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時候,我家附近設立了一家農家書屋,只要給二十元的押金,就可以在那里借閱書籍,而且一次可以借兩本,還可以帶回家看。
在得知可以去農家書屋借各種課外書看的第一時間,我就讓爸爸給了我二十元,拿去交了押金,開始在農家書屋頻繁地借書。
我當時對課外閱讀是非常渴望的,因為除了書本之外,我能接觸到的書籍很少,在我的印象中,從識字起到上初中,我總共只買過一本《謎語大全》和一本《格林童話》。
在我小的時候,爸爸是靠賣豆腐謀生,每天從早忙到晚,一天都只有幾十元的收入,而且是毛利潤,手機都是用的按鍵手機,即便是到了我讀初中的時候,他開始外出打工,沒有再賣豆腐,收入也是微薄的,所以我很少會讓爸爸給我買課外書,他也不會主動給我買。
從小學到初中,我看得最多的勉強能算得上是課外書的只有學校發的學生期刊,在村里設立農家書屋之前,我幾乎沒有真正接觸過像經典小說、科普讀物那樣的課外讀物,自從有了農家書屋,我對課外閱讀的興趣便是一發不可收拾了。
放假的時候,我一天能去農家書屋兩次,早上去一次,借兩本感興趣的書回來,用最快的速度囫圇吞棗地看完,下午又去一次,然后晚上接著看。
那段時間,我就像是著了魔,只要沒有其他的事,我就會一直看書,甚至會在晚上偷偷開著臺燈看。久而久之,我成了近視,戴上了眼鏡,不得不跟農家書屋說再見,但我不后悔。因為是農家書屋里的豐富書籍打開了我的眼界,培養了我的興趣,讓我知道閱讀是一件多么有趣,讓人著迷的事。
高中的時候,我意外發現學校里有借閱室,里面有很多的雜志期刊,而且離教室不遠。從那之后,借閱室就成了我的心靈休憩之所,每到不用跑操的大課間或可以自由活動的體育課,我都會去借閱室待著,靜靜地閱讀我感興趣的期刊。
考上大學后,我終于有了自己的手機,而且是智能手機,我才領略到了網絡閱讀的魅力。
在那之前,我只玩過堂哥不用了的舊手機,雖然也是智能手機,但里面是沒有電話卡的,那時家里也沒有無線網絡,我若是想要聯網,必須去其他的地方蹭網。那時候,我并沒有充分體驗到網絡閱讀的魅力,因為我大多數時候都只會拿著手機玩不用聯網的游戲。
現在,我已經離不開網絡閱讀了。
在網上,我不僅可以閱讀各種各樣的電子課外書,還可以閱讀許多課外書以外的文字內容,譬如我可以在各類閱讀軟件上看網絡小說,在公眾號里看文章和故事,在百度上看資料,在知乎上看問答……
網絡閱讀已經充分滲入到了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可以連續幾天不玩游戲,卻不能連續幾天都不進行任何閱讀。
相比以前,我現在好像離不開網絡閱讀了,紙質閱讀顯得不再那么重要,但紙質閱讀永遠不會離開我的生活。若有閑暇,手邊又剛好有一本感興趣的書或期刊,我還是愿意放下手機,回歸最為自然舒適的紙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