)的學生埃爾克諾恩·高德伯格(Elkhonon Goldberg)曾直截了當地提出,大腦皮層的半球式結構反映了未知、混亂的新穎性與已知、秩序的常規性之間的劃分。14高德伯格并沒有像我一樣參考眾多反映這個世界結構的象征符號,但這更好,因為同一種想法從不同領域的調查結果中呈現出來時會更有說服力。15

平衡熟悉與未知

我們已經知道了這一切,但我們不知道自己知道。每個人都可以立刻領會秩序和混亂、陰和陽這樣的描述,也都可以體會到潛藏在熟悉事物背后的混亂。因此,我們才能夠看懂《木偶奇遇記》、《睡美人》、《獅子王》、《小美人魚》和《美女與野獸》這些奇特的超現實故事。它們都呈現著已知與未知、世界與地下世界的永恒景觀。兩個世界我們都去過很多次,有時是偶然,有時是特意。

當你開始有意識地從這個角度看世界的時候,便可以理解很多事情,就好像是你的心智和理性知識校準了一樣。而且你得到的知識不僅是描述性的,更是指導性的,讓你可以通過“什么”來得出“如何”,通過“是什么”來得出“應該是什么”。如道教對陰陽的并列呈現就可以成為行為的指導,道家思想中的人生路徑由陰陽之間的交界線來代表,道就是合理的存在之道。

人們一直身居秩序,被混亂所圍繞。人們所在的熟悉領域之外充滿了未知,對秩序與混亂的恰當調和可以使人們領會到存在的意義。

從進化的角度來說,人們最為適應的不是物質的世界,而是秩序和混亂、陰和陽的二元現實,這種現實超越生活,永久存在。

人們可以通過平衡來駕馭這種二元對立:一只腳堅定地踏在秩序和安全中,另一只腳則踏在混亂、可能性、成長和冒險里。當你恰到好處地處在秩序和混亂的交界線上時,生活就會變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且充滿意義,你也會進入忘我的專注狀態。我們在這里發現的意義是最深層的本能自我做出的反應。這種意義表明,我們一方面保障了穩定,另一方面也能夠拓展生活、生產、自我和社交的空間。不論從哪個層面來說,這都是最恰當的位置。這就像是當你聽著音樂甚至隨之翩翩起舞的時候,那些可預測和不可預測的旋律都處于和諧共鳴的狀態,而你則能從心靈深處體會其意義。

混亂和秩序是所有生活經驗,甚至是所有想象經驗的基本組成部分。不論身在何處,人們總能依靠秩序來對事物做出識別、預測和利用,也總會遭遇未知和不理解的事物。不論你是卡拉哈里沙漠的居民還是華爾街的銀行家,你總有能掌控和不能掌控的事情。這就是為什么這兩類人都能理解同樣的故事,也都能接受永遠包含著混亂和秩序的現實。此外,混亂和秩序的根本現實也適用于人類之外的其他生物,因為它們都居住在自己能夠掌控的領域里,同時也被不確定的風險所環繞。

光有秩序是不夠的,當你一直穩定、安全和一成不變的時候,就無法學習到重要的新事物。但是當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超過了你的吸收能力時,你又會被混亂所淹沒。

你需要一邊依賴已知和已掌握的事物,一邊探索和學習新的東西。這樣你既可以平衡對未知的恐懼,同時又能保持興奮和投入的狀態。如此一來,你便可以掌握新的,提升舊的,并且發現意義所在。

認識你自己

讓我們回顧一個古老的故事。在《創世記》第一章里,上帝用言詞創造了世界,將宇宙起源前的混亂轉化為宜居和美好的秩序,然后依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男人和女人,并賦予了他們同樣的創造能力,以此繼續在混亂中創造秩序。

