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姜川拍拍頭,“以后最多喝一杯不能多喝了。”
這兩天姜川被拉著陪了不少局,龐偉則是在旁邊的給大家繪聲繪色的講,從村里老人那里聽來的老故事。
早飯吃完以后姜川叫著龐偉和趙啟振出門散步,三個人邊走邊聊。
姜川首先開口:“趙哥以前在家應該干過農活吧?”
趙啟振一臉回憶:“當然了,我也是在村里長大的。什么下地拔草、收麥子小米、掰棒子我都干過。”
姜川緊接著又問:“趙哥要不要再回味一下這樣的生活?”
趙啟振一臉警惕,姜川轉頭又問龐偉:“胖哥知道農業的艱難和農民的辛苦嗎?”
這個我懂,“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龐偉點點頭,就是這樣。
哈哈不錯就是這樣,但是呢還有一首你聽好。“半夜呼兒趁曉耕,羸牛無力漸艱行,時人不識農家苦,將謂田中谷自生。”這個聽完是不是有點不一樣了。
“現在我們都知道農民伯伯辛苦,但是具體是怎么個辛苦法呢?不知道說不出來,這就是是所謂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也有的人會說現在科技發展這么快有機器啊!”
“是的沒錯,農業機械的普及和應用提高了效率減輕了負擔。但是我覺得有必要讓我們的后代知道農業的發展,知道禾苗長在地里的樣子。”
這些光靠說是沒有用的,“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我打算組織一次實地體驗活動。
“地里的麥子我看過了,長勢不錯,如果不出意外的話,五一左右就能收獲。這個時候大家都有空,不知道你們意下如何。”
趙啟振和龐偉對視一眼,都沒有立刻說話,過了一會才道:“我們同意,網友那邊我們會幫忙的。”
姜川點點頭:“謝謝,那么網友那邊就拜托你們了,村里交給我。”
這個周末就這么過去,而姜川并沒有直接去村長家。龐偉也跟趙啟振回了市里,姜川要等他們的反饋,也要想想怎么說。所以姜川先做了一些自己規劃的事。
…………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以前在學校門口或者在集市上偶爾會有人賣小雞。
放在一個筐子里,小小的軟軟的擠成一團,嫩黃的小嘴軟軟的小爪也不會啄人。嚶嚶的叫著超級可愛有木有。
而且這些小雞,都是五顏六色的,賣主還會熱情推銷加上價格又便宜,所以經常有小孩子或者女生買回家悉心照料。
然而這些小雞一般不會活過三天就死掉了,讓人非常傷心。
因為正常剛出生不久的小雞大多是嫩黃色、棕色等,基本不會出現五顏六色的小雞。
而染色的過程通常很殘忍,商販從孵化場買到小雞之后,首先會把小雞放進一個大盆里,然后把調制好的染色劑直接倒下去。
這些染料大多會是很便宜的染色劑有劇毒,有的甚至直接使用工業染料,還會經過加熱。
接下來就會抓起小雞一頓揉搓,直到把顏色涂抹均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帶著厚厚的手套和口罩來保護自己。
所以染色小雞經過這一番折騰,就會身中劇毒命不久矣。(以前不少是這么干的,現在就不知道了)
咱們現在主要食用的雞種分為肉雞和土雞。土雞長的慢肉質緊實適合燉、蒸、燜、炒。肉雞長的快肉質松散適合油炸,是現今各大快餐店的主要雞種,尤其是白羽雞。
快餐店使用的多為白羽雞和藍羽雞,這不是我們的本土雞種。
清遠雞、文昌雞、狼山雞、蘆花雞、壽光雞、泰和烏雞、等等才是我們比價有代表性的本土雞品種。
不過油炸的吃多了不健康,我們可以來點,小雞燉蘑菇、黃燜雞、火鍋雞、雞公煲、白切雞、口水雞、汽鍋雞、宮保雞丁、辣子雞、大盤雞、清燉老母雞。有雞就有蛋那吃法就更多了,再水個兩章也寫不完,所以咱就不啰嗦了。如果要問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咱們讀者老爺說了算。
不行,不行,不能再說了,晚上多吃兩碗飯,口水都流下來了。
于是姜川這次打算養些土雞,烏雞也要養。烏雞據說有補血宜氣,滋陰養腎的功效。
姜川到鎮上的集市去買雞苗和地瓜秧,普通的土雞很好買,但是賣烏雞的就比較少了。
最后沒辦法只能去農林站看看了,姜川走進門:“吳哥在嗎?”
站在柜臺里面的吳興抬起頭:“是小川來了,今天怎么有空到鎮上來了?”
姜川攤攤手:“唉,別提了我打算買點烏雞回去養,在集上轉了個遍也沒找到,只能到你這里來碰碰運氣了。”
哈哈,吳興笑道:“你要是直接到我這來,就不用費勁跑那一圈了。”
姜川驚訝道:“你這里真有!”
“那當然,跟我來。”吳興說完就帶姜川往后院走。
姜川看著筐里的小烏雞笑出了聲:“好好,我要十只烏雞,兩只公雞八只母雞。二十只普通土雞,四只公雞十六只母雞。地瓜秧也一起幫我準備了吧能種一畝地的就行。”
從農林站買的小雞,疫苗啥的都接種過了,這方面倒是不用擔心。
不過這個時候不能直接往山坡上放,太小了這么干,活不了幾個。
而且小雞苗,膽子小容易受驚,怕冷、飲水盡量溫熱,要是受涼拉稀那就完犢子了。
所以姜川回到家以后,先找了幾個大箱子里面鋪上些廢紙,把雞苗分開別太扎堆,找了個安靜的屋子放進去。又接了個燈泡到箱子上面,照明取暖。
晚上再喂食整些溫水,一開始不能急也不能喂太多,就先這么著吧。長大點再往山坡上放。
做完這些姜川又去找了塊破布,上面淋了些水,把地瓜秧苗包裹進去,然后放到昏暗背陰的地方。
吃完飯,姜川趕緊跟許伯一起翻地松土,種地瓜最適合的是沙壤地,土壤太緊實了不利于根莖的生長。
土地翻松以后最好能培成一籠一籠的,透氣性好也好種。秧苗栽種的時候可以稍微深一點,但是不能太密。
種完以后兩天澆澆水就行,管理起來挺方便的。不過螻蛄這種蟲子對地瓜的危害挺大,到時候把雞趕過來抓一抓看看效果。
種完地瓜以后地二天,姜川上南山坡把雜草清理了一下,平整平整土地要在山坡下面搭個雞舍。
先和泥然后摻些麥桿或者稻草進去,用小推車把磚頭推過來,一層一層的壘起來。頂上用木棍、蘆葦桿、塑料布再蓋些泥,也可以再上一層磚,晾干以后鋪上稻草就搞定。
萬事開頭難,今年打好基礎,明年就輕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