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新兵試煉
- 大秦:我長公子護秦萬世
- 鴻大白
- 2217字
- 2022-03-20 05:32:06
由大秦各地方上自發入伍的十萬大軍已投身扶蘇麾下!
見到半年未見的李由,扶蘇打心底里感到高興,始皇帝或是也知他二人交情甚篤,才特意派他領軍,更好的輔佐扶蘇。
“將軍,十萬人馬已經悉數入城。該如何調遣分配,此時交由你安排!”
李由此話是在始皇帝的授意下才敢說的。
“此事我也不可擅自做主,應該與各將軍商議定奪……”
扶蘇自知編排士兵不是鬧著玩的,這其中有很深的學問。該有多少騎兵,多少步兵,多少探馬,多少輜重兵。這些門道此時的他還沒有掌握。
“召集營中各校尉以上的將軍到軍帳議事?!?
聽見扶蘇下令,身后的林鴻立即前去執行。
扶蘇趁著蒙恬如今尚未離去,正好與他一起商議這軍隊編制之事。
少時,眾將士齊聚扶蘇營帳之中,眾人自然知曉扶蘇叫他們來是商議安排這十萬新兵一事。
扶蘇開門見山道:
“各位將軍,今有十萬大軍向我們馳援而來,然而該當如何安排他們,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稟將軍,這都是些一時熱血上頭的年輕人。真的派他們上戰場嗎?”
說話的是原蒙恬帳下的老將文烈。
這文烈為人心直口快,他并不是看不起這些新兵。只是戎馬半生的他深知戰爭的殘酷,不想這些年輕人視打仗為兒戲而釀成大禍。
“老將軍所言極是啊……”
臺下有半數人聽了文烈的話都紛紛表示贊同。
事實上,不止文烈一人有這樣的擔憂,軍中很多人都不是很看好這支新兵。私下里談起來都是對這些人不報太大希望。
“將他們全部安排在后勤部隊才行……”
人群中不知是誰說了一句。
扶蘇不作言語,看向文烈。
文烈撫了撫白須,連連點頭,似乎對這個建議深表認同。
“將軍,末將認為此舉不妥……”
林鴻開口道。
“那你有何看法?且說說看。”
林鴻看向眾人,大聲說到:“末將自十四歲便跟隨王賁將軍,第一次上戰場便是滅齊之戰,同樣親手斬下敵軍人頭數顆……”
談及往事的林鴻豪氣干云。
“在此的各位有誰不是從新兵過來的,還不是一樣走到了今天,我認為應該與我們當年入伍一樣,跟著老兵一起作戰!”
“說的對……”
人群中同樣有不少人支持林鴻的想法。
扶蘇同樣敬佩林鴻的豪邁,但同時認為老將軍文烈的說法更加穩重一些。
一時間有些為難的扶蘇看向蒙恬。
做為統軍多年的杰出將領,扶蘇想聽聽他的建議。
明白了扶蘇意圖的蒙恬緩緩說道。
“文烈將軍與林統領的話都有一定的道理。我認為對所有將士固然應該一視同仁,但畢竟此時不同于當年,還是應該對這些新兵稍作訓練才可上陣?!?
到底是蒙恬,無論是親自帶兵馳騁沙場,還是軍帳之內運籌帷幄。他都是有過人之處。
聽完所有意見的扶蘇此時心中已經有了計劃,思考片刻后下達將令!
眾人看到正襟危坐的扶蘇已經有了主意,皆起身拱手,洗耳恭聽。
“祝鈞郎玉武陽云甘任席雪風,你們五人各領新軍兩萬,交由手下各部都尉集中訓練?!?
這五十便是蒙恬軍中的五大都尉,都是萬里挑一的精銳,能夠升至都尉,每個人都在滅六國之戰中有不小的功績。
“遵命!”
五人一起拱手聽命。
“敵軍日漸壯大,集訓三月之后他們暫且編入你們各自帳下,跟隨大軍共同出征?!?
“喏!”
扶蘇說罷五人未曾退下,扶蘇看出其中端倪,開口問道;
“大家可有什么疑惑?”
“將軍方才說‘暫且’編入我等旗下,難道將來還另有安排?”
面對他們的疑惑,扶蘇露出一絲笑意。
“他們都是我大秦真正的血性男兒,能夠不顧性命安危來此地,扶蘇深受感動。待經過戰火洗禮,足以頂起一片天地之時,他們當中能夠活下來的人組建一支‘血義軍’我要讓后世人記住他們每個人的名字?!?
眾人聽的云里霧里,但還是聽命行事。事后眾人細細斟酌之下才明白,這是扶蘇要為自己組建一支親軍。而他們五人便是這“血義軍”的教頭。
訓練新軍之事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蒙恬也要告別這自己經營了多年的大營。
扶蘇陪他在營中四處巡查,二人邊走邊感慨著……
“也就是交到了你的手上,換作別人我又則能甘心與自己一手帶領起來的隊伍分別呢!”
蒙恬輕輕嘆了一口氣。
“這上郡便是你的家,我扶蘇與這三十萬邊軍就是你的家人,只要將軍愿意回來。我們時刻歡迎你?!?
扶蘇倒也不惱,蒙恬為人光明磊落,正因為如此才敢肆無忌憚的說出這種話!
“有一事不知當不當講……”
看著蒙恬欲說還休,扶蘇自然也知道蒙恬是想問他為何要培養親兵的事。
“將軍是想說我私自組建軍隊,恐引起父皇猜疑?”
“將軍果然對事洞若觀火,我還未曾開口……”
蒙恬似乎有些難為情,用笑掩飾了自己的尷尬。
“此事我只是先做打算,至于為何,等到來日,將軍自然懂得?!?
蒙恬見扶蘇不肯明言,便不再多問。
只是此時又想起當初自己離開咸陽之日,扶蘇也曾告訴他,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眼前的人明明就是扶蘇,可蒙恬總感覺他好像知道些自己不曾料想的事。
“也罷,我相信你終歸會選擇正確的道路。”
蒙恬也說不出自己具體是什么感覺,索性不多作思考了。
次日清晨,蒙恬率領十萬年邁的老兵去往九原郡。
扶蘇心中挺不是滋味的,一夜無眠的他早早前來送蒙恬。
扶蘇哪里愿意這樣一位正處于當打之年的大將去修秦道呢?只是他自知蒙恬如果和他在一起,將來胡亥趙高害自己的同時勢必要牽連到他,不可與之明言的扶蘇不知蒙恬是否怪罪于他輾轉難眠。
蒙恬走后,扶蘇每日除了研究匈奴各方勢力之外就是去校場巡視。
短短月余時間,那支青澀的新軍已不再是稚嫩的面龐,北地的風沙和驕陽給這幫年輕人照料的皮膚黝黑,手腳粗大。
大多數人都沒有見過這般惡劣的氣候,加上軍中各教頭的訓練,一時熱血的年輕人叫苦不迭。
可即便如此,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有些人甚至因為水土的原因上吐下瀉,但稍作休息的他們依舊積極訓練。
他們自然料想不到,半月之后隨軍出征,真正的苦頭還遠遠沒有到來……