《創世記》在第二章和第三章描述了墮落,并解釋了為什么人類的存在充滿了悲劇和折磨。這兩章和第一章并列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極為深刻的敘事結構。人類在第一章被定義為善,然后這種善被墮落行為所打破。不過人類依然保留了墮落之前的一些特質,比如對于純真神圣的童年、動物無意識的存在,以及純潔的原始森林,人們永遠都抱有懷念之情。即使是最極端的環保主義者,也會從這些事物中獲得暫時的喘息。自然的原始狀態對人們來說是天堂般的存在,但人們不再與自然一體,也無法輕易回頭。

剛到伊甸園的時候,亞當和夏娃的自我意識還不是太強,所以雖然赤身裸體,他們卻并不感到羞恥。這其實是在暗示人們,為自己的裸體感到羞恥是理所當然的,不然這里也不會特別提到裸體的問題。另外這也暗示,我們的原型父母缺失了一些東西。在現代社會,只有三歲以下的兒童或者有暴露癖的人才不會因為在公共場合赤身裸體而感到羞恥。自己赤裸地出現在一大群觀眾面前是一個很常見的噩夢場景。

之后,一條有腿的蛇出現在了伊甸園,天知道它是怎么進去的。我一直都不理解這一事件的意義,也許這反映了混亂和秩序的二元對立:天堂代表宜居的秩序,而蛇則代表混亂。現實世界是不存在完全封閉、不受外界干擾的空間的,混亂總會偷偷入侵,沒有任何事物可以與現實徹底隔離。即使是絕對安全之地也會有蛇溜進去,更何況誕生人類的非洲大地的確有蛇橫行于草叢和樹木之間。16就算蛇能被完全清除,人類這種狹隘的群居動物也會把其他敵對部落視為蛇一樣的存在,畢竟對我們的祖先來說,各種形式的沖突和戰亂并不稀罕。17

就算戰勝了所有爬行動物或者人類形態的“蛇”,我們也并沒有絕對安全。因為我們也是自己的敵人,“蛇”存在于每個人的心靈當中。人類自身的邪惡傾向是最可怕的“蛇”,這種“蛇”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個人層面的、內在的。再高的墻也無法阻擋這樣的“蛇”。你可以阻擋一切外在事物,但無法阻止內心出現的邪惡。偉大的俄羅斯作家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Aleksandr Solzhenitsyn)曾經說過:“區分善惡的界限縱橫交錯在每個人的心上?!?sup>18

不論你如何小心謹慎地隔離現實中的混亂,不確定性也還是會像難以預測蹤跡的蛇一樣悄然而至。為了保護孩子不受煙酒和網癮的影響,盡職的父母不惜將他們關進地下室。但是在這樣的極端情況下,過度謹慎的父母反而會成為孩子人生中最可怕的問題,這就是由弗洛伊德命名的俄狄浦斯情節帶來的噩夢。19

保護遠比不上培養和賦能。

將所有危險事物拒之門外會造成另一種危險局面:讓人接觸不到任何有趣和有挑戰性的事物,最終變成一無是處的巨嬰。當一個人找不到理由去關注任何事情的時候,就只會變得呆滯可悲。這樣的情況下,這個人怎么可能實現自己的全部潛能呢?

我也想問父母們:你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安全的還是堅強的?

不管怎樣,伊甸園里溜進了一條奸詐狡猾、行蹤隱秘的蛇,接下來它決定對夏娃使花招。為什么是夏娃呢?也許只是偶然。但是任何古老的故事都不會包含多余信息,對故事情節沒有價值的事件早就在口口相傳中被遺忘了。就如俄羅斯劇作家安東·契訶夫所言:“如果第一幕的墻上掛著把步槍,那么第二幕就一定要有人使用它,否則它完全沒必要在那兒。”20也許女性比男性更有理由注意到蛇,因為她的子女住在樹上,而蛇是很大的威脅?;蛟S這也是為什么即使是在現代最平等的社會,女性也相對更有保護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更容易緊張害怕。21

蛇告訴夏娃,禁果并不會害死她,而是會讓她睜開雙眼,意識覺醒,能夠區分善惡。出于好奇,夏娃吃下了禁果,然后立刻覺醒,她第一次有了意識,或者說自我意識,夏娃立刻與亞當分享了禁果,亞當也有了自我意識。沒有一個頭腦清晰的女性能容忍糊涂的男性。這一點從古至今都沒變過,女性一直都在拒絕或者羞辱不負責任的男性。不過考慮到女性承擔著生育的重擔,這也不足為怪了。

你可能會好奇,蛇和視覺有什么關系?事實上,當我們的祖先還居住在樹上的時候,蛇是一個很大的威脅,尤其是對幼小的個體來說,所以及時發現它們很重要。美國加州大學人類學和動物行為學教授琳·伊絲貝爾(Lynn Isbell)博士認為,人類獨有的敏銳視覺是幾千萬年來被迫進化的結果,其目的就在于發現和躲避蛇的威脅。22此外,水果也從側面反映了人類視覺的轉變,因為人類進化出顏色識別能力正是為了迅速發現那些成熟可食用的果實。23

亞當和夏娃聽了蛇的話,吃下了禁果,然后睜開了雙眼。你可能會像夏娃一開始那樣,以為這是件好事,但有的時候,半份禮物比沒有禮物更糟糕。亞當和夏娃覺醒之后發生了一系列糟糕的事情,首先就是發現自己赤裸的身體。

人并非白璧無瑕

我的兒子不到三歲就開始介意自己赤裸著身體了。他執意要穿上衣服,上衛生間時把門關得死死的,也從不會赤裸地出現在別人面前。這和我們的撫育方式毫無關聯,完全是他自己的決定。

意識到赤裸的后果很糟糕。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漢斯·巴爾東·格里恩(Hans Baldung Grien)就用令人震驚的方式展現了這一點。本章開頭的插畫就是受格里恩的作品啟發而創作的。裸體會暴露形體缺陷和健康問題,并會招致挑剔與批判。無論是在大自然還是在人類社會,裸體都等同于不受保護、手無寸鐵。這也是亞當和夏娃在睜開雙眼之后立刻感到羞恥的原因。其他四肢著地的哺乳動物柔弱的腹部都被鎧甲一般的脊背所保護,而他們是直立行走的生物,身體最脆弱的部分暴露無遺。亞當和夏娃立即制作了遮羞布,然后躲藏了起來。

任何一個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能理解這種感覺。

美麗會羞辱丑陋,強壯會讓弱小羞愧,死亡會嘲笑生存,而理想化的完美則會讓所有人都自愧不如。

所以,我們該怎么辦呢?拋棄對美、健康、智慧和力量的追求嗎?這么做并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我們一直感到羞愧,并且覺得自己活該。我不希望艷驚四座的女人為了避免讓大家自慚形穢而躲藏起來,也不希望馮·諾依曼因為我小學生水平的數學能力而消失。諾依曼早在19歲的時候就重新定義了數字24,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感謝上天給了我們馮·諾依曼,也給了我們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安妮塔·艾克伯格(Anita Ekberg)和莫妮卡·貝魯奇(Monica Bellucci)!能在這些優秀的人面前感到不足反而讓我驕傲,因為這是我們為了目標、成就和野心應當付出的代價。

接下來的故事既荒謬又悲慘,結局也是眾所周知的。

可悲但又現實的一幕出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女人讓第一個男人感到羞愧和憤恨,然后這個男人指責了這個女人,接著又指責了創造者。每一個男人在被輕蔑地拒絕后都會有這樣的反應:先是會因為愛戀對象貶損自己而感到丟臉;然后會詛咒上天,指責上天創造了如此惡毒的女人和如此無用的自己,以及如此不合理的人生;最后會想要報復。多么卑劣又多么容易理解?。∨酥辽倏梢怨肿锬菞l蛇,況且蛇后來被證實是惡魔的化身,所以我們多少能夠同情女人并理解她的過錯,她被最善于欺騙的惡魔給騙了。但是男人呢,并沒有人逼迫他說任何話。

不幸的是,不論是對人類還是對動物,最糟糕的還在后面。蛇首先被詛咒了,它失去了腿腳,永遠只能冒著被人類踩踏的風險滑行移動。接著,女人被告知她從現在開始必須經歷艱辛的生育過程,也不得不依賴一個配不上她、充滿憤恨且會掌控她生理命運的男人。對此會有一些別有用心的解讀,但我覺得這部分故事僅僅是在描述一個事件。

人類的大腦隨著進化,體積也在不斷變大,這也造就了胎兒頭部和女性盆骨之間的持續競爭。25為了生育,女性高尚地進化出了更寬的臀部,甚至不惜影響跑步能力,而人類胎兒相比其他類似大小的哺乳動物則要提前一年多出生,并且人類還進化出了可部分重疊的頭顱。26這是母嬰雙方做出的痛苦妥協。嬰兒在出生后的第一年,在所有事情上都需要完全依賴母親,而具有強大可塑性的大腦則意味著他需要經歷18年甚至更久的教育培養,之后才能完全獨立。女性的生育疼痛和母嬰雙方承擔的巨大風險就更不用提了。所有這一切都意味著女性要為生育付出巨大代價,而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她們不得不更加依賴男性伴侶,即使有時候對方毫不可靠或者滿是缺點。

接著,男人和女人離開了嬰兒期和無意識的動物世界,進入充滿恐怖的歷史當中。讓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為什么有的人會給自己的狗買藥并且給它小心用藥,卻不會為自己這么做呢?現在我們從古老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我們是第一個男人和女人的后代,赤裸、丑陋、羞愧、惶恐、自卑、懦弱,內心充滿了憤恨與抱怨,我們憑什么要照顧這樣一個人?

我們對人性悲觀的原因既適用于他人,也適用于自己,這些原因都是對人性的總結和概述,但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別人或許知道你的缺點,但是只有你才了解自己所有的罪惡、不足和缺陷,因此沒有人比你更有理由鄙視你自己。當你拒絕做對自己有益的事情時,就像是在為你所有的缺點懲罰自己。相比之下,一條無害、天真而且沒有自我意識的狗顯然比你更值得善待。

如果你不相信這一點,讓我們來看看另一個重要的問題。秩序、混亂、罪過、生、死和痛苦,這些東西對于人性來說都還不夠。故事在災難和悲劇中繼續,而我們這些當事人接下來也注定要思考道德本身。

善與惡的斗爭

當男人和女人睜開雙眼后,他們意識到的不僅僅是自己的赤裸和必須的辛勞,他們也了解到了善與惡。

貓、狗都是獵食者,會獵殺和食用獵物,這一點并不可愛,但我們依然把它們當作寵物,在它們生病的時候喂它們吃藥。為什么呢?因為獵殺是它們的天性,貓、狗并不需要為此負責。它們獵殺是因為饑餓,而非邪惡。它們沒有思想、創造性和自我意識,所以無法模仿人類的刻意殘忍。

獵殺并不會讓捕食者了解到自身的脆弱,也不會讓它們臣服于疼痛和死亡,但是人類可以很準確地知道什么情況下自己會受到傷害。

我們意識得到自己的無助、局限和死亡,也可以感受到疼痛、自厭、羞恥和恐懼。我們知道什么會讓我們痛苦,如何讓我們痛苦,甚至怎樣讓別人痛苦。

我們可以刻意恐嚇和傷害他人,使他人因為那些我們了如指掌的缺點而感到羞恥。我們也可以緩慢、巧妙而又殘忍地折磨他人,這可不僅僅是捕食那么簡單了。這種行為的影響在重要性上堪比自我意識的出現,因為它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善惡的入口。這是有關存在的難以修復的裂痕之一。隨著復雜的自我意識的不斷發展,我們也需要不斷進行道德層面的努力。

只有人類可以為了制造痛苦而折磨他人,只有人類擁有這令人發指的能力,邪惡二字的定義無非如此。動物做不到這一點。原罪這一概念在現代學術界很不受歡迎,但考慮到人類作惡的能力,這一概念的存在完全合理。有誰敢說人類在身體、心理或者信仰的進化當中沒有自愿的成分?我們的祖先在選擇伴侶時難道意識不到自己的偏袒和道德判斷嗎?誰能否定人類普遍體驗到的對存在的愧疚呢?正是這種愧疚讓我們認識到自己與生俱來的墮落和作惡傾向,也避免讓我們成為徹頭徹尾的冷血惡魔。

人類很善于作惡,這在自然界里是獨一無二的。我們可以在預知后果的情況下主動或者刻意讓事情變得更糟。考慮到這種作惡癖好,對于我們無法善待自己和他人,并且還會質疑整個人類社會的存在價值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對自己的懷疑可以追溯至數千年前。美索不達米亞神話中的神明金固(Kingu)是混沌女神提亞瑪特(Tiamat)在最具復仇性和毀滅性時創造的最恐怖的怪物,而美索不達米亞人認為人類就是用金固的血液創造出來的。27能得出這樣結論的我們,怎么能夠不質疑自己的存在,甚至是存在本身的價值?誰都有可能在自己或別人生病的時候質疑治療和藥物的道德意義。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身的陰暗面,所以有誰會在生病的時候全身心投入地照顧自己呢?

也許人類本來就不應該出現,也許人類應該從世界上消失,這樣存在和意識就可以回到無辜又殘酷的動物狀態。如果一個人從未有過這樣的念頭,他要么是失憶了,要么從未直面過自己內心的陰暗面。

那么接下來應該怎么辦?

自助者天助

最初的男人和女人沒有睜開雙眼,也不具備自我意識。他們雖然完美,但比墮落后的人類少了一些東西。他們的善是被賜予的,而不是掙得的,這樣也許更輕松,卻比不上通過努力去獲得善。

如果說意識對于整個宇宙來說是有意義的,那么它的意義就在于自由選擇。

沒有人能給出這些問題的確切答案,但我不愿因此就不去討論它們。所以我有一個主張:也許我們的困擾和自我懷疑并不是完全由放逐、自我意識的產生或者對死亡的感知引起的。

古老故事中人類墮落之后的所有事件都被描繪成人類以擺脫邪惡為目的的自我救贖。從人類歷史的開始、國家的崛起和隨之而來的虛榮與僵化,到最終救世主的降臨,全都展現了人類對自我修正的嘗試。這意味著什么呢?

其實,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這些救贖和自我修正的目的就是要在混亂中有意識地選擇和創造善的存在。如同艾略特(T. S. Eliot)所說,后退就是向前進,前提是后退到清醒和有選擇能力的狀態,而不是退回到睡夢中:

我們一切探索的終點

將是到達我們出發的地方

并且是生平第一遭知道這地方。

當時間的終極等待我們去發現的時候

穿過那未認識的,憶起的大門

就是我們曾經的起點;

在最漫長的大河的源頭

有深藏的瀑布的飛湍聲

在蘋果林中有孩子們的歡笑聲,

這些你都不知道,因為你

并沒有去尋找

而只是聽到,隱約聽到,

在大海兩次潮汐之間的寂靜里。

倏忽易逝的現在,這里,現在,永遠——

一種極其簡單的狀態

(要求付出的代價卻不比任何東西少)

而一切終將安然無恙,

世間萬物也終將安然無恙

當火舌最后交織成牢固的火焰

烈火與玫瑰化為一體的時候。

(T.S.艾略特,《小吉丁》,選自《四個四重奏》)

自尊最要緊

如果我們想好好照顧自己,就必須先擁有自尊。

現在,我們視自己為墮落的生物,但如果我們講出真理,活出真理,就能重獲自尊,并且也能尊重他人,尊重世界。隨之我們就有可能真的在乎自己,讓世界充滿更多愛和關懷,而不是讓它淪為地獄。在地獄里,人們只會怨怒、仇恨,不斷懲罰彼此。

兩千年前,世界上沖突頻發,用成年人甚至兒童獻祭的情況十分常見。28在羅馬,角斗被當作競技體育,死傷也是家常便飯。相比混亂的古代社會,現代民主國家的公民殺人或被殺的概率小得可以忽略不計。29在古代,人類社會面臨的最主要的道德挑戰是控制由暴力、沖動的自私而產生的魯莽、貪婪和殘酷行為。今天,具有攻擊性的人依然存在,但至少他們知道必須努力自控,否則就要接受社會的嚴厲懲罰。

同時,另一個過去不那么常見的問題現在也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我們很容易相信人類都是傲慢、自我和自利的,這種觀點在普遍憤世嫉俗的大環境里已經成了“真理”。但是許多人并不是這樣的,恰恰相反,他們背負著沉重的自厭、自蔑、羞恥、窘迫等情緒,所以他們并不會夸大自己的重要性,反而會完全否認自己的價值,拒絕認真負責地照顧自己。他們相信別人不應該受苦,所以他們努力、忘我地幫助他人,甚至還把同樣的善意延展到動物身上,但他們很少這樣對待自己。但是,不要忘記,自我犧牲的目的是為了教會我們勇敢地面對局限、背叛和暴政,而不是要求我們為了別人將自己變成受害者。

為了最崇高的理想而犧牲并不等于心甘情愿、默不作聲地接受他人持續的剝削和壓榨,否則無異于是在支持暴政,允許自己變成奴隸。一味地忍受欺凌是不道德的,即使那個欺凌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關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愛人如愛己”這樣的道理,我從著名的瑞士心理學家卡爾·榮格那里學到了很重要的兩點。第一,這些道理與是否親善友好沒有關系;第二,這兩者并非單向的指令,它們反之亦成立。面對朋友、家人或戀人,我在道德上有義務盡量維護自己,否則我就會成為奴隸,而對方則會成為暴君。當你被折磨奴役時,站起來為自己說話和為別人說話沒什么區別。正如榮格指出的那樣,你需要接納和愛護擁有原罪的自己,就像包容和幫助那些不完美的人一樣。

你的存在和他人緊密相連,自我虐待有可能會給他人帶來災難性的影響。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當一個人自殺以后,他身邊的人都會深陷哀痛和創傷。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運用自己的言行在混亂中創造秩序。我們不完全是神明,但也并非什么都不是。

恰如其分地熱愛自己

我在人生中的至暗時刻,總能被人們想方設法關愛至親的行為所震撼。我認識一個因車禍致殘的人,他和另一個患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人并肩工作了許多年,他們彼此合作,共同完成水電線路修理工作。我認為,這樣的英雄行為應該成為常態,而不是例外。許多身患重病的人都毫無怨言地努力生活著,如果你剛好幸運地擁有一具健康的身體,那么至少你也有過一位親戚曾在危機中掙扎過。人們總能排除萬難,支撐起自己、家人和社會。對我而言這是個驚人的奇跡。

失敗和崩潰很容易發生,但受傷的人們總是會堅持下去,這種奇跡般的堅韌值得受到由衷的贊賞。

在咨詢工作中,我經常鼓勵人們認可自己和對自己體貼照顧、真誠關懷的他人。人們確實被存在的種種局限折磨著,但是克己和利他為我們帶來了集體供暖、自來水、電力和無限的電子計算能力,每個人都能填飽肚子,并且有機會思考社會和自然的問題。維系我們安居樂業的所有復雜機器都會因為熵定律而不斷趨近故障,多虧了細心之人的持續關注,一切才能始終保持良好的運轉。面對痛苦、失望、損失、匱乏和丑陋,有的人墜入了怨念和仇恨的深淵,但大多數人還是拒絕放棄。

面對生命的有限、暴政的威脅和自然的掠奪,不論是人類還是每個個體都在負重前行,這種努力值得同情。自我同情是治療羞恥、內疚和自我輕視的良藥,不過這只是故事的一半。

如果你抱著感恩之心看待傳統、國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和令人驚嘆的成就,那么你對自我和人類的仇恨就能得到平息。

人類值得尊重。你值得尊重。你對于自己和他人來說都很重要,你在世界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你在道德上有義務像照顧至親一樣照顧自己。你需要尊重自己的存在。每個人都有難以改變的缺陷,會在比自己優秀的人面前相形見絀,如果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推卸照顧自己的責任,那么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糟糕,每個人都會因此飽受折磨。顯然這不是正確的方向。

待己如助人,這意味著你需要選擇對自己真正有好處的事物,即使這些事物不一定是你想要的或是令你快樂的。

給孩子糖果可以讓他快樂,但這不代表你只需要給他吃糖就可以了?!翱鞓贰焙汀昂谩苯^不是同義詞。你需要讓孩子學會刷牙,或者讓孩子在天冷的時候穿上他們不愛穿的羽絨服。你需要培養孩子具備道德感、責任心、自我覺察的能力和互惠互利的品質,這樣他長大了才能照顧自己和他人。既然如此,你憑什么認為自己做不到這些就是可以接受的?

你需要放眼未來,想想看如果你認真照顧自己,未來的生活會是什么樣的?我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生涯,才能變成一個有價值和有益于社會的人?當我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時候,應該如何改善我的健康,拓展我的學識,強健我的體魄?你需要先知道自己在哪里,才能規劃好之后的路線;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平衡好自身的優缺點;你需要先知道自己想去哪里,才能控制生活的混亂程度,重建秩序,讓世間充滿希望帶來的神圣力量。

你需要先知道自己的方向,才能適時維護自己,不至于落得滿腹怨言、懷恨在心;你需要明確自己的原則,這樣別人就無法輕易占你便宜;你需要嚴格自律,信守對自己做出的承諾,并及時進行自我獎勵,這樣才能更好地信任和激勵自己;你更需要以變成更好的人為目標。好事不會自動降臨,我們需要努力強化自我。

不要低估視野和方向的力量,它們能夠將看似不可逾越的障礙轉變成寬闊通暢的道路。認真對待自己,重新定義自己,修煉個性,選擇目標,明確存在。19世紀偉大的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句很精彩的話:“一個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sup>30

你可以幫忙糾正這個正在偏離航線的世界,讓它離美好近一點,離邪惡遠一點。

只有當你熟悉了邪惡,尤其是內心的邪惡之后,才能夠選擇不去靠近它或者創造它。你甚至可以將自己的全部生命都投入其中,這將為你痛苦的生活和存在賦予極大的意義,也能讓你獲得救贖,用本能的驕傲和不加掩飾的自信取代羞恥和難堪,因為你已經學會了待己如助人。

STRENGTHEN THE INDIVIDUAL. START WITH YOURSELF. TAKE CARE WITH YOURSELF. DEFINE WHO YOU ARE. REFINE YOUR PERSONALITY. CHOOSE YOUR DESTINATION AND ARTICULATE YOUR BEING.

認真對待自己,

重新定義自己,

修煉個性,選擇目標,明確存在。

每個優秀的榜樣對你來說都是一項重大挑戰,

而每位英雄都是一個出色的評判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蔡县| 桑植县| 皮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新河县| 那曲县| 丹巴县| 巴林左旗| 香格里拉县| 古交市| 琼结县| 通山县| 巴彦淖尔市| 双桥区| 新巴尔虎左旗| 廊坊市| 日照市| 仪征市| 雷波县| 长丰县| 即墨市| 南昌市| 河南省| 阜阳市| 葫芦岛市| 丹棱县| 松溪县| 怀来县| 孟州市| 桃园县| 新宾| 南丰县| 阳曲县| 平安县| 淳安县| 隆昌县| 敖汉旗| 鄢陵县| 东光县| 华亭县| 天